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为筛窦区新型手术的开展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在大体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改进的火棉胶包埋技术对前颅底区域进行连续的三维薄切片,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深入研究筛窦区域精细的解剖结构与复杂的毗邻关系。 结果 对筛窦区域解剖结构与毗邻关系显示良好精确:眶内侧壁(纸样壁)厚度左侧为(0.35±0.089)mm,右侧为(0.36±0.086)mm;鼻小柱到上颌窦开口距离左侧为(39.1±2.4)mm,右侧为(40.0±2.5)mm;筛窦中鼻道开口到筛顶壁距离左侧为(12.0±1.0)mm,右侧为(11.8± 1.1)mm。 结论 经筛窦区自然腔道行筛内、颅前窝、眶内及视神经管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最后筛房的解剖发育情况及其解剖毗邻关系对临床开展蝶鞍区域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对50具成人头颅进行鼻窦冠状位及水平位薄层CT扫描,重点观测后筛窦最后筛房的影像解剖形态及其毗邻关系。结果:测得其矢状径位于5.76~21.48mm之间。其中,最后筛房大于或等于同侧蝶窦腔的有23侧(23%)。最后筛房与蝶窦、视神经管之间的解剖关系的不同形成蝶上筛房的有28侧,(28%),形成蝶旁筛房的有5侧(5%),形成Onodi窦的有24侧(24%)。结论:鼻窦冠状位及水平位CT扫描在最后筛房的影像解剖研究及临床手术中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最后筛房与蝶窦、视神经管之间的解剖关系可形成蝶上筛房、蝶旁筛房或Onodi窦对临床开展蝶鞍区域手术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经蝶进路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 :为经蝶进路手术提供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 5 0具成人头颅标本行冠状位、矢状位及水平位薄层CT扫描。观测鞍区手术最常用的 2种进路经鼻外筛窦蝶窦进路及经鼻中隔蝶窦进路的相关影像解剖。结果 :前鼻棘至蝶窦前壁的平均距离 :左侧 :5 6 .5± 5 .9mm ;右侧 :5 4.9± 7.2mm ;鼻根点至蝶窦前壁的平均距离 :左侧 :44 .3± 5 .6mm ;右侧 :44 .0± 6 .5mm ;前鼻棘至鞍底中点的平均距离 :左侧 :74.5± 6 .4mm ;右侧 :73 .8± 6 .8mm ;鼻根点至鞍底中点的平均距离 :左侧 :6 0 .9± 7.2mm ;右侧 :6 0 .2± 7.8mm。 2种进路的解剖距离相差 12~ 14mm。结论 :CT影像解剖测量对选择不同的手术进路更具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宝冬  向宇燕  吕运成 《解剖学研究》2012,34(6):452-454,457
目的 通过对视神经管及其毗邻结构的研究,为临床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结构完整的成人头颈部标本12例,经红色乳胶灌注、10%的福尔马林固定,观察和测量如下指标:①观察视神经管的形态;②视神经管隆突的类型;③视神经管颅口、眶口及管中部的横径、纵径及横截面;④测量视神经管上、下、内、外侧壁的厚度;⑤视神经管内侧壁毗邻关系;⑥视神经管内眼动脉与视神经的位置关系.结果 视神经管由两口(颅口、眶口)和四壁(上壁、下壁、内侧壁、外侧壁)组成,其横截面积在眶口最大,管中部最窄;视神经管的内侧壁最薄,内侧壁的毗邻结构主要有3种类型:①前为同侧后筛窦、后为同侧蝶窦;②全为同侧蝶窦;③全为同侧后筛窦,眼动脉在视神经管的颅口、眶口分别以视神经的内下方和外上方多见.结论 本研究结果为经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了解剖学参数;当打开视神经管骨壁,鞘膜的切开选择内侧壁稍上方.  相似文献   

5.
