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尿微量蛋白检测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早期肾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56例HSP患儿尿微量白蛋白(MA)、转铁蛋白(TRF)、β2-微球蛋白(β2-MG)的含量。结果:HSP患儿尿三项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组尿微量蛋白明显高于HSP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诊断HSP早期肾损伤的灵敏指标。可作为判断HSP肾损害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损害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指标。方法对53例多次尿常规检查正常的HSP患儿通过检测尿免疫球蛋白(IgG)、尿微量白蛋白(MA)、尿液转铁蛋白(TRF)、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同时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Scr)。结果53例多次尿常规检查正常的HSP患儿,尿高分子量蛋白(IgG、MA、TRF)检测异常者占73.58%。尿低分子量蛋白(α1-MG、β2-MG)检测异常者占75.47%。尿微量蛋白(IgG、MA、TRF、α1-MG、β2-MG)5项指标综合检测异常者占86.79%。结论尿微量蛋白是早期诊断HSP肾损害的良好指标。尿微量蛋白(IgG、MA、TRF、α1-MG、β2-MG)5项指标综合检测,因其检测简易、安全、费用少,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干预治疗以降低肾损伤程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TRF、MA及β2-MG与过敏性紫癜肾炎发病的关系,探寻过敏性紫癜(HSP)早期肾损伤敏感的实验室指标。方法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皮肤型组、混合型组、HSPN型组、健康对照组和治疗后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尿TRF、MA及β2-MG。结果HSP早期各临床分型比较发现HSPN型组尿TRF、MA及β2-MG水平分别高于其他临床型组(P〈0.05);治疗后组3个指标都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HSP早期患儿尿TRF、MA及β2-MG水平明显增高,伴有肾损伤者升高尤为明显,恢复期有所降低但仍处于较高水平。结论尿TRF、MA及β2-MG可作为反映早期HSP肾损伤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刘成铎  董佩佩 《西部医学》2013,(10):1532-1533
目的探讨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尿微量白蛋白(MA)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影响。方法将临床确诊为过敏性紫癜患儿6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及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短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尿中MA及β2-MG的水平。结果治疗组HSP患儿尿中MA及β2-MG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能降低过敏性紫癜患儿尿微量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检测对判断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急性期过敏性紫癜患儿82例,按尿常规检查结果分为过敏性紫癜(HSP)组(53例)和紫癜性肾炎(HSPN)组(29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两组患儿尿IgG、微量白蛋白(MA)、1-微球蛋白(1-MG)和2-微球蛋白(2-MG)的水平,并与4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HSP组尿IgG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MA、尿1-MG、尿2-MG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SPN组尿IgG、尿MA、尿1-MG、尿2-MG水平均高于HS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尿微量蛋白水平是判断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有效指标,定期检测以便及早干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尿微量白蛋白(MA)及β2-微球蛋白(β2-MG)与过敏性癜(HSP)及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发病关系;探寻HSP早期肾损伤敏感的实验室指标。方法实验分组为:过敏性紫癜组,根据送标本时临床诊断标准分组为:皮肤型组、混合型组、HSPN型组;健康对照组;治疗后组。本实验测定血浆VEGF采用ABC—ELISA法,测定尿MA及β2-MG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所有统计资料采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SP早期各临床分型比较发现HSPN型组血浆VEGF、尿MA及β2-MG水平分别高于其他临床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浆VEGF、尿MA及β2-MG阳性率分别与其他指标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P早期患儿血浆VEGF、尿MA及β2-MG水平均明显增高,伴有肾损伤者升高尤为明显,恢复期有所降低但仍处于较高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血浆VEGF、尿MA及β2-MG是早期HSP并发肾损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尿微量蛋白测定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害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对38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进行尿IgG(UIgG)、尿微量白蛋白(UA)、尿Ual微球蛋白(Uαl—MG)、尿β2微球蛋白(Uβ2-MG)的测定,同时测定尿常规和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结果38例患儿肾功能均正常,HSP尿4项指标均显明高于对照组,4项指标异常78.9%(30/38),尿常规异常13.2%(5/38),33例尿常规正常者,4项指标异常75.8%(25/33)。结论尿4项指标联合检测是诊断小儿HSP早期肾损害的灵敏指标,是早期发现HSP肾损害的无创性检测的可靠而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对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早期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03例尿常规检查正常的HSP患儿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治疗.2组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1个月、3个月进一步检测尿微量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微量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含量.治疗第1个月每周检测1次尿常规,以后每半个月1次,3个月后每月1次,随访半年;比较临床肾损害的发病率及临床分型.结果 103例尿常规检查正常的HSP患儿中尿微量蛋白和尿酶异常87例(84.46%).干预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尿微量蛋白、尿酶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组临床肾损害发病率及临床分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对过敏性紫癜患儿早期肾损害具有保护作用,可能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过敏性紫癜(HSP)是小儿常见的以毛细血管炎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多见于4岁左右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病理性改变以微血管炎症反应为特征,病变累及皮肤、肠管、关节和肾脏等多器官组织。早期肾脏损伤轻微,很少出现临床症状,常规的检查手段不能及早发现,早期诊断HSP肾损伤对于早期药物干预和改善预后十分重要。而尿系列微量蛋白检测可以灵敏地反映HSP早期的肾损害。本文通过46例HSP患儿在不同时间段进行尿微量白蛋白(MA)、β2-微球蛋白(β2-MG)、α2-微球蛋白(α2-MG)、IgG测定,以探讨尿微量蛋白检测在小儿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临床意义。1资料和方法1.1诊断标准依据《实用儿科学》第7版HSP临床诊  相似文献   

10.
