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益心泰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心气虚兼血瘀水停证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丙基硫氧嘧啶(PTU)混悬液灌胃及阿霉素(ADR)腹腔注射复制慢性心力衰竭心气虚兼血瘀水停证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益心泰颗粒高剂量组、益心泰颗粒中剂量组、益心泰颗粒低剂量组和曲美他嗪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各药物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灌胃同等体积的蒸馏水,1次/d,共4周。实验结束后检测心率、尿量、力竭时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BNP、全心质量指数(HMI)水平。结果:各药物组大鼠的心率、血清BNP、HMI值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而尿量、力竭时间、LVEF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益心泰颗粒低剂量组大鼠尿量、力竭时间、LVEF低于曲美他嗪组(P0.05),而心率、血清BNP、HMI均高于曲美他嗪组(P0.05);益心泰中剂量组大鼠尿量、LVEF低于曲美他嗪组(P0.05);益心泰高剂量组大鼠各指标与曲美他嗪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心泰颗粒中、高剂量组大鼠的心率、血清BNP、HMI值均明显低于益心泰颗粒低剂量组(P0.05或P0.01);益心泰颗粒中剂量组大鼠的力竭时间及高剂量组大鼠的尿量、力竭时间、LVEF均明显高于益心泰颗粒低剂量组(P0.05或P0.01)。结论:益心泰颗粒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心气虚兼血瘀水停证的证候,且益心泰颗粒中、高剂量组疗效优于益心泰颗粒低剂量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益心泰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心气虚兼血瘀水停证)大鼠AMPK、PGC-1α的影响。方法 采用丙硫氧嘧啶灌胃及阿霉素腹腔注射复制CHF(心气虚兼血瘀水停证)模型大鼠,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与益心泰低、中、高剂量组和曲美他嗪组;另设正常对照组。灌胃4周后观察心肌组织病理结构,检测LVEF、血清NT-proBNP及心肌组织FFA、ATP/AMP、LAC、p AMPK、AMPK、PGC-1α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益心泰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及曲美他嗪组LVEF、心肌组织ATP/AMP值、心肌组织p-AMPK、AMPK、PGC-1α相对灰度值均明显升高(P <0.05或P <0.01),血清NT-proBNP及心肌组织FFA、LAC明显降低(P <0.05或P <0.01)。结论 益心泰颗粒能促进慢性心力衰竭(心气虚兼血瘀水停证)大鼠AMPK、PGC-1α表达,改善心肌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分布水平及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取患者80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格检查者3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气虚血瘀组18例、气阴两虚兼血瘀组23例、心脾阳虚水停兼血瘀组21例、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组18例,分别检测、比较两组血清H-FABP及BNP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H-FABP、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NYHA分级的升高而呈增高趋势;血清H-FABP水平与BNP水平呈正相关;观察组各中医证型间血清H-FABP及BNP水平不同,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组心脾阳虚水停兼血瘀组心气阴两虚兼血瘀组心气虚血瘀组。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H-FABP水平较高,在各中医证型间存在差异性,可作为中医证型量化指标的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9,(10)
目的探索强心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心气虚兼血瘀水肿证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凋亡的影响。方法 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缬沙坦组(13.35 mg/kg)、强心颗粒组(9.26 g/kg),采用阿霉素联合丙基硫氧嘧啶双重因子攻击技术建立大鼠模型。灌胃给药4周后,检测大鼠的心肌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线粒体跨膜电位、心肌组织ATP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Cyto-C、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 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强心颗粒组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善,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心肌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1),心肌组织ATP水平显著增加(P0.01),Cyto-C、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显著减低(P0.01),Bcl-2/Bax比率显著升高(P0.01),且显著优于缬沙坦组(P0.01)。结论强心颗粒可通过调控线粒体凋亡通路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心气虚兼血瘀水肿证大鼠的心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BNP水平的相关性,探讨BNP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客观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23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抽取血液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BNP,并同时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LVEF,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HF病人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BNP的水平随心力衰竭加重而上升,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813,P<0.001)。CHF病人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随心力衰竭加重而降低,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627,P<0.001)。BNP水平与中医证型间存在正相关性(r=0.773,P<0.001),BNP水平按心肺气虚、心气阴虚兼血瘀→气虚血瘀→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逐级递增。LVEF与中医证型间存在负相关性(r=-0.679,P<0.001),LVEF按照心肺气虚→心气阴虚兼血瘀→气虚血瘀、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逐级递减。[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BNP具有相关性,BNP可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的一个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客观指标规律,探讨BNP、CRP、LVEF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客观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患者217例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正常体检者23例作为对照组。