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俊霞 《全科护理》2008,(30):1838-1839
咯血是肺结核的常见症状,在活动性和痰涂阳性肺结核病人中,咯血分别占30%和40%。短时间一次咯血超过300mL或24h内咯血超过500mL~600mL为大咯血。大咯血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肺不张、失血性休克、咯血窒息等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及时或不当,会危及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2.
自1998年1月~2001年12月,我们共收治肺结核大咯血病人69例,资料完整者4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48例大咯血患者均为我院住院肺结核病人,经胸部X线片、CT、痰涂片抗酸染色确诊,发病时咯血量1次>50mL,或24h咯血量>300mL,符合“大咯血”标准。男31例,女17例;年龄18~69岁;肺结核病程0.1~20年,平均3.8年;既往有咯血史21例,浸润型肺结核16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32例;并发窒息者8例。在常规抗痨、对症、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垂体后叶素20U、生理盐水500mL静滴,每日1次;2%奴夫卡因12mL、5%GS500mL静滴,…  相似文献   

3.
319例咯血患者的病因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咯血的病因,评价影像检查与纤支镜检查对咯血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0月至2003年11月间的319例咯血患者的影像、纤支镜与临床资料。男170例,女149例,年龄23~84岁,平均59.5岁。结果胸片与纤支镜对咯血的病因诊断率不高,分别为39.81%、42.31%。在各种检查万法中,CT的诊断率最高,为66.46%。CT与纤支镜相结合可提高对咯血病因诊断率,达72.41%。CT对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有限。结论影像检查是诊断咯血病因的重要手段,CT检查与纤支镜检查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对咯血病因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扩张(支扩)是支气管壁毁损导致支气管持久扩张变形,常伴有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的终末支扩张,甚至形成小血管瘤,容易破裂而咯血。目前咯血的内科治疗,主要是垂体后叶素。近几年来笔者通过联合使用扩缩血管药治疗咯血,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1对象与方法将本院2000~2005年符合“大咯血”标准(发病时咯血量一次>50 mL,或24 h咯血量>300 mL)的78例支扩大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依据病史、体征、胸片、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在排外其它病因所致的咯血后,基本可以明确诊断为支扩。所有患者均行出、凝血机制、肝、肾功能等检测,排…  相似文献   

5.
1988年1月~1997年1月作者收集资料完整的X线摄片正常咯血患者14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中男性84例,女性58例,年龄18~72岁,平均引岁。病程4天~6年。所有病例均系反复咯血2次以上(每次咯血量>20ml),并排除引起咯血的全身性疾病以及鼻咽部出血。142例咯血患者根据就诊时的病情需要及经济承受能力,分别或同时进行了CT和纤支镜(FOB)检查,根据检查情况分为3组:单纯FOB组46例,单纯CT组30例,先作CT再作纤支镜66例,该3组在性别和年龄分布上相仿。纤支镜检查一般安排在活动性出血时或咯血停止后24h内,其中大咯血…  相似文献   

6.
垂体后叶素致精神症状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发旺 《新医学》2002,33(6):336-336
患者,男,25岁.因反复咯血7年,再发1周于2001年3月16日入院.患者7年前起常于受凉后出现咯血,每次咯血50mL~100mL,曾多次在多家医院经胸片及CT检查,诊断为支气管扩张.每次均给予头孢菌素类药物抗感染及卡巴克络、酚磺乙胺、垂体后叶素等止血治疗,其中垂体后叶素为20U/d静脉滴注.用药后症状反复,停药后又开始咯血.近一周因受凉又出现咯血,每日100mL~200mL,遂到我院就诊,以"支气管扩张症"收治.  相似文献   

7.
CT是影像诊断技术之一,在很多方面具有X线胸片检查无法比拟的优点,如果结合临床,有选择地运用胸部CT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现把我院近年来收治的痰结核菌阳性的24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胸片及CT检查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痰涂片或培养查抗酸杆菌呈阳性的肺结核患者24例。均为住院病人,男17例,女7例,年龄为18~60岁,平均30±10.5岁。以咯血为主就诊的有18例,量从数口痰血至大咯血,时间为一天至  相似文献   

