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柯兴氏综合征伴有ACTH分泌过多者有二种原因:①垂体源性;②异源性ACTH分泌肿瘤。但这二种病因往往不易鉴别。由于:①垂体微腺瘤和异位肿瘤很小,X线难以发现;②有些柯兴氏病(简称CD)不能被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而部分异源性ACTH肿瘤可为地塞  相似文献   

2.
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的垂体腺瘤(垂体ACTH瘤)因过度分泌ACTH刺激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而引起高皮质醇血症,也称作库欣病(Cushing’s disease,CD),是内源性高皮质醇血症最常见的原因。垂体 ACTH瘤可导致电解质紊乱,糖、脂代谢紊乱等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候群,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及系统。经蝶窦神经内镜手术是垂体ACTH瘤的一线治疗方法,可以得到较高的缓解率,但术后复发和持续状态仍然是垂体ACTH瘤治疗的一个未解决的问题。垂体ACTH瘤病理评估在确定病变性质、预测其预后及药物治疗选择方面均有重要的价值。文章就垂体ACTH瘤病理评估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包括新的免疫组化标志物和镜下特殊表现。  相似文献   

3.
非垂体及肾上腺肿瘤引起的柯兴氏综合征(皮质醇增多症),亦称异位ACTH综合症。分泌异位ACTH的肿癌,最常见于枝气管燕麦细胞癌,前肠起源的内分泌肿瘤(胰腺、枝气管、胃、胸腺、甲状腺),嗜铬细胞瘤及神经母细胞瘤,卵巢肿瘤等。非垂体瘤引起的柯兴氏综合征约占柯兴氏综合征患者的15%。尽管异位ACTH综合征较常见,已报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异位垂体腺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9例病检确诊的异位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激素相关检查结果;根据异位的具体部位选择相应手术入路。结果本组9例异位垂体腺瘤中有内分泌症状者5例,但局灶压迫症状不典型;病变的MRI表现与一般垂体腺瘤相同,部位不典型,蝶窦和鞍上异位相对多见,而蝶鞍和垂体正常;功能性异位垂体腺瘤的激素相关检查符合一般垂体腺瘤表现;手术全切7例,并发症较轻,术后结合伽马刀治疗未见复发。结论激素相关检查有利于功能性异位垂体腺瘤的术前诊断和鉴别其他内分泌疾病,MRI表现对无功能性异位垂体腺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合理的手术入路结合术后伽马刀治疗或放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库欣综合征(CS)过去译柯兴综合征,是1912年Harvey Cushing首先报道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种因慢性糖皮质激素增多而导致的疾病,又称皮质醇增多症。多见于中、青年人(25~45岁),男女之比为1∶3~8。1病理按病因可分为四大类,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依赖性或非依赖性及其药物性Cushing综合征、周期性皮质醇增多症。ACTH依赖性是由垂体或某些肿瘤如肺癌、胸腺类癌等垂体以外的组织分泌过量的ACTH,刺激双侧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增生并分泌过量的皮质醇。柯兴氏病是CS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整个CS的60%~80%,大部分由于垂体腺瘤(主要是微腺瘤)分泌…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6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柯兴氏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增生55例,腺瘤7例,腺癌2例,由肺癌导致的异位ACTH 综合征1例。分析结果表明: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及血浆皮质醇分泌节律是诊断柯兴氏综合征的较好实验室指标;对于病因,要全面分析临床资料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脑垂体是人的重要内分泌器官,能分泌多种激素,如果某一种内分泌细胞长出腺瘤,则有它特殊的临床表现。较常见的有生长激素腺瘤、泌乳素腺瘤、ACTH腺瘤、无功能垂体腺瘤等。垂体瘤的诊断主要靠病人的症状、CT或磁共振和垂体内分泌激素化验。垂体瘤在微小阶段确诊,及时治疗,对垂体  相似文献   

8.
<正> 柯兴氏病(Cushing's disease,CD)是柯兴氏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CS)的一种类型,由垂体分泌过多的ACTH 所引起,William Osler 于1898年,描述了类似的表现,1932年Harver.Cushing 发表专题文章正式确立了该病的存在。近代文献表明CD 约占CS 的70%。尸解和外科手术证实,80%的CD 有垂体腺瘤,其中80%~90%是微腺  相似文献   

