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成药》2016,(7)
目的优选祖师麻凝胶膏剂的最佳基质处方。方法单因素试验对基质处方配比进行筛选,以基质的感官评分、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聚丙烯酸钠NP-700、卡波姆940、甘羟铝、甘油的用量为考察因素,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其进行优化。结果最佳基质处方为聚丙烯酸钠NP-700-卡波姆940-甘羟铝-甘油-高岭土-柠檬酸(2∶0.3∶0.1∶10∶0.5∶0.1)。结论该基质黏着力适中,无残留,膏体性状、皮肤追随性均较好,可用于祖师麻凝胶膏剂的制备。  相似文献   

2.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优选复方止痛巴布剂基质处方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优选复方止痛巴布剂最佳基质处方.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以初黏力和外观(膏体性状、残留性、皮肤追随性)为评价指标,对巴布剂基质处方进行优选,以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结果 优选基质配比为NP-700-卡波姆940-甘羟铝-微粉硅胶-甘油(5.34∶0.63∶0.2∶6∶30).结论 优选所得基质黏着力适中,无残留,膏体性状、皮肤追随性均较好,制备工艺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主成分分析建立一种中药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桂芍巴布贴制备工艺的优选研究。方法以巴布剂的外观性状、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为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求得总因子得分(F),以F为综合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对聚丙烯酸钠NP-700、甘羟铝、甘油等的用量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处方比例。结果桂芍巴布贴的最佳处方为NP-700-PVP K-30-甘羟铝-EDTA-2Na-酒石酸-甘油-浸膏(8∶1∶0.25∶0.07∶0.15∶25∶20),酒石酸、PVP K-30、NP-700、甘羟铝、甘油、EDTA-2Na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优选的桂芍巴布贴易涂布、膏体均匀、黏性较好,可为桂芍巴布贴的新剂型开发提供基础;同时主成分分析法为中药多指标评价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6,(4)
目的:优化跌打祛风膏的基质处方。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以聚丙烯酸钠NP-700、高岭土、甘羟铝、酒石酸为考察因素,以成型巴布剂的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综合感官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分,优选跌打祛风膏的基质处方。结果:跌打祛风膏最佳基质处方为聚丙烯酸钠NP-700∶高岭土∶甘羟铝∶酒石酸=30∶30∶1∶0.3。结论:按优化基质处方制备的跌打祛风膏性能良好,易涂布、表面均匀、黏着力良好、剥离无残留、使用方便,该处方工艺简单,便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三黄膏巴布剂的最佳基质配比,为其成型工艺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以涂展性、均匀性、剥离性、皮肤追随性及外观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实验表对三黄膏巴布剂的基质配方进行优选研究,以确定其最佳配比组合。结果:三黄膏巴布剂最佳基质配比为甘油1.2 mL,聚丙烯酸钠0.5 g,羧甲基纤维素钠0.2 g,明胶0.2 g。结论:按照优选基质配方制成的三黄膏巴布剂膏体柔软,粘性适度,皮肤追随性好,剥离不残留,保湿性、涂展性良好,此基质配方可使用于三黄膏巴布剂的制剂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雷公藤多苷的处方。方法:以膏体的初黏力、剥离强度、综合感官(外观性状、皮肤追随性、残留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甘羟铝、甘油、酒石酸、聚维酮K90用量对制剂处方的影响。结果:各因素均对制剂处方具有显著性影响,尤以甘油与甘羟铝用量对凝胶膏剂成型影响更大,最佳处方中聚维酮K90-甘羟铝-甘油-酒石酸(1.50∶0.15∶30.0∶0.15)。