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丙酮酸激酶M2(PKM2)和yes相关蛋白(YAP)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并探索肝癌组织中PKM2蛋白和YAP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4月至2013年10月期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手术切除的120例肝癌及其癌旁组织标本,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20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KM2和YAP蛋白的表达,并分析肝癌组织中PKM2蛋白和YAP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其中,50例肝癌及癌旁组织标本具备手术时立即取材的新鲜冰冻组织标本,置液氮冷却后送-70°C冷冻冰箱内保存。采用Western blot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50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KM2、YAP蛋白及其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PKM2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67.50%(81/120),YAP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71.67%(86/120),均高于癌旁组织〔PKM2蛋白:20.83%(25/120);YAP蛋白:29.17%(35/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2肝癌组织中,PKM2蛋白和YAP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9,P0.001)。3肝癌组织中PKM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直径、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甲胎蛋白(AFP)水平均相关(P0.050),YAP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AFP水平均有关(P0.050)。4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PKM2蛋白和YAP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25±0.11和1.08±0.10,癌旁组织分别为0.38±0.01和0.41±0.02,肝癌组织中PKM2蛋白和YAP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以癌旁组织作为基准(即为1),肝癌组织中PKM2 m RNA和YAP m 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1.38±0.35和19.96±0.48,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 PKM2蛋白和YAP蛋白与肝癌的发生相关,并均与肝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mi R-638和Sox2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q RT-PCR)对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mi R-638和Sox2 m 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Sox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mir-638和Sox2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1)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mi R-638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Sox2 m 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肝癌组织中mi R-638与Sox2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441,P0.05);(3)临床病理相关性分析表明mi R-638和Sox2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χ~2=10.617,P=0.001;χ~2=9.939,P=0.002)及门静脉侵犯与否明显相关(χ~2=7.885,P=0.005;χ~2=6.370,P=0.012),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肝炎状况等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均P0.05)。结论肝癌中mi R-638表达水平的下调及SOX2表达水平的上升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TGFβ和HNF4α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5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TGFβ和HNF4α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所有肝癌组织中TGFβ和HNF4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两者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与癌旁组织比,TGFβmRNA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升高[(0.294±0.142)vs(0.231±0.149),P=0.020];HNF4αmRNA在肝癌组织中表达降低[(0.104±0.130 vs(0.151±0.079),P=0.037];(2)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比,TGFβ蛋白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0.224±0.060)vs(0.051±0.019),P=0.025],HNF4α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下降[(0.103±0.033)vs(0.315±0.024),P=0.017];(3)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肝癌组织中TGFβ蛋白阳性表达率66.7%,HNF4α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7.4%。在肝癌组织中TGFβ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χ~2=4.339,P=0.037)及TNM分期(χ~2=4.488,P=0.034)相关;HNF4α蛋白与肿瘤分化(χ~2=5.032,P=0.025)相关。TGFβ蛋白与HNF4α蛋白呈负相关(r=-0.291,P=0.033)。结论 TGFβ和HNF4α基因相互调控EMT进程,参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span8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及预后之间关系。方法: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肝癌细胞系及80例肝癌患者手术标本中Tspan8的m RNA与蛋白表达;应用组织芯片检测352例肝癌组织样本中Tspan8的表达,分析Tspan8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及复发与预后的关系。结果:Tspan8的m RNA与蛋白表达在高转移潜能肝癌细胞系(MHCC97-H、MHCC97-L)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系(PLC/PRF/5、SMMC7721、Hep G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与正常肝组织,且在有肝内转移或血管侵犯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肝内转移及血管侵犯患者的癌组织(均P0.05)。