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治疗药物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治疗药物监测北京协和医院(100730)林其燧治疗药物监测(Theraputicdrugmonitoring,TDM)是通过测定体液(主要是血浆或血清)的药物浓度了解患者摄药后药物在体内情况,根据血药浓度,应用药代动力学原理调整给药方案或剂量,提高疗...  相似文献   

2.
浅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最基本的护理操作之一,是医院治疗、抢救病人的一个重要手段。要稳、准、快、好地将药物输注到病人体内,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特将多年浅静脉穿刺成功的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某些医务人员,为省事,习惯于根据护士工作时间或病人习惯来确定给药时间,如每天2次或3次等。由此,造成了血药的浓度过大波动,使之一日中低于有效血药的浓度时间过长,降低了药效,增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达不到预期治疗目的。因此正确地选择药物,恰当确定剂量后,安排给药间隔时间,在临床药疗中非常重要。而给药时间隔主要是由生物半衰期(TIQ)确定的。所谓生物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给药时间的间隔主要是由生物半衰期来确定的。譬如,哮喘在临床上分为急性发作和慢性发作两型,其特点往往是在夜间发作(或…  相似文献   

4.
<正> 生物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常以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来表示,故亦称血浆半衰期,它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每个药物都有各自的半衰期,因此按常规每日三次的给药方案并不适合所有的药物,更不适合每个病人。合理用药在临床治疗中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时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通过测定病人的血药浓度,求得病人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然后计算制订给药方案。此方案正确可靠,符合病人的具体要求,但需要有测定血药浓度的条件,目  相似文献   

5.
自70年代以来,由于生物化学、生物药剂学等学科的发展和药学新概念的出现,临床治疗给药方式和给药效果的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为促进药物制剂体系更新换代创造了条件。全新的给药系统的研究,开发成果,使药物治疗向现代化迈进。其特点是:将药物置于特制载体或贮库,通过口服、输注,贴附(皮肤或粘膜)、埋植等方式给药,可以改善以往给药体内疗效不佳状况。药物通过载体具缓释一控释,乃至高度靶向性,严格选择性,达到维持人体有效血药浓度或引导药物集中于病变部位,以充分发挥药物治疗效果,防止和减少毒副作用之目的,这种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病人术后化疗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贤邦  潘玲 《广西医学》2009,31(6):910-911
恶性肿瘤是当今医学上的一大难题。对肿瘤病人手术后实行化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现阶段使用的抗癌药物大多数为细胞毒剂,化疗药物通过在体内直接与DNA结合,干扰DNA和蛋白质的合成或改变机体内部微环境,达到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但由于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其副作用也是很明显的。因此,做好肿瘤病人术后化疗的护理工作,对于减轻毒性反应,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巩固手术后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经静脉输液给药是治疗的重要手段,将药物正确、合理、准时、准量地输入病人体内,使药物迅速发挥作用,是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关键。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残留药液的浪费,剂量间隔、输液速度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肝脏是许多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大多数药物的体内过程都与肝脏有关。在慢性肝脏疾病时,常伴有部分肝细胞的坏死和不同程度的肝细胞纤维化,使肝脏的血流量降低,微粒体内代谢酶减少、活性降低,从而使药物的代谢减慢、药物半衰期延长。如果不适当减少给药剂量或延长给药时间,会导致体内药物浓度过高而中毒。  相似文献   

9.
EXADROP精密输液器在ICU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 ,同时应用几种有效药物对重危病患者进行治疗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但因此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将有效药物准确、及时地输入患者体内 ,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 ,减少不良反应 ,提高药物疗效。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精确地控制输液速度 ,匀速地将药物输入到人体内。我们常采用输液泵来控制输液滴数 ,但遇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病人须抢救时 ,每一病人同时应用几种不同药物 ,由于输液泵有限 ,往往给工作带来不便。从 2 0 0 0年 4月以来 ,我们试用了德国贝郎公司生产的 EXADROP精密输液器 ,明显减轻了工作…  相似文献   

10.
分光光度法测定肿瘤患者血清中顺氯氨铂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光光度法测定肿瘤患者血清中顺氯氨铂含量洪素珍,孙昕顺氯氨铂是治疗肿瘤常用药物,准确测定体内游离、结合铂的浓度,对指导临床给药量、给药时间以及为病人提供最佳治疗方案都具有重要意义。测定生物样品铂多采用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1,2]、高效液相色谱法[3...  相似文献   

11.
用药失误的危害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帮助病人恢复健康,病人受到的最常见的治疗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安全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公众健康问题。理想的药物治疗是使病人在最低的用药风险下,治愈或缓解疾病,达到维持或提高其生活质量的预期效果。大多数病人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被告知该药有助于其生命质量的提高,然而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许多病人曾因用药而造成伤害,甚至有病人因用药致死。国外统计,药源性损害可占到住院病人的6.5%。  相似文献   

