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大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信息互动情况,为改善两者互动关系提供建议。方法:采取典型性抽样方法调查了城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医生。结果:两类机构临床医生均对双向转诊可行性认知较好,但是50%的受访社区医生不了解上级医院情况。两类机构均有超过一半的医生从未与对方机构医生联系。受访临床医生均对信息沟通现状评价差,但医院医生与社区医生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大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尚未建立稳定、和谐的信息互动机制。沟通渠道不畅通、资金匮乏、工作量大没有时间是造成沟通不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3种模式下医院与社区医生信息沟通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互动模式下,大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信息互动情况,为改善两者互动关系提供建议。方法采取典型性抽样方法,调查了武汉市、恩施市、深圳市和南昌市的医院临床医生。结果院管院办模式下的医院医生与社区医生的沟通状况相对更好。互动模式、性别、职称、医院对本院是否开展双向转诊认知、医生是否知晓对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称、医生认为是否有必要与社区医生进行病人家族史等信息的沟通均对医生对社区基本情况了解程度有影响。结论医院医生对与社区医生的沟通预期不高,同时沟通意识尚未建立。行政部门可督促医院加强对女性医生,中、低职称医生的宣传教育,同时督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模式主要为3类,分别是协议合作、托管、院办院管。本文通过对3种不同互动模式下已实施双向转诊的医院进行调查,了解目前各种互动模式的城市医院医生对双向转诊的认知情况并比较其认知差异,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双向转诊机制提供政策建议。1资料来源与方法1.1调查对象根据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状况、互动模式,选取湖北省武汉市、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  相似文献   

4.
通过阐述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互动与整合的基本概念和管理机制,论述了国际医疗服务领域在研究影响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互动整合,特别是对影响医生转诊等有关因素方面的具体研究结果与发现.  相似文献   

5.
在病人调查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各级医疗机构病人就诊时间、反应性、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病人的病情较轻,路途和候诊时间较短,看病时间较长,病人的时间满意度较高;而医院的情况则相反。各指标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提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得到了病人的一致认可,医院尚需在政策、内部管理和规范医生行为方面努力,以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医疗系统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要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使大部分常见病能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得到解决。根据卫生部门的调查统计,到医院就诊的病人只有少数需要专科医生的诊治,90%以上属于常见的健康问题,完全可以分流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是由社区医生为主体的服务,社区医生是该项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和承担者,而目前在职社区医生大多学历偏低,业务技能单一,服务方式简单,知识更新落后,整体素质不高,随着新“医保”的正式实施,高素质的全科医生既是保证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上半年,辽宁省卫生经济协会接受省卫生计生委委托,牵头组织对全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调研发现,经过16年的建设发展,省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制度体系渐趋完整。但几个"老大难"问题仍在。1.机制设置框架不规范全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绝大多数是以原街道卫生院为依托,实行转向兴办起来,还有离退休医生和个体医生临时组成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尽管有些是区所属医院增挂社区卫生  相似文献   

8.
项目区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和满意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项目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和满意度。方法:抽取沈阳、成都UHPP项目区1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拦截法对290名就诊病人和342名所辖居民进行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和满意度调查。结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居民的主要就诊机构,主要原因是方便(90%以上);但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缺乏全面了解;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体上满意,不满意的原因集中在就诊费用和医生的技术水平方面。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居民的利用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三种模式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生对双向转诊的认知情况,为制定科学的双向转诊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典型性抽样方法,对5所城市医院、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进行调查。结果院办院管模式下医生对双向转诊认知情况最好,协议合作模式次之,再次是托管模式。三种模式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院办院管模式在开展双向转诊中有优势;可通过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水平、加强宣传等促进双向转诊。  相似文献   

