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8):612-612
由全国骨肌系统冲击波疗法联合会(筹)和武警总医院骨科共同主办的首届骨肌系统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研讨会及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拟定于2006年10月18日~10月21日在北京举行。主要内容:(1)ESWT的物理学基础;(2)ESWT的适应证和禁忌证;(3)ESWT的操作要点;(4)ESWT的定位方法;(5)ESWT治疗骨肌系统慢性损伤;(6)ESWT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7)ESWT治疗股骨头坏死;(8)ESWT与细胞生物工程的结合;(9)ESWT促进成骨的机制研究进展;(10)ESWT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研讨会征文要求:(1)ESWT的经验总结、问题与对策、机制研究进…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3):1000-1000
由全国骨肌系统冲击波联合会(筹)和武警总医院骨科共同主办的首届骨肌系统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研讨会及学习班拟定于2006年10月18—21日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3.
消息     
第二届全国骨肌系统体外冲击波疗法研讨会暨学习班通知由中华医学会和武警总医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二届全国骨肌系统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研讨会暨学习班”拟定于2007年10月18~21日在北京举行。主要内容:①医用冲击波技术的发展概况;②ESW的物理学基础及工作原理;③ESW的基础研究及生物学基础;④ESWT的操作要点及医用冲击波设备简介;⑤ESWT的适应证和禁忌证;⑥ESWT治疗骨不连及股骨头坏死;⑦ESWT在治疗肌腱末端疾病中的应用;⑧ESWT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骨不连及股骨头坏死;⑨ESWT与骨组织工程的结…  相似文献   

4.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7,22(9):404-404
由中华医学会和武警总医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二届全国骨肌系统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研讨会暨学习班”拟定于2007年10月18~21日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5.
骨折后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发生率高达5%~10%,目前手术是治疗骨不连的“黄金标准”,主要包括清理骨折断端、再通髓腔、自体骨移植及更换固定方式,但骨不连的手术治疗存在创伤大、感染以及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的问题。近年来,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因其无创、高效、低廉等优势在骨肌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方面取得良好疗效,本文就体外冲击波疗法在治疗骨折骨不连的进展做一综述,期望能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骨折后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发生率高达5%~10%,目前手术是治疗骨不连的“黄金标准”,主要包括清理骨折断端、再通髓腔、自体骨移植及更换固定方式,但骨不连的手术治疗存在创伤大、感染以及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的问题。近年来,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因其无创、高效、低廉等优势在骨肌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方面取得良好疗效,本文就体外冲击波疗法在治疗骨折骨不连的进展做一综述,期望能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ESWT)治疗深部、较深部及浅部骨不连的疗效,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1年11月—2022年9月采用ESWT治疗各类骨不连87例。深部骨不连选择聚焦式ESWT(focused ESWT, fESWT),浅部选择发散式ESWT (radial ESWT, rESWT),较深部选择聚焦式联合发散式ESWT (f-rESWT)。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同时分析影响愈合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87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不良事件发生。至末次随访时,深部骨不连愈合24例,愈合率75.0%;较深部愈合36例,愈合率78.3%;浅部愈合7例,愈合率77.8%。按治疗方法,三组间年龄、性别、骨不连分型、临床愈合时间和影像不同时间点愈合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末次随访时患者是否达到影像愈合分组,愈合组的年龄显著小于不愈合组[(34.3±10.5)岁vs (40.5±10.1)岁, P=0.042],而愈合组治疗次数显著多于不愈合组[(22.6±9.8)次vs (8.3±3.6)次...  相似文献   

8.
骨肌系统疾病体外冲击波疗法及其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冲击波是一种具有剧增高压和高速传导特性的爆破性声波,它们可以打破门窗玻璃和损伤耳鼓膜。二十世纪 80年代初德国医生首先利用高能冲击波击碎肾脏泌尿系统结石,使患者免除手术。90年代开始,世界各地一些骨科医学中心开始利用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及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由此,逐渐演变产生了治疗骨肌系统疾病的体外冲击波疗法 (ExtracorporealShockWaveTherapy,ESWT)。体外冲击波疗法作为近年来骨科领域的崭新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可促进骨折愈合、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肩关节钙化性肌腱炎、肱骨…  相似文献   