蝶窦的CT与断层解剖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有关蝶窦手术提供解剖学和影像学资料。方法:采用CT技术和断层解剖方法对15例尸头和50例颅骨标本蝶窦的形态、类型、径线、毗邻等进行了观察。结果:蝶窦的前后径大于上下径,上壁和前壁较苤,下壁和后壁较厚。在蝶窦CT水平层面上可清楚显示其气化类型,前、后壁,两侧壁及中隔的位置、厚度、毗邻;在冠状层面上可显示上、下壁的厚度及上壁与垂体、颈内动脉的关系。蝶窦内可见管型视神经管隆起和管型颈内动脉隆起,其出现率分别为23.8%和21.9%。视神经管隆起仅见于发育良好的鞍前型和全鞍型蝶窦。发育良好的枕鞍型和全鞍型蝶窦的后壁较薄,最苤者仅为0.6mm。结论:蝶窦的气化程度差异较大,视神经、颈内动脉可向窦腔内突入。发育良好的枕鞍型和全鞍型蝶窦与脑干间仅隔以纸样薄骨板。经蝶窦入路手术,应控制手术操作范围,避免损伤毗邻结构。  相似文献   

6.
视神经管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为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利用解剖学方法对 10 0个颅骨和 6 7个尸头视神经管口及四壁的结构与毗邻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结果 视神经管由蝶骨小翼两根与喋骨体构成 ,管自后内向前外斜行 ,分内、外、上、下四壁和颅、眶两口。其上壁、下壁、内侧壁、外侧壁的长度分别为 10 70±0 2 3mm ,6 2 5± 0 18mm ,9 6 7± 0 18mm ,7 91± 0 17mm。内侧壁向筛窦、蝶窦内突入形成视神经管隆凸。视神经在颅口处有硬脑膜压迹 ,视神经腹侧有眼动脉形成的压迹。结论 视神经管隆凸可作为确定视神经管位置的解剖标志。视神经管下壁和内侧壁与视神经、眼动脉、颈内动脉等结构毗邻 ,切除管壁时应注意保护邻近结构。  相似文献   

7.
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及测量视神经管区的有关解剖结构,为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利用显微解剖方法对成人尸体头颅、带硬膜的成人颅底标本各10具、成人颅骨标本10具进行观察及测量.结果:(1)视神经管上壁、下壁、内侧壁、外侧壁的长度分别为(9.89±1.46)mm、(6.45±1.59)mm、(12.03±1.74)mm、(7.85±1.63)mm;颅口及眶口四壁的厚度不同,视神经管中轴与颅正中矢状面的夹角为(38.06±5.36°),与颅冠状面的夹角为(21.13±4.86°).视神经管上壁后部,由硬脑膜反折形成镰状韧带,其宽度(前后径)为(1.98±0.33)mm.(2)视神经管颅口至眉间的距离为(64.18±4.83)mm;视神经管颅口至翼点距离为(52.32±2.83)mm.(3)ACP为视神经管外侧壁,其根宽(11.96±0.58)mm,ACP全长(9.69±0.46)mm.结论:本文所测视神经管及其毗邻结构的相关参数为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筛窦外侧壁显微外科解剖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石献忠  韩卉  赵靖 《解剖学杂志》2005,28(3):347-348
目的:研究筛窦外侧壁显微外科解剖,为临床处理筛窦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显微解剖学技术,对24例成人头颅标本筛窦外侧壁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Dacryon(泪点,上颌骨、额骨、泪骨的交汇点)至筛前、后孔及视神经管眶口间的距离分别为(21.45±2.54)mm、(34.23±2.90)mm、(39.25±1.53)mm。筛前动脉眶内段长度为(4.98±1.17)mm,筛后动脉眶内段长度为(8.72±2.24)mm。结论:在筛窦手术或视神经管减压术时,Dacryon与筛前孔、筛后孔及视神经管眶口距离,可为正确寻找和处理筛动脉及视神经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经鼻内镜下鼻眼相关外科手术中避免损伤视神经、眼动脉,减少手术并发症提供解剖学参考依据。方法:在手术显微镜及鼻内镜下对20(男12、女8)具成年尸头的视神经管进行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结果:视神经管内侧壁与鼻窦的毗邻类型有5种。视神经管长为(11.74±1.80)mm,内侧壁中点厚度(0.67±0.32)mm,视神经管颅口间距为(15.39±2.04)mm,视神经眶口间距为(23.85±2.31)mm。