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量失血患者中早期输注冷沉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严重大量失血患者输注冷沉淀,比较分析输注冷沉淀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bg)含量测定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60例患者输注冷沉淀后与输注前相比,aPTT、PT、TT明显缩短(P0.05),血浆Fbg水平在输注后显著升高(P0.05)。60例患者通过一系列的治疗(包括手术,输注冷沉淀和抗感染等)后,24 h生命体征均得到一定改善,无因出血性休克的死亡病例。结论冷沉淀在大量失血患者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可提高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改善出血症征,加快创伤组织修复,提高大量失血患者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持续高凝状态及抗凝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另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者34例为正常对照组。患者对照组给予支气管哮喘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患者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抗凝治疗,对比三组受试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患者对照组PT(12.68±1.69s、12.53±1.52s)、TT(18.38±5.13s、18.97±4.68s)、aPTT(23.22±5.26s、22.63±7.62s)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5.69±1.23s、23.65±3.58s、28.75±6.67s),而Fbg(2.31±0.86s、24±0.73g/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76±0.53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TT、aPTT和Fbg指标水平与患者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T(16.52±2.69s)、TT(23.16±4.69s)、aPTT(27.67±5.03s)显著高于患者对照组(11.69±3.47s、19.02±4.03s、21.04±5.68s),而Fbg(1.68±0.65g/L)显著低于患者对照组(2.49±0.71g/L),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TT、aPTT和Fbg指标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对照组PT、TT、aPTT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Fbg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普遍存在持续高凝状态,有必要采取抗凝治疗,以改善其持续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联合D二聚体(D-D)水平检测在乙型肝炎患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以60例乙型肝炎患者为对象,按照病情将患者分为急性肝炎组(n=15)、慢性肝炎组(n=26)、肝硬化组(n=10)、重症肝炎组(n=9)。检测四组凝血四项指标及D-D水平,分析其与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关系。结果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重症肝炎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水平高于急性肝炎组,纤维蛋白原(Fbg)水平低于急性肝炎组(P<0.05);肝硬化组、重症肝炎组aPTT、PT、TT、D-D水平高于慢性肝炎组,Fbg水平低于慢性肝炎组(P<0.05);重症肝炎组aPTT、PT、TT、D-D水平高于肝硬化组,Fbg水平低于肝硬化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PTT、PT、TT、D-D与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正相关(r=0.483,P<0.001;r=0.672,P<0.001;r=0.235,P=0.012;r=0.267,P=0.005);Fbg与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呈现负相关(r=-0.320,P=0.001)。结论aPTT、PT、TT、D-D、Fbg与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存在联系,检测上述指标有助于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血钙水平与凝血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64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B、C三级,分别为A组19例、B组28例、C组17例,另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钙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等凝血指标及低血钙发生率,并分析血钙水平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组、B组、C组血钙水平分别为(2.08±0.17)mmol/L、(1.92±0.15)mmol/L、(1.81±0.16)mmol/L均低于对照组(2.39±0.19)mmol/L,Fbg含量低于对照组,PT、aPTT、TT长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血钙水平、Fbg呈递减趋势,PT、aPTT、TT呈递增趋势,三组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低钙血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低钙血症发生率高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低钙血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发现,血钙与PT、aPTT存在负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血钙水平、Fbg含量较低,PT、aPTT、TT延长,且肝功能损害越严重,凝血障碍越明显;肝硬化患者血钙与PT、aPTT存在负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血钙水平可影响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止血和凝血功能指标在乙肝、肝硬化及肝衰竭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乙肝患者30例,肝硬化患者29例,肝衰竭患者28例,同期体检的30例健康人,分别为乙肝组、肝硬化组、肝衰竭组、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所有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纤维蛋白原(Fbg)、蛋白C(PC:A)活性、纤溶降解产物(FDP)等止凝血功能指标。结果和正常对照组相比,乙肝组FDP显著升高(P0.05),PT、aPTT、Fbg、PC:A无显著差异(P0.05);和正常对照组、乙肝组相比,肝硬化和肝衰竭患者的PT和APTT显著延长(P0.05),Fbg、PC:A显著下降(P0.05),FDP显著升高(P0.05);和肝硬化组相比,肝衰竭组PT、aPTT显著延长(P0.05),Fbg显著降低(P0.05),PC:A显著下降(P0.05),FDP显著升高(P0.05)。结论患者的止凝血障碍随着肝脏疾病的恶化而逐渐加重,检测PT、aPTT、Fbg、PC:A、FDP等止凝血功能指标对于了解患者肝脏病变程度及止凝血功能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提供手术室保温干预对其出血量、体温及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室保温护理措施,研究组予以手术室常规保温护理基础上加用综合性保温干预措施。结果两组手术前体温测量结果对比无差异,术中研究组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体温较术前对比并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术中体温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手术前aPTT、TT、PT、Fbg等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手术后研究组aPTT、TT、PT、Fbg等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与术前对比并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术后aPTT、TT、PT水平均较手术前显著下降,而该组术后Fbg水平则较术前显著上升(P0.05)。