制备的雷公藤多苷凝胶膏剂膏体均匀,色泽一致,皮肤追随性好,敷贴无残留;初黏力、剥离强度及综合感官评分分别为48.89,19.43,28.67分。结论:采用正交试验优选雷公藤多苷凝胶膏剂处方可有效减少试验次数,便于综合分析制剂处方的影响因素,优化的制剂处方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跌打止痛巴布剂的基质处方。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以巴布剂基质中组分在跌打止痛巴布剂处方中的百分配比(%)作为变量,评价指标黏着力、持黏力作为应变量,进行实验设计。结果:最佳配方为:浸膏:药粉:聚丙烯酸钠:甘羟铝:柠檬酸:甘油:聚维酮K30为3.5∶5.5∶7∶0.3∶0.2∶30∶5的比例,膏体含水为49.5%。结论:跌打止痛巴布剂配方合理,具有良好的黏贴性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双黄巴布剂的最优基质配方,制备性能优良的巴布剂。方法用正交实验法,以初黏力和持黏力为量化指标,结合膏体的均匀性、柔软性、涂展性、膜残留量及对皮肤的追随性等感观综合评分指标,优选双黄巴布剂的基质配方。结果双黄巴布剂的最优基质配方为NP700:聚乙烯吡咯烷酮K90: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聚维酮XL-10:聚乙烯醇:高岭土:甘油:甘羟铝:酒石酸=3.00:1.00:0.5:0.5:0.25:2.5:15:0.08:0.16.结论按照最优基质配方制得的双黄巴布剂,其初黏力、持黏力、均匀性、柔软性及对皮肤的追随性等都良好,且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三子巴布剂的基质处方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为该制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初黏力、持黏力和综合感官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三子巴布剂的基质处方。以芥子碱硫氰酸盐和迷迭香酸为指标成分,考察三子巴布剂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三子巴布剂的优化处方组成为部分中和的聚丙烯酸钠(Viscomate NP-700)1.85 g,聚维酮(Plasdone K-90)0.6 g,甘羟铝0.13 g,高岭土2 g,酒石酸0.08 g,乙二胺四乙酸0.02g,甘油10 g,三子稠浸膏3.5 g。三子巴布剂黏着力适中,无残留,膏体性状、皮肤追随性均较好。芥子碱硫氰酸盐和迷迭香酸的平均质量分别为0.748,0.282 mg·cm-2。三子巴布剂中芥子碱硫氰酸盐和迷迭香酸的体外释放符合零级动力学特征,释放速率分别为37.91,14.30μg·cm-2·h-1。结论:优选的三子巴布剂配方合理,膏体性能满足要求且释放性能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消肿止痛巴布剂的基质配方。方法:以初粘力、持粘力和膏体综合感官性能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法,优选消肿止痛巴布剂基质配比和巴布剂的成型工艺。结果:消肿止痛巴布剂的最优基质配方为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明胶-氧化锌(0.5∶1∶1∶0.8)。结论:按照最优基质配方制得的消肿止痛巴布剂,持黏力、赋型性、光泽均良好,载药量大,无皮肤残留,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优选生姜抗晕凝胶膏剂的配方工艺。 方法: 以初黏力、持黏力及综合感官得分为指标进行综合考察,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聚丙烯酸钠(PAC-Na),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90),甘油及甘羟铝用量对凝胶膏剂的配方工艺的影响,确定最佳基质配方。 结果: 凝胶膏剂基质的最佳配比为PAC-Na-PVP-K90-甘油-甘羟铝8:3:45:1。 结论: 制备的凝胶膏剂外观平整,黏附性、保湿性符合要求,与生姜抗晕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选川芎凝胶膏剂的基质处方。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方法,以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膜残留为评价指标,结合效应面法,筛选川芎凝胶膏剂基质中NP-700、甘羟铝、甘油、酒石酸的用量及药物浓缩程度和加入体积。结果凝胶膏剂最优配比组成为:NP-700:甘羟铝:甘油:酒石酸:药液浓度:加入体积=1.1:0.08:7:0.04:4:5。结论均匀设计结合效应面法可用于凝胶膏剂的基质筛选,制得的贴膏载药量高,且具有良好的涂展性、保湿性,黏着力良好。  相似文献   

13.