结论:掌握视神经管、眼动脉的形态、变异类型及毗邻结构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最后筛房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临床开展鞍区手术提供一组最后筛房的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 :取 5 0具成人头颅标本 ,行鼻窦冠状位及水平位薄层CT扫描 ,重点观测后筛窦最后筛房的影像解剖形态及其毗邻关系。结果 :测得其矢状径位于 5 .8~ 2 1.5mm之间 ;垂直径位于 9.4~ 2 6 .0mm之间 ;左右径位于 5 .9~ 2 3 .6mm之间。其中 ,最后筛房大于或等于同侧蝶窦腔的有 2 3 % ( 2 3侧 )。结论 :最后筛房与蝶窦、视神经管之间的解剖关系可形成蝶上筛房、蝶旁筛房或Onodi窦。冠状位及水平位鼻窦CT扫描在后筛窦最后筛房的影像解剖研究及临床手术中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临床开展额-鼻额管区手术提供精确的形态学依据。 方法 用改进火棉胶包埋技术,制作三维连续超薄切片(0.25 mm),同时对成人脱钙尸头标本及干燥骨进行观测。 结果 鼻额管形态有斜行狭长形,直线形,弧形,倒“L”形,“S”形,其下口开口于额隐窝、筛漏斗上方、筛漏斗、筛泡上方及侧窦上方。鼻额管长度左侧为(19.81±2.56)mm,右侧为(19.90±2.60)mm。额窦形态多样,主要为三角形,额窦前壁厚度左侧为(22.48±1.72)mm,右侧为(22.63±1.38)mm。 结论 经鼻额管行额窦手术,可从中鼻道进入,找到鼻额管下口,经鼻额管直接进入额窦,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用改进火棉胶包埋技术,为新型的经蝶颅区脑桥腹侧面手术入路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 方法 采用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头部标本30例,取其前颅底。标本经脱钙、脱水等系列处理,分别行三维连续薄切片(厚度0.25 mm)。同时对10例成人脱钙头部标本、100侧干燥头骨标本和临床行颅脑部MRI检查患者50例进行观察和分型统计。 结果 蝶窦形态多样,除有矩形外,还有蚕豆形、鞍形、楔形、椭圆形及“人”字形等。根据视神经管突入程度可分为无隆凸、丘状隆起、半管型凸入和全管型凸入4型。 蝶窦前后径为(10.7±5.8)mm(左),(14.0±4.9)mm(右)。MRI正中矢状面蝶窦后壁Ⅰ型(后壁为一层膜样结构或薄骨板)占64%;蝶窦后壁Ⅱ型(后壁为斜坡的一部分)占36%。 结论 设计新型手术入路采用鼻内窥镜从中鼻道进入,经自然腔道入蝶窦,垂直穿过蝶窦后壁行基底动脉止血和脑桥相关手术;同时为开展新型手术入路提供可靠的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内窥镜卜经鼻蝶入路进行视神经管减压的手术方法建立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8例成人头颅标本在内窥镜下进行解剖观察。模拟内窥镜下经鼻蝶于术入路,分别采用经鼻中隔旁入路、经中鼻道入路、经中鼻四切除三种手术入路对蝶窦外侧壁和后壁进行解剖观察。打开蝶窦前壁后进入蝶窦,咬除蝶窦间隔,去除蝶安粘膜,暴露蝶窦后壁和后外侧壁,对视神经管及周围结构进行逐层解剖。结果:在蝶窦后壁和外侧壁的所有解剖标志中,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是相对恒定的解剖标志,在视神经管区各层中该隐窝是恒定的唯一骨性解剖标志。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毗邻视神经、海绵窦、海绵窦内颈内动脉、眼动脉、动眼神经,是视神经管内段和颅内段的分界。两侧视冲经-颈内动脉隐窝的连线是鞍结节的投影。结论:视伸经-颈内动脉隐窝在视神经管减压术中是非常重要的解剖标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蝶窦前壁区的解剖特征及其在经蝶窦入路手术中的意义。 方法 用15例(30侧)成人头部标本及20例(40侧)成人头骨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对蝶窦前壁骨质、蝶腭动脉及其分支等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 结果 蝶窦前壁的基本形态酷似鸟头,正中线棱状高起,两侧为鸟眼样的蝶窦口,下方为鸟喙样的蝶嘴。蝶窦口距上鼻道末端(14.5±1.1)mm,距后鼻孔上缘(12.2±1.0)mm,距鼻后中隔动脉上支(8.2±0.5)mm。自鼻孔伸入探条探测蝶窦前壁时,所探及的“最浅点”大致位于蝶窦口与后鼻孔之间的中点附近。蝶腭孔位于蝶窦口的外下方和中鼻甲的后端区域,与蝶窦口间距(6.9±1.3)mm,两侧蝶腭孔内侧缘间距(18.2±2.5)mm。 结论 蝶窦前壁具有特征性的形态,蝶窦口大致位于蝶窦前壁的上中1/3交界处,其下方的骨质向前方突起。蝶腭孔位于蝶窦口下外侧方约7 mm处,经蝶窦入路手术中可以依此定位蝶腭孔。  相似文献   

15.
