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联合混合镇痛药物与氨甲环酸关节腔注射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自2015-09—2016-08行初次单侧TKA的6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于松开止血带前约20 min静脉滴注1 g氨甲环酸,缝合关节囊后经引流管注射1 g氨甲环酸以及混合镇痛药物;对照组仅于松开止血带前约20 min静脉滴注1 g氨甲环酸。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3 d的D-二聚体及术后3、4 d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3 d的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术后1、2 d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3 d内输血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均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及感染发生。结论 TKA术中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联合混合镇痛药物与氨甲环酸关节腔注射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失血量,缓解术后早期疼痛,同时不增加关节腔感染及血栓形成风险。但此方法要求术者手术操作熟练,尽量减少止血带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在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采用RandA1.0软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氨甲环酸组于术后关节腔内注射50 ml溶有3.0 g氨甲环酸的生理盐水,夹闭引流管1 h后负压吸引;对照组则术后通过引流管直接向关节腔注入生理盐水50 ml,夹闭引流管1 h后负压吸引。术后三日每天复查患者血常规、凝血指标,并记录每日引流量,术后3~5 d行下肢静脉造影,观察血栓发生率。结果氨甲环酸组术后3 d总的引流量以及总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氨甲环酸组输血人数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术后凝血功能、血栓发生率及术后不良事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膝关节术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出血量,并不增加血栓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联合给药方式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2月至2014年11月,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女性骨关节炎患者140例,年龄55~83岁,平均70.32岁,病程3~15年。随机分为试验组(联合给药)和对照组(单一给药)(n=70)。试验组在松止血带前1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mg/kg同时术后关节腔逆行注射氨甲环酸0.5 g,对照组在松止血带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g/kg同时术后关节腔逆行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术后均夹闭引流管2 h。比较两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总的失血量、需要输血患者人数、不同时间血红蛋白的变化、是否合并深静脉血栓及肺栓。结果对照组显性失血量(316.6±92.3)m L,大于试验组(210.8±94.8)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隐性血量(746.6±96.4)m L,大于试验组(596.4±92.8)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输血人数及输血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7 d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0 d内均未出现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松止血带前10 min按10 mg/kg静脉注入氨甲环酸并结合术后关节腔逆行注射氨甲环酸0.5 g临时夹闭引流管2 h,可安全、有效控制术后失血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联合关节内灌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失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惠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不应用氨甲环酸,实验组采用静脉滴注联合关节内灌注氨甲环酸。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术后引流量、失血量、输血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共纳入患者146例,其中对照组80例、实验组66例,实验组术后1 d引流量和总引流量、总失血量、术后输血患者例数、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术后感染、肺栓塞、死亡病例。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后静脉滴注联合关节内灌注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失血,且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联合局部注射氨甲环酸在初次单侧全髋置换术(THA)中应用效果。 方法纳入标准:年龄≥60岁、初次单侧THA、无利伐沙班和氨甲环酸过敏史。排除标准:发生过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或术前血管彩超异常;血常规异常及凝血功能紊乱;心脑血管意外史;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行初次单侧THA的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146例,分为利伐沙班联合氨甲环酸组(实验组73例)和利伐沙班组(对照组73例),对以下计量指标进行t检验: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及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和凝血指标、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对以下计数指标进行卡方检验:性别构成、疾病类型、输血例数。 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t=0.657,P> 0.05)、性别(χ2=0.068,P>0.05)、体重指数(t=1.026,P>0.05)、疾病类型(χ2=0.383,P>0.05)及手术时间(t=0.193,P>0.05)之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失血总量(t=16.876,P<0.05)、术后引流量(t=15.203,P<0.05)、输血例数(χ2=6.032,P<0.05)、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值(t=4.874,P<0.05)、红细胞比容(t=5.768,P<0.05)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失血总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值、红细胞比容均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均无血栓事件发生。 