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因胸部外科手术引起患者呼吸生理紊乱、术中及术后肺组织容量减少、膈肌运动障碍及手术创伤等,导致肺功能损害,或诱发呼吸系统感染等。为了适应手术要求,术前肺功能检查受到重视,我院心胸外科已将术前肺功能作为高危、高龄选择性手术的常规术前检查项目,这有助于确定手术的适应症和安全性,涉及到疗效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1常规肺功能检查肺容量和通气功能测定项目: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率(FEV1%)、最大通气量(MVV)等指标。2开胸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正常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胸手术对中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功能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每组确诊并手术治疗的410例中老年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5例。试验组进行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于术前及术后1 d、3 d、7 d测量并对比对两组患者血糖水平;于术前及术后7 d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肺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实验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通气量(MV)及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 d、3 d、7 d试验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对中老年NSCLC患者的手术损伤和肺功能影响较小,对血糖水平影响不大,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肺切除手术患者术前、后肺功能演变特征,探讨术前肺功能指标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术后肺功能的预测能力。方法对115例肺切除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常规肺功能及运动心肺功能检测,术后3个月行肺功能复查;追踪患者1个月内术后心肺并发症(PPC)的发生情况。结果28例手术患者出现PPC(24.35%);有、无PPC组间比较有差异的肺功能指标为:FVC%pred、FEV1%pred、VO2m ax%pred、WRm ax%pred、VO2/HR%pred;术后肺通气功能、运动心肺功能与术前比较有不同程度下降;术后肺功能实测值与公式法预计的术后肺功能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术后肺功能损害主要是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运动心肺功能亦有下降。建立预测PPC及术后肺功能的回归方程,能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手术耐受力。  相似文献   

4.
肺组织切除后的肺部并发症可引起严重后果。本文就术前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 方法 全部患者术前均接受颅和全身CT、肺灌注闪烁扫描、骨扫描和肺量计测试。预测残存肺功能公式为:肺功能×(1-切除侧肺灌注比例×切除的肺段数/切除侧肺段总数)。手术指征为预测术后用力肺活量(FVC)>800ml/m~2或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_1)>600ml/m~2。术后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术前肺功能对胸部肿瘤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PPC)发生的影响.方法 对112例胸部肿瘤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常规肺功能及心电图的检查,术后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24~96 h连续监测,观察术后PPC的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112例患者中,术前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正常85例,肺功能异常27例;术后发生PPC者38例(33.9%),分别为心律失常18例、肺不张9例、肺部感染11例,其中1例肺部感染因呼吸衰竭死亡.本组术前肺功能异常者术后发生PPC者20例(74.0%),其中心律失常、肺不张、肺部感染分别为9、5、6例;术前肺功能正常者,术后发生PPC者18例(21.1%),其中心律失常、肺不张、肺部感染分别为9、4、5例;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 术前肺功能异常可增加胸部肿瘤患者术后PPC的发生率,术前肺功能指标检测对术后PPC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讨论了术前肺功能检查结合临床病史对开腹、开胸肺切除术及心脏手术后心肺并发症的预测价值,强调了应用肺功能检查术前评价心肺功能状态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肺功能测定是呼吸科常用的检查与诊断方法,特别是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间质纤维化、一般胸外科术前检及肺移植病人术前术后肺功能的测定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对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如慢性肺部阻塞性疾病和支气管哮喘,进行呼吸功能评价,有助于判断病期,作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决定治疗方案,判断药物疗效。评价病人对外科手术的耐受性,为病人是否能手术提供重要依据,根据肺功能测定的结果,术前采取相应的治疗,防止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氯诺昔康与吗啡镇痛对开胸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与吗啡镇痛对开胸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开胸手术患者40例,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24、48、72h呼吸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术后24、48h的FVC%、FEV1%和FEV1/FVC和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aC0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Pa02和P(A—a)O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氯诺昔康与吗啡镇痛用于开胸术后患者可改善其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外科手术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最有效方法,决定术后效果的最重要因素是患者术前状况,因此对肺切除患者术前评估研究十分重要。老年肺癌患者常并存多种心肺疾病,开胸手术后并发症较多,特别是低肺功能的老年肺癌患者,其手术安全性日益受到关注。术前评估的目的在于建立手术可行性的生理性指标,既能最大限度识别出可手术患者,又可使围手术期并发症减少至最低,从而避免和(或)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术前肺功能检查结合临床病史对开腹、开胸肺切除术及心脏手术后心肺并发症的预测价值,强调了应用肺功能检查术前评价心肺功能状态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上腹部手术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上腹部手术的慢阻肺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60例行上腹部手术治疗的非慢阻肺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分级重度、极重度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轻度、中度患者(P0.05)。结论术前肺功能检查对上腹部手术慢阻肺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预测价值,对预防医患纠纷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同期双侧开胸肺大泡切除肺减容术治疗老年性肺气肿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分析2000年7月至2008年7月间我科对老年性肺气肿同期双侧开胸肺大泡切除肺减容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进行肺通气血流扫描显示血流分布不均匀区或胸部CT扫描检查发现局限性肺血管纹理稀疏区确定减容范围.30例患者均采用腋下小切口手术,用直线切割缝合器衬以自体壁层胸膜缝切肺组织,用纤维蛋白胶处理漏气的肺断面.术前和术后6个月对比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以及6 min步行距离(6 MW)等指标.结果 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术后无自发性气胸复发,无手术死亡.术后检测血气分析、呼吸功能以及6 MW等各项指标均明显提高,呼吸困难指数再分级:19例术前Ⅲ级中16例转为Ⅰ级;3例转为Ⅱ级;11例术前Ⅳ级中8例转为Ⅱ级;2例转为Ⅲ级;1例转为Ⅰ级.结论 同期双侧开胸肺大泡切除并肺减容术是较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肺功能检测是评估患者手术耐受程度、麻醉风险、手术方式选择以及预测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PPC)的重要方法.目前很多手术(如开胸手术、重要脏器移植手术等)已将肺功能检测列入为手术准入的必备条件.本文主要就胸部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常用肺功能指标的手术风险评估价值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4.