响应面法优选活血风湿巴布剂基质配方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优选活血风湿巴布剂基质最佳配方。方法:以巴布剂基质残留、反复揭贴性、皮肤追随性、黏附力、剥离强度等多个指标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试验法进行配方优选研究,对基质成分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明胶、甘油的用量进行优化,确定基质成分的最佳配比。结果:优选出活血风湿巴布剂基质最佳配方为聚丙烯酸钠6.68 g,聚乙烯醇0.34 g,明胶4.57 g,甘油1.01 g。结论:按最佳辅料配比制备的基质质量稳定、敷贴舒适,各项指标均能满足外用贴敷的要求、制备简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愈骨疗伤片的制备工艺,筛选最优制剂处方。  方法:在考察提取物粒径基础上,以片剂中川续断皂苷溶出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搅拌速度、制粒速度和聚维酮K30浆液浓度三者关系进一步考察。采用单因素进一步优选润滑剂和包衣工艺条件。  结果:最佳的愈骨疗伤片处方为提取物颗粒中加入10%乳糖、7.5%羧甲基淀粉钠和2.5%聚维酮K30,以及0.5%硬脂酸镁混合后压片;采用低浓度乙醇包衣液进行包衣。  结论:制得的愈骨疗伤片制剂工艺稳定,包衣后改善了片剂的吸潮性,增加了产品的稳定性,更便于保存和运输。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毛冬青分散片的处方工艺,为毛冬青的临床应用提供新选择。方法:选择毛冬青醇提物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填充剂、崩解剂及润湿剂;以崩解时限为因变量,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考察微晶纤维素(MCC)、交联聚维酮(PVPP)及羧甲基淀粉钠(CMS-Na)用量对毛冬青分散片处方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毛冬青醇提物40%,磷酸氢钙27%,18%MCC,9%PVPP,5%CMS-Na,0.2%三氯蔗糖,3%聚维酮,0.8%硬脂酸镁。崩解时限84.7 s,与预测值的偏差3.3%。结论:毛冬青分散片制备工艺简单、崩解时限短、制剂稳定性好,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优选独一味巴布膏基质配比.方法 用单因素考察法和正交法选择了基质配比及其制备工艺条件.结果 保湿剂选用甘油,水溶性聚合物选用聚丙烯酸钠,交联剂选用甘氨酸铝,粘合剂选用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乙烯醇,且与独一味提取液配比为100∶8∶1∶4∶2∶80.结论 按优选条件制得的独一味巴布膏,工艺可行,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7.
均匀设计法优选双藤痹痛凝胶膏剂的基质处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女贞子酒蒸过程中3种裂环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女贞子生品及酒蒸不同时间(4,8,12,16,20,24 h)炮制品中新女贞苷、木樨榄苷-11-甲酯和女贞酸含量,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溶液(B)梯度洗脱(0~19 min,12%~25%A),检测波长235 nm。结果:新女贞苷、木樨榄苷-11-甲酯、女贞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34 5~3.450,0.005 86~0.586,0.028 6~2.860 μg,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9%,99.02%,97.80%。女贞子酒蒸后新女贞苷、木樨榄苷-11-甲酯含量显著降低,而女贞酸含量显著升高;在24 h内,随着蒸制时间的延长,新女贞苷、木樨榄苷-11-甲酯含量逐渐降低,而女贞酸含量逐渐升高后达稳定状态。结论:女贞子酒蒸后新女贞苷、木樨榄苷-11-甲酯产生质变,女贞酸发生量变,为科学阐释女贞子炮制机制及其饮片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应用均匀设计筛选香萸巴布剂基质配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可  许沛虎  张雪琼  高媛  张良 《中药材》2008,31(5):748-750
目的:研制一种用于治疗小儿腹泻巴布剂的最佳基质配比。方法:采用均匀设计实验结合SPSS回归分析,对持粘力、剥离强度、赋形性、反复揭贴性以及背衬材料的渗出情况进行了考察,优化巴布剂的基质设计。结果:巴布剂基质的最佳处方为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聚丙烯酸钠(PANA)∶高岭土∶AlCl3∶柠檬酸∶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K-30)∶PEG400∶丙二醇∶吐温-80=0.25∶0.1∶0.2∶1.5∶0.4∶0.6∶0.8∶2∶1∶0.5。结论:此巴布剂工艺合理、质量可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透皮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优选三黄散瘀巴布剂的基质配方。方法 以巴布剂的外观性状和粘力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正交试验以及验证试验,确定三黄散瘀巴布剂的较优基质配方。结果:三黄散瘀巴布剂的较优基质配方为:NP-700∶K-90∶甘油=0.5 g∶0.4 g∶6 g,取大黄、黄芩合提浓缩液加入卡波姆-u10NF得到浓度0.02 g∙mL-1溶液,溶胀过夜,作为A相,将0.5 g聚丙烯酸钠和0.4 g 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到6 g甘油中作为B相,将三氯化铝和柠檬酸加入到水中作为C相,黄柏单提浓缩液作为D相,将上述四相按照A:B:C:D=10:3:3:5的比例充分混合搅匀,搅拌15 min后,涂布,盖上防粘层。结论:所选的三黄散瘀巴布剂基质配方简单、稳定,可用于大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