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纵隔脂肪肉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51岁.入院前15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劳累后胸部持续性钝痛,不随时间、体位改变而缓解.查体无阳性体征.影像学检查:胸部正位X线片无明显异常.CT可见左前上纵隔椭圆形低密度病变,大小约7.0cm×9.0cm,边缘光滑,密度均匀,无钙化,肺叶肺门及胸腔未见异常.建议:纵隔囊性占位.MRI见:左前上纵隔椭圆形异常信号,8.0cm×6.0cm×6.0cm大小,T1W1等信号,T2W2不均匀高信号,与主动脉弓、肺动脉干、左下肺动脉关系密切.建议:良性囊性肿物.手术取左外侧第Ⅳ肋间进胸,见左前上纵隔内主动脉弓、肺动脉干、心包、肺脏之间有一大小约8.0cm×0.6cm×6.0cm肿物,肉眼观肿物切面呈生鱼肉样.同时见部分心包受侵,受侵部心包表面血管丛生,切除受侵心包8.0cm×8.0cm,见心包内有少量色浊暗黄积液.术后病理示:纵隔脂肪肉瘤.免疫组化:desmin"-"、S100"-"、HMB-45"-"、CD68"-"、CD34血管" "、MelenA"-".  相似文献   

2.
男,20岁.劳动或急走即出现胸闷、心慌、乏力1年,加重3个月.于1985年12月14日入院. 查体:肥胖体质.胸部X线片示两肺纹理增多,右侧心膈角处4×4 cm圆形块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侧位肿块位于前下纵隔,上界清晰,下界与心影重迭.报告为心包囊肿.B超示平卧位右胸前2、3肋间,相当于心脏右下方探及5.7×5.8cm液性暗区,随心脏搏动而活动,与心脏重迭,提示为心包囊肿.EKG正常.诊断:  相似文献   

3.
心包囊肿属少见的先天性心包病变。我院于1994年收治1例,手术摘除,并经病理证实。患者男,27岁,无自觉症状。体检时X光胸片发现右心隔角具5cm×4cm卵圆形肿块影,外线光滑,了缘和内线被路肌与心脏遮盖。胸透未见肿块搏动,且肿块附着手心影上不能分开。B超检查胸骨右缘第六肋间探及一与心影相重的75cm×4cm囊性肿物,包膜光滑、完整,囊内为无回声区。CT平扫检查心脏有前方见一卵圆形低密度影,6.4cm×2.7cm×9cm,CT值一2一9HU,囊壁外线光整,未见钙化影,与心影紧密相连。手术所见囊肿位于胸骨后,右心沥角区,囊壁薄,表面光…  相似文献   

4.
李良彬  林尚清 《四川医学》1989,10(3):141-142
心包囊肿及脂肪瘤极少见,其发病率约占纵隔肿瘤的2.8~6.2%。我院1967年3月至1983年6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心包囊肿7例,心包脂肪瘤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7例心包囊肿中,男4例,女3例。年龄27~66岁。无症状普查发现胸内块影2例。其余因咳嗽、胸痛、心前区隐痛、心悸和感冒发热就医。胸部X线检查发现心缘附近有密度增高影,其密度均匀,边界光滑,呈圆形或椭圆形。侧位胸片3例可见泪滴状阴影。透视见肿物影和心影分不开。术  相似文献   

5.
<正> 本文报告钙化的心包囊肿一例,为47岁女性,因胸部不适三个月并发现胸内肿物而入院。X线见一圆形肿物,大约7.5×6.5cm,,有壳状钙化,位于左前上纵隔,与心脏及大血管紧密相连。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心包囊肿并有囊壁钙化。 复习文献,国外仅有一例钙化的心包囊肿报告。而且,我们也系统地查阅了其它纵隔囊肿壁钙化的有关报道,诸如支气管囊肿、肠源性囊肿、胸腺囊肿、畸胎—皮样囊肿和心脏—心色包虫囊肿等。从而我们  相似文献   