结论局部使用氨甲环酸联合利伐沙班在老年初次单侧THA术中不仅不影响患者全身的凝血系统,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而且还可以明显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临床观察膝关节置换术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术后出血量,评估在膝关节置换术中局部使用氨甲环酸对减少出血及降低输血率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因重度退变性骨关节炎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154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78例在手术松止血带前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0.5 g+50 m L生理盐水(氨甲环酸组),76例患者注射50 m L生理盐水(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当日引流管常规夹闭2 h,评估两组患者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不显性失血量、术后第1天及第3天血红蛋白降低程度、术后输血率、术后下肢肿胀程度、术后1周内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通过比较发现氨甲环酸组的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不显性失血量、术后3 d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程度、术后输血率、膝关节周围皮肤瘀斑的面积及下肢肿胀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但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并结合短期夹闭引流管,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引流量及降低输血率,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单髁置换术前静脉滴注联合术中局部浸泡氨甲环酸的止血效果,评估其是否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方法纳入自2018-01—2019-12行单髁置换术治疗的32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16例术前静脉滴注联合术中局部浸泡氨甲环酸(观察组),16例不用氨甲环酸(对照组)。结果 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8(3~23)个月。观察组均未输血,而对照组3例需要输血。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无血肿形成,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他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术后24 h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高于对照组,术后至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周膝关节疼痛VAS评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前静脉滴注联合局部浸泡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术后出血量并降低输血率,缩短术后至下床活动时间,不增加感染、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可加速患者术后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并夹闭引流管对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单髁置换术后患者出血量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4-01—2017-01行单髁置换术治疗的160例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观察组80例经引流管向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并夹闭引流管4 h,对照组80例同法注射氯化钠注射液20 ml并夹闭引流管4 h。结果对照组输血例数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d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观察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1个月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周疼痛VAS评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单髁置换术后经引流管向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并夹闭引流管4 h可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降低输血率,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下降幅度更小,同时不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疗效的差异。方法骨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35例分为4组:60例患者松止血带前10分钟静脉滴注1 g氨甲环酸(A组),60例患者松止血带前10分钟静脉滴注10 mg/kg氨甲环酸(B组),60例患者松止血带前10分钟静脉滴注20mg/k氨甲环酸(C组),对照组55例,不给予氨甲环酸注射(对照组)。比较4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24小时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Hb)波动水平、输血率、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 4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波动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3组术后引流量、Hb波动水平、输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较B组能进一步减少术后失血量和改善术后Hb水平,A、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组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全膝关节置换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术后失血量,降低术后Hb水平,与静滴10 mg/kg氨甲环酸相比,静滴1 g或20 mg/kg能进一步减少术后引流量,降低Hb水平,且不增加不良事件概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采用关节腔注射和静脉注射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90例TK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其中45例患者术中采用TXA静脉滴注治疗作为静脉组;另外45例患者术中采用TXA关节腔注射治疗作为关节腔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输血量、凝血功能、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并无差异,P>0.05;关节腔组术后引流量及输血量均明显低于静脉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水平及血红蛋白(Hb)水平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水平及Hb水平仍无差异,P>0.05。关节腔组、静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2%、13.33%,关节腔组明显低于静脉组,P<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中采用氨甲环酸关节腔注射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氨甲环酸;关节腔注射;静脉注射;全膝关节置换;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氨甲环酸应用方法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置换术后引流量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骨科中心收治的75例行股骨头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三组各25例。A组关闭切口前静脉滴注1%氨甲环酸1 g+关节周围软组织局部注射5%氨甲环酸20 ml+缝合伤口后经引流管推注5%氨甲环酸20 ml浸泡2 h,B组关闭切口前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 ml+关节周围软组织局部注射5%氨甲环酸20 ml+缝合伤口后经引流管推注5%氨甲环酸20 ml浸泡2 h,C组关闭切口前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 ml+关节周围软组织局部注射生理盐水20 ml+缝合伤口后经引流管推注生理盐水20 ml浸泡2 h。观察术后24 h三组患者伤口引流量,术后48 h血红蛋白变化值。 结果A组术后24 h引流量[(47±10)ml]、48 h血红蛋白变化值[(10±4)g/L]均低于B组[(110±25)ml、(16±5)g/L]及C组[(131±22)ml、(18±6)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24 h引流量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241,P<0.05),B组术后48 h血红蛋白变化值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关闭切口时静脉滴注1%氨甲环酸1 g+关节周围软组织局部注射5%氨甲环酸20 ml+缝合伤口后经引流管注射5%氨甲环酸20 ml浸泡2 h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引流量及血红蛋白变化值。