检测尿微量蛋白对诊断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损害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指标,为HSP患儿肾损害的早期诊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48例多次尿常规正常的HSP患儿尿4种微量蛋白[α1-微球蛋白(α1-MG),白蛋白(AI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G)].结果 HSP患儿4种尿蛋白中1项以上异常40例(83.33%),α1-MG升高30例(62.50%),AIb、TRF、IgG中1项以上升高26例(54.17%).结论尿4种微量蛋白能敏感地反映早期肾损害,可作为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常勇  戈建军  钟天鹰  程成 《西部医学》2010,22(7):1317-1318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免疫球蛋白G(IgG)和α1微球蛋白(α1-MG)检测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散色比浊法检测45例HSP和49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儿童尿MAI、gG和α1-MG的水平,通过与5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比较,评价其在HSP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HSP和HSPN儿童中尿MAI、gG和α1-MG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尿MA在HSPN组中的水平显著高于HSP组(P〈0.05),而尿IgG和α1-MG水平在HSP和HSPN组中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尿MAI、gG和α1-MG均可诊断儿童HSP早期肾损伤情况,且指标尿MA还可反映HSP肾损伤严重程度,对临床早期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早期相关诊断指标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茂军  汤朝骞 《西部医学》2009,21(5):735-736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肾损害的早期相关实验室指标。方法对20例尿常规及BUN、Cr均正常的HSP患儿进行尿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β2-MG),α1-微球蛋白(α1-MG),清蛋白(Alb),免疫球蛋白G(IgG)、D-二聚体(D-D)检查,同时检测1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评价上述指标的临床价值。结果HSP组患儿尿β2-MG、α1-MG,Alb、IgG和D-二聚体(D-D)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微量蛋白和D-二聚体能敏感地反映HSP肾受累情况,可作为HSP早期肾受累的敏感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尿微量蛋白在早期诊断儿童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中的尿微量白蛋白(UAlb)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检测对早期诊断儿童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儿科住院的患有过敏性紫癜的患儿共72例作为观察组(分为HSP组HSPN组)。对照组选取体检健康的儿童50例。观察组晨起用尿干化学试带法测定尿常规,用免疫比浊法测定β2-微球蛋白含量和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再取24h尿液用甲苯防腐,取10ml离心,之后用终点法测24h尿总蛋白定量的值。对照组标本的留取和检测项目、方法与观察组相同,记录实验结果,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与HSP组和HSPN组的尿微量蛋白测定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尿蛋白定量HSP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尿常规和尿蛋白定量在异常检出率方面明显低于尿微量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结论:尿微量蛋白(UAlb和β2-MG)的检测可作为早期检测儿童过敏性紫癜肾脏损伤的灵敏性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DM)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及其监控作用。方法 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112例不同程度DM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尿蛋白定性及尿微量蛋白(MA)、a1-微球蛋白(a1—M)、β2-微球蛋白(β2-M)、转铁蛋白(TRF)和免疫球蛋白(IgG)]。结果 糖尿病尿蛋白定性及尿微量蛋白测定结果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01);DM尿蛋白定性阳性率23.2%,尿MA、a1-M、β2-M、TRF和IgG阳性率分别为55.4%、64.3%、29.3%、60.1%和24.1%;尿MA和尿a1—M联合检测总阳率为77.7%;尿蛋白定性和尿MA、尿a1—M联合检测时,86例尿蛋白定性阴性DM患者54.5%;MA或尿a1—M阳性率为54.5%;26例尿蛋白定性阳性DM患者均尿MA和尿a1-M阳性。含DM患者随病程增加尿蛋白定性、尿MA和尿a1-M阳性检出率不断增高,尿MA和尿a1—M水平不断升高。结论 尿蛋白定性阴性不能排除DM早期肾损伤,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对早期发现DM肾损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113例不同程度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测分析,主要检测项目有尿微量白蛋白(MALB)、α1-微球蛋白(α1-M)、β2-微球蛋白(β2-M)、转铁蛋白(TRF)和免疫球蛋白(IgG),并将检测结果与49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统计分析.结果113例患者尿检各个指标的阳性率分别是尿MA为54.87%(62/113)、α1-M为65.49%(74/113)、β2-M为26.55%(30/113)、TRF为58.41%(66/113)、IgG为23.00%(26/1113).正常对照组的蛋白含量阳性率基本趋于0.糖尿病患者组尿蛋白定性及尿微量蛋白检测结果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86例为尿MA与α1-M联合检测呈现阳性,总的阳性率为76.1%;27例患者在尿MA与α1-M联合检测后呈现阴性,总阴性率为23.9%.