6.
姚永生 《黑龙江医学》2008,32(9):643-643
患者,男,30岁。因左大腿车祸伤后伴包块2年,于2006—10—07入院。病人于2年前因车祸伤及左大腿外侧,导致左大腿肿胀、疼痛,行走不便。在当地医院行对症治疗后,疼痛及皮下瘀血症状消失,但左大腿外侧出现一椭圆形无痛性包块,有波动,并逐渐增大。入院查体:左大腿中段从前侧到外后侧见一约10cm×7.0cm×5.0cm包块,余无异常。包块局部皮温正常,质软、无压痛、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有波动,无血管杂音,穿刺抽出淡黄色液体。X线片示:股骨无异常。B超检查示:左大腿囊性肿物,人院后,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囊肿位于皮下阔筋膜之间,  相似文献   

7.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21岁.因"右前胸壁包块18年"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右前胸壁可及一6cm×4cm ×3cm包块,质软,活动度可,边界清,无压痛.心、肺、腹未及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及血生化未见异常.X线胸部平片示:右前胸壁皮下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8.
心包囊肿1例     
患者,男,53岁。入院2周前因咳嗽胸透时发现右前纵膈有1肿物。患者无胸痛、发热、痰中带血等症状。X线胸片示肿块影位于右下胸心缘旁,随心包一起搏动。CT片示右侧心膈角区见1均质囊性包块,CT值为-9—14HU,境界清楚,外缘少许粘连。临床诊断:心包囊肿。术中见囊肿位  相似文献   

9.
梁××,男,22岁。1979年3月10日入院。患者于3月9日下午二时许被地雷炸伤左胸部,当时感胸闷气紧,经处理后送我院。既往体健。检查:呼吸44次/分,脉搏117次/分,血压104/70mmHg。神清、呼吸浅速,左胸下部语颤减弱,第十后肋以下呼吸音消失,左锁骨中线内第五肋间处有4cm长之缝合伤口,心尖搏动不明显,心界向左右两侧扩大。无心音遥远及心包摩擦音。X线检查:左肺第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囊肿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本院手术治疗二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 刘××,男,31岁。住院号3564。入院前一月来身体逐渐消瘦,左胸背部有时疼痛,无其它症状,门诊 X 线发现右上纵隔有一拳大圆形阴影。体检与化验无异常。X 线俭查:右上纵隔障在锁骨水平部有一半圆形致密影,约8×6厘米,边缘清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3岁。因发现双肺块影1周入院。X线胸片及断层片示双上肺分别有4.0cm×5.0cm和6.0cm×6.0cm大小块影,密度不均,边缘有毛刺,呈分叶状,右侧肺门影增大;胸部CT检查示肺门及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纤支镜检查见各肺叶支气管开口均无异常。诊断多发性原发性肺癌。1992年8月18日在全麻下经胸骨正中劈开  相似文献   

12.
<正> 我科于近5年间收治两例心包囊肿病人,介绍如下。 [例1] 男,49岁,前胸闷痛2个月,胸片发现左胸腔块状阴影收入院。体检:气管稍偏右,心肺听诊未闻异常。胸正位片示:左下肺野心膈角区有一密度均匀、边缘光滑、半球形阴影;侧位片该阴影在左前肋膈角区,约6.0cm×6.0cm 与心影部分重叠。经左侧剖胸探查,左前心膈角区有一囊性圆形肿物,约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67岁.进食梗噎感1月余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检查无异常,腹部平软,未扪及包块.常规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X线检查:胸部未见异常.食道钡餐检查:食道中段第7胸椎水平末见一充盈缺损影,长约5cm.粘膜皱襞排列规则,未见明确增粗、紊乱、中断现象.诊断:食道平滑肌瘤.胃镜检查距门齿26~29cm食道左侧壁可见一约3.0cm×1.0cm×1.0cm肿物.表面光滑,可见粘膜桥,质硬,活动度较好.诊断:食道平滑肌瘤.  相似文献   