8.
咯血是肺结核的常见症状,在活动性和痰涂阳性肺结核病人中,咯血分别占30%和40%[1]。短时间一次咯血超过300mL或24h内咯血超过500mL~600mL为大咯血[2]。大咯血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肺不张、失血性休克、咯血窒息等并发症[2]。如果处理不及时或不当,会危及病人生命。我院传染科2000  相似文献   

9.
2004—05/2007—10我们采用地塞米松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197例患者均系我院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3例:男64例,女59例,年龄18~66(平均36.7)岁,病程2~16(平均5.5)a。对照组74例:男43例,女31例,年龄19~65(平均35.9)岁,病程1~17(平均5.3)a。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全部病例均为大咯血患者,即1次咯血量超过200ml或24h咯血量超过500m1,符合大咯血的诊断标准。其中一次咯血量200~300ml者为162例,一次咯血量300~500ml者35例,全部病例均有胸片显示,浸润型肺结核(Ⅲ型)98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Ⅳ型)75例,结核性的支气管扩张者24例,全部病例均符合肺结核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0.
王郑莹 《全科护理》2012,10(12):1105-1106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慢性传染病,而咯血又是肺结核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如抢救不及时可在数分钟内发生窒息,甚至危及生命。一般认为每日咯血量在100mL以下为少量,100mL~300mL为中量,1次咯血200mL或24h内咯血量在500mL以上者为大咯血[1],临床上对大咯血进行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降低大咯血致肺结核病人死亡发生率非常重要。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肺结核大咯血病人348例。现将对肺结核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师应亲自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了解咯血原因及部位,特别是对顽固性大咯血病例,本文重点讨论大咯血时行纤支镜检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26~57岁。咯血1周至8年。6例均在入院前3~7日开始大咯血,每天300~400ml。全部患者入院时咯血量增多.每天咯血300~1000ml,其中1例住院1个月,经常发生突然性大咯血,有时1日2~3次,每次300~600ml。咯血时即出现发绀、神志不清,甚至休克。胸片、CT检查5例皆无异常;1例胸片正常,而CT显示左下背部有浸润阴影。痰液检查:6例痰抗酸…  相似文献   

12.
咯血是指喉及以下的呼吸道出血经口排出,大咯血是指一次的咯血量在200 mL或24 h内咯血量在600 mL以上[1].大咯血是呼吸系统的常见急症之一,其病因复杂,可由炎症、肺癌、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疾病引起.  相似文献   

13.
肺结核仍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的常见慢性传染病 ,我国疫情尤其严重。肺结核引起大咯血是临床常见急诊之一 ,我科自 1998年 1月至2 0 0 0年 10月在抗结核、抗炎治疗基础上 ,将立止血与垂体后叶素联合应用治疗肺结核引起的大咯血 ,取得显著疗效。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肺结核并发大咯血的诊断标准 肺结核诊断标准为病人有咳嗽、咳痰、胸痛、胸闷、乏力、午后低热、盗汗、消瘦、食欲差等临床症状 ,痰涂片或痰培养抗酸杆菌阳性 ,胸片显示典型的肺结核X线表现。大咯血是指一次咯血量超过 2 0 0ml,或 2 4h咯血量超过 4 0 0ml…  相似文献   

