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在肠道环境因素(包括肠道微生物)和肠道免疫之间,肠道上皮细胞(包含吸收上皮细胞,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有2个主要作用。一种是肠道上皮细胞通过构建黏膜屏障,如黏液层、抗菌肽等,分离肠道微生物与肠道免疫细胞。另一种是肠道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失衡)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肠道菌群失调直接或间接诱发了一系列改变,从而影响和促进了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草药一直被视为一种天然制剂,应用在医学治疗上已经有了上千年历史,并且当前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一种抗癌辅助治疗的新发展方向。中草药由于是天然产物,具有多种结构和药理作用,在结直肠癌患者和动物模型中被发现具有改善肠道菌群、修复肠道屏障和减轻炎症等作用。本文综述了中草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策略来防治结直肠肿瘤,从一种新的方向提供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3.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IBD患者肠道菌群的组成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即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屏障功能对维持人体肠道功能稳态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在IBD中存在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通透性增加.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肠道屏障功...  相似文献   

4.
洪娜  于成功 《胃肠病学》2011,16(11):692-695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明确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近年来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肠道菌群与IBD发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多项证据表明IB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本文就肠道菌群在IBD发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肠道微生态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肠道微生态紊乱与肠道疾病的相互关联作用,而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也逐渐成为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近几年肠道微生态的治疗在慢性功能性便秘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口服益生菌以及粪菌移植等治疗手段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微生态治疗的研究进行初步总结,为后续的益生菌种类的完善和治疗手段的改进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近年来肠道菌群与IBD发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多项证据表明IB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此文就IBD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益生菌在IBD中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其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尽管IBD的病因尚不清楚,但肠道菌群被认为是IBD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肠道菌群对肠道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激活具有重要作用, 而肠道菌群的变化可能诱发或加重IBD,但其中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研究发现,基于调节肠道菌群的方案对IBD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就目前肠道菌群失调引起IBD的机制及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病因不明、异常免疫介导的肠道慢性及复发性炎症性疾病.肠道黏膜岩藻糖基化是在岩藻糖基转移酶的调控下,将岩藻糖转移到肠道黏膜蛋白质侧链上形成岩藻糖苷键的过程.肠道黏膜岩藻糖基化在IBD中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探明,本文就肠道黏膜岩藻糖基化与IBD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重大传染性疾病。研究表明,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会出现肠道微生态的失衡,反之肠道菌群失调也会增加结核分枝杆菌的易感性。而普雷沃菌属是新发现的一种与炎症疾病紧密相关的肠道微生物,且在结核患者体内有明显的丰度变化。故该文就肠道微生物普雷沃菌与肺结核之间相关性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肺结核的诊...  相似文献   

10.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明,目前认为可能的发病机制为遗传易感个体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肠道微生态发生改变,肠道对此发生免疫反应而引发持续的免疫功能紊乱,最终造成肠黏膜受损。肠道微生态在维持正常肠道功能中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肠道微生态的作用以及IBD的肠道微生态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IBD患者常合并程度不同的营养不良,国内外的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已证实,肠内营养治疗可诱导IBD病情缓解,促进病变肠道组织修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肠白塞病(肠道BD)是白塞病(BD)累及胃肠道所致的一种肠道炎性疾病,主要发生于20-40岁之间,男女患病率无明显差异,有些小儿发病的病例也有报道。近年来肠道BD发病率呈增多趋势,病死率较高。然而,由于该病较为少见,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以及病情加重与缓解交替的不可预知性,因此对肠道BD主要是经验型治疗。此文就近年关于肠道BD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肠碱性磷酸酶(intestinal alkaline phosphatase, IAP)是一种碱性磷酸酶,在维持肠黏膜屏障的稳定和肠道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包括调节十二指肠pH、反映肠道的发育情况及小肠上皮细胞的吸收能力,降低肠道脂多糖毒力、预防和减少肠道炎症、调节肠道菌群分布、抑制细菌位移、改善肠道钙吸收等功能.本文对近年来IAP在肠黏膜屏障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了解乌鲁木齐市哈萨克族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病感染情况与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乌鲁木齐仅有的二所哈萨克族中小学在校全体学生进行了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通过本次调查共查出8种寄生虫,其中原虫4种,蠕虫3种及尘螨一种。人群总肠道寄生虫感染率6.39%,蛲虫感染率0.80%。小学生与中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水平有显著性差异。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水平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5.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 B 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肠道菌群已被证实对肠道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激活具有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变化可能诱发或加重IBD,而调节肠道菌群对治疗IBD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就目前肠道菌群与IBD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高质量的肠道准备是结肠镜检查的必要条件,良好的肠道准备能显著提高检查的准确率,有效防止误诊、漏诊。本研究对聚乙二醇4000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常规肠道准备方法——术前单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不良反应及依从性进行分析,寻求一种  相似文献   

17.
结肠胶囊内镜(CCE)作为一种新的诊断结肠病变的工具,具有安全性高、耐受性好等优点,肠道准备是CCE检查的一个重要步骤,CCE肠道准备质量与诊断准确性密切相关。本文就CCE肠道准备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便秘(FC)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胃肠道动力障碍性疾病.近年来研究显示,FC患者肠道菌群的组成和数量与健康人群有显著差异,肠道微生态环境是FC发生和发展机制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对于FC与肠道菌群紊乱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有定论,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FC的发生和发展机制.该文就肠道菌群通过神经系统、肠道...  相似文献   

19.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病情凶险、病死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在SAP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激活、肠道运动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肠道屏障功能障碍。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可引起细菌、内毒素易位,加重全身炎性反应,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因此,肠道屏障功能的评估和保护对SAP的治疗有重要意义。此文就SAP的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慢性特发性假性肠梗阻(下称CIIP)是肠道推动力减低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肠道推动力受肠道平滑肌、神经和激素的相互作用所支配。由肠肌丛病变引起的CIIP有三种不同临床表现。一种发生在二个同胞中,伴有轻度植物神经功能不全和多发性神经系统异常,神经元含有核内包涵体且整个肠道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减少。其二是发生在四个同胞中,有智力发育迟缓,基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