14.
病人,男,53岁。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胸部疼痛。超声检查提示:肿物位于左膈下肾上腺区,大小4cm×6 cm×6 cm,呈囊性,内侧有蒂,与周围组织粘连。胸腹结合部增强CT提示:膈肌脚密度均一占位。遂于全麻下沿左第10肋取切口长约20 cm,胸膜外于脾脏下缘切开膈肌进腹,完整切除囊肿。术后病理诊断:(膈下)符合支气管源性囊肿,伴少许肾上腺组织(图1—2)。  相似文献   

15.
肺内多发错构瘤极为少见,现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例报告如下.病历摘要男患,28岁。间歇性左胸闷2年,于1987年7月胸闷透发现左肺肿瘤,查体无明显异常。血红蛋白149g/L,白细胞5.7×10~9/L.纤维支气管镜检左肺上叶各段无异常.胸部正侧位 X 线片显示左肺上叶前段有两个圆形块影,直径约5×4cm 及1.5×1.5cm,密度较高,上下排列,部分边缘重叠(见封4图).断层片显示左肺上叶前段之大病灶呈密度均匀的圆形,内无钙化,边缘光滑锐利.小病灶为类圆形,呈钙化密度,边缘清楚.X 线诊断为左纵隔旁淋巴结结核可能性大,伴淋巴结钙化。  相似文献   

16.
心包囊肿临床少见.我科收治一例食管下段癌合并心包囊肿病人现报告如下并就心包囊肿作简要文献复习.患者,男,59岁,住院号96235.患者因进食不适感于84年2月门诊X线摄片时意外发现左下肺前内基底段-6×8cm团块状影及食管中下段病损,患者除有咳嗽外无其它症状.支气管镜检及三次痰检均阴性.于84年8月11日以食管癌、左下肺癌可疑收住入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37岁,因5天前胸部透视发现胸内块影于1982年9月18日入院。3年来,患者常感心前区不适,心电图检查示室性早搏。既往和家族史无特殊。体检:体温、脉搏、呼吸正常,血压110/70。全身皮肤无色素沉着,皮下无结节。双肺呼吸音清晰,心脏无杂音,但有早搏。腹部无异常。第6~10胸椎有右侧弯与后凸畸形,局部无压痛。神经系统检查(一)。心电图示濒发单源性室性早搏。常规化验无异常。X线检查:正位胸片(图1)示左心缘旁一边界光滑,直径约7cm大小的块影,其密度淡而均匀;左侧位胸片(图2)示块影在后下纵隔,与脊柱重叠;胸椎正位片(图3)示块影位于第6~10胸椎旁,该段胸椎右凸,椎体左缘有边界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30岁,反复发作心悸10年,因胸闷、胸痛、活动后气促一个月就诊.查体:双侧胸廓对称,呼吸自如,双下肺可闻及少许湿罗音,心界明显向右扩大,心率250次/分,血压140/ 80mmHg,律齐.心电图提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左室高电压.胸部X线提示:心影增大,右房室明显增大.超声心动图检查:右房外侧可见一大小约13.0cm×9.0cm的囊腔,向右房外侧膨出,右房、右室受压明显移位变形,囊腔与右房外侧壁之间相通,相通口宽2.9cm,囊腔壁菲薄,紧贴壁层心包,囊腔内可见云雾状显影.  相似文献   

19.
我们于1978年收治心包囊肿一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现报告如下:曲××,男,53岁.因胸透发现胸内包块入院.患者一年来感前胸不适,闷胀感,无疼痛,自作一些扩胸运动感舒服.1978年夏固尿频、尿急住某医院,X线  相似文献   

20.
1病例报告 患者,男,29岁,体检发现左肺上叶肿物5d入院。患者平素无任何不适,人院后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胸部X线片和CT片示:左肺上野外侧可见一类圆形均匀高密度阴影,边缘光整,大小约4em×3cm。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左肺上叶前段,大小约5cm×4cm×4cm,表面光滑,局部与胸壁粘连,切除部分肺组织后取出肿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