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关节周围软组织局部注射氨甲环酸+缝合伤口后经引流管推注氨甲环酸浸泡2 h可减少术后引流量,对血红蛋白变化值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局部应用并不放置引流对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失血量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收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骨关节科收治的50例因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试验组在缝合阔筋膜张肌后关节腔注射2 g氨甲环酸,并加入生理盐水稀释至50 ml;对照组则关节腔注射50 ml生理盐水,2组术后均不放置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显性失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率、术后第1、3、5天血红蛋白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试验组第1、3、5天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t=7.473, t=7.226, t=7.572, P<0.05),其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输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81, t=15.353, t=7.225, t=5.781,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382,P>0.05)。两组患者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发生。两组患者均有1例发生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3 h相关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3, t=1.352, t=1.466,P>0.05)。 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并不放置引流,能有效减少术后失血和输血,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生,对凝血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局部应用对腰椎手术患者切口引流量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腰椎后路开放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46例在手术切口关闭之前采用含氨甲环酸1.0 g(用100 mL生理盐水稀释)的混合液浸泡切口,对照组44例切口给予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浸泡。分别记录2组术后切口引流量、输血例数及输血量。术后第1、3、5天测定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术前3 h和术后3 h测定纤维蛋白原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术后5 ~ 7 d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6 h和48 h引流量分别为(25.8±12.2)mL和(18.5±9.6)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66.2±95.4)mL和(75.6±45.8)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输血例数分别为5例和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输血量为(1.3±0.4)U,少于对照组的(2.4±0.6)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未输血患者术后第1、3、5天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前3 h和术后3 h纤维蛋白原、PT、APTT、D-二聚体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5 ~ 7 d,2组患者均未见DVT形成。结论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减少腰椎手术后切口引流量和输血量,但不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氨甲环酸(TXA)与血凝酶(HCA)关节腔注射对减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关节科共纳入120例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终末期患者行单侧初次TKA;排除术前血红蛋白(Hb)<95 g/L、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合并心肌梗塞病史、心房颤动、安装起搏器患者、静脉血栓形成、肾功能不全者。入组病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TXA组40例(TXA 2 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关节囊缝合后经引流管逆行注入关节腔); HCA组40例(HCA 4 U溶于100 ml生理盐水同法注入关节腔);NS组40例(100 ml生理盐水同法注入关节腔)。术后第1、3、5天查血常规、凝血象及D二聚体,记录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术后第1、3、5天Hb变化值、输血率、深静脉血栓生率及切口感染率,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血红蛋白变化的组间比较采用组间两两比较F检验;输血患者比例、下肢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结果TXA组输血2例,HCA组输血3例,NS组输血12例,TXA组、HCA组分别与N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3、13.45,P<0.01);TXA组与HC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1.08,P>0.05)。HCA组、TXA组与NS组3组比较,术后6 h(F=9.320)、24 h引流量(F=12.15)、术后1、3、5 d隐性失血量(F=9.450,F=8.650,F=7.885)及总失血量(F=6.334,F=7.898,F=6.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CA组与TX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A组、TXA组与NS组3组比较术后1、3、5 d的Hb(F=6.300,F=8.470,F=10.56)及△Hb值(F=13.35,F=17.76,F=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CA组与TX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XA组出现2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HCA组3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NS组1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出现心梗、脑梗、肺梗等严重并发症,3组患者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1.4,P>0.05)。伤口愈合情况,3组患者均有出现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情况,TXA组3例,HCA组2例,NS组4例,均换药后愈合。 结论TKA术后关节腔内注射HCA或TXA并夹闭引流管3 h均能有效减少术后引流量、术后第1天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切口愈合不良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局部注射氨甲环酸对于首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情况的临床数据,探讨使用经验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因骨性关节炎入院,且均为首次手术。依据使用氨甲环酸与否将选择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观察组在关闭关节腔前在其关节囊内注射10 mL氨甲环酸,常规组注射10 mL生理盐水,两组均在注射后放置高负压引流瓶。