Tspan8高表达是肝癌术后复发转移(HR=1.64,95%CI=1.21~2.23,P=0.002)和术后生存(HR=1.66,95%CI=1.23~2.25,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Tspan8高表达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Tspan8低表达组,术后复发时间明显短于低表达患者(均P0.05)。结论:Tspan8促进肝癌侵袭转移,Tspan8高表达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 GF)与胃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绵阳四〇四医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88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其肿瘤组织(胃癌组)及癌旁组织(癌旁组织组)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Pl GF m 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取其外周血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Pl GF的浓度。收集2014年9月于绵阳四〇四医院体检科行体检的30例健康体检者(体检组)的外周血行ELISA检测Pl GF的浓度。比较胃癌组和癌旁组织组组织中Pl GF m 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胃癌组患者和体检组人员外周血中Pl GF的浓度,并分析胃癌组患者癌组织中Pl GF m RNA及其蛋白表达、外周血中Pl GF浓度与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RT-PCR结果显示:胃癌组组织中Pl GF m RNA的表达水平为0.569±0.166,高于癌旁组织的0.037±0.020(t=-29.948,P=0.0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胃癌组组织中Pl GF的表达阳性率为80.7%(71/88),高于癌旁组织组的5.7%(5/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867,P=0.000)。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胃癌组患者外周血中的Pl GF浓度为(57.247±9.800)ng/L,高于体检组的(10.351±1.71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00,P=0.000)。胃癌患者癌组织中Pl GF m 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直径、p T分期、p N分期、分化程度及Borrmann分型均有关(P0.050),肿瘤直径4 cm、p T3~4期、p N3期、低分化及Borrmann分型为Ⅲ~Ⅳ型者Pl GF m RNA的表达水平和Pl GF的表达阳性率均较高;而Pl GF m 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与年龄、性别、p M分期及胃肠型均无关(P0.050)。胃癌患者外周血中Pl GF的浓度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p T分期、p N分期、p M分期、分化程度、Borrmann分型及胃肠型均无关(P0.050)。结论胃癌患者癌组织及血液中Pl GF的表达异常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FK506结合蛋白5(FKBP5)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30对新鲜HCC及相应癌旁组织中FKBP5 m RNA和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107例HCC患者石蜡标本中FKBP5的表达,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30例新鲜HCC标本中,26例(86.7%)HCC组织FKBP5 m 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HCC组织中FKBP5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其癌旁组织。石蜡标本分析显示,FKBP5蛋白在HCC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63.6%vs.28.0%,P0.001);FKBP5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P=0.009)、肿瘤个数(P=0.018)、微血管侵犯(P=0.020)、TNM分期(P=0.009)和BCLC分期(P=0.024)有关,且FKBP5高表达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均P0.001);FKBP5高表达是HCC患者术后总体生存(HR=1.992,95%CI=1.127~3.522,P=0.018)和无瘤生存(HR=1.787,95%CI=1.067~2.992,P=0.027)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KBP5在HC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提示其是一个潜在的HCC预后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Gas5(lncRNA Gas5)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Hep3B细胞的侵袭作用。方法:采用RT-PCR检测50例肝癌患者肿瘤和癌旁组织中lncRNA Gas5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通过在Hep3B细胞中过表达lncRNA Gas5,利用Transwell小室检测过表达lncRNA Gas5后肿瘤细胞侵袭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TEN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肝癌组织中的lncRNA Gas5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显著降低(t=9.759,P0.01),并与肝门淋巴结转移(t=7.748,P0.001)和肿瘤TNM分期(t=2.489,P=0.016)相关;过表达lncRNA Gas5后的Hep3B细胞侵袭能力减弱(P0.01),PTEN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lncRNA Gas5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下调增强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可能成为原发性肝癌术后判断复发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中CD4+及CD8+的表达特点。方法:收集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背景)的癌组织(乙肝肝癌组)和癌旁组织(乙肝癌旁组)以及30例因良性病变而行肝切除的患者的新鲜肝组织(对照组),分离组织浸润淋巴细胞,用抗CD3、CD4和CD8单克隆抗体同时荧光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表面标志的表达情况。结果:1)乙肝肝癌组、乙肝癌旁组及对照组CD3+CD4+T细胞占浸润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2.31±3.68)%、(10.69±2.47)%及(4.21±4.26)%。乙肝肝癌组显著高于乙肝癌旁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乙肝癌旁组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9)。2)乙肝肝癌组、乙肝癌旁组及对照组CD3+CD8+T细胞占浸润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6.10±5.82)%、(21.82±2.70)%及(41.31±14.01)%,乙肝肝癌组及乙肝癌旁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04),而乙肝肝癌组与乙肝癌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1)。