结论应用常规手术室保温措施基础上加用综合性保温干预可显著提高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中保温效果,对降低其术中出血量、减少术中体温下降幅度、保障机体凝血功能等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医用弹力袜联合早期双下肢按摩在脑出血患者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脑出血术后患者共9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早期双下肢按摩,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医用弹力袜,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DVT阳性率、再出血率、凝血指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DVT阳性率和再出血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Fbg、aPTT、PT和T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后,两组Fbg水平降低,aPTT、PT和TT水平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患者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术后采用医用弹力袜联合早期双下肢按摩能降低DVT阳性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者200例,计算机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溶栓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凝血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有差异(P0.05)。用药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轻度缺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PLT、aPTT、PT、TT、Fbg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LT、Fbg水平下调(P0.05),aPTT、PT、TT上调(P0.05)。结论双重抗血小板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效方法,能显著提高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EG)在危重症创伤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危重症创伤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0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0)与对照组(40)。对照组根据凝血功能指导输血使用血制品和用量,观察组采用TEG输血使用血制品和用量。观察两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血液制品的使用量的差异。结果输血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PT、aPTT、TT、Fbg无统计学差异(P0.05),输血后,观察组患者PT、aPTT、TT低于对照组,而Fbg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使用血浆(313.4±34.8)ml、血小板(2.67±0.48)U、红悬液(5.4±1.6)U、冷沉淀(15.3±2.3)U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TEG指导临床输血能够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血制品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与TNM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120例NSCLC患者作为NSCLC组,选择我院同期收治的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检测及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水平,并分析其与TNM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NSCLC组Fbg、D-D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PT、aPTT、TT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Fbg、D-D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PT、aPTT、TT与Ⅰ、Ⅱ期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NSCLC组Fbg、D-D水平与患者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 NSCLC患者Fbg、D-D水平升高,其表达水平与患者TNM分期有关,检测其变化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到2015年5月共收集64例AL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加用,监测治疗前、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酶(Fbg)、D二聚体(D-D)、外周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的变化,统计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PT、a PTT、T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P治疗4 d,观察组PT、a PTT、TT均延长,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结束3 d,观察组PT、a PTT、TT均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bg、DD、PLT对比时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4 d,观察组Fbg降低,D-D、PLT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 d,观察组Fbg上升,D-D、PLT有所降低,其Fbg、D-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L-ASP治疗ALL可导致患者凝血机制异常,但停药后可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度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脓毒症患者78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度组40例、重度组38例,其中重度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22例和死亡组16例。检测所有患者凝血功能四项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bg),比较轻中度组、重度组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水平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与病死率,同时比较重度患者存活组、死亡组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水平。结果重度组PT、aPTT、TT(均明显较轻中度组长(P0.05),Fbg(较轻中度组低(P0.01)。重度组APACHE II评分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0.01);重度组病死率42.11%显著高于轻中度组5.00%(P0.01)。死亡组PT、aPTT、TT均明显较存活组长(P0.05),Fbg较存活组低(P0.05)。结论重度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与轻、中度患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重度患者死亡与存活亦存在明显差异,故四项凝血功能指标对重度脓毒症的诊断与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并探讨处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期间因服用NSAIDs致消化道出血的48例患者和同期服用NSAIDs而未出现消化道出血的50例患者,分别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由同组人员分别检测两组凝血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纤维蛋白原(Fbg)]的表达水平,观察两组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并分析其可能影响因素。