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 提高小儿肾上腺节神经节细胞瘤的早期诊治率.方法 回顾分析1例肾上腺节神经细胞瘤的症状及诊断,通过临床表现、诊断进行讨论.结论 小儿肾上腺节神经细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临床症状不典型,通过超声、CT和MRI是诊断肾上腺节神经细胞瘤的主要方法,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手术切除肿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本病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上腺占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肾上腺占位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所有病例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本组53例共有64个病灶:皮质腺瘤15例21个病灶,嗜铬细胞瘤18例21个病灶。皮质腺癌6例6个病灶,转移瘤4例6个病灶,神经母细胞瘤5例5个病灶,淋巴瘤1例1个病灶,肾上腺囊肿2例2个病灶,节细胞神经瘤2例2个病灶。结论大多数肾上腺占位病变的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多层螺旋CT对肾上腺占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结合临床及生化检查可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以提高认识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30例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醛固酮腺瘤4例,体积较小且密度低,增强后轻度强化;皮质醇腺瘤5例,瘤体稍大,边界清,等密度或略低,增强呈轻中度强化,低于正常肾上腺组织;无功能腺瘤4例,为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嗜铬细胞瘤6例,体积较大,密度不均,其内可见囊变坏死区,实性部分显著强化;转移瘤10例,密度均匀,轻度强化;节细胞神经瘤1例,密度不均匀,内见结节状钙化灶。结论肾上腺肿的CT表现与肾上腺肿瘤的病理基础有关,肾上腺肿瘤CT表现部分具有一定特征性。通过CT平扫、增强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生化检查,可以作出准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症状不典型肾上腺肿物的临床分析(附11例报告)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泌尿外科(110001)李泽良,刘同才,张铭铮辽河油田第一职工医院泌尿外科张喜银肾上腺肿物大多数来源于肾上腺髓质、皮质的增生、腺瘤及囊肿,除此之外尚有神经母细胞瘤、节细胞神经瘤、畸...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上腺占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肾上腺占位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所有病例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本组53例共有64个病灶:皮质腺瘤15例21个病灶,嗜铬细胞瘤18例21个病灶,皮质腺癌6例6个病灶,转移瘤4例6个病灶,神经母细胞瘤5例5个病灶,淋巴瘤1例1个病灶,肾上腺囊肿2例2个病灶,节细胞神经瘤2例2个病灶.结论 大多数肾上腺占位病变的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多层螺旋CT对肾上腺占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结合临床及生化检查可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医院收治的40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病灶CT表现,并测定不同扫描期的CT值。结果 40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左侧15例,右侧25例;病灶均大小不一,密度均匀,边界清晰;病灶形状,椭圆形或圆形25例,水滴形10例,腰果形5例;病灶与周围组织间分界清晰,邻近组织器官可见压迫,且程度不一;病灶于CT平扫下呈肾上腺低密度肿块,其中20例患者肿块内可见单点、多点斑点钙化;CT增强扫描无明显动脉期强化,且无明显囊变、坏死等表现,管腔内未见明显狭窄,静脉期及延迟期可见肿块强化,且呈轻度、渐进性及不均匀状态;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CT值分别为(29.68±9.82)HU、(31.83±9.89)HU、(37.92±10.24)HU、(41.38±10.42)HU。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通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CT检查可明确病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还可为该疾病与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曹斌  朱新进 《现代医院》2008,8(4):78-80
目的探讨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例均为巨大实性椭圆形肿块,肿块包膜均完整,边缘光滑清晰;4例肿块分别位于右后中下和右后下纵隔,均沿脊柱生长,无椎间孔扩大,向下伸入膈脚后;4例肿块密度均欠均匀,2例肿块伴有一砂粒状钙化影,平扫时CT值为23~33Hu;动态增强扫描时动脉期4例肿块均呈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静脉期4例肿块内均见有一条线形强化。结论节细胞神经瘤有一些特征性的CT表现,有助于提高节细胞神经瘤诊断的准确性;多层螺旋CT能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血管及邻近结构的关系,可为临床及手术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表现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并作文献复习。结果 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表现有以下特点:肿块边界清晰,多呈卵圆形,密度较均匀,平扫密度低于竖脊肌,常见小点状钙化,偶有囊变,增强扫描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弱于竖脊肌。结论 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认识该CT、MR表现特征有助于与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支气管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原发性支气管副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支气管副节瘤的诊断和治疗特点。结果原发性支气管副神经节瘤罕见,常表现为咯血及阻塞性肺炎表现,CT及气管镜下病理可明确诊断。免疫组化示CgA、和S-100蛋白阳性,CK阴性NSE。经内镜下肿瘤切除及支气管袖状切除是治疗首选。结论原发性副神经节瘤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因其为潜在恶性肿瘤,术后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0.
李彦增 《职业与健康》2002,18(12):157-158
目的:探讨CT诊断肾上腺肿瘤的价值。方法:对34例肾上腺肿瘤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分析,其中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4例通过临床表现、病史、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诊断。结果:34例肾上腺肿瘤中,腺瘤9例,包括6例醛固酮腺瘤,3例皮质醇腺瘤。转移瘤15例,6例为双侧性,原发癌为肺癌9例,肝癌3例,乳腺癌、肾癌及贲门癌各1例。嗜铬细胞瘤5例,1例为双侧性,1例为恶性。神经节细胞瘤和无功能性肿瘤各2例。结论:综合分析肾上腺肿瘤的各种CT征象,密切结合临床表现、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对大多数病例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告1例肾上腺神经鞘瘤.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上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讨论此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1例肿瘤经后腹腔镜手术切除,病理学证实为良性.结论:肾上腺神经鞘瘤的术前诊断困难,手术切除是唯一治疗方法.确诊需依赖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梭形细胞脂肪肉塘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3例梭行细胞脂肪肉瘤进行光镜、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多见于成人,位于肩胛及上臂皮下组织,光镜下表现为神经样梭行细胞排列成旋涡状或束状,一些成熟的脂肪细胞中散在大小不一的核深染的非典型细胞.免疫组化示梭形胞Vimentin阳性,S-100及MSA部分阳性,MBP、HMB45、Des阴性,脂肪细胞及核深染的不典型细胞S-100阳性.结论 梭形细胞脂肪肉瘤一种极其少见恶性肿瘤,但预后较好,形态学上应与神经鞘瘤、脂肪肉瘤伴肌肉瘤分化、黏液型的纤维肉瘤、恶性间质细胞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55岁,因右上胸肋部疼痛5个多月,于2007年12月入院。患者无发热及明显的内分泌体征,体检:腹部及肾区未见异常。B超提示右肾上腺区圆形肿块,排泄性尿路造影显示双肾分泌及排泄正常。CT检查提示右肾上腺区有一分叶状境界清楚的低密度肿块,大小5×4CM^2,密度欠均匀,CT值23—32Hu,其中可见散在的小点状钙化。本例术前诊断为肾上腺腺瘤,后在连续硬脊膜外腔麻醉下行肿瘤切除术,术后病检结果为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神经瘤。这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由交感神经纤维组成,多发生于成人,以女性多见,  相似文献   

