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切除术后发生肺不张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6例行肺叶或亚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性别、吸烟史、术前肺功能、是否合并基础疾病、咳痰情况、术中单肺通气时间(One-lung ventilation,OLV)、手术方式、手术切除范围、抗生素使用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组,对其差异性做Logistics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肺切除术后并发肺不张与有无吸烟史、患者术前肺功能、是否合并基础病、患者咳痰情况、以及术中单肺通气时间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s分析显示患者的肺功能、是否合并基础疾病、咳痰情况以及术中单肺通气时间是肺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并发肺不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肺切除术后发生肺不张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实践中应充分评估患者的术前肺功能,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指导患者正确咳痰,缩短术中单肺通气时间以降低手术后肺不张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陈宇 《临床肺科杂志》2014,(12):2275-2279
<正>肺癌手术创伤较大,无论是行微创手术还是开胸手术,术中手术操作、麻醉单肺通气等特殊情况,常需要挤压肺组织,牵拉刺激肺门及支气管,反射性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肺组织挫伤,不同程度引起患者肺通气及换气功能不全,同时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影响患者肺功能的恢复。以下为影响肺癌术后肺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一、肺癌术后肺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1.术前因素(1)一般情况:1年龄: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术前肺功能对胸部肿瘤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PPC)发生的影响.方法 对112例胸部肿瘤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常规肺功能及心电图的检查,术后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24~96 h连续监测,观察术后PPC的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112例患者中,术前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正常85例,肺功能异常27例;术后发生PPC者38例(33.9%),分别为心律失常18例、肺不张9例、肺部感染11例,其中1例肺部感染因呼吸衰竭死亡.本组术前肺功能异常者术后发生PPC者20例(74.0%),其中心律失常、肺不张、肺部感染分别为9、5、6例;术前肺功能正常者,术后发生PPC者18例(21.1%),其中心律失常、肺不张、肺部感染分别为9、4、5例;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 术前肺功能异常可增加胸部肿瘤患者术后PPC的发生率,术前肺功能指标检测对术后PPC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肺不张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完成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20例,根据术后胸片检查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发生肺不张,将其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使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找出肺不张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风险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120例食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肺不张26例,发生率为21.67%。发生组吸烟史、术前肺功能不良、手术时间≥3.5 h、术后疼痛程度评分>5分者占比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均<0.05);发生组麻醉苏醒时间显著长于未发生组(P<0.05);两组性别、年龄、BMI、病理类型、临床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发病部位、基础疾病、饮酒史、血红蛋白、白蛋白、白细胞计数、细胞角蛋白片段19、癌胚抗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史(OR=5.207)、术前肺功能不良(OR=7.170)、手术时间≥3.5 h(OR=8.326)、麻醉苏醒时间(OR=2.596)、术后疼痛程度评分>5分(OR...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危险因素。方法 147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30 d内死亡7例(4.8%),术后并发症39例(26.5%)。高龄、合并基础疾病、全肺切除、术前FEV1.0%>60%和吸烟≥400支/年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0岁、吸烟≥400支/年、合并基础疾病、全肺切除术和FEV1.0%<60%是肺癌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吸烟≥400支/年、合并基础疾病、全肺切除术和FEV1.0%<60%是肺癌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老年患者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92例老年肺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年龄、性别、血清白蛋白、贫血情况、体重、慢性疾病、肺基础病、吸烟史、术前气道准备时间、肺功能、手术方式、切除范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行单因素分析并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然后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选取的92例患者中有26例术后出现PPCs,发生率为28.26%。经筛选后发现:年龄≥70岁、血清白蛋白40 g/L、贫血、超重、患有糖尿病、原有肺部基础疾病、有吸烟史、FEV1%70%、术前准备时间5 d、开胸手术、切除范围≥1个肺叶、手术时间3 h、术中失血100 ml是老年患者术后出现PPCs的危险因素,其中年龄≥70岁、贫血、超重、吸烟史、FEV1%降低、开胸手术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术后出现PPCs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对危险因素积极进行分层干预可以减少PPCs的发生,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侧开胸手术后疼痛防治的综合方法。方法选择83例侧开胸手术患者,术中采用综合方法减轻术后疼痛。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侧肢体活动情况、术后3d哌替啶用量、患者住院时间。结果术中应用综合方法,术后患者肺不张、肺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住院时间缩短,无一例患侧肩关节活动障碍,术后3d哌替啶用量明显减少。