3)乙肝肝癌组组织浸润淋巴细胞中CD3+CD4+T细胞与CD3+CD8+T细胞的比值为0.91±0.30,显著高于乙肝癌旁组(0.47±0.11,P=0.003)及对照组(0.11±0.13,P=0.000),CD3+CD4+与CD3+CD8+T细胞的比值出现失衡。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T细胞亚群失调,表现为CD3+CD4+T细胞所占比例升高,CD3+CD8+T细胞所占的比例下降,CD3+CD4+/CD3+CD8+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PM1D m RNA表达与肝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提取86例肝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总RNA,q PCR法检测PPM1D m RNA表达量,免疫组化检测蛋白表达水平。根据癌旁肝组织中PPM1D m RNA表达量,将肝癌患者分组为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生存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PM1D m RNA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免疫组化检测蛋白表达水平证实上述结果。以癌旁肝组织PPM1D m RNA表达量为阈值,高表达组56例,低表达组30例。两组患者的AFP水平、肿瘤大小、肿瘤TNM分期以及肿瘤复发、家族史等临床病理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性别、门静脉侵犯、淋巴结转移、HBV感染及酒精摄入史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低表达组为32个月。结论:PPM1D m RNA表达水平可能与肝癌恶性程度相关,可能成为肝癌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PTEN和Ki-67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9月至2015年3月期间手术切除后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甲状腺癌的石蜡包埋组织40例及术后离体组织14例,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RT-PCR法检测PTEN和Ki-67蛋白和m RNA在甲状腺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PTEN和Ki-67蛋白表达与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 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在甲状腺癌组织中明显低于其在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35.0%(14/40)比60.0%(24/40),P0.05〕,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在甲状腺癌组织中明显高于其在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72.5%(29/40)比42.5%(17/40),P0.05〕。2 PTEN m RNA表达相对灰度值在14例甲状腺癌标本中明显低于其在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0.225 7±0.036 3比0.503 6±0.037 5,P0.05);Ki-67 m RNA表达相对灰度值在14例甲状腺癌标本中明显高于其在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1.212 1±0.042 1比0.293 6±0.027 4,P0.05)。3 PTEN和Ki-67蛋白表达与甲状腺癌的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及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甲状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包膜是否完整无关(P0.05)。4 PTEN蛋白和Ki-67蛋白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s=-0.605,P=0.000),而其在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s=-0.021,P=0.899)。结论 PTEN和Ki-67基因在甲状腺癌组织中异常表达,其可能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其机制有一定关系,二者联合可能有助于甲状腺癌病理类型的鉴别、生物学行为的判断和临床分期,可能作为甲状腺癌基因诊断、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膜泡分拣蛋白72(VPS72)在肝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观察其对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来自河南大学河南省人民医院60例肝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肝癌组织划分为中心组,取距离癌组织边缘2 cm处标本划分为癌旁组。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法检测中心组和癌旁组中VPS72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分布,分析其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数目、分期、分化程度、有无脉管癌栓、包膜侵犯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小干扰RNA(siRNA)降低肝癌细胞株Huh-7中VPS72的表达,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其对Huh-7迁移能力的影响;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Huh-7增殖能力。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VPS72在癌组织中相对表达量为0.900±0.511,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表达量(0.729±0.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7,P<0.05)。其表达量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大小、脉管癌栓、细胞增殖抗原-67(Ki-67)和分期明显相关(χ2=5.621、4.855、4.275、8.418、7.202,P<0.05)。划痕实验表明24、48 h实验组迁移细胞数[(38.330±3.512)、(66.670±5.508)个]低于对照组[(78.670±2.517)、(165.670±5.03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62、16.275,P<0.05)。Transwell实验显示穿孔细胞数实验组(32.333±3.512)个,低于对照组[(52.667±2.08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25,P<0.05)。CCK-8实验显示0 h实验组吸光度值(0.235±0.047)较对照组(0.237±0.068)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0,P>0.05)。24、48 h实验组A值(0.539±0.300、0.815±0.038)低于对照组(0.683±0.100、1.415±0.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4、7.373,P<0.05)。平板克隆实验显示实验组细胞团数量为(50.222±6.222)个,低于对照组[(71.560±7.03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75,P<0.01)。