COPD开胸手术后肺功能的改变与康复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开胸手术后肺功能的变化及相应处理方法。方法  2 9例中 -重度 COPD开胸手术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辅助排痰、呼吸及呼吸肌训练、心理支持等 ,其中 17例曾给予机械辅助通气。术后进行心电图、血压、呼吸频率及波形、血氧饱和度 (Sp O2 )及动脉血气分析等监测 ,半月后定期或酌情行肺功能复查。结果 术后 15天肺功能显示 MVV、FEV1 .0 、FVC、Pa O2 、Sp O2 均较术前明显下降 (P<0 .0 1) ,康复治疗至三个月时各项值恢复到术前水平 (P>0 .0 5 ) ,6个月后可优于术前水平 (P<0 .0 5 )。结论 中 -重度 COPD患者开胸术后早期 (<30天 )肺功能将显然下降 ,认真做好术后各项监测、综合治疗与评估 ,保障呼吸道通畅 ,有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相似文献   

15.
开胸术后病人发生呼吸衰竭是一系列病理改变的连续变化过程,是开胸术后的严重并发症.老年人由于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退行性改变,术前常伴有程度不等的肺功能不全[1],而开胸手术改变了正常的呼吸功能,往往导致呼吸道感染,严重者造成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二维及M型超声评价肺叶切除患者膈肌运动的可行性,探讨膈肌运动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开胸或胸腔镜辅助开胸肺叶切除手术患者60例,应用二维及M型超声观察术前患侧膈肌运动和肺叶切除术后同侧膈肌运动幅度。分别观察术前和术后肺功能指标,肺功能的观察指标主要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通气量(MVV)。结果肺叶切除患者的超声表现为患侧膈肌运动幅度明显减弱,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叶切除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叶切除患者膈肌运动幅度的减弱是引起肺功能下降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超声可以直接观察膈肌运动及测量运动幅度,能一定程度的反映肺功能的状况,简单易行,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手术前预测肺切除术后的肺功能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核医学科(215004)朱晓良综述胡华成何广仁审校肺癌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麻醉及外科技术的进步,对一部分患有较重心肺疾病的肺癌病人进行手术治疗成为可能。目前已有多种方法在术前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功能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预后的关系及机制。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260例NSCLC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前肺功能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260例NSCLC手术患者,中位生存期(39.6±2.4)月(CI:27.12~46.26),1年生存期88.27%,3年生存期53.76%,5年生存期35.28%;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吸烟史、肿瘤分期、MRP表达、手术方式、淋巴清扫及转移、术后肺部感染、VC、FVC、FEV1、DLCO是影响术后生存的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FVC、FEV1是影响NSCL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 NSCLC患者术前肺功能与术后生存期有关,其中FVC、FEV1是影响NSCL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反映NSCLC患者肺功能情况与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开胸术后肺不张感染的高危因素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通过对110例开胸手术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开胸术后肺不张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所有病例根据性别、年龄、术前肺功能、术前是否有肺内感染、麻醉插管类型、手术方式、是否吸烟、咯痰情况、抗生素的应用等因素分组,比较各组中肺不张感染的发生率.结果110例开胸术后患者中出现肺感染肺不张者19例,发生率为17.3%.男性、年龄≥60岁、术前肺功能较差、术前有肺内感染、麻醉中采用单腔插管、行肺叶切除术、吸烟≥20年、咯痰≥20 ml/d、术前术中均未应用抗生素的患者,其肺不张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相对应的患者.结论开胸手术患者术后肺不张感染的发生率与性别、年龄、术前肺功能、术前是否有肺内感染、麻醉插管类型、手术方式、是否吸烟、咳痰情况、抗生素的应用等因素均有显著的关系.及时解除支气管内痰液潴留,手术前后预防性合理性应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治疗肺不张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仲文燕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1):1532-1532
目的预防胸部手术病人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方法对50例开胸手术病人实施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分为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两个阶段进行。结果50例开胸手术病人术后大多康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结论加强胸部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护理能加快开胸手术病人的早日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