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7 毫秒
1.
正交设计优化中药浸膏片制粒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片剂成型工艺中关键环节一制粒工艺。方法以最佳制剂处方为基础,采用正交设计和多指标综合评分法对高速搅拌湿法制粒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最佳制剂工艺为:切桨快速档、搅桨慢速档,搅拌时间4min,润湿剂加入42ml。结论该工艺合理,片剂成型性好。  相似文献   

2.
用氧化丙烯与β-环糊精(简称CyD)缩合制备羟丙基β-CyD 有五种方法和条件。方法A:将61.7g NaOH 溶解于300ml 蒸馏水中,加入β-CyD 200g,50~60℃搅拌约30min 至结晶溶解。将瓶置于水浴中搅拌,滴加95ml 氧化丙烯,用于冰-丙酮冷凝器回流3h,得淡黄色澄明溶液,室温搅  相似文献   

3.
作者等将维生素D_3 1.2mg及[~3H]-维生素D_3(1.5GBq/mg)21,571MBq,于60°溶于60%乙醇1.5 ml中,加入β-环糊精(含15%的结晶水)54.6 mg,保持此温度搅至全溶,然后,不断搅拌3小时使缓缓冷却至室温,过滤,得放射性为51,726 KBq/mg 含维生素D_3  相似文献   

4.
使用磁性搅拌是最近发酵罐的主要技术进步之一,这种新的改进避免了主要由轴封及搅拌轴周围空隙所引起的染菌。磁性搅拌(磁性搅棒)在小规模的实验装置中已使用多年了,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力矩去推动粘稠的发酵液而一直未能在生产上应用。由于采用了有4~8个高能的磁芯的多极性园盘,碳性搅拌用于试验性的发酵罐最终获得了成功。其中两个磁盘用以防止外界空气穿透入发酵罐内,这样就可以避免自搅拌轴所产生的染菌。一个磁盘作为磁力驱动盘与罐外的马达连接,另一个磁盘用不锈钢套筒套着并与罐  相似文献   

5.
萧其杰 《药学学报》1960,8(6):268-270
作者曾经采用重氮化返滴定法测定 PANS 的含量,得到简称满意的结果.但该法存在有下列几个缺点:(1)操作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如用碱水解后进行中和时,必须严格注意控制温度、酸浓度及充分搅拌等,否则生成的沉淀颗粒大小就不同,而对结果有一定影响.(2)采用外指示剂,应用不便,亦易产生误差.(3)所需操作时间较长.因此该法有进  相似文献   

6.
《中南药学》2017,(11):1519-1523
目的制备熊果酸(UA)-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包合物,提高熊果酸的溶出度。方法采用溶液搅拌法、超声法和研磨法等3种不同方法比较包合物的制备效果;通过比较,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UA-SBE-β-CD包合物,以包合率为指标,考察投料摩尔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及搅拌速度对包合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用相溶解度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DSC)与X-射线衍射法(XPD)对包合物进行鉴定;对UA原药、UA与SBE-β-CD的物理混合物及UA-SBE-β-CD包合物进行体外溶出试验,比较其溶出效果。结果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的包合物包合率较高、可重复性较好;溶液搅拌法制备UA-SBE-β-CD包合物的最佳包合条件为:UA与SBE-β-CD的摩尔比为1∶4,包合温度为65℃,包合4 h;UA-SBE-β-CD包合物能显著增加UA的体外溶出度。结论溶液搅拌法可用于UA-SBE-β-CD包合物的制备且包合物能明显增加UA的溶出度。  相似文献   

7.
双氯灭痛微囊的制备将所需量的药物分散在乙基纤维素的环己烷溶液,加热至80℃,在一定搅拌速率下缓缓冷却到40℃,然后置冰浴冷却至25℃,搅拌20分钟,真空抽滤分离得微囊,用环已烷洗去空白聚合物膜,收集微囊于50℃干燥30分钟,放干燥器内备用。体外溶出试验取100mg双氯灭痛或含药100mg的微囊置美国药典规定的溶出仪中,即于37℃置有500ml磷酸盐缓冲液(pH 7.4)或0.1NHCl(pH 1.2)的lL烧杯内,搅拌100转/分,按规定间隔时间取样  相似文献   

8.
将福树(Garcinia spicata)的叶片、树枝、树皮、根减压搅拌下以有机溶剂(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正丁醇或其水溶液)提取,回收有机溶剂后,残渣与乙酸乙酯混合,搅拌,除去水层,残渣在搅拌下与正丁醇混合,醇层减压浓缩,逐渐加入水,冷冻干燥,得到粉状物,经柱层纯化,用大量甲醇洗脱,得到产品(I)。用常规法,将(I)转化为钠盐、钾盐。(I)或其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一种快速排除连续输液过程中进入下段输液管(茂菲氏滴壶以下)大段空气的方法。方法比较缠绕法、指弹法、排气法成功排除进入输液管下段的20cm、40cm段空气所需时间。结果指弹法、排气法、缠绕法成功排除20cm空气所需时间分别为 (47.87±5.70) min、(15.00±2.78) min、(5.76±0.59)min,成功排除40cm空气所需时间分别为(141.83±17.21) min、(20.07±2.48) min、 (8.22±1.10) min。结论使用缠绕法排除输液过程中进入输液管下段的大段空气明显快于指弹法和排气法,不浪费药液,更适用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法优化杂休凝胶膏剂(原巴布膏剂)的处方组成。方法:以凝胶膏剂的初粘力、综合感官(搅拌气泡数、涂展性、膏体均匀度、皮肤追随性、残留度)、持粘力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分,作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法,对PAAS(聚丙烯酸钠)、DAA(甘羟铝)、Msi(微粉硅胶)和甘油(Gly)的用量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处方组合并进行三次验证试验。结果:优选出的最佳处方组合为PAAS∶DAA∶Msi∶Gly(0.59∶0.02∶0.21∶3.67)。结论:优选的杂休凝胶膏剂搅拌时,气泡少,稠度适宜不影响搅拌,涂布均匀,膏体均匀,黏附性好,为杂休凝胶膏剂的制剂设计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 一、氯化血红素的盐酸丙酮法提取工艺 (一) 取血新鲜猪血与抗凝剂枸橼酸钠之比以100∶0.5为宜。先将枸橼酸钠溶于水(约溶解成10%的浓度),放入盆中,将新鲜猪血流入盆中,边流边搅,搅匀后静置8~24小  相似文献   