9.
廉立新   《中国医学工程》2010,(2):22-24,29
目的探讨不同分泌类型垂体大腺瘤的磁共振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不同分泌类型垂体大腺瘤在MRI上的信号强度、强化程度、瘤体最大径及其周围侵犯特征。结果 53例不同激素分泌类型垂体巨腺瘤患者中,泌乳素(PRL)细胞腺瘤21例,生长激素(GH)细胞腺瘤8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细胞腺瘤3例,多种激素细胞腺瘤5例,无功能分泌腺瘤16例。GH、多种激素细胞腺瘤及无功能分泌腺瘤在T1WI上多表现为等信号(75%、60%、62.5%);GH、ACTH及多种激素细胞腺瘤在T2WI上多表现为低等信号(75%、100%、100%);PRL及无分泌功能细胞腺瘤则在T2WI上多表现为高信号(67%、75%)。各型垂体大腺瘤的实性部分增强后的强化程度无明显差异,但呈中等及明显强化者均在67%以上。肿瘤的大小与周围侵犯情况无直接关系。结论不同分泌类型垂体大腺瘤在磁共振上有一定的表现特征,对定性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是由垂体前叶分泌的促激素之一,其作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中转枢纽物质在某些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有文献报道,电击、出血等应激状态可引起血浆ACTH分泌的增加。为此,本文检测了血浆ACTH的正常值范围,并以此为对照,测定了大面积烧伤患者不同病程阶段血浆ACTH水平,并就其可能的病理生理及临床意义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放射免疫测定血浆ACTH水平,不仅对鉴别垂体依赖性肾上腺皮质增生(Cushing病)、肾上腺皮质腺瘤以及原发性或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全面评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也有重要意义。由于血浆ACTH测定较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垂体腺瘤经蝶窦术后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蝶入路手术治疗泌乳素(PRL)腺瘤、生长激素(GH)腺瘤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的效果及手术前后血清内分泌学变化.方法:我科1995年10月至2002年9月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垂体腺瘤254例,其中具有完整血清内分泌学检查结果和MRI随访资料的功能性垂体腺瘤143例,其中PRL腺瘤61例,GH腺瘤50例,ACTH腺瘤32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3年.结果:GH腺瘤和ACTH腺瘤的全切率明显高于PRL腺瘤(P<0.01),GH腺瘤与ACTH腺瘤相差不显著(P>0.05).肿瘤的全切率与肿瘤的大小相关(P<0.05),微腺瘤全切率高于大腺瘤.肿瘤全切率与肿瘤侵袭性明显相关(P<0.05).PRL腺瘤的复发率明显高于GH腺瘤和ACTH腺瘤(P<0.05).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复发率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0.05).术后血清内分泌水平均全面降低.结论:GH腺瘤与ACTH腺瘤的治疗效果优于PRL腺瘤.功能性垂体腺瘤的治疗效果与肿瘤的内分泌特征和侵袭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激素分泌功能及其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116例垂体腺瘤组织激素分泌功能并回顾性分析垂体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116例垂体腺瘤免疫组化检测有分泌功能腺瘤92例,其中单激素腺瘤57例,多激素腺瘤35例,无功能腺瘤23例。单激素腺瘤主要为PRL腺瘤,多激素腺瘤以PRL+ACTH混合型腺瘤及PRL+GH混合型腺瘤多见。垂体腺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性欲减退、乏力、泌乳、视力下降、毛发脱落、肢端肥大、鼻出血等。结论检测垂体腺瘤激素分泌功能有助于垂体腺瘤患者术后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及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4.
异源ACTH综合征是指垂体、肾上腺以外各种肿瘤分泌ACTH或ACTH样物而引起主要表现为柯兴氏(Cushing)综合征的一种疾患,常见的是肺癌、胰腺癌、胸腺癌等引起,国外报道较多,约占柯兴氏综合征病例总数的10%,国内间有报告。本文一例是由原发性胸腺类癌引起,作了比较深入的临床、化验及病理观察,并经手术治疗成功,甚罕见,现报告如下。患者黄某,男,37岁,1988年4月住内分泌科,住院号5154。诉说14个月来头晕头  相似文献   

15.
彭武  杨琍琦 《医学综述》2012,(24):4150-4153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是垂体前叶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原因众多,临床表现差异大,诊断及鉴别诊断困难,儿童与成人患者特点不同。常见的发病原因有垂体肿瘤、颅脑外伤、头颈部放疗、各种感染、异常出生史、遗传因素等。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赖于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警觉意识及相关辅助检查。其治疗主要是激素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首都医院1980~1981年经蝶窦显微外科治疗分泌性垂体腺瘤23例疗效,其中男、女各2及21例,年龄21~44(30)岁,病程1~15(6.2)年。临床病理诊断为催乳素(PRL)腺瘤、生长素(GH)腺瘤及促肾上腺皮质素(ACTH)腺瘤各12、8及3例。手术采用哈代  相似文献   

17.
应重视垂体腺瘤的诊断和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建文  马原  程敬民  杨涛 《西部医学》2008,20(5):905-907
垂体腺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细胞发生的常见良性肿瘤。既有肿瘤的性质,同时也有内分泌学特性。主要导致垂体激素过量分泌,产生一系列代谢紊乱和脏器损害;其它垂体激素低下,引起相应的靶腺功能低下;肿瘤压迫鞍区结构,导致神经功能严重障碍。其诊断和治疗主要通过核磁共振检查及内分泌激素测定。近些年来,创伤较大的传统开颅垂体瘤切除术,越来越多地被经蝶入路等微创手术替代。本文从垂体腺瘤诊治规范化、微创化疗效的评价,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扩大微创治疗以及垂体腺瘤放、化疗中应注意的问题诸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垂体无功能腺瘤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在临床中很难及时发现,往往因为巨大的垂体腺瘤出现压迫和侵袭症状而被临床医生诊断.无功能垂体大腺瘤的治疗首选手术治疗,根据腺瘤的解剖部位及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由于手术难度大,全切率低,复发率高,通常需要术后辅助相关药物和放射治疗,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本文对无功能垂体大腺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皮质醇增多症由于病因不同,治疗方法及效果亦各异。由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下称 ACTH 腺瘤)所致者,称 Cushing 病。选择性切除这些肿瘤,可使皮质醇增多症得到改善。本文报告5例 Cushing 病,CT 证实为垂体腺瘤,均经蝶窦手术切除肿瘤,常规辅以放疗,取得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合并泌乳素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经内分泌学及磁共振检查诊断的8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合并泌乳素腺瘤患者,男4例,女4例;平均年龄32.3岁;平均病程12个月;临床症状依次为头痛、面部改变、手足变大、身材高大、月经不调、闭经、泌乳、视力下降;所有患者均采取经口鼻蝶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经口鼻蝶显微术后患者生长激素泌乳素高分泌状态明显缓解,症状明显改善,头痛不同程度缓解,月经不调、闭经有5例恢复正常,4例视力下降及泌乳消失.结论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合并泌乳素腺瘤的确诊依赖于临床、病理及实验室检查,该型腺瘤的内分泌特征与侵袭性相关;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