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调查和评估汕头市精神病社区"精神病防治日"康复模式15年的康复效果,为精神病社区康复指导和精神卫生立法积累资料。方法以1996年6月至2010年5月在社区接受"精神病防治日"康复服务的精神病患者4 181例为对象,调查康复资料,评估康复效果。结果 15年间累计登记的病例数、接受免费诊治的例数都呈逐年增加,免费维持治疗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1996年的66.5%增加到2010年的86.9%;社会功能恢复良好的例数也逐年增加,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总分及各项因子分逐年下降,有职业的比例从1996年的38.9%显著提高到2010年的47.9%;康复效果也逐年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接受社区"精神病防治日"服务时间越长,信任度越高(P<0.01),总信任率达92.7%。结论汕头市精神病社区"精神病防治日"康复模式实施15年效果显著,有精神病防治工作条件的社区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一套适用于社区的系统完善的脑卒中患者康复服务模式。方法首先通过机构调研明确社区可为脑卒中患者提供的康复内容;然后通过小组会议和访谈等方法,明确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工作流程的定位及各级康复服务如何衔接。结果目前社区可为脑卒中患者提供针刺、灸法、物理治疗与康复等五种类型的服务项目,总计14项。脑卒中后各级康复工作主要包含获取脑卒中患者资料、电话确认和预约首次康复评估时间地点等8个服务环节。结论以中医技术与物理理疗为主的社区脑卒中康复服务,既能达到脑卒中康复的根本目的,又具备经济有效的特征。基于社区各类医务人员和康复资源构建的社区脑卒中患者四级康复服务流程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为分级诊疗制度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脑卒中分级康复工作提供了参照工具。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宁波市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在各级地方政府支持下取得了一定发展,特别是2006年4月《宁波市精神卫生条例》实施以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把精神卫生列入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六位一体"范围,  相似文献   

4.
随着健康成为国家战略,"康复"成为与治疗并重的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手段。社区康复具有方便可及、价格低廉、易于接受等优势,是康复医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作者以社区康复供给侧为切入点,将我国社区康复事业划分为4个阶段,即:引入理念及试点推广阶段、模式转变阶段、加快发展阶段、全方位发展阶段,并分析了我国社区康复发展存在的康复网络不健全、康复内容不全面、社区康复人才匿乏、经费投入不足、农村社区康复发展滞后等问题。为此,设计了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中国社区康复工作运行新机制,提出了健全社区康复网络和康复内容、加强社区康复队伍建设、建立多渠道的社区康复筹资机制、加强农村社区康复事业的扶持力度等4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76年倡导发展中国家开展社区康复。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发表《关于残疾人社区康复的联合意见书》,为社区康复提供了一个纲领性的文件[1]。我国自80年代引入现代康复医学的同时,也引进了社区康复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社区卫生服务是指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社区定向卫生服务,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于一体,简称"六位一体"服务。鹿城区作为温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其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模式与绩效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  相似文献   

7.
<正>双向转诊制度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区域大中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签订协议,让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大病则转向二级以上的大医院,而在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病治疗和手术后的康复则可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而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双向转诊制度是解决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各种老年、慢性疾病所致功能障碍患者增多,社区康复势必成为我国未来医学发展的主流.该文通过对社区康复建设面临的有关问题的分析,提出对策和建议:加强康复宣传,倡导社会康复理念;重视人才培养,加大教育投入;调整医保政策,实现康复服务的可及性;完善三级康复网络,促进社区康复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区是精神疾病患者医院外康复的重要环境系统。本研究探讨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使已经完成医院内治疗回归家庭的精神疾病患者在社区内恢复其社会功能,最终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通过查阅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中英文数据库,以"精神疾病患者"和"社区康复"为关键词,检索2012-01-2018-12相关研究论文为分析文献,结合前期在美国纽约大学社会工作学院访学期间所进行的精神疾病患者"健康自我管理"和"基于精神疾病患者社区治疗小组"2个项目的研究实践进行研究分析。分析表明,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康复仍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存在由精神病患"污名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社区资源利用不足以及患者的边缘化隔离问题。提出通过运用社会工作的需求评估和资源整合、优势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社会工作专业工具等方法可以实现精神病患者的社区康复。  相似文献   

