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6,(2):221-222
目的对奥卡西平医治儿童部分性癫痫发作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1例部分性癫痫发作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61例)与对照组(60例)。研究组仅给予奥卡西平治疗,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7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部分性癫痫发作患儿实行单一奥卡西平医治,不良反应较少且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研究奥卡西平对新诊断的部分癫痫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新诊断部分癫痫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奥卡西平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半年后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P〈0.05;跟踪随访患者半年,实验组患者半年内无发作比例更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奥卡西平对新诊断的部分癫痫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控制发作,降低不良反应,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患者误诊的原因.方法 对22例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患者的误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误诊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特发性癫痫8例,误诊为儿童失神癫痫、特发性癫痫4例,误诊为复杂部分性发作2例,误诊为多动症2例,误诊为局灶性癫痫1例,误诊为单纯部分性发作1例,误诊为局灶性起源的阵挛性发作1例,误诊为热性惊厥1例,误诊为月经期癫痫1例,误诊为反射性发作1例.诊断为青少年肌阵挛癫痫后,停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苯妥英钠,予丙戊酸钠或(和)左乙拉西坦口服,8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4例发作时间减少,5例3个月无发作,3例6个月无发作,2例已连续1年无发作.结论 理解和掌握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的特点可以避免和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混悬液治疗婴幼儿局灶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104例局灶性癫痫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奥卡西平混悬液单药治疗,初始剂量5~10 mg/(kg·d),每周在原来基础上增加剂量5~10 mg/(kg·d)直至增加到目标剂量20~40 mg/(kg·d),维持剂量为16~40 mg/(kg·d),随访6~12个月,统计患儿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临床疗效,记录患儿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的免疫功能指标,统计患儿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的脑电背景活动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儿用药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患儿治疗3个月和6个月的IgA、IgG、CD8~+水平均显著降低,CD3~+、CD4~+和CD4~+/CD8~+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儿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6个月的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的脑电背景活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不良反应主要为反应迟缓、食欲差、嗜睡、情绪异常、皮疹及头晕,但持续时间均较短,在治疗后2周内消失,患儿可耐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结论对于婴幼儿局灶性癫痫患儿,给予奥卡西平混悬液治疗疗效确切,可显著控制癫痫发作,改善患儿免疫功能,且对患儿脑电背景活动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小,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及评价托吡酯单药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 2 0 0 0年 6月~ 2 0 0 2年10月确诊的 89例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采用托吡酯单药治疗 ,经 8周加量期和 12周稳定期观察后进行评价。结果 托吡酯单药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总有效率为 82 0 % ,完全控制率为 4 7.2 % ,不良反应轻 ,耐受性好。结论 托吡酯单药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安全有效 ,可作为部分性发作一线抗癫痫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对癫痫患儿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癫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奥卡西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FIQ、VIQ及PIQ评分均较对照组高,GFAP、神经特异性烯醇酶、S-100β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均<0.05)。结论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可有效提高癫痫患儿的认知功能,改善其神经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拉莫三嗪(LTG)与奥卡西平(OXC)作为初始单药治疗新诊断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的药物保留率和疗效研究.方法 收集初始LTG或OXC单药治疗的新诊断BECT患儿的临床资料,随访至停药或至少随访1年,评价两种药物1年的总药物保留率、单药保留率及疗效,探寻影响药物保留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240例新诊断BECT患儿纳入本次研究,至随访终点时,LTG组和OXC组1年总药物保留率分别为90.3% 和80.2%,LTG组1年总药物保留率高于OX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testχ2=3.910,P<0.05);LTG组和OXC组1年单药保留率分别为80.6% 和67.3%,LTG组1年单药保留率高于OX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testχ2=4.546,P<0.05);LTG组与OXC组无发作率分别为85.3% 和8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2,P>0.05).BECT分型是BECT总药物保留率、单药保留率的影响因素(HR=2.61,95%CI=1.24~5.51,P<0.05;HR=4.32,95%CI=2.55~7.32,P<0.05).结论 LTG作为初始单药治疗BECT,疗效与OXC相似,但在1年单药保留率和总药物保留率方面,LTG高于OXC,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可作为新诊断的BECT儿童的初始单药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8.