12.
采用正交设计法对硝酸甘油包合物中硝酸甘油与β-环糊精(β-CD)的比例、包合温度、搅拌时间、搅拌强度进行研究,筛选出最佳包合工艺。线衍射分析、薄层色谱等证明该包合物质量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白蛋白微球的制备及影响粒径大小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聚合物分散法制备白蛋白微球的方法。重点研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溶液的粘度和乳化过程中的搅拌速度对微球粒径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PMMA溶液的粘度越大,乳化时搅拌速度越快,微球的粒径分布越小。  相似文献   

14.
正交法优选O/W乳膏基质维生素E霜制备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胡云年 《中国药业》2005,14(4):57-58
目的:探讨O/W型乳膏基质维生素E霜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工艺优选采用正交法.结果:最佳制备工艺组合为A1B2C2,即搅拌方式为变速搅拌(混相成乳时以720 r/min搅拌,继以120 r/min搅拌);成相温度为(70±0.5)℃;油相与水相比为30:70.结论:混相成乳时两相温度差、搅拌方式、油相与水相之比为影响O/W型乳膏基质维生素E霜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己有的用于测定脑内ACh的许多方法中,存在专一性和重复性较差、测定前需抽提或制备成衍生物等缺点。木文采用了简便灵敏的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脑提取液中微量的ACh。免疫原制备及免疫:在1g氯化胆碱和10ml于吡啶的混合物内加入4g戊二酸酐,加10mlN、N-二甲基甲酰胺使溶解,搅拌使渐形成白色沉淀。室温下搅拌过夜,然后过滤,用乙酸乙酯冲洗,加丙酮-甲醇使析出半戊二酸胆碱。将100mg小牛血清白蛋白溶于10ml0.2M的磷酸缓冲液中(pH6.0),边搅边加20mg半戊二酸胆碱和100mg1-乙基-3-(3-二甲胺基  相似文献   

16.
作者为了探讨牛血清中支持细胞生长的因子,将血清进行如下处理。酸处理:取牛血清25ml,边搅边滴加冰醋酸,在5分钟内加至醋酸最终浓度达0.5M,室温继续搅拌1小时,然后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收集滤液供下述试验:一、超滤:取上述滤液15ml用浸入式分子分离膜(标明能滤除分子量10,000道尔顿以下的物质)滤过。至蛋白质一侧只剩2ml不能滤出的物质为止。此过程在室温进行26~28小时,得两个组分:超滤  相似文献   

17.
将消炎痛(IM)表面先用聚羧乙烯(HW)处理,以乙基纤维素(EC)作囊材,聚乙烯(PE)作凝聚诱发剂,用单凝聚法制备IM微囊(IM-MC)。即取含PE(0、0.7、1.0%(w/v)的环己烷溶液300 ml,置500ml三颈烧瓶内,放在水浴中,在室温下加入EC 16~18g,水浴温度保持在80~82℃,用324rpm搅拌至溶液均匀,加入IM或表面处理的IM 12~24 g,继续搅拌60分钟后,冷至40℃,再迅速冷至25℃,倾泻收集IM-MC,用环己烷洗涤,减压干燥制成IM-MC。用热熔法制备栓剂,处方为IM-MC 50  相似文献   

18.
银杏提取物-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工艺优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制备银杏提取物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最佳工艺,并进行包合物的鉴定。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包合率为指标筛选最佳工艺条件,以溶液-搅拌法制备包合物;以相溶解度法、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最佳包合条件为银杏提取物:HP-β-CD=1·5:1(质量比),搅拌时间为6h,包合温度为50℃。结论:银杏提取物与HP--CD初步被证明形成包合物。HP--CD对药物有较好的增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噁拉戈利中间体硫酸盐晶型I的表征鉴定.方法 采用溶液结晶-悬浮搅拌法制备噁拉戈利中间体硫酸盐晶型I,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法(XRP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法(TGA)、偏光显微镜法(PLM)等药物固态分析方法对噁拉戈利中间体硫酸盐晶型I进行表征鉴定.结果 制备得到的噁拉戈利中间体硫酸盐晶...  相似文献   

20.
正交法研究双嘧达莫微囊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双嘧达莫微囊的制备工艺。方法 :用正交设计法对双嘧达莫微囊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结果 :用单凝聚法制备双嘧达莫微囊 ,其包裹率与囊心囊材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而搅拌速度能影响微囊的粒径 ,当囊心囊材比为1∶4、成囊温度50℃、搅拌速度为400r/min时 ,包裹率最高 ,囊径最小。结论 :该法工艺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