对比两组术后血红蛋白(Hb)情况、引流量、输血情况以及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引流量以及失血情况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术后红细胞比容(Hct)以及Hb指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量和输血率等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负压引流的基础上行氨甲环酸局部注射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出血,降低患者输血需求,同时不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凝血状态患者人群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不同止血带应用方式对围手术期出血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对比观察92例使用不同止血带应用方式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纳入标准:血浆D-二聚体>1 000 μg/L(酶联免疫荧光法),随机分为半程止血带组(n=46)和全程止血带组(n=46),半程止血带组在安装假体时使用止血带,全程止血带组手术全程使用止血带,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失血总量、血红蛋白丢失量、输血率、平均输血量、膝关节活动度、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肢体肿胀及并发症情况,用SPSS 19.0软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手术时间和引流量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结果半程止血带组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血红蛋白丢失量、疼痛评分、肢体肿胀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全程止血带组(t=-7.432、-15.72、-2.205、-2.746、-3.070、-5.525,P<0.05),半程止血带组手术时间、膝关节活动度显著高于全程止血带组(t=8.098,t=2.290,P<0.05),两组术后输血率和平均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6,t=-0.329,均为P>0.05)。所有患者均无症状性肺栓塞、感染及伤口皮缘坏死发生。 结论高凝血状态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半程使用止血带止血效果优于全程止血带,止血带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全程使用止血带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全膝置换术后氨甲环酸关节腔注射联合不同时限引流管夹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选择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160例,分为A组(生理盐水关节腔注射联合引流管夹闭2 h)、B组(氨甲环酸关节腔注射联合引流管夹闭2 h)、C组(生理盐水关节腔注射联合引流管夹闭4 h)和D组(氨甲环酸关节腔注射联合引流管夹闭4 h)4组。记录血红蛋白含量、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血红蛋白丢失量、输血量、输血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皮下瘀斑面积,并对4组进行比较。结果:160例患者无切口感染、严重低氧血症以及有症状的肺栓塞等情况出现。术后1 d各组血红蛋白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26,P=0.000),术后7 d各组血红蛋白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74,P=0.000);术后各组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71,P=0.000);术后各组隐性红细胞丢失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41,P=0.000);术后各组总红细胞丢失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68,P=0.000)。术后7 d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发现总的下肢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为3%(5/160),而且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2),同时术后皮下瘀斑面积﹥1%发生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3)。结论:氨甲环酸关节腔注射联合引流管夹闭4 h的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中操作简单,经济、有效,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间应用加速康复理念(ERAS)的效果评价。 方法选取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TKA治疗的患者60例,分为"常规治疗组"和"ERAS组",对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失血量、术后输血人数、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满意度进行研究。纳入标准:膝关节骨关节炎;单侧、初次TKA患者。排除标准:炎性关节炎;膝关节不稳定需要特殊假体者。计量资料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不同时间相关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ERAS组术后1 d静息状态下VAS评分(F=67.67,P<0.05)、术后3 d静息状态下VAS评分(F=146.30,P<0.05)均比常规治疗组低,术后7 d静息状态下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0,P>0.05)。ERAS组术后1月的HSS评分(F=485.83,P<0.05)、术后3月的HSS评分较常规治疗组高(F=512.39,P<0.05),术后6月两组的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7,P>0.05)。ERAS组在失血量(t=4.27,P<0.05)和输血人数(χ2=4.36,P<0.05)上较常规治疗组低。ERAS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常规治疗组低(χ2=4.32,P<0.05),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泌尿系感染及术后切口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RAS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9±1.3)d,常规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4.6±1.5)d (t=7.40,P<0.01),ERAS组比常规治疗组住院费用减少(t=2.09,P<0.05)。ERAS组满意度较常规治疗组高(χ2=5.46,P<0.05)。 结论TKA术后不放引流管、术后4 h下地可降低输血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在TKA围手术期中应用ERAS可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输血率、节省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氨甲环酸、不放置引流对降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后隐性失血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行单侧TKA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30例):关节腔内应用氨甲环酸,不放置引流;B组(30例):不应用氨甲环酸,放置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液量、输血量、患肢周径变化等指标,术前和术后3 h检查D-二聚体和相关凝血指标,术后连续复查血常规。结果术中失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输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术后24 h输液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输血量A组(480 ml±140 ml)少于B组(908 ml±248 ml)(P0.05)。术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B组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3 h的D-二聚体A组为(0.92±0.45)mg/L,B组为(1.22±0.67)mg/L,均明显高于术前的(0.36±0.12)mg/L和(0.35±0.14)mg/L(P0.05),且B组高于A组(P0.05)。术后凝血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肢周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A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不放置引流明显减少了术后隐性失血量,同时减少了输血量和输血率,且不影响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