9.
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因患者不必住院、并发症少、治疗周期短、风险低、治愈率高,已成为骨科领域一种新的非侵人性治疗方法。其不仅用于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肱骨外上髁炎、足底筋膜炎等顽固性骨肌病变,近年来还用于治疗骨不连及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取得较好效果。ESWT成骨不仅局限于震波治疗部位,骨缺损周围都可见到很明显的新骨形成,因此,我们认为ESWT成骨的机制不仅为造成局部的微骨折,更可能是诱导骨髓问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在缺损部位的成骨分化,即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作用于人体,通过力化学信号转导产生生物学效应,达到组织细胞再生及修复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应用于骨不连的治疗已有几十年历史,但ESWT促进骨不连愈合的生物学机制仍不明确。ESWT治疗骨不连的生物学机制可概括为2方面:(1)通过机械传导使陈旧骨痂微骨折,形成骨膜下血肿,促进生物活性因子释放以重新激活骨折愈合机制;(2)重新平衡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并促进骨折部位血管新生以加速骨不连愈合。ESWT治疗骨不连在临床上已获得广泛认可,但ESWT治疗骨不连适用范围较窄,治疗方案和原则尚未统一,各临床研究中心治疗效果也差异较大。现在研究认为,ESWT治疗骨不连应遵循尽早治疗、多点治疗及分次多疗程治疗,治疗能量应以患者能承受的最大限度为宜。  相似文献   

11.
体外冲击波疗法在骨科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明  邢更彦  白晓东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6):1099-1101
近十余年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在治疗一些骨科疾病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其对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肩周炎、网球肘、跟痛症等疾病疗效显著,且具有非侵入性、方法简单、安全有效、费用相对低廉等优点,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同。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武警总医院骨科中心和中日友好医院骨科骨坏死与关节保留重建中心共同主办的"全国第五届骨肌系统疾病体外冲击波疗法研讨会暨第十届骨坏死与髋关节疑难病诊治的现代进展"将于2012年10月19~21日在中国武警总医院学术厅(外科楼十层)举办。此次会议将从两个专题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1)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的相关研究、问题与对策、机制研究进  相似文献   