结论肝癌组织中VPS72蛋白表达量明显高表达,且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大小、脉管癌栓、Ki-67和分期呈正相关,降低VPS72的表达能够明显抑制Huh-7细胞株增殖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RhoA基因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与Western blot同步检测64例肝细胞肝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RhoA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RhoA基因的表达与肝细胞肝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肿瘤组织中RhoA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t=3.445,P=0.0006),RhoA mRNA肝癌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分期密切相关,在门静脉受侵犯(t=2.667,P=0.009)、有微卫星灶(t=2.172,P=0.038)和pTNM分期较晚(Ⅲ和Ⅳ期,t=2.551,P=0.013)的患者中明显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中RhoA蛋白的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t=3.532,P=0.0002),RhoA蛋白的含量在门静脉受侵犯(t=2.087,P=0.042)、有微卫星灶(t=2.254,P=0.031)和pTNM分期较晚(Ⅲ和Ⅳ期;t=2.812,P=0.007)的患者中明显升高.RhoA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量与肿瘤侵袭能力、门静脉癌栓以及肿瘤分期相关.结论 RhoA基因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用于判断良恶性、肿瘤转移能力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EphA2与VEGF-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2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EphA2与VEGF-C蛋白的表达,以及淋巴管密度(LVD);用real-timePCR检测20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EphA2与VEGF-Cm RNA的表达。分析EphA2与VEGF-C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淋巴管生成的关系。结果:EphA2与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65.8%vs.42.6%;71.9%vs.39.0%,均P0.05)。EphA2与VEGF-C的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均P0.001)。EphA2蛋白与VEGF-C蛋白高表达的胃癌组织中LVD计数分别明显高于两者低表达胃癌组织(15.25±5.41vs.10.95±5.41,P=0.001;14.87±5.71vs.11.00±5.01,P=0.006)。胃癌组织中EphA2与VEGF-C蛋白以及m RNA表达均呈正相关(r=0.375,P=0.001;r=0.559,P=0.01)。结论:EphA2与VEGF-C在胃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且可能共同促进淋巴管生成与胃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Zw10结合因子(Zwint)在原发性肝癌(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肝癌肝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50例肝癌肝移植受体的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法,分别比较20例肝癌肝移植受体的20对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Zwint信使核糖核酸(m RNA)表达情况和Zwint蛋白的表达水平;选取两个成功干扰Zwint表达的肝癌细胞系Hep G-2(si-Zwint-1组和si-Zwint-2组),以空白对照作为si-NC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平板克隆实验和细胞周期实验,比较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分析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中Zwint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的一致性;以Zwint蛋白表达水平的中位数为分割点,将入组病例分高表达组(22例)和低表达组(28例),分析Zwint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癌肝移植受体临床特征、总体存活率及无复发存活率的关系。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提示肝癌组织中Zwint m 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3)。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结果均提示肝癌组织中Zwint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均为P0.05)。干扰肝癌细胞系Hep G-2的Zwint基因后,CCK-8及平板克隆实验显示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均为P0.01),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均为P0.05)。Zwint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和肿瘤、淋巴、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均为P0.05)。Zwint高表达组肝癌肝移植受体的总体存活率低于低表达组(P=0.02)。结论 Zwint高表达于肝癌组织,其通过调节细胞周期促进肝癌细胞增殖,且Zwint表达水平与肝癌肝移植后预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q 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85例手术切除的HCC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中CDC6 m RNA及蛋白的表达,分析CDC6的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关系。结果:HCC组织中CDC6的m 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应癌旁组织,q RT-PCR结果定量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C6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卫星结节有关(均P0.05);CDC6高表达的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低于CDC6低表达患者(均P0.05);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CDC6是影响HCC患者无瘤生存率(HR=1.089,95%CI=0.986~1.186,P=0.033)及总生存率(HR=2.441,95%CI=1.128~3.652,P=0.012)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CDC6在HCC组织中高表达并与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CDC6可能参与HCC发生及进展,并可作为判断肿瘤复发及预后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寻胃癌组织中Musashi2(MSI2)表达水平及与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67例胃癌患者MSI2 m RNA在肿瘤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法验证其高表达者MSI2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和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并分析比较MSI2 m RNA高表达者(胃癌组织与相应癌旁组织中MSI2 m RNA表达水平之比≥2倍)和MSI2 m RNA低表达者(胃癌组织与相应癌旁组织中MSI2 m RNA表达水平之比2倍)的预后情况。