结论侧开胸术中采用综合方法对预防术后严重胸痛效果明显且易于掌握,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导致老年脊椎手术患者全麻术后再次气管插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市中医院麻醉科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脊椎手术的老年患者670例,根据患者气管拔管后是否再次气管插管分为再次气管插管组11例和非气管插管组659例,记录患者基本情况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再次气管插管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需再次气管插管发生率为1.64%(11/670)。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术前脉搏氧饱和度(Sp O2)、合并术前2周上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诊手术、手术部位、术后30 min血红蛋白≤90 g/L、手术时间与术后再次气管插管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SA分级≥Ⅲ(OR=9.65,95%CI 2.362~29.384,P0.05)、手术时间≥4 h(OR=9.485,95%CI 1.620~88.002,P0.05)、合并COPD(OR=13.25,95%CI 5.852~37.251,P0.05)是老年脊椎手术患者全麻术后再次气管插管的危险因素。结论 ASA分级≥Ⅲ、手术时间≥4 h、合并COPD是老年脊椎手术患者全麻术后再次气管插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开胸手术与肺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50年代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理想的术前肺功能检查方法来预测术后过程一‘],对开胸手术的肺功能评估做了大量研究,有效地降低了手术风险。肺功能测定的重要意义和方法胸部疾病患者,肺功能往往有一定限制“];加之麻醉、手术创伤。疼痛、药物等对呼吸机制的直接损害,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高,是国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开胸术前肺功能检查必不可少。外科检测肺功能的目的是确定病人手术耐受程度和预测术后过程,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目前常用的方法有:1.肺呼吸量测定,包括:MVV、FVC、VC。FEVI、FEVI/FVC…  相似文献   

10.
腹部肿瘤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显实 《山东医药》2010,50(34):58-58
目的分析腹部肿瘤患者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360例腹部肿瘤患者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有合并症、术前放化疗、术前日手术室未消毒、手术时间较长、围手术期未严格应用抗生素与术后切口感染有关(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术前有合并症、术前放化疗、术前日手术室未消毒、手术时间较长、围手术期未严格应用抗生素与术后切口感染有关(P均〈0.05)。结论腹部肿瘤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高龄、术前合并症、术前放化疗、术前日手术室未消毒、手术时间较长、围手术期未严格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手术的患者200例,根据年龄分组,≥60岁者82例为老年组,年龄<60岁者118例为非老年组,均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治疗,观察麻醉及手术相关指标、术后住院期间肺部感染,术前、术后3 d时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残气量(RV)、肺总量(TLC)、每分静息通气量(VE)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术后肺部感染率为21.95%,明显高于非老年组6.78%(P<0.05);术后3 d时老年组(MVV-VE)/FEV1、MVV/FEV1、RV/TLC均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3 d时非老年组以上指标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3 d时老年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部患者术后肺功能影响较非老年人明显,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于非老年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淋巴结清扫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老年食管癌患者194例,均行淋巴结清扫术。根据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分为两组,163例的未发生肺部感染患者为对照组,31例的发生肺部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分析。结果年龄大,术前营养不良,病程长,合并基础疾病,术前血红蛋白低,术前未放疗,术中喉返神经损伤,血清白蛋白低,开胸手术,未使用自控硬膜外镇痛,吸烟,吸烟时间长,输血量大,抑酸剂应用时间长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高(P0.05)。性别、手术时间、临床分期、第1 s末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对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淋巴结清扫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质量响应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术后初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1 576例行THA患者,从患者自身因素(年龄、性别、有无糖尿病史、术前血清白蛋白值、有无长期口服激素史、有无前次手术史、体质量指数),手术因素(手术时间、麻醉方式、输血量、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假体类型)及术后因素(引流管放置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3方面分析THA患者术后初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 576例行THA患者术后出现感染32例,感染率2.0%.患者年龄、有无糖尿病史、术前血清白蛋白值、有无长期口服激素史、体质量指数、有无前次手术史、手术时间、输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与THA术后感染有相关性(P<0.05).THA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是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的革兰阳性球菌,分离率分别为37.5%、18.8%.结论 患者年龄、有糖尿病史、术前血清白蛋白值、有长期口服激素史、体质量指数、有前次手术史、手术时间、输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是引起THA术后初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高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6月~2 0 0 3年6月,我们共为6 5例高龄肺癌患者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道管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 2例,女13例;年龄70~82岁,平均73.8岁。其中吸烟者4 2例,术前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38例,阻塞性肺炎16例;肺功能降低4 2例;行一侧全肺切除8例,肺叶切除5 3例,开胸探查术4例。术后发生肺炎、肺不张15例,呼吸功能衰竭4例(其中2例抢救无效死亡)。呼吸道管理体会:1吸烟可使支气管粘膜的假复层柱状上皮受损,纤毛的运动及排痰功能减弱,支气管分泌物增多和滞留,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因此,患者入院后应反…  相似文献   

15.