14.
咯血病因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冬梅  阐相明 《上海医学影像》2002,11(3):204-205,224
目的 讨论咯血病因的CT诊断。方法 对60例临床有咯血的患者行常规胸部CT检查。感兴趣区域行薄层高分辨率CT扫描。一部分病例有细胞学,一部分病例有临床诊断结果。结果 60例中肺癌20例,表现为肺野内或肺门不规则形肿块。肺结核23例,陈旧性肺结核6例,表现为纤维条索灶或钙化。浸润型肺结核17例,其中并空洞8例,表现为肺内片状影,伴或不伴空洞。支气管扩张10例,表现为囊状及柱状扩张。其它8例。结论 CT对咯血的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刘国芳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12):1451-1451
患者,男,56岁,因反复咳嗽、咳脓痰、大咯血伴低热2个月入院.患者有右侧支扩并咯血病史40年,否认其它肺心病史,无吸烟史.近2个月在某中心医院住院给予止血、输血治疗,曾给予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1次,效果差,患者仍咳嗽、咳大量脓痰,大咯血,入我院前共大咯血11次,每次咯血量在200~1 500 mL不等,其中停止痰中带血未超过3 d,估计咯血总量约7 000 mL,静脉输血约5 000 mL.我院门诊查胸部CT示右上、下肺支气管扩张,右下肺大泡.血常规示WBC 10.3×109/L,Granw.5%,RBC 2.58×1012/L,Hb 67.6 g/L,Plt 193.2×109/L.查体:T 37.2℃,R 16次/min,P 80次/min,BP 120/60 mmHg.重度贫血貌,杵状指(趾),右肺可闻及粗水泡音,双肺可闻及少许干罗音.  相似文献   

16.
介入栓塞治疗肺隔离症所致大咯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病例资料男 ,6 8岁。 1971年曾因咯血住院检查 ,确诊为“支气管扩张” ,经治疗症状消失出院。 30余年来 ,多次因咳嗽、咯血住院检查治疗。 1996年 5月因咯血住院 ,经CT检查诊断为“肺脓肿”。 2 0 0 3年 2月 1日受凉后出现咳嗽 ,咯血约 5 0ml,经CT检查诊断为“双下肺支气管扩张” ,经抗感染、止血治疗后出院。 1个月后再次出现咳嗽、咯血 ,量约 10 0 0ml,急诊入院。查体 :体温37 2℃ ,脉搏 90 /min ,呼吸 2 0 /min ,血压 10 0 / 5 5mmHg。一般情况差 ,贫血貌 ,颜面出汗 ,双肺可闻及湿音。血白细胞 6 1× 10 9/L ,红细胞 2 7× 10 …  相似文献   

17.
<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发病率为AML的10%~15%;临床表现为严重而广泛的出血,常导致早期死亡[1]。当一次咯血量大于100 mL或500 mL/24 h时,称为大咯血。大咯血严重危及生命,死亡主要是为窒息及休克。2012年7月本科室收治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肺部大咯血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肺部CT显示病灶基本消失,外周血象正常,骨髓完全缓解,现  相似文献   

18.
张小润  冯瑞兴 《临床荟萃》1996,11(22):1024-1025
咯血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是常见症状,长期反复咯血的病因诊断不难。本文对咯血病史在一年以内,胸部平片未发现异常,咯血不能定性定位的32例患者,经胸部CT扫描检查,基本明确病因,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是中国重点防控的主要疾病之一~([1-2])。肺结核易并发咯血,长期、反复的抗结核治疗、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等因素易致结核性肺毁损,从而增加大咯血的风险~([3-4])。大咯血通常是指患者1次咯血大于200 mL,或呼吸衰竭患者1次咯血量在50 mL以上,或予内科药物联合止血治疗(如垂体后叶素、酚妥拉明等)后24 h内仍有间歇性咯血超过2次,每次大于30 mL~([5])。大咯血是毁损肺所致的常见急危重症临床表现之一,多为高压力下支气管动脉破裂所致,常因呼吸道被阻塞窒息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并发症的护理2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咯血是肺科常见的急诊之一,一次咯血量在200 mL以上或24 h内咯血总量600 mL以上称为大咯血[1]。大咯血可导致窒息、休克、感染和病灶播散,甚至危急生命[2]。江苏省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自1997年以来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顽固性大咯血26例,取得满意效果,但也发生一些并发症,本文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