结果 MSI2 m RNA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间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I2 m RNA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P=0.017)、TNM分期(P=0.028)、分化程度(P=0.020)及肿瘤大小(P=0.030)相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无关(P0.05)。MSI2 m RNA高表达者的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者(χ~2=4.221,P=0.040)。结论 MSI2表达水平与胃癌的侵袭、分期和分化程度相关,高表达者预后较差。MSI2可能作为未来胃癌治疗的新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上调基因4 (URG4)在乳腺癌中表达及其临床应用价值。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 tern blot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和组织中URG4 m RNA和蛋白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95对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URG4蛋白表达。与人正常乳腺细胞相比,乳腺癌细胞中URG4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乳腺癌组织中URG4 m 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URG4表达与乳腺癌患者肿瘤直径(P=0.037)、肿瘤侵袭(P=0.007)、临床分期(P=0.016)、及淋巴转移(P=0.005)密切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URG4高表达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期显著低于URG4低表达患者(P=0.008)。多重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RG4是提示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标志物(HR:3.457,95%CI:1.647-6.557,P=0.008)。URG4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过表达提示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I3KCA与Akt1表达与胆管癌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胆管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I3KCA、Akt1在人胆管腺癌及癌旁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及(q RT)-PCR法检测新鲜人胆管腺癌及癌旁正常胆管组织中PI3KCA、Akt1在蛋白及m RNA水平表达。结果PI3KCA和Akt1表达于胆管腺癌细胞质,在癌旁正常胆管组织中PI3KCA、Akt1无表达或轻度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59,P0.05;x2=1.353,P0.05);PI3KCA高表达与肿瘤直径、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正相关性(x2=3.526,P0.05;x2=5.295,P0.05;x2=8.174,P0.05);Akt1高表达与肿瘤直径、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正相关性(x2=7.102,P0.05;x2=3.142,P0.05;x2=5.491,P0.05);Spearman rank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I3KCA、Akt1呈统计学正相关性(r=0.376,P0.05);Western blotting显示,PI3KCA、Akt1蛋白表达在胆管癌组织中明显高于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t=2.142,P0.05;t=3.549,P0.05);PI3KCA、Akt1在胆管腺癌组织中m RNA表达明显高于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t=3.276,P0.05;t=4.901,P0.05)。结论 PI3KCA及Akt1在人胆管腺癌中高表达,其表达上调提示胆管癌预后不良,PI3KCA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胆管癌的恶性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在原发性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以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19例原发性肝癌及癌旁组织中YKL-40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组织及11例非肝癌组织中YKL-40蛋白表达的差异性.结果 RT-PCR分析显示肝癌组织中YKL-40基因表达水平高于相应癌旁组织(0.90±0.29比0.36±0.18;P< 0.05).Western blot结果分析显示肝癌组织中YKL-40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相应癌旁组织(1.13±0.21比0.44±0.15;P<0.05).原发性肝癌组织中YKL-40蛋白的阳性率(61.43%,43/70),高于非肝癌组织(27.27%,3/11),(P<0.05).YKL-40表达与肿瘤包膜、TNM分期及肿瘤转移相关(P=0.003,0.023,0.003),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肝硬化、HBsAg状态、甲胎蛋白水平无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YKL-40表达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预后差(x2 =15.715,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YKL-40蛋白是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YKL-40参与肝癌恶性进展,可以作为判断肝癌患者预后的有价值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己糖激酶1(hexokinase 1,HK1)基因在人肾癌和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方法提取47例肾癌及其癌旁组织的RNA和蛋白,荧光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HK1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K1蛋白在肾癌及相应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癌组织△CT值为4.43±1.54,癌旁组织的△CT值为5.59±1.70,二者有统计学差异(t=-4.97,P=0.00)。37例(78.7%,37/47)肾癌组织样本中HK1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K1蛋白表达于胞浆内,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相应的正常组织。结论 HK1高表达于肾癌组织,可能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基因有望成为指导肾癌诊断及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