13.
体外冲击波疗法在骨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西钊  张志伟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3):1441-1443
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主要用来治疗运动系中的某些骨骼和软组织疾病。动物实验证实,高能冲击波可以激活成骨细胞,从而促进新骨形成;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使用ESWT治疗骨不连患者的成功率为80%~90%,而且发现治疗肥大性骨不连的效果优于萎缩性骨不连。目前,ESWT技术的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在西欧的一些国家广泛展开,并陆续在德国、瑞士、奥地利、英国及美国获得认证,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在临床上的应用已逐渐扩展至治疗慢性软组织劳损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与手术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30例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就诊且被诊断为骨折延迟愈合的患者随机分为手术治疗组和冲击波治疗组,每组各15例患者。手术治疗组行手术治疗,每月定期复查X线,冲击波治疗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治疗,治疗期间每疗程治疗结束后复查X线片,通过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第2、第3疗程的骨折处X线骨痂生长情况,对两组患者的骨痂形成情况进行评分,通过骨痂形成情况评分的高低、骨折愈合时间的长短和骨折愈合标准评价及治疗费用的高低,以此来探讨ESWT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至少随访18个月,阅复查X线片示,两组患者的骨痂X线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冲击波治疗组13例患者成功愈合,1例未完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8.267个月,1例至随访结束骨折处未出现放射学愈合迹象。手术治疗组14例患者成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8.714个月,1例至随访结束骨折处未出现放射学愈合迹象。两组患者至随访结束均未见明显血管神经损伤或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ESWT对骨折延迟愈合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因其具有非侵入性、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率较低且费用相对较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高能体外震波(ESWT)治疗长骨骨不连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使用高能体外震波(ESWT)治疗长骨骨不连的效果。[方法] 本组20例长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或石膏外固定治疗后骨不连,2例萎缩型,18例增生型。采用C臂机结合Ossatron ESWT治疗仪,分别取尺、桡骨24kv,肱骨26kv,胫骨、股骨28kv的震波强度,尺、桡骨1500次,肱骨3000次,股骨及胫骨6000次。[结果] 平均随访15.2个月。8例3个月后骨愈合,6例4个月后骨愈合,3例5个月后骨愈合,1例6个月后仍未愈合,再次行ESWT治疗后4个月愈合,2例6个月后未愈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植骨后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9个月,愈合率达90%。[结论] ESWT可以做为治疗长骨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固定后胫骨骨折骨不连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方法]348例带锁髓内钉固定胫骨骨折中发生骨不连36例。采用冲击波治疗lO例;髓内钉动力化8例;髓内钉动力化加自体植骨6例;单纯自体植骨5例;改钢板固定加自体植骨3例;肥大型骨不连更换髓内钉4例。[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28个月。6个月内再手术者较6个月后再手术者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冲击波治疗10例中1例不愈合,经2次冲击波治疗后愈合。髓内钉动力化8例中2例不愈合,经冲击波治疗后愈合,其中2例发生骨缩短;髓内钉动力化加自体植骨6例均愈合;单纯自体植骨5例中2例8个月未愈合,更换髓内钉加自体植骨后愈合;改钢板固定加自体植骨3例均愈合;肥大型骨不连更换髓内钉4例均愈合。【结论】早期治疗带锁髓内钉固定后胫骨骨折骨不连效果肯定。髓内钉动力化可促进骨愈合,但有引起骨缩短的可能;更换髓内钉或钢板加自体植骨治疗骨不连效果满意;冲击波有促进骨不连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ONFH),分析其治疗效果,探索该病新的保髋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武警总医院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20例180髋,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ESWT组,单纯干细胞移植组以及联合治疗组,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评分)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以及书信随访,对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统计所收集患者的股骨头塌陷情况,比较随访3年时各组股骨头塌陷率。结果ESWT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ONFH在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单纯ESWT组(P〈0.05),以及单纯骨髓干细胞移植术(P〈0.05),联合疗法3年时股骨头塌陷率明显低于单纯治疗组。结论ESWT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在治疗ONFH上具有疗效显著,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是ONFH保髋治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在过去的几年中已被引入骨外科用于肩部钙化性肌腱炎的治疗,但关于其治疗效果的文献报道并不一致。该文作者对30例(平均年龄56.6岁)肩部慢性钙化性肌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利用超声技术预测骨不连患者行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ESWT治疗前超声检查测定患者的骨不连间隙、骨不连部位局部血供及骨痂硬度,初次ESWT治疗后超声检查骨不连部位骨膜下血肿形成情况。ESWT治疗后进行12个月随访,通过线性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超声检测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共57例,66处骨不连部位,年龄为12~75岁,其中男性38例,女性19例。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超声检测的4个指标均与ESWT治疗预后显著相关,局部血供(r=0.602,OR=0.211)、骨膜下血肿形成(r=0.727,OR=0.014)为保护性因素,骨不连间隙(r=-0.712,OR=2.900)、骨痂硬度(r=-0.483,OR=16.148)为危险性因素。结论可通过超声检测预测骨不连患者ESWT治疗的疗效,筛选合适的治疗对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前瞻性对比的研究方法评估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配合针刺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肩周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石家庄市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54例糖尿病合并肩周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冲击波疗法配合针刺组(27例患者27肩)和单纯冲击波组(27例患者27肩)。两组分别进行一个疗程治疗(共5次治疗,每次间隔1周)后进行常规随访,随访期分别为: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周,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的疼痛症状改变。一年肩关节功能评估采用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来评估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变化。治疗1年后的总体效果采用症状缓解程度和关节活动度综合评定,分为四级:治愈、显效、好转、无效。 结果共有44例患者完成了规定期的随访检查,包括冲击波疗法配合针刺组24例和单纯冲击波组20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VAS评分进行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别与时间点间存在交互作用,除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312,F=2.711,P<0.05)。最后一次随访(均≥12个月)结果显示,冲击波疗法配合针刺组患者的总体效果比单纯冲击波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5,P=0.041),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79.2%和50.0%。 结论相对于单纯冲击波疗法,冲击波配合针刺疗法具有更好的临床效应,可考虑作为治疗糖尿病合并肩周炎的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