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VEGF-C和MMP-7的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胃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表达及两者与胃癌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60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30例癌周区域淋巴结中VEGF-C及MMP-7的表达水平。结果 VEGF-C和MMP-7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及癌旁组织;在区域淋巴结癌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癌转移组(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VEGF-C,MMP-7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VEGF-C,MMP-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淋巴管侵犯、浸润深度、TNM分期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 VEGF-C和MMP-7在胃癌中的高表达与胃癌浸润侵袭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胃癌淋巴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胃癌淋巴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mRNA及其蛋白在5株胃癌细胞株和3对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及相应的正常黏膜中的表达。此外,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6例胃癌标本的淋巴管密度(LVD)和VEGF-C蛋白的表达。结果:VEGF-C mRNA和蛋白高表达于3株胃癌细胞,而VEGFR-3 mRNA和蛋白在上述3个细胞株中均呈弱表达。VEGF-C和VEGFR-3 mRNA均表达于3对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和相应的正常黏膜组织中,但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肿瘤组织。VEGF-C蛋白在66.3%(57/86)的病例中呈阳性表达。在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VEGF-C表达较无淋巴结转移者更显著(P<0.001),其表达与淋巴管浸润(P<0.001)和TNM分期(P<0.01)均密切相关,但与病人的年龄和性别、肿瘤大小、位置、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及远处转移均无明显相关。LVD则与VEGF-C蛋白表达(P<0.001)、淋巴结转移(P<0.01)、淋巴管浸润(P<0.01)、TNM分期(P<0.05)及组织学类型(P<0.05)密切相关,但与病人的年龄和性别、肿瘤大小、位置、浸润深度及远处转移无明显相关。结论:在胃癌中,VEGF-C可能通过VEGFR-3信号通道促进淋巴管生成,从而增加胃癌淋巴结转移率。因此,肿瘤淋巴管生成可能成为治疗胃癌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DEC1和STAT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ECl和S1-AT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匕学方法检测59例胃癌组织中DEC1、STAr3 2种蛋白的表达情况,以19例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结果:DECl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2%,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26.3%.P<0.05).胃癌组织中的DECl表达与STAT3表达呈正相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但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无关;STAT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远处转移无关.结论:DEC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STAT3蛋白的表达相关.DECl和STAT3均为转录调节因子,二者的相互调节很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VEGFR-3(也称Flt-4)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接触蛋白-1(contactin-1,CNTN-1)在原发性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淋巴转移和其他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7例原发性胃癌病例的原发灶和癌旁组织标本,行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C、VEGFR-3及CNTN-1的表达,测定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分析上述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联系。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C、VEGFR-3及CNTN-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05%、72.97%及62.16%。CNTN-1的表达与VEGF-C(P0.05)及VEGFR-3表达(P0.05)存在明显的相关性。VEGF-C的阳性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肿瘤较大、TNM分期、淋巴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者,CNTN-1表达的阳性率也越高(均P0.05)。VEGFR-3阳性表达与TNM分期及有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LVD计数与TNM分期晚、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LVD计数与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VEGF-C、VEGFR-3和CNTN-1在胃癌组织中均存在高表达。VEGF-C的表达与LVD计数相关,且两者都与淋巴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EGF-C可能是通过CNTN-1通路介导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胃癌的淋巴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人胃癌S100A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VEGF-D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8例人胃癌及20例癌旁组织中S100A4和VEGF-C、VEGF-D的表达.分析S100A4和VEGF-C、VEGF-D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肿瘤TNM分期的关系,并作预后分析.结果 S100A4和VEGF-C、VEGF-D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S100A4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EGF-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VEGF-D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肿瘤组织内S100A4和VEGF-C两者表达呈正相关(P<0.05).S100A4和VEGF-C、VEGF-D阳性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低于阴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100A4和VEGF-C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S100A4可能参与VEGF-C淋巴管生成通路,在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EphA2与VEGF-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2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EphA2与VEGF-C蛋白的表达,以及淋巴管密度(LVD);用real-timePCR检测20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EphA2与VEGF-Cm RNA的表达。