10.
医院门诊患者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流的经济效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不同医疗机构的医生和病人的调查,了解目前病人的分布、就诊次均费用和可分流情况,测算出实现病人合理分流后病人的分布及可节省的医疗费用。结果表明:病人的最佳流向有19.50%、23.28%和57.22%的病人分别在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如果能使目前病人的就诊分布实现合理分流,可分别节省100.70亿元、505.53亿元的间接医疗费用和直接医疗费用,占2004年个人卫生支出的14.89%。病人的合理分流不仅能解决部分看病贵问题,而且能缓解看病难的问题,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院之间合理分工、密切协作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医院与社区卫生资源互动整合模式与政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系统归纳和描述了目前我国大型医院与社区医疗资源互动整合的几种典型模式:以政府推动为基础的模式,以社区为基础的模式,以医院为主体的模式,医院和社区双向配合的模式,以疾病管理为基础的模式和以资产整合为基础的模式等。分析了大型医院与社区医疗资源互动整合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互动整合的法规制度不协调;互动整合存在利益冲突;分级医疗制度不完善;互动整合的运行机制不配套;医疗资源配置机制存在缺陷。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统筹规划,建立政府主导机制;明确权责,建立利益平衡机制;完善分级医疗服务制度,构建战略伙伴关系;发挥医院核心作用,形成资源共享机制;改善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建立质量控制和监督评价机制;鉴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鼓励采取不同形式的互动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病人就诊流向的影响,为合理分流病人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分别统计沙井街道20家社康中心2010年和2011年的门诊量,计算社康中心门诊量占全院总门诊量的百分比,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社康中心门诊量占医院总门诊量比例增加10%,门诊病人由医院向社康中心合理分流。结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起到一定的合理分流病人作用,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陆燕梅 《卫生软科学》2012,26(8):682-685
[目的]了解苏州市沧浪区医患双方对社区双向转诊的知晓度和患者的转诊意愿。[方法]对苏州市沧浪区1所三级医院和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双向转诊的知晓度及患者的转诊意愿等。[结果]医患双方对社区双向转诊的知晓度分别为37.36%和8.00%;42.00%的患者表示愿意转诊,24.00%的患者不愿意转诊到社区。[结论]需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双向转诊的宣传,并且加强医院与社区的合作,让社区双向转诊制度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医改后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医改对病人求医意向的影响,医改是否会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并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调查了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附属第一医院的门诊病人203名,结果表明,医改后病人选择医院看病的意向发生了变化,医改前,无论是看大病,小病,患者主要选择定点医院看病,医改后对小病主要选择不看病,自己买药,自我医疗或到大医院看病药店取药(61%);其次为在单位的职工医院看病(17%),看大病主要选择省级医院就医,表明医改后病人并未因费用负担形式的变化主动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调查显示,社区卫生服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病人对其不了解,认为其技术水平低,不信任及费用问题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医改给社区卫生服务带来的机遇及挑战,并提出应该采取措施,抓抓住机遇,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It has been well recognized internationally that hospitals are not as safe as they should be. In order to redress this situation, health care servic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turned their attention to strategically implementing robust patient safety and quality care programmes to identify circumstances that put patients at risk of harm and then acting to prevent or control those risks. Despite the progress that has been made in improving hospital safety in recent years, there is emerging evidence that patients of minority cultural and language backgrounds are disproportionately at risk of experiencing preventable adverse events while in hospital compared with mainstream patient groups. One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patient safety programmes have tended to underestimate and understate the critical relationship that exists between culture, language, and the safety and quality of care of patients from minority racial, ethno-cultural, and language backgrounds.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the failure to recognize the critical link between culture and language (of both the providers and recipients of health care) and patient safety stands as a 'resident pathogen' within the health care system that, if not addressed, unacceptably exposes patients from minority ethno-cultural and language backgrounds to preventable adverse events in hospital contexts. It is further suggested that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minority as well as majority patient interests in receiving safe and quality care are properly protected, the culture-language-patient-safety link needs to be formally recognized and the vulnerabilities of patients from minority cultural and language backgrounds explicitly identified and actively addressed in patient safety systems and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6.
傅申 《中国卫生资源》2008,11(1):29-30,50
政府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要注重导向作用,关键在于唤起社会民众健康防病的意识,帮助民众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规范,构筑起全社会坚实的公共卫生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建设社区为基础的疾控、医院、社区三位一体防控体系尤为重要。从政府层面建立起稳定的疾病预防控制经费渠道;公立医院加强内部管理和机制,更好地承担临床救治;在社区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全科医师工作团队,以加强健康教育,帮助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健康促进以减缓慢性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减少因治疗疾病消耗的卫生费用。  相似文献   

17.
郸城县通过重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创新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医疗保障支持政策,形成党委统揽、政府主导的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下设以县人民医院、中医院、中心医院、妇幼保健院为牵头医院的4个医疗健康服务集团,突出各集团的专科优势,集团间形成专科错位发展、良性竞争模式,进而引导患者合理有序就医。通过医共体建设,促进县级优质资源下沉基层,有效引导群众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不但控制了医疗卫生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轻了群众的就医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和“看病贵”难题。通过医疗体制改革,郸城县探索出一条“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医改之路,持续提高县域医疗保障水平及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了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实现了由“县级强”到“县域强”,形成了“县强、乡活、村稳”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Dimensions of patient control in a free-standing birth center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henomenon of patient control in a midwife-run free-standing birth center which emphasized natural, patient controlled childbirth. Specifically, it addresses the ability of patients to translate an incipient desire for control into controlling behavior in the patient care context. It is argued that prior research has tended to conceptualize patient control in rather straightforward and simple terms and, as a consequence of focusing principally upon the formal process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in the client-provider consultative context, has glossed over the process by which patient control and the differing meanings that it carries are influenced by the cultural and political contexts in which they are embedd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meaning that patients attributed to their controlling role was structured by two major factors. The first of these was patient ambivalence about giving birth in an alternative and innovative practice form. This was overlaid with a second factor; political conflict between the birth center and its back-up hospital. The interaction of these two factors prompted women to construe their controlling role around dimensions of individual health maintenance and 'control of self' rather than control over decision making. This occurred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 latter type of control was often emphasized by patients when elucidating their reasons for choosing the birth center. Some implications of casting control in terms of health maintenance and 'control of self' for patient experienc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与考核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该中心门诊治疗的患者260例回顾分析该中心建立绩效管理及考核机制后对对医疗服务质量控制、预防保健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等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医疗质量控制、预防保健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医疗的重要保障,绩效考核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基层医疗的服务质量。为此必须要建立一套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绩效管理考核评估机制,全面提高医疗管理质量,保障社区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