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肝纤维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瘦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肝纤维化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30例NAFL患者血清瘦素水平,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同时检测NAFL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对血清瘦素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NAFL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轻、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依次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呈正相关。结论瘦素在NAFL发病中具有独立的致病作用,并可能是NAFL肝纤维化形成中重要的调控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关系。方法测定2型糖尿病105例,其中合并NAFLD者73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的脂联素、BMI、HOMA-IR等指标。结果T2DM合并重度NAFL组BMI、WHR、FINS、TG、VLDL、HOMA-IR均较T2DM无NAFL组显著增高(P〈0.0l或P〈0.05);T2DM合并重度NAFL组BMI、WHR、FINS、HOMA.IR均较T2DM合并轻度NAFL组显著增高(P〈0.01或P〈0.05)。T2DM合并重度NAFL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他DM无NAFL组与T2DM合并轻度NAFL组(P〈0.01或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TG、脂联素、HO-MA-IR与T2DM合并NAFL密切相关(13=0.225,0.385,-0.548,0.421,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以胰岛素抵抗为基础,脂联素与NAFL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探讨营养干预结合有氧运动对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 以2010年8月-2013年8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查体中心和肝病门诊确诊的NAFL患者42例为NAFL组,同期健康查体人员40例为对照组。对NAFL组进行营养干预并实施有氧运动方案,检测两组干预前后体重、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清瘦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及血脂水平变化,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干预前组间差异、NAFL组干预前后差异以及血清瘦素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NAFL组干预后体重、BMI、WHR、FBG、FINS和瘦素水平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OMA-IR较干预前有所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瘦素与BMI、FBG、FINS、HOMA-IR、TC和TG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HDL-C无相关性(P=0.238)。结论 营养干预结合有氧运动可提高NAFL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调节血糖血脂水平,改善IR.。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BARD得分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RDW值和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65例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BARD评分,分析与RDW的关系。结果 BARD得分0-1分组,随着RDW的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在BARD得分2、3、4分组,随着RDW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升高的RDW值与重度肝纤维化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超声肝纤维化检测在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集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238例,根据临床分期分为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NAS)3个亚组,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量化评分、瞬时弹性Fibrotouch无创肝脏硬度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检测,比较分析不同临床分期肝脏硬度及超声量化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分期亚组间肝脏硬度平均LS值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值均为0.000,P0.05),3组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342,P=0.000)。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NAFLD各分期亚组肝脏硬度LS值与UQS均呈强相关,NAS亚组值与肝纤维化生化指标呈强相关(r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应用肝脏硬度检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清纤维化指标相关性良好,有望早期诊疗肝纤维化防止肝硬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铜营养代谢水平及其与血脂的关系,为NAFLD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收集15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150例正常对照的基本信息及四种含铜丰富食品的摄入频率,并检测其血清铜含量及血脂各指标,对血铜与血脂等指标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四种含铜丰富食品的摄入频率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血清铜(1.07±0.25)mg/L高于对照组(1.01±0.2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P=0.002)。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相关分析发现,控制年龄和性别后,血清铜与TC、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存在铜营养代谢异常,其血清铜升高与血脂紊乱有关,而与四种铜丰富食品的摄入频率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LEPR)基因G3057A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方法以216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104例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及108例正常糖耐量者作为受试对象,采用半巢式PCR-RFLP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各组的基因变异频率,ELISA法检测各组瘦素及胰岛素水平,常规检测血糖、血脂等代谢参数。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具有较高的谷丙转氨酶、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瘦素水平和较低的胰岛素水平。其3057位核苷酸G—A变异频率为76.0%,也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不伴脂肪肝组及糖耐量正常组(分别为62.1.3%,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63,P〈0.01)。结论LEPR第3057位核苷酸基因多态性可能通过调节机体脂质代谢、影响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等途径参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Ⅳ-C)、层黏蛋白(LN)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B超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采用放免法检测HA、PⅢP、Ⅳ-C、LN含量并以正常健康组作为对照。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组HA、PⅢP、Ⅳ-C、LN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升高阳性率也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肝纤维化,以上指标检测对其肝纤维化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瘦素基因变异(启动子区-2548G/A)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用PCR-RFLP方法,对223例广州市城区居民,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组108例,对照组115例,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①在女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组的GA、GG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8·254,p=0·011),而男性各组的基因分布频率改变不明显(2=3·810,p=0·316)。