分析EphA2与VEGF-C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淋巴管生成的关系。结果:EphA2与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65.8%vs.42.6%;71.9%vs.39.0%,均P0.05)。EphA2与VEGF-C的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均P0.001)。EphA2蛋白与VEGF-C蛋白高表达的胃癌组织中LVD计数分别明显高于两者低表达胃癌组织(15.25±5.41vs.10.95±5.41,P=0.001;14.87±5.71vs.11.00±5.01,P=0.006)。胃癌组织中EphA2与VEGF-C蛋白以及m RNA表达均呈正相关(r=0.375,P=0.001;r=0.559,P=0.01)。结论:EphA2与VEGF-C在胃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且可能共同促进淋巴管生成与胃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nm23-H1、c-Met、survivin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50例胃癌蜡快标本,运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nm23-H1、c-Met、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各基因表达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转移和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 nm23-H1、Cmet、survivin蛋白表达率分别为46%、72%、80%,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nm23-H1蛋白低表达有密切关系,c-Met蛋白的高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survivin蛋白的高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nm23-H1蛋白表达与survivin表达呈负相关,c-Met蛋白的表达与survivin表达旱正相关.结论 nm23-H1蛋白低表达和c-Met、survivin高表达对于早期诊断和预后分析有重要指导意义,据其表达开展有选择性地基因治疗应有一个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VEGF-C和VEGF-D蛋白表达在胰腺癌淋巴转移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胰腺癌中VEGF-C、VEGF-D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关系,阐明癌周淋巴管增生在胰腺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30例胰腺癌组织中VEGF-C、VEGF-D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胰腺癌VEGF-C、VEGF-D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22/30)、57%(17/30),肿瘤周边部位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其表达与肿瘤的部位、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无关,与肿瘤的TNM分期有关,Ⅲ~Ⅳ期显著高于Ⅰ~Ⅱ期。在VEGF-C、VEGF-D蛋白阳性组,淋巴结转移均显著增多。结论VEGF-C和VEGF-D与诱导胰腺癌淋巴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淋巴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phA2与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phA2与E-cadherin蛋白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远癌胃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两种蛋白间的相关性。结果:EphA2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P<0.01),其高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肿瘤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呈低表达(P<0.01),其低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肿瘤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EphA2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602,P<0.001)。结论:EphA2的高表达和E-cadherin的低表达与胃癌的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EphA2可望作为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ju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术后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VEGF-C及c-jun蛋白的表达。结果 VEGF-C及c-jun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VEGF-C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侵犯肠壁深度及肿瘤分期有关(P0.05)。C-jun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在高、中分化腺癌组中,VEGF-C及c-jun蛋白表达存在关联(χ2=5.222,P0.05)。单因素分析示影响结直肠癌术后总体生存率的因素有肿瘤大小、侵犯肠壁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VEGF-C的表达状态。结论 C-jun基因可能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VEGF-C的表达影响结直肠癌术后预后。C-jun蛋白及VEGF-C的联合检测对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VEGF C)在胃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VEGF CmRNA在 5株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 ,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检测 63例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病例的胃癌组织标本VEGF C蛋白的表达。结果 VEGF CmRNA表达于胃癌细胞株MKN 45、SGC 790 1及AGS。VEGF C蛋白则在 5 2 .4%(3 3 /63 )的病例中呈阳性表达。在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 ,VEGF C表达较无淋巴结转移者更显著 (P <0 .0 1)。同时 ,VEGF C表达与淋巴管浸润和TNM分期密切相关 (P <0 .0 1) ,但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位置、Lauren分型、浸润深度和血管浸润均无明显相关。