12.
如何避免静脉输液时微量空气进入体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秋霞  高志丽 《吉林医学》2004,25(11):23-23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常用的基本操作,也是临床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最关键的操作之一。通过静脉输液,直接将药物输入体内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临床上静脉输液时,往往会出现一些漏洞,导致微量空气一次性或逐次进入体内引起病人的恐慌。本文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的实践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佐军  聂欣 《中外医疗》2010,29(29):139-139
药物使用后在体内产生效应常常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药物剂量、剂型、给药途径、联合应药、病人生理因素等。只有掌握好有关用药知识,合理使用药物才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口服给药是护士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操作。不同的药物有着不同的服用方法 ,要求准确无误地执行。做到这一点有利于病人的早日康复 ,忽视这一点 ,就会影响治疗效果 ,甚至危及生命。要做好给药这项工作 ,除了严格遵守药疗原理 ,认真进行三查七对外 ,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给药时间各种药物的吸收、排泄速度和在体内的有效浓度均有不同 ,科学地掌握药物的性能 ,按规定的时间给药 ,可以使药物获得最好疗效。长期以来 ,大多数口服药每日 3次或 4次服用 ,均安排在早上、中午、下午和晚上给药 ,而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药物是需要每 6 h或 8h进行…  相似文献   

15.
邱建萍 《新疆医学》2007,37(6):157-158
静脉滴注是临床上治疗疾病、也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更是临床治疗、挽救病人的重要给药途径之首。静脉滴注全过程的顺利完成,直接影响到抢救病人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但在临床上往往并没有掌握好这些科学用法。作为临床护士,应全面了解和掌握输液全进程。如药物性能、体内过程、血中有效浓度、药物的半衰期、常用剂量、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相应的处理原则,以及输液速度与疗效的关系,从而保证输液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急性白血病病人细胞体外药敏试验与临床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克隆培养方法,以及Ara-C,6-TG,MTX,VCR,Adr,HHT六种药物。对51例初治急非淋白血病(ANLL)病人细胞进行体外药敏试验,20例同时有体内治疗结果资料。体内外结果比较表明,病人使用的治疗药物体外敏感,临床72.7%缓解,其中4例同时有二种治疗药物体外敏感,临床均获得缓解;只有一种治疗药物体外敏感。7例中4例缓解。9例病人所有治疗药物体外试验均不敏感,8例不缓解。因此本组病人体外药敏测定能够联系临床结果,并提示如体外选择一或一种以上敏感药物治疗,有可能显著提高白血病人的治疗缓解率。  相似文献   

17.
输液速度的计算青海省人民医院苏生梅输液是通过静脉直接给患者体内补水给药及营养物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保证各种抢救药物的输入;维持水电介质平衡及营养、提高抢救成功率。对重危病人,如小儿、肺心病人、老年体弱者、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需长期胰岛素维持者、长期...  相似文献   

18.
药物治疗是临床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正确、安全、有效地实施给药护理 ,是医疗质量及病人用药安全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当前 ,由于医、药学的迅速发展 ,新药、特药层出不穷 ,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用药方法日趋复杂。作为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的护士 ,既是药物治疗执行者 ,也是用药前后的监护人。因此 ,为保证医疗及病人安全 ,护士必须正确实施给药护理。1 口服给药护理  口服给药是临床上最方便、操作最简单的用药途径。护士应充分掌握各种常用药和新药的药理作用特点及其基本规律 ,熟悉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了解各类药物在…  相似文献   

19.
临床药剂学是以患者为对象,研究合理、有效、安全用药等与临床治疗学紧密联系的新学科,亦称(广义的)调剂学或临床药学。临床药剂学的出现可使药剂工作者直接参与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活动,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而剂型是为适应诊断、治疗或预防疾病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是临床使用的最终形式。剂型是药物的传递体,将药物输送到体内发挥疗效。一般来说一种药物可以制备多种剂型,给药途径不同可能产生不同的疗效,应根据药物的性质、不同的治疗目的选择合理的剂型与给药方式。随着药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特征以及药物的作用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为制备安全、有效的制剂和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提供理论依据。如胰岛素等多肽类药物在胃肠道中受到酶破坏而被分解,链霉素在胃肠道中不被吸收,这类药物适合制备注射剂;睾丸素的肝脏首过作用严重,适合制备口腔贴片;红霉素在胃酸中分解并刺激性较大,制备肠溶制剂可以克服上述问题。因此,了解药物剂型的分类及重要性有临床实际意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一种常用的给药途径,是抢救病人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更是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如何为病人有效地建立静脉通道,如何稳、准、快、好地将治疗药物输入到病人的体内,是护理教育所要求的重要的技术操作内容。近年来,国内的许多大型医院开始重视护理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