结果两组TT,PT,a PTT,Fbg,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服药种类中以阿司匹林为主,其比例为64.6%且较对照组20.0%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原发疾病高血压58.3%、冠心病35.42%、糖尿病31.3%、脑血管疾病14.6%分别较对照组28.0%、12.0%、14.0%、2.0%高,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消化道出血是服用NSAIDs的常见危险并发症,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发疾病很可能是服用NSAIDs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凝血功能及心电图变化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肺心病并呼吸衰竭患者78例与健康体检人群50例,分别计为观察组与正常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心电图、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另外观察组患者均接受无创通气、丹参多酚酸盐等综合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激动起源异常、激动传导异常、酷似心梗)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PT、a PTT、TT、PaO_2、SaO_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Fbg、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PaCO_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PT、a PTT、TT、PaO_2、SaO_2显著上升,Fbg、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PaCO_2显著下降(P0.05)。结论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易发生心律失常,处于血液高凝状态;无创通气+丹参多酚酸盐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流灌流凝血事件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进行血液透析串联血流灌流治疗的78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主要手段为维持合适血流速度、保持充分肝素剂量及增加操作熟练度。分别于透析前、透析结束后测量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bg)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含量,并于治疗期间统计两组凝血事件,划分凝血状况等级,计算严重凝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与透析前相比,两组透析后PT、aPTT、TT均明显下降(P0.05),但透析后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透析后,两组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透析前相比,透析后两组Fbg、t-PA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严重凝血发生率为2.56%,与对照组15.38%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串联血流灌流治疗的患者实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凝血功能异常状况,并显著降低治疗期间严重凝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凝血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我院98例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阿托伐他汀药物剂量不同分为观察组(阿托伐他汀20mg/次)52例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10 mg/次)46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bg)凝血四项及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等内皮功细胞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43%(P0.05)。观察组治疗后PT、aPTT及TT分别上调;Fbg下调(P0.05)。观察组治疗后NO上调;ET和CGRP分别下调,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脂血症疗效显著,能显著纠正脂质代谢紊乱和凝血功能障碍,改善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95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代偿组51例,肝硬化失代偿组44例)及6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浓度、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含量的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PT、APTT、TT明显延长(P〈0.05),FBG明显降低(P〈0.05),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肝硬化代偿组相比,肝硬化失代偿组PT、APTT、TT明显延长(P〈0.05),FBG明显降低(P〈0.05),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的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病情的判断、治疗和预防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手术室术中保温干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出血量、体温及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保温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出血量、体温等围术期指标,分析其干预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水平,同时应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护理满意度评分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评价其股骨功能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及疼痛度,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温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aPTT、PT、Fbg、TT水平与干预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aPTT、PT、TT明显缩短(P<0.05),Fbg升高(P<0.05);观察组FIM、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cGil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 (P <0.05).结论 手术室保温干预可明显降低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出血量,改善体温,减少手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抗凝药物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伴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及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我院从2010年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2例APL伴DI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两组均进行实验室指标与体征检查,进行常规APL治疗,分别给予小剂量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与诺保思泰抗凝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一周测两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D-D)含量,于治疗后7 d对两组进行疗效评估,治疗后1个月内记录两组胃肠道不适、肺损伤、心功能损伤情况发生率,并统计两组复发和死亡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7 d后血浆PT、a PTT、Fbg及D-D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LMWH组下降程度较诺保思泰组更显著(P0.05);治疗1周后,LMWH组治疗有效率可达80.43%,与对照组60.87%相比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1个月内两组胃肠道不适、肺损伤及心功能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内均无复发,死亡率也相当(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LMWH治疗APL伴DIC,可获得优于诺保思泰的临床疗效,并显著改善患者凝血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