我们于2007年3月收治1例气管支气管变异患者,术前误诊为右肺上叶肺癌,后经开胸手术,术中行冰冻切片,术后病理证实为气管支气管变异合并肺内感染、肺内脓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开胸术后呼吸衰竭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衰竭是开胸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 ,也是开胸术后近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1994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 ,我们治疗开胸术后呼吸衰竭 31例患者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6例、女 5例 ,年龄 45~ 79岁。吸烟超过 2 0年者 2 0例。食管癌及贲门癌 2 0例 (弓上或弓下吻合 13例 ,三切口颈部吻合 7例 ) ,肺癌 11例 (肺叶切除 8例 ,肺楔形切除 3例 ) ;除 1例行姑息性切除术外 ,其余 30例均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前肺功能检查 2 2例 ,其中肺功能正常 4例 ,轻度损害 11例 ,中度损害 7例。呼吸衰竭发生在手术结束清醒并拔除气管插管后 1小时至 2周。…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低氧血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低氧血症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5月至2008年6月589例冠心病患者行CABG的临床资料。随访住院期间发生的低氧血症,比较发生低氧血症组患者和没有发生低氧血症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表面积,术前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是否有长期吸烟史、是否合并慢性呼吸疾病和糖尿病等。对两组手术情况进行比较,如主动脉阻断时间、搭桥数量、是否体外循环手术、气管插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出血量及二次开胸等并发症。结果589例患者平均年龄(61.2±8.5)岁。体外循环下行CABG482例,非体外循环下CABG(OPCABG)107例,平均移植血管(3.9±1.2)支。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与年龄,术前心功能、LVEF,术后气管插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出血等因素有关。结论CABG术后低氧血症有相对较高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应关注术前呼吸功能,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肺功能检测是评估患者手术耐受程度、麻醉风险、手术方式选择以及预测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PPC)的重要方法.目前很多手术(如开胸手术、重要脏器移植手术等)已将肺功能检测列入为手术准入的必备条件.本文主要就胸部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常用肺功能指标的手术风险评估价值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9.
因胸部外科手术引起患者呼吸生理紊乱、术中及术后肺组织容量减少、膈肌运动障碍及手术创伤等,导致肺功能损害,或诱发呼吸系统感染等。为了适应手术要求,术前肺功能检查受到重视,我院心胸外科已将术前肺功能作为高危、高龄选择性手术的常规术前检查项目,这有助于确定手术的适应症和安全性,涉及到疗效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1常规肺功能检查肺容量和通气功能测定项目: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率(FEV1%)、最大通气量(MVV)等指标。2开胸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正常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应用离心泵和滚压泵的体外循环(CPB)手术患者术中和术后的肺功能,探讨二者对CPB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准备行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在手术时分别应用离心泵和滚压泵作为主泵。在麻醉气管插管后手术开始前、CPB结束后1小时和即将停用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之前三个时点分别抽取桡动脉血立即行血气分析,根据PaO2和PaCO2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结果两组的AaDO2在三个时点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组内比较,后两个时点与第一时点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应用离心泵和滚压泵的CPB手术患者术中和术后早期的肺换气功能较术前均有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