结论尿蛋白定性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检测尿微量蛋白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肾损伤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素对过敏性紫癜(HSP)早期肾损害患儿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尿微量白蛋白(MA)及β2-微球蛋白(β2-MG)的影响,探讨肝素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ABC—ELISA)检测血浆VEGF,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尿MA和β2-MG,比较35例肝素组HSP早期肾损害患儿和31例对照组HSP早期肾损害患儿治疗前后VEGF、MA、β2-MG变化;并临床追踪观察3个月。结果:①肝素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EGF、MA、β2-MG分别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肝素组VEGF、MA、β2-MG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随访两组治疗后有效率的比较肝素组较对照组有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肾损害持续时间比较肝素组较对照组有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HSP患儿VEGF和MA、β2-MG相关系数分别为0.418、0.406,P〈0.05。结论:肝素能降低HSP早期肾损害患儿血浆VEGF、尿MA及β2-MG水平,缩短肾损害的时间,对HSP肾损害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文玉  常岐  杨金玉  甘凤丽 《中外医疗》2012,31(21):37+39-37,39
目的监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转铁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4个项目的总体水平,判断糖尿病合并早期肾损伤。方法选择临床诊断2型糖尿病5~10年以上患者,与正常体检无病史组对照。留取中段尿,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仪.微球蛋白(α1-MG)、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转铁蛋白(TRF)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血肌酐(Cr)、胱抑素C(CysC)、蛋白定性.分别比较2组的阳性率,最后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尿蛋白四项敏感性明显高于血Cr、CysC、蛋白定性,糖尿病患者尿微量蛋白四项均值比较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P〈0.005),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蛋白四项联合检测有利于监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养肝益水颗粒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尿微量蛋白[尿微量白蛋白(MA)、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Gu)、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加服养肝益水颗粒,疗程均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尿微量蛋白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MA、TRF、IgGu、α1-MG、和β2-MG均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MA、α1-MG、β2-M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养肝益水颗粒可更有效减少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尿微量蛋白的排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尿转铁蛋白(TRF)、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α1-微球蛋白(α1-MG)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80名健康人24h尿中MA、TRF、β2-MG、α1-MG含量,比较四者在糖尿病肾病筛选中的价值。结果糖尿病病程小于5年组,尿24hα1-MG、β2-MG含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糖尿病病程5~10年组,尿24hMA、TRF、β2-MG和α1-MG含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在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中,尿24hTRF、β2-MG和α1-MG含量增高的百分比分别为29.23%,50.77%,61.54%。结论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和肾小管都有-定程度的损害,尿TRF、β2-MG和α1-MG较尿MA出现更早,测定尿TRF较尿MA更敏感,测定尿TRF、α1-MG、β2-MG和MA,有助于全面评估糖尿病肾病(DN)的肾损害,早期诊断DN。  相似文献   

20.
尿微量蛋白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损伤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损伤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71例不同程度的2型糖尿病(他DM)患者和39名健康对照者的尿液微量蛋白[微量白蛋白(m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C)、α1-微球蛋白(α1-M)],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患者的尿微量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没有同步尿肌酐校正的1h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存在高度的相关性(r=0.783,r2=0.613,P〈0.01)。结论UAER〈20μg/min不能排除2型糖尿病肾损伤,检测尿微量蛋白可提示T2DM患者是否存在肾损伤,对于2型糖尿病肾损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