14.
一例右眼睑Merkel细胞癌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拓展对Merkel细胞癌(Merkel cell carcinoma,MCC)这一极其罕见神经内分泌瘤的认识.[方法]报道一例发于右眼睑的Merkel细胞癌,并对其流行病学、病因、病理、诊断、临床分期治疗等进行文献复习.[结果]Merkel细胞癌是一种好于皮肤的少见的恶性肿瘤,该病预后较差,易局部复发及转移.在高度紫外线暴露地区较常见,且和免疫抑制相关.Merkel细胞癌的诊断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目前Merkel细胞癌尚无成熟的治疗方案,但首选手术,术后辅助.[结论]如果出现眼睑包块,并有病理学和免疫抑制的证据表明是神经内分泌瘤,很有必要考虑是Merkel细胞瘤.  相似文献   

15.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雅林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539-1540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少见的肿瘤。因该肿瘤在含有重铬酸盐固定液内固定后呈黑色而得名。其病理形态与生物学行为之间可不一致,良恶性鉴别困难。本文收集21例资料,对该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孟庆忠 《现代养生》2014,(8):169-169
目的:针对腹盆腔骨外骨肉瘤的临床病理与影像特征进行探讨。方法:对腹盆腔骨外肉瘤患者采取临床病理、影像学及免疫组化等相关检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者送检标本组织破碎且不规则,一些较硬似石样并有砂砾感,部分呈半透明胶胨状。瘤细胞在镜下具有多样形态,瘤细胞之间能发现较为明显的骨质、瘤性骨样基质及软骨。结论:腹盆腔骨外骨肉瘤属于高度恶性的一种软组织肿瘤,临床没有特殊症状,很容易被误诊,通常需要结合临床表现、病理及影像学检查才能共同确诊。  相似文献   

17.
1908年Alezai和Peyron首先报道了一组副神经节瘤病,1912年,Pick建议将肾上腺内嗜铬细胞瘤命名为嗜铬细胞瘤,而肾上腺外嗜铬性肿瘤称为副神经节瘤.它起源于神经嵴,与交感神经同源并伴行,由具有神经分泌功能的主细胞群构成.其分布较广泛,可分布于有副神经节的区域,自颅底至盆腔的中轴线附近,以腹膜后较为常见,其次纵隔、颈部、颅底、膀胱等[1],大多数为非功能性,少数也可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传统认为副神经节瘤仅占全部嗜铬细胞瘤的10%~15%,属于少见病,易被误诊误治,近年来国内报道有上升的趋势,多数报道在20%左右[2].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人们应用神经细胞培养这一技术研究了一系列生产性毒物对人体及实验动物中枢神经系统 (CNS)的影响 ,同时也探讨了各种生产性毒物毒作用的机制及影响因素。本文就近年来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1 培养细胞类型及损伤后的表现1.1 培养细胞类型 用于培养的神经细胞有神经元 (取自脑组织或者脊髓 ) ,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及神经瘤细胞 (神经母细胞瘤细胞、C6神经胶质瘤细胞、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等 )。1.2 神经细胞损伤后的表现1.2 .1 一般形态学变化 正常情况下培养的神经细胞接种 15h后 ,大部分贴壁 ,2 4…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腹膜后副节瘤的诊治经验,探讨术前准备及手术操作的注意事项。结果:术前检查难以定性诊断,术中血压波动较大,手术治疗有效。结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罕见,缺乏典型临床表现,诊断困难,误诊率高。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有效治疗方法,术中及术后应重点观察血压变化。  相似文献   

20.
董美秀 《现代保健》2011,(16):76-77
目的 探索神经鞘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结果.结果 神经鞘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的神经干或神经根,通常无症状,但有时伴有疼痛及压痛;镜检有两种组织构象:(1)束状型(A型),细胞呈梭形,境界不清,核呈梭形或卵圆形,排列呈栅栏状或不完全的旋涡状,后者称 Verocay小体;(2)网状型(B型),细胞稀少,排列呈稀疏的网状结构,细胞间有较多的液体,常有小囊腔形成.免疫组化显示:S100(+),GFAP(+),CD34(+),CD117(-),SMA (-),desmin(-).结论 神经鞘瘤多为良性肿瘤,结合临床症状、好发部位、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化可以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