结论 VEGF C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94例大肠癌组织标本中VEGF-C的表达,同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其mRNA在4株大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结果VEGF-C在53.2%的大肠癌患者中呈阳性表达;VEGF-C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的表达,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C的表达与淋巴管浸润和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1),但与年龄、性别、肿瘤的位置、浸润深度和血管浸润均无明显相关。VEGF-CmRNA表达于大肠癌LoVo及LoVo-5-Fu耐药细胞株。结论VEGF-C的表达可能参与肿瘤淋巴管生成,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otch1和其配体DLL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转移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胃癌及2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Notch1,DLL4,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结果:Notch1,DLL4,VEGF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otch1蛋白在胃癌中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P<0.01)及远处转移(P<0.05)有关;DLL4蛋白在胃癌中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P<0.05)有关;VEGF蛋白在胃癌中表达与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P<0.05)有关,上述各因素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otch1,DLL4,VEGF蛋白的表达三者两两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s=0.355,rs=0.367,rs=0.334;均P<0.05)。
结论:Notch1/DLL4受体通路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有关,它们可能共同调控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参与胃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趋化因子受体7(chemokine receptor 7,CXCR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温州市中医院外科进行甲状腺切除术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获得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68例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石蜡标本,同时选择同期进行甲状腺切除术32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患者病理标本作为对照。将所得石蜡标本分为癌组织组、癌旁组织组及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组。通过免疫组化SP染色法观察不同组织中IL-10与CXCR7表达情况,同时将IL-10与CXCR7表达与肿瘤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癌组织中IL-10及CXCR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组(88.24%&14.71%&0.00%,75.00%&32.35%&15.63%,P均<0.05)。68例PCT患者中IL-10高表达38例(55.88%),IL-10低表达30例(44.12%);CXCR7高表达32例(47.06%),CXCR7低表达36例(52.94%);IL-10表达与肿瘤多灶性、TNM分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中央区+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及肿瘤最大径呈明显正相关(r=0.486、0.509、0.468、0.422、0.629、0.674,P均<0.05);CXCR7表达与肿瘤多灶性、TNM分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中央区+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及浸润程度呈明显正相关(r=0.425、0.563、0.490、0.287、0.481,P均<0.05)。结论PTC患者癌组织中IL-10及CXCR7呈高表达状态,其中IL-10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及肿瘤最大径密切相关,CXCR7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及浸润程度有关,两者均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fascin、nm23和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在胃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意义,为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思路。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6例胃癌组织,自身对照正常胃壁组织及其中53例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中fascin表达,以及胃癌组织中nm23、C—erbB-2的表达。实验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胃壁组织无fascin表达,76例胃癌中有24例(31.6%)fascin表达阳性,39例(51-3%)nm23表达阳性,35例(46.1%)C—erbB-2表达阳性,fascin表达与胃癌病理类型(WHO分类、Lauren’s分型)、TNM分期、浆膜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nm23表达及C—erbB-2表达等因素相关,与年龄、性别、脉管癌栓等因素无关。在伴有转移的胃癌病例中,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fascin蛋白表达有相关性。结论fascin蛋白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局部发展和转移相关,并在胃癌及其转移灶中有表达连续性;在胃癌组织中fascin表达与nm23表达呈负相关、与C—erbB-2表达呈正相关,检测三种基因表达有助于胃癌侵袭转移的判断,fascin有可能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RECK(reversion-inducing cysteine-rich protein with Kazal motif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n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在胃癌及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临床病理资料齐全的胃癌蜡块标本158例为实验组,另取正常胃黏膜标本15例为对照组。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ECK、VEGF-C在其中的表达并进行χ2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RECK呈低表达,且肿瘤浸润深、有淋巴转移、临床分期高、病理分化低时降低;VEGF-C呈高表达,且肿瘤直径大、肿瘤浸润深、有淋巴转移、临床分期高、病理分化低时增高。胃癌中RECK与VEGF-C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胃癌组织中RECK呈低表达,VEGF-C呈高表达,检测二者的表达对胃癌的诊断、防治和预后的判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