对217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抽取血液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BNP,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所有病例均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LVEF,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HF病人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BNP的水平随心力衰竭加重而上升,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672,P=0.000〈0.05);CHF病人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随心力衰竭加重而降低,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527,P=0.000〈0.05)。BNP水平与中医证型间存在正相关性(r=0.819,P=0.000〈0.05),BNP水平按心肺气虚→心气阴虚兼血瘀→气虚血瘀→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逐级递增;心功能等级与中医证型间存在正相关性(r=0.407,P〈0.05),按心肺气虚、心气阴虚兼血瘀→气虚血瘀→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逐级递增;LVEF与中医证型间存在负相关性(r=-0.69,P=0.000〈0.05),LVEF按照心肺气虚、心气阴虚兼血瘀→气虚血瘀、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逐级递减。CHF病人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RP水平与中医证型间存在正相关性(r=0.713,P=0.000〈0.05),按心肺气虚、心气阴虚兼血瘀→气虚血瘀→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逐级递增。心功能各分级之间CRP测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CRP随心衰程度加重而逐渐升。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BNP、CRP、LVEF具有相关性,BNP结合CRP水平、LVEF可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中医分型提供一个较为客观、量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郭志华教授系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善于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内科常见疾病、急危重及疑难病症。益心泰是郭志华教授依据中医理论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运用益气活血、利水消肿功效的中药组方而成,用于治疗心气亏虚、血瘀水停型心衰患者,郭志华教授临床治疗心衰,辨证重视气虚、血瘀、水停,善用益心泰加减治疗,知常达变,随证加减,疗效显著。笔者有幸侍诊,启迪良多,受益匪浅,现将其运用益心泰治疗心衰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利水方益心泰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空组、益心泰高剂量组、益心泰中剂量组、益心泰低剂量组和科索亚组,另设正常对照组。益心泰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以益心泰灌胃,剂量分别为2.6g/(kg·d)、5.2 g/(kg·d)、10.4 g/(kg·d)。科索亚组灌胃剂量为5.21g/(kg·d)。模型组灌服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上午灌胃1次,共8周。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8周后检测心衰大鼠心脏超声指标、心肌重构指标。同时采用H-E染色和Massion染色观察左心室心肌形态结构变化。结果:与模空组比较,益心泰低、中、高剂量组和科索亚组LVIDs、LVIDd均显著降低,LVEF、LVFS明显升高(P0.05)。而益心泰高剂量组与科索亚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泰可改善心衰大鼠的心肌重构,延缓心衰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不同中医证型与相关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非临床死亡120例住院患者,分别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入院后立即行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评估,并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B型利钠肽(BNP)、醛固酮(ALD)及精氨酸加压素(AVP),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得出不同证型与对应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HF患者各证型分布心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兼痰饮证心肾阳虚饮停证阴阳两虚证。阴阳两虚证LVEF低于心肺气虚血瘀证、心肾阳虚饮停证(P 0. 05),LVEDD高于心肺气虚血瘀证、心肾阳虚饮停证(P 0. 05),与气阴两虚血瘀兼痰饮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阴阳两虚证BNP、ALD均高于其他3型(P 0. 05),AVP高于心肺气虚血瘀证、心肾阳虚饮停证(P 0. 05),与气阴两虚血瘀兼痰饮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NYHA分级中Ⅱ级患者多为心肺气虚血瘀证,Ⅲ级患者多为心肾阳虚饮停证,Ⅳ级患者则多属于阴阳两虚证。运用Spearman等级分析法得出,不同证型间NYHA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存在正相关性(rs 0),即中医辨证分型病情程度越重其NYHA分级等级越高。结论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中医辨证过程中,检测BNP、ALD对于4种证型的辨证敏感度相对较高,心脏彩超与AVP则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前、中期的辨证较为敏感,NYHA心功能分级可辅助其中医辨证分型,以协助诊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益心泰治疗气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益心泰。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力衰竭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心力衰竭总积分、LVEF、中医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观察组心力衰竭总疗效、心功能疗效、中医症状总疗效为93.33%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心泰治疗气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力衰竭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王瑞 《新中医》2021,53(14):56-59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与心功能分级及超声心动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02例,依据超声心动监测进行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型,具体包括气虚血瘀组、气虚血瘀兼水停组、气虚血瘀兼痰浊组、气虚血瘀兼痰水互结组,并进行患者心功能等级的判断,观察比对不同组患者信息数据结果。结果:心功能Ⅱ级病例占比较多的为气虚血瘀(50.98%)和气血血瘀兼浊痰组(41.18%);心功能Ⅲ级病例占比较多的则为气虚血瘀兼水停(45.10%)和气虚兼痰水互结组(49.02%);从左心房扩大看,气虚血瘀兼痰水互结和气虚血瘀兼水停,明显高于气虚血瘀兼浊痰和气虚血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和左室射血分数≤40%的出现率,心功能Ⅱ级患者均低于心功能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中医证候与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指标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2.
