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急性脑卒中患者应激性血糖升高的程度及预后关系。方法对1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血糖的检测,并按年龄分为非老年组19例(其中缺血性卒中11例,出血性卒中8例),老年组141例(其中缺血性卒中59例,出血性卒中82例)。结果老年出血性卒中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1),从病情程度比较:老年出血性卒中组病情重,死亡率高(P〈0.01)。结论脑卒中后应激性血糖越高,预后越差。因此,笔者认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及时检测血糖,有利于病情的诊治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卒中血脂与病情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时血脂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急性发病的脑卒中患者151例的血清胆固醇(CH0)、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清CH0和TG低者易发生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CH0和TG显著低于缺血性者(P〈0.01);脑卒中急性期CH0、TG较低者病情较重。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HO和TG水平与卒中类型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
张清  刘岐凤 《中国热带医学》2009,9(9):1753-1753,1783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早期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临床变化特点。方法对47例急性脑卒中早期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资料分析。结果47例急性脑卒中早期患者中,20例有心电图异常(42%),出血性卒中的心电图异常率高于缺血性卒中组(P〈0.05);心肌酶谱改变16例(34.0%),20例心电图异常的患者中,有心肌酶谱改变的16例(80%),出血性卒中组心肌酶谱水平较缺血性卒中组高(P〈0.05);20例心电图异常患者中cTnT阳性者为8例,其中出血性卒中组有5例,缺血性卒中组有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丘脑基底节区病灶合并心电图异常明显高于脑叶病灶(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早期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变化与脑血管疾病类型与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卒中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急性脑卒中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0例急性(发病5d内1非糖尿病脑卒中患者监测血糖7-14d,比较高血糖及正常血糖两组患者年龄、糖皮质激素、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等对血糖的影响。结果高血糖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为4.77±2.11,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的3.36±2.36(P〈0.05),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高血糖组为16.23+5.40,也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的12.43±3.83,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HS和APACHEⅡ升高可能是ICU非糖尿病卒中后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喻维 《华中医学杂志》2006,30(3):189-190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及其不同部位发生心电图(ECG)改变的特点.方法 对123例脑梗死和89例脑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缺血性卒中组中传导阻滞和心房扩大的发生率较出血性卒中组明显增高(P〈0.05),而出血性卒中组中心肌缺血、心动过速和房性早搏明显高于缺血性卒中组(P〈0.05).脑叶卒中ECG改变明显高于基底节组和其它部位组(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早期心电图异常与卒中部位、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生ECG改变的类型有明显差异,脑叶卒中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糖耐量减低(IGT)对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在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23例无糖尿病病史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常规进行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查,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来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FPG〈7.0mmol/L的108例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结果分为正常血糖组(NGR组,对照组)、糖耐量减低组(IGT组,观察组)和糖尿病组(DM组)。在第4、12周对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NIHSS评分。结果10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45例(41.7%)IGT患者,19例(17.6%)DM患者,44例(40.7%)NGR患者。对照组NIHSS评分和死亡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对照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糖耐量减低可能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合并IGT的患者病情重、预后差。IGT可作为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陈健  庞明 《河北医学》1996,2(5):426-428
地249例脑卒中发病后血压类型及其与卒中性质、年龄、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收缩期高血压在卒中性质、年龄方面,出血性卒中显著多于缺血性卒中(P〈0.05);老年组显著多于非老年组(P〈0.001)。血压类型与卒中预后的关系显示,收缩期高血压病死率最高,占45.68%。在死亡百分构成比中,老年组及非老年组分别以收缩期高血压、湿合型高血压居首。作者认为收缩期高血压是危及老年人生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60岁以上患者脑卒中与血糖及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文宣 《广东医学》2003,24(4):421-422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患者脑出血及脑梗死与血糖血脂的关系。方法:将69例脑卒中患者(年龄>60岁),其中脑出血29例,脑梗死40例,并选择同期非脑卒中20例患者为对照组,测定血糖,血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浓度并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结果:卒中组合并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卒中组存在应激性高血糖(P<0.05),脑出血组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于脑梗死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应严格控制葡萄糖的摄入量;高血压为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防治目标;除高脂血症外不宜普遍宣传低脂饮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老年患者的应激激素和血糖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以入院时患者测量的血糖水平〈7.8mmol/L的51例患者作为非应激性高血糖组;以血糖≥7.8mmol/L的39例患者作为应激性高血糖组。结果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比较,应激性高血糖组患者的随机血糖、皮质醇、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ACTH及发生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及因心血管死亡的构成比均较高,胰岛素水平及左心室摄血分数明显较低,以上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时的血糖和应激激素水平的异常变化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改变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4):1741-1743
