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调查汉族与维吾尔族肠造口患者术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社会支持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采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129例接受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汉族76例,维吾尔族53例。对这些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调查,主要研究工具为自我护理能力实施(ESCA)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结果全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107.40±16.75)分,其中0.78%的患者处于低等水平,62.02%的患者达到中等水平,37.21%的患者达到了高等水平。汉族与维吾尔族肠造口患者之间自我护理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强于维吾尔族患者,而在自我护理能力4个维度的分析中发现:在自我护理知识方面汉族患者高于维吾尔族患者,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我概念、执行自我照顾以及被动性3个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维吾尔族及汉族肠造口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的研究中发现,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对于支持的利用情况3个方面,维吾尔族患者均优于汉族患者,但是在社会支持的总分方面,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永久性结肠造口的患者中,汉族与维吾尔族患者在自我护理能力上有差异,主要体现在自我护理知识方面;应该加强对维吾尔族患者在肠造口护理知识方面的宣教。  相似文献   

2.
邓卫红 《当代护士》2014,(7):98-100
目的:探讨Orem自护理论在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将Orem自护理论应用于护理之中。比较2组患者对肠造口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结果2组患者粪袋的清洁与更换、造口周围皮肤护理、造口狭窄指征、扩瘘技巧及饮食选择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训练规律排便与复诊指征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护理管理各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护理管理各项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em自护理论用于肠造口患者护理之中,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自我护理管理能力均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加以运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结肠造口患者适应状况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患者的适应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调查了广州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29例肠造口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造口适应量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分别调查研究对象的适应、自我护理能力和社会支持,并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其适应水平呈正相关(P0.01);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其适应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肠造口患者的总体适应水平为中度水平,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社会支持与其适应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肠造口护理中延续性护理对改善并发症及自我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102例肠造口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采用造口患者自我效能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能够明显降低肠造口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制定有效的造口专科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取非随机方便取样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在湘南学院附属医院行肠造口手术患者150例, 应用肠造口患者基本信息量表、造口患者社会心理适应性量表(OAI-20)、造口自我效能量表(SSES)、造口自我护理能力量表(SSCS-CV)及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问卷(EORTC-QLQ-C30)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影响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永久性肠造口患者OAI-20评分为(52.12±3.45)分, SSES评分为(75.26±4.58)分、SSCS-CV评分为(31.23±3.78)分、QLQ-C30评分为(62.12±4.23)分。永久性肠造口患者OAI-20总评分及其社会适应性、SSES评分及造口照护自我效能、社交自我效能、SSCS-CV评分及自我护理技能与QLQ-C30评分呈正相关,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而负性情绪与QLQ-C30评分呈负相关,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术后并发症、造口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造口师护理指导对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后永久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社会支持的影响。 方法 对实施Miles术后永久肠造口的62例患者给予造口师指导护理,在指导前及指导后3个月让患者填写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 ESCAS)以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 PSSS)。 结果 造口师指导后3个月,患者的自护能力及社会支持均提高,且自护能力评分的提高与社会支持评分的提高呈显著正相关(r=0.868 7, P<0.05)。 结论 造口师护理指导可明显提高Miles术后永久肠造口患者的自护能力及社会支持,且两者的提高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指导在结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78例结肠造口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于术后3~5d、出院时、出院3个月采用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SCA)、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评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术后3~5d、出院时、出院3个月患者ESCA总分分别为(96.63±10.13),(106.18±8.94),(134.74±9.54)分,3个时间段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36.40,P〈0.01);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肠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得分3个时间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结肠造口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指导,能明显提高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有效减少造口并发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结肠造口病人的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造口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与适应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调查了广州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29例肠造口病人,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造口适应量袁、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分别调查研究对象的适应、自我护理能力。[结果]肠造口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与其适应总分及适应各维度呈正相关(P〈0.01).自我护理能力中自护技能、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3个维度分别与适应总分及适应各维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肠造口病人的适应水平与其自我护理能力密切相关,自我护理技能越好、自我认同感越强及对肠造口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越高的病人其适应程度越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提高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电子检索建库至2013年7月国内外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造口患者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评分方面的差异,以加权均数差为效应量进行合并分析,无法转换合并的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7篇,均为中文文献,干预组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海口市农垦总医院2010年9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92例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护理1、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护理后1、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过程中,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鲍丽超  蔡建利  陆烈红   《护理与康复》2017,16(5):491-494
目的观察ADOPT模式对肠造口患者出院过渡期自我护理的干预作用。方法将50例结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ADOPT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比较出院2个月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对肠造口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评价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得分及肠造口知识掌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ADOPT模式较传统健康教育方法更能提高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肠造口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干预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早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4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造口专科护士给予专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护理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实施专科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早期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上海市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的现状。方法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方便性抽样选择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上海造口协会、造口阳光之家的153例肠造口患者采用患者一般资料问卷、造口患者自我效能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得分为(66.07±20.34)分,处于中等水平。不同造口时间、是否存在并发症、每月用于造口的费用、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年龄、有无宗教信仰、是否有其他疾病、造口类型、职业状态等的造口患者自我效能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及自理程度造口患者的自我效能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重点关注女性、自理程度低的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效能,并给予针对性干预,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设计开发一款关于肠造口自我护理的微信小程序游戏,探讨其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水平的影响。方法 基于微信小程序搭建一款与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相关的肠造口护理闯关游戏,比较此款游戏应用前后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得分情况。结果 肠造口患者应用微信小程序游戏后自我护理意愿、自我护理知识、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应用前,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造口护理闯关游戏可以提高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11月进行Miles术,术后有永久性结肠造口的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采用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 ESCA)和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进行调查,比较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112.70±8.19)分,自我效能感为(2.79±0.58)分;对照组分别为(108.85±9.10),(2.54±0.6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73,3.778;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在自我护理能力的4个维度和自我效能感上均有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方法提高了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自我效能感,提升了其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延续护理干预策略,以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上海市某综合医院胃肠外科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并留置永久性肠造口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造口护理门诊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多学科一体化延续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自我护理能力量表与造口生命质量量表评分,以及局部出血、水肿、回缩、机械性损伤及皮炎等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P<0.05)。结论 多学科一体化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降低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形象化健康教育模式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3例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形象化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采用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对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自我护理概念、自我护理责任、自我护理知识、自我护理技能和自我护理总分在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自我护理优于对照组。结论形象化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实施专业小组全程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152例接受永久性肠造口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护理模式分为观察组(83例)与对照组(69例),前者接受专业小组全程化护理干预,后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等4个维度评分以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出院时、出院1个月后,2组患者造口狭窄发生率、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造口狭窄发生率、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实施专业小组全程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良好,具有护理服务满意度佳、自我护理能力强、造口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造口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82例结直肠癌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肠造口自我管理项目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干预。比较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肠造口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造口周围皮肤炎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得分及肠造口知识掌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造口周围皮肤炎发生率(24.39%)显著低于对照组(48.79%),观察组伤口造口DE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结合肠造口自我管理项目可以提高患者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和肠造口知识的掌握程度,降低肠造口周围皮肤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缓解泌尿造口患者焦虑状态及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中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81例泌尿造口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CNP。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及护理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HAMA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两组HAMA和HAMD评分较护理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患者自我意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造口技能护理和自我护理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将CNP应用于泌尿造口患者能明显缓解其焦虑和抑郁状态,显著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