刘东方教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CHF)从本质上说是本虚标实之证,心气(阳)虚为本,血瘀、水停为本虚的基本病理改变。治疗上以中医辨证为基础,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治疗大法,且善于应用虫类药,随症加减,经临床验证,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心泰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通心络胶囊,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益心泰.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心功能及心力衰竭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心力衰竭程度、心功能、中医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心力衰竭总疗效、心功能每搏量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益心泰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健心颗粒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证属气阴两虚、血瘀水停型患者心功能、心室重塑及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探讨健心颗粒防治大鼠早期心衰的作用机理.方法 选择心功能NYHAⅡ-Ⅲ级的气阴两虚、血瘀水停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健心颗粒;对照组仅以西药常规抗心衰治疗.实验研究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制作早期心衰大鼠模型,并以健心颗粒和洛汀新治疗对比,观察对早期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及左室肥大指标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在左室射血分数(LⅦF)、心功能NYHA分级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相似文献   

15.
[主要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资料来源]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选择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住院及门诊患者,填写问卷表。证型由2名副主任中医师以上临床医生根据调查表辨证。[选择文献量及依据]1研究类型:问卷调查。2研究对象:年龄42~?87岁;心功能Ⅱ~?Ⅳ级(NYHA功能分级);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肺水肿、未能控制的3级以上高血压;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肿瘤、肝肾功能不全等;其他全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所导致的心力衰竭及结构性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按中医证型等分组,统计各因素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性别构成各证型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年龄:各证型无明显差异(P0.05),心阳亏虚血瘀水停、肾精亏损阴阳两虚明显高于心肺气虚心血瘀阻、气阴两虚血瘀水停(P0.01)。证型分布频次排列: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心肺气虚心血瘀阻心阳亏虚血瘀水停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型不明。病程:各证型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心阳亏虚血瘀水停、肾精亏损阴阳两虚病程明显长于心肺气虚挟瘀、气阴两虚挟瘀(P0.01),心肺气虚心血瘀阻、气阴两虚血瘀水停、阴阳两虚肾精亏损,病程逐渐延长。NT-Pro BNP:各证型无明显差异(P0.05),肾精亏损阴阳两虚心阳亏虚血瘀水停。心功能等级:心肺气虚心血瘀阻、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多见Ⅱ、Ⅲ级,心阳亏虚血瘀水停、肾精亏损阴阳两虚多见Ⅲ、Ⅳ级。[未来展望]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为各发病因素与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祝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发病多与气、血、水密切相关,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心气(阳)虚为本,血瘀、水停为标。治疗上当以益气温阳、化瘀利水为基本治疗原则,同时诸脏同调,兼顾它证,方能诸症皆除。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6,(3):539-540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BNP)水平与中医证候的关系,以指导辨证分型,并探讨其机制,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测定其BNP水平,观察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同时对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归纳,找出BNP水平变化与中医证候分型的关系。结果:心衰病急性加重期组BNP水平与慢性缓解期BNP水平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心衰病慢性缓解期组内比较:阳气亏虚、血瘀饮停组和肾精亏虚、阴阳两虚组分别与心肺气虚、血瘀饮停组和气阴两虚、心血瘀阻组BNP水平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心肺气虚、血瘀饮停组与气阴两虚、心血瘀阻组BNP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阳气亏虚、血瘀饮停组与肾精亏虚、阴阳两虚组BNP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衰病急性加重期组内比较:阳虚水泛组、阳虚喘脱组、痰浊壅肺证组BNP水平相互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NP水平与心衰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存在内在联系,其水平高低可为临床辨证施治用药提供一个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8.
加服真武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服真武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的疗效。方法:将104例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真武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39%,对照组76.9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服真武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吴伟是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吴伟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心力衰竭就是其擅长治疗的病种之一。其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广东省名老中医黄衍寿教授,并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以阴阳为纲,将慢性心力衰竭简化为两类证候,其一为气阴虚血瘀水停,其二为气阳虚血瘀水停。心气(阳)虚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病理关键,常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基本方剂为《伤寒论》中的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本文通过一个临床典型案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见中医辨证分型与心脏超声之间的量化关系。方法:对125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辨证分型,并依据其身高、体重和心脏彩超相关结果,分别计算心脏指数(CI),左室质量指数(LVMI),初步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型与CI、LVM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气虚证CI最高,血瘀证次之,阴虚证,阳虚证,水停证逐渐减低;水停证LVMI最高,阳虚证次之,阴虚证、血瘀证、气虚证逐渐减低。气虚证与血瘀证,气虚证与阴虚证两组间C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气虚证、血瘀证、阴虚证三组间LVMI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阳虚证与水停证两组间CI、LVMI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气虚证、血瘀证、阴虚证组间比较均有差异(P<0.01或P<0.05)。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常见中医证型与心脏超声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CI和LVMI可以作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