目的了解并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异常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92例首次发作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临床和电话随访收集卒中时住院及出院后6个月患者的死亡资料。结果缺血性及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缺血性与出血性卒中患者住院中死亡率与对照组心电图正常者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院后6个月的死亡率与对照组心电图正常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预后与有无心脏损害明显相关,心脏病仍是卒中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心电图改变。方法:对890例急性脑卒中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526例出现心电图异常,异常率59.1%(未计算寞速),出血性卒中心电图异常率(70.1%),高于缺血性卒中(52.3%)(P〈0.05),异常心电图主要为ST—T改变、急性心梗、类心梗图形、复极异常及心律失常等。后者以窦缓、室性心律失常、房颤为多见。合并急性心梗、室性心动过速提示病情危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呈一过性、可逆性特点。结论:掌握急性脑卒中心电图改变对临床病情观察、指导用药、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治疗脑病同时要监护心脏,脑心同治,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CCS)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1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心肌酶谱等资料结果:2l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CCS者122例(58%),脑梗死组、脑出血组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组中发生CCS者分别为47例(42.0%)、63例(76.8%)和12例(75.0%),其中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为2、4、l例,出血性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缺血性卒中(P〈0.05)。,12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CCS患者中死亡25例(20.5%),88例无CCS患者中死亡9例(1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后CC$患者的心电图中以sT.T延长最为常见,、脑梗死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患者CK、CK-MB、AST、LDH水平较脑出血组低(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易合并CCS,应加强心脏功能的监护,保护心脏功能,防止心源性猝开据高最老辟存盎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急性胰腺炎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临床特点、诊治措施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75例老年人急性胰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非老年病人78例作比较。结果两组AP的病因情况比较,老年组占首位的为胆源性,其次为高脂血症,非老年组占首位的为酒精性,其次为胆源性,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老年组高达68.0%,非老年组为39.7%(P〈0.0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老年组24.0%,非老年组10.3%(P〈0.05)。两组治愈率、缓解率及病死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急性胰腺炎具有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重、以胆源性疾病为主要病因、并发症多的特点,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以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早期血糖水平和糖尿病史与梗死面积及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92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其血糖水平和既往有无糖尿病史分为正常血糖组、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三组。分析各组的血糖水平与病灶大小、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高血搪组大梗死灶者较多(P〈0.01)。糖尿病组和正常血糖组以小梗死灶居多(P〈0.05),正常血糖组预后较其它两组好(P〈0.05)。结论:血糖水平可作为预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早期病情的指标之一,对梗死面积和预后可作出较科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脑卒中应激性高血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卒中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SHG)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糖耐量异常(IGT)的发生情况。糖耐量异常与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性。方法:将350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评估人院时的病情,对其预后进行对照观察,所有存活患者均行糖耐量试验(OGTT),分析糖耐量异常与应激性高血糖韵相关性。结果: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病情较血糖正常者重,且预后差;糖耐量异常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几率明显高于无糖耐量异常者。结论高血压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糖可作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优劣的重要参数之一。存在有IGT的患者SHG发生率高,且预后较非IGT差。  相似文献   

16.
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剑平 《华夏医学》2007,20(3):451-452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2例非糖尿病(DM)AMI患者入院早期的血糖水平进行测定,将其分为无应激性高血糖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观察两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感染及死亡情况。结果:AMI急性期应激性高血糖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感染及病死率比无应激性高血糖组高(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感染和病死率均显著高于无应激性高血糖者(P〈0.05),应激性高血糖对AMI的预后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并急性脑卒中的相关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并急性脑卒中在相关人群中的发病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近4年住院的T2DM并急性脑卒中388例,其中脑出血组93倒,脑梗死组295例,分别与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DM)脑出血组及非DM脑梗死组做对照分析。结果T2DM并急性脑卒中占同期住院T2DM人群的12.0%。急性脑卒中人群的17.0%;T2DM并急性脑梗死占T2DM并急性脑卒中的76.0%。与非DM脑出血组相比,T2DM并脑出血组的大出血灶多,死亡率高。治愈率低(P〈0.01);与非DM脑梗死组相比,T2DM并脑梗死组的大痛灶、多发病灶、复发病灶、腔隙病灶多,死亡率高。治愈率低(P〈0.01)。结论T2DM并急性脑卒中以缺血性卒中为主。病情较严重,预后差。应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非糖尿病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糖、血脂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1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老年组100例(脑梗死45例,脑出血55例),非老年组110例(脑梗死56例,脑出血54例),所有患者于发病24h内,并空腹12h后抽取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对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所有脑卒中患者,随着血糖水平的升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型、重型患者所占比例随着增高。组内比较,脑出血组患者的空腹血糖、TG、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脑梗死组比较,均P〈0.01;老年组的空腹血糖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非老年组比较,均P〈0.01。结论:脑出血组的空腹血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脑梗死组,而TG低于脑梗死组;老年组的空腹血糖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非老年组。脑卒中患者的血糖水平与病情有关,血糖水平越高,病情越重。  相似文献   

19.
务孔彦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6S):38-38,77
目的探讨高血糖与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糖尿病史和首次空腹血糖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16例分为2组,高血糖组56例,血糖正常组60例。结果高血糖组的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与血糖正常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症状重,病死率高,预后差。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糖水平的测定及糖尿病史可作为判断病情、估计预后及指导治疗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7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监测随机血糖,根据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水平正常组和血糖水平升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17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68例出现高血糖,发生率为39.8%,应激性高血糖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衰和心源性休克及死亡发生率比无应激性高血糖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其死亡及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衰或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均显著高于无应激性高血糖者,可作为反应病情严重程度、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