10.
社区康复医疗的做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增城市开展社区康复医疗试点探讨社区康复的效果。方法 建立和健全社区康复医疗网络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 ,针对慢性病残患者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提供切实可行的康复医疗服务。结果 全市于 1 999年 - 2 0 0 0年进行康复医疗 5 71 3例 ,其中白内障复明手术 1 5 3例 ,低视力矫正 4 1 0例 ,肢残康复治疗 30 8例 ,精神病康复治疗 4 84 2例。总的康复疗效 :治愈 1 4 2例 ,占 2 .4 8%;显好 384 9例 ,占 6 7.4 0 %;有效 1 2 8例 ,占 2 .2 4 %;无效 9例 ,占 0 .1 5 %;其他情况 1 5 85例 ,占 2 7.73%。结论 发展社区康复医疗 ,政府领导重视 ,部门配合是关键 ;加强社区康复医疗队伍建设是基础。社区康复是使社区疾病患者恢复健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综合因素作用下,近年来精神卫生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长宁区基于"社区融纳"理念探索建立新型社区精神康复服务模式。从"社区融纳"康复理念和内涵、长宁区服务模式概况和运行现状以及效果与体会等方面对这一服务模式进行了初步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社区老龄康复的相关含义与理念;梳理了日本社区老龄康复医疗服务设施的建设情况和其专业人员及医保支付的现状;分析了对我国社区康复医疗服务设施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户外拓展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雪琴 《现代医院》2011,11(6):142-144
目的探讨户外拓展运动对社区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例和对照组10例,对照组进行"一对一"康复治疗和随访,实验组进行"户外拓展运动"康复治疗和随访。于入组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Fugle-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Barthel指数和SAS、SDS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评定。结果户外拓展运动3个月后,实验组无关活动时间减少,功能锻炼和肢体活动时间明显延长;上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抑郁焦虑指数降低。并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户外拓展运动对社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有正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从服务利用方的角度,对瑞金—卢湾医联体内部就诊流程的合理性进行初步分析和评价,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通过情景模拟了解患者对医联体就诊流程中"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和"预约机制"4个关键环节的认知和看法。结果:总共调查306人。86.9%看病首选社区,主要是因为"交通方便"、"一些小病不用到大医院"、"社区医生服务态度好"、"费用便宜";41.2%认为"向上转诊须由专家审核"的规定不合理,担心增加专家审核会使转诊更加麻烦,病情在此期间可能发生转变;90.1%支持社区康复,认为下转到社区进行康复可以节省费用;96.1%赞同开通绿色通道,但利用情况较差;75.3%接受预约服务。结论 :瑞金—卢湾医联体内部就诊流程总体上较为合理,但需要:(1)提升服务质量,引导居民社区首诊;(2)优化转诊流程,促进服务系统高效运转;(3)采用多种服务手段,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偏瘫患者社区康复护理中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方法:收集偏瘫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社区康复护理的路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路径。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来发现偏瘫患者在社区康复护理中出现的问题。结果:偏瘫患者在进行社区康复护理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观察组患者恢复情况相比对照组患者不佳,和传统的护理路径仍然有一定的差距。结论:当前由于针对偏瘫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的过程中仍然还显得不成熟,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就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找出具体措施以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谭宗菊 《现代养生》2014,(22):174-174
目的:讨论偏瘫患者社区康复护理中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方法:收集偏瘫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社区康复护理的路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路径。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来发现偏瘫患者在社区康复护理中出现的问题。结果:偏瘫患者在进行社区康复护理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观察组患者恢复情况相比对照组患者不佳,和传统的护理路径仍然有一定的差距。结论:当前由于针对偏瘫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的过程中仍然还显得不成熟,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就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找出具体措施以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区脑卒中患者连续康复护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10月,采取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我市11个社区的221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社区脑卒中患者的一般情况、接受社区连续康复护理现状、对连续护理的需求等35项指标。共收回211份调查问卷,采用EPIDATA 3.1制作数据库,采用SPSS 17.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社区脑卒中患者对连续康复护理模式的认识较为缺欠;27.4%患者接受社区连续康复护理;仅有5.21%患者对社区连续康复护理了解,15.17%患者不了解但听说过,51.7%患者没有听说过。结论患脑卒中次数、对社区脑卒中连续康复护理的认知、是否定期进行社区连续康复护理锻炼等多种因素是影响脑卒中患者进行连续康复护理现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正"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风风雨雨都接受,我一直会在你的左右……"在广西鹿寨县鹿寨镇城西社区戒毒康复中心里,时常回荡着这首《阳光总在风雨后》,这首歌道出了康复人员渴望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找回自我的心声,也道出了戒毒康复中心对康复人员的关爱,用爱帮助这些曾经迷途的人。2008年,鹿寨镇城西社区开办戒毒康复中心,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帮助。康复中心与康复人员签订社区戒毒协议:康复人员接受为期三年的社区戒毒条例规定,不能再沾染毒品,接受社区的思想动态监控,参加社区禁毒相关知识学习和培训,积极参与社区活动,通过戒毒康复的一系列治疗,摆脱毒品,重新回归社会,做个对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目前,城西社区已陆续接纳  相似文献   

19.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康复服务需求增加。作者从政府部门、服务提供方、服务受益方三个层面对社区康复医疗服务各利益相关者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大部分利益相关主体对于发展社区康复医疗服务的实施意愿较强,利益诉求不完全一致,部分可能存在冲突。建议加强部门联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社区医疗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机构合作,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作机制;加强能力建设,重视宣传引导,不断提升服务满意度,推进社区康复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社区不同人群对慢性病康复治疗的知、信、行(即K、A、P)状况,分析导致慢性病康复治疗在中小城市开展遇到障碍的原因。方法随机抽取本市2个社区的200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2.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区人群对慢性病康复治疗的知晓率普遍偏低;对慢性病康复治疗的态度不够积极,不同文化程度间差异较明显;康复治疗的行为均有待加强。结论社区人群对慢性病康复治疗KAP水平较低,应采用各种措施,提高人群的认知;同时应建立健全中小城市的康复医疗服务机制,促使慢性病康复治疗在中小城市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