背景:正确掌握蝶窦的断层解剖是临床经鼻-蝶入路的关键。 目的:观测蝶窦断层解剖结构,为经鼻-蝶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采用CT扫描技术和断层解剖方法,对60例CT扫描头颅和20例尸头进行观察。 结果与结论:①蝶窦冠状断面显示视神经和海绵窦,两侧视神经和两侧颈内动脉间距分别是(16.02±3.47),(17.23±3.64) mm。②正中矢状位,蝶窦口距离颅前窝底、蝶窦底、蝶窦后壁和前鼻棘分别是(9.57±2.51),(12.75±3.64),(23.42±4.36),(57.82± 3.94) mm。前鼻棘距离鞍底中心(71.98±6.12) mm。③CT扫描可见“3房”“4房”蝶窦。提示蝶窦的断层解剖能为临床医生提供相应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内镜下行经鼻蝶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选用12例成人尸颅标本,模拟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观察视神经管及其周围结构。磨除视神经管,暴露并打开管内视神经鞘膜,观察鞘膜内视神经及眼动脉。 结果 视神经隆突是蝶窦内相对恒定的解剖标志,通过它可以确定视神经管眶口;眼动脉多走行于视神经的腹内侧,切开视神经鞘膜时应在外上壁进行。 结论 视神经隆突是重要的解剖标志;应在外上壁切开视神经鞘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鼻腔外侧壁重要解剖结构的显微外科解剖关系,为临床手术治疗相关疾病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成人尸头标本15例(30侧),采用手术显微镜及鼻内镜观察鼻腔外侧壁相关解剖结构。 结果 蝶腭动脉是供应鼻腔外侧壁的主要动脉,经过蝶腭孔时分为鼻后外侧动脉及鼻中隔后动脉两支。80%(24侧)鼻后外侧动脉从蝶腭动脉下方发出,20%(6侧)从蝶腭动脉上方发出,分出处位于筛骨嵴后方。鼻中隔后动脉有86.7%(26侧)在蝶窦前下壁分为上、下两支,13.3%(4侧)在进入鼻中隔后分为上、下2支。上颌窦开口位于中鼻道半月裂孔内,66.7%(20侧)开口位于半月裂孔中1/3段,30%(9侧)位于半月裂孔后1/3段,3.3%(1侧)开口于上鼻道,86.7%(26侧)上颌窦内口高于眶底水平。鼻囟门平均大小为(14.81±4.28)mm(前后径)×(9.71±1.43)mm(上下径)。 结论 蝶腭动脉及其分支和鼻囟门是鼻腔外侧壁手术中重要的解剖标志,熟悉其解剖关系有助于有效安全地开展鼻内镜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准确测量和定位视神经管的影像学方法。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以骨质鼻尖-前床突为扫描基线对20具尸头标本行薄层扫描和解剖观察,验证影像学空间处理技术所测数据的准确性与视神经管立体定位实际符合率。结果:①骨质鼻尖-前床突扫描基线与视神经管走行基本一致;②影像学空间处理技术重建的视神经管定位标记线可全程显示在三维矢状位的鼻窦外侧壁上,与解剖观察情况一致;③眶口-鼻小柱距离、颅口-鼻小柱距离和视神经管内侧壁长度的解剖学和影像学测量值分别为(77.84±3.60)mm、(77.35±3.22)mm;(84.28±4.46)mm、(84.04±4.58)mm和(10.23±1.31)mm、(10.02±1.24)mm,两种测量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骨质鼻尖-前床突扫描基线和空间处理技术能够准确对视神经管进行观测和空间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