②血清瘦素水平受性别及等位基因变异的影响。结论①瘦素基因变异对广东汉族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易感性的影响可能存在着性别的差异。②含瘦素基因-2548G/A等位基因G的血清瘦素水平比含等位基因A的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弥漫性脂肪肝的肝/脾CT值与血清甘油三酯的相关性。方法整理我院2005年1~12月23例门诊及住院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肝/脾CT值与血清甘油三酯的关系。结果23例患者中,根据肝/脾CT值分级,轻度脂肪肝15例,中度脂肪肝5例,重度3例;肝/脾CT值越高,甘油三酯越低,两者高度相关(r=-0.889,p=0.000)。结论肝/脾CT值可作为脂肪肝的定量诊断和评价治疗效果的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122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根据B超检查结果分为2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62例和正常对照组60例,对2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BMI、腰臀比值、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胰岛素浓度、高密度脂蛋白、廿油三酯、高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及比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γ-氨酰转肽酶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两组水平相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变量分析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IMT及斑块呈显著相关(OR8.3,95%CI1.2~7.7,P=0.001)。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高于正常对照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机制可能与内脏性肥胖、胰岛素抵抗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状态下增加的氧化应激特性及血脂紊乱、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对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及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194例CHB患者分为合并NAFLD组(A组,73例)和未合并NAFLD组(B组,121例),均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1次/d)治疗5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病毒学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AST、ALT指标均显著下降,且B组下降幅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和HB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LN、PCⅢ、CIV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B组下降幅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NAFLD影响CHB患者肝功能恢复和肝纤维化进展,也降低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的应答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水平在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入选的158例健康体检人群,进行血清铁蛋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等各指标检测及肝脏超声检查,根据肝脏超声结果分为NAFLD组(68例)及正常对照组(90例),比较两组间血清铁蛋白水平及血脂、血糖、尿酸、转氨酶等生化指标情况。结果NAFLD组中血清铁蛋白水平及甘油三酯、尿酸、转氨酶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进一步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铁蛋白与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显著相关(r=0.260、0.299,P〈0.01)。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升高可能提示NAFLD患者肝损的一个有效指标,并在NAFLD的进展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内脏素基因多态性分布与中国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08例,其中男124例,女84例,依据2002年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分为合并NAFL组98例,未合并NAFL组110例,同时选择性别、年龄匹配与之匹配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对象均为中国汉族人。应用酶连接检测反应(LDR)测序的方法进行内脏素基因启动子区-3186、-2423、-1001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①内脏素基因启动子区-3186位点有CC、CT、TT三种基因型,变异率为79.22%;-1001位点有AA、AC两种基因型,变异率较低为2.32%;-2423位点在两组均为AA纯合子。②内脏素基因-3186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在2型糖尿病合并NNAFL、无脂肪肝组及正常对照组间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国汉族人群内脏素基因-3186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无关。  相似文献   

15.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特征及与代谢综合征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临床特征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从2005年北京印钞厂职工体检资料中选取356例经超声诊断为脂肪肝者,称为NAFL组;并随机抽取367例经超声检查无脂肪肝者,称为对照组。结果NAFL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血尿酸、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1)。NAFL组合并肥胖、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是76.7/,58.7/,34.8/,59.0/,43.3/,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维生素E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维生素E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胺酰转肽酶(γ-GT)、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血尿酸(UA)的变化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等情况.两组治疗期间均不用其他保肝降酶和降血脂类药物.结果 6个月后治疗组肝功能、血尿酸、血脂各项指标显著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6%、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维生素E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比单用二甲双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及2型糖尿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同时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及2型糖尿病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组40例,对比上述四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三组患者IMT均显著增高,且有粥样斑块形成例数均显著增多,与T2DM组及NAFLD组相比,T2DM伴有NAFLD的混合组IMT显著增高,有粥样斑块形成例数均显著增多。结论T2DM、NAFLD均为导致CAS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营养干预对肝炎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改善。方法52例肝炎后NAFL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23),两组给予相同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另给予为期6个月的营养干预,对照组则自主选择食物。结果观察组经营养干预后人体各项测量值,天冬氨酸转移酶、丙氨酸转移酶、甘油三脂、血糖和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高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而总胆红素的水平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B超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有17例患者脂肪肝得到改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合理的营养干预可以稳定肝炎病情,并使患者脂肪肝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