癫痫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且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是以反复发作性、短暂性以及刻板性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目前对癫痫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抗癫痫的药物如苯妥英钠,尽管其对治疗癫痫有较好效果,然而其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严重.奥卡西平是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物,本文采用奥卡西平治疗50例癫痫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周利朋 《中国卫生产业》2014,(14):97+99-97,99
目的通过研究比较奥卡西平和卡巴西平对于成人部分性癫痫认识功能的作用。方法根据国际诊断标准选取符合标准的成人部分性癫痫患者共112例,随机将其分为奥卡西平组62例和卡巴西平组50例,分别给予奥卡西平和卡巴西平单独治疗6个月。在治疗前和6个月的治疗后分别进行认识功能的测试,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患者认识功能的变换。结果奥卡西平组和卡马西平组在都分别经历的6个月的治疗后,通过比较治疗前后韦氏成人智力量测评的结果显示经奥卡西平治疗的患者在认识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一定的改善(P〈0.05),而用卡巴西平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后认识功能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用过研究可知应用奥卡西平治疗的部分癫痫性患者在认识功能上有很大改善,而应用卡马西平的患者改善不明显,因此在治疗此类患者时可以考虑应用奥卡西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观察OXC治疗儿童部分性发作癫痫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4例小儿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和治疗组各为27例,其中治疗组予以OXC治疗,对照组予以CBZ联合苯妥英钠治疗小儿部分癫痫发作,比较两组服药后癫痫的控制程度、总有效率等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4.8%,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8.1%,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8.8%,两组患儿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用OXC治疗儿童部分癫痫发作临床效果显著,副作用少,可作为儿童抗癫痫药物的首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2岁以下癫痫婴幼儿应用左乙拉西坦(LEV)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神经专科住院确诊的2岁以下癫痫患儿中,服用LEV的39例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收集患儿发作类型、家族史、影像学等资料,并进行为期6~72个月的随访,评估患儿治疗情况、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终量有82.7%的患儿为中低剂量,添加治疗剂量组70%的患儿为高剂量。左乙拉西坦治疗2 岁以下癫痫患儿,6个月总有效率为82.1%,完全控制率为61.5%。其中,对于局灶性发作、强直阵挛发作有效率分别为76%和55.6%,对于失张力及肌阵挛发作效果差。单药及添加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提示左乙拉西坦具有较高安全性。结论 左乙拉西坦是一种广谱有效的抗癫痫药物,作为单药治疗或添加治疗对部分或全面性发作均具有良好疗效,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及保留率,是2岁内儿童癫痫一种有益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探讨单药应用丙戊酸、奥卡西平和左乙拉西坦三种抗癫痫药物对学龄期癫痫患儿临床疗效和骨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保定市儿童医院收治的学龄期癫痫患儿15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每组各50例,A组给予奥卡西平,B组给予左乙拉西坦,C组给予丙戊酸,均进行单药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价并比较三组疗效及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A组血清Ca与25-(OH)D水平下降、ALP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25、4.037、4.976,P<0.001);B组仅ALP水平显著升高(t=2.321,P<0.05);C组血清Ca、25-(OH)D与BMD水平显著下降、ALP与BAP水平显著升高(t=31.596、5.991、3.591、3.239、4.643,P<0.001)。三组间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癫痫患儿,左乙拉西坦在疗效上优于丙戊酸,在不良反应上优于奥卡西平,且对学龄期患儿的骨代谢指标影响也为最小,安全有效,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伊来西胺(Ilepcimide)单药治疗儿童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依从性。方法:收集2011年3~9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小儿神经内科门诊癫痫部分性发作的患儿,2~5岁年幼组27例,5~15岁的年长组39例。所有患儿的伊来西胺初始计量均为5 mg·kg-1·d-1,如发作未被控制则每周加量<5 mg·kg-1·d-1,目标剂量为10 mg·kg-1·d-1,最大剂量<300 mg/d。观察期为6月,进行自身对照开放性研究,观察各组的维持期累计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服药3个月后,年幼组的有效率、控制率分别为62.96%、40.74%,年长组的分别为64.10%、41.03%。服药6个月后,年幼组的有效率、控制率分别为77.78%、48.15%;年长组的分别为79.49%、51.28%。66例患儿在服药前及服药后第4周、3和6月时分别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液电解质及心电图,各项指标均未见异常改变。15.15%(10/66例)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部不适、食欲差或恶心、疲倦、头晕、嗜睡的症状。结论:伊来西胺作为一种新型中药类抗癫痫药物对儿童癫痫部分性发作疗效良好,安全范围大,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尤其适用伴有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门冬氨酸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5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34例采用门冬氨酸阿奇霉素10 mg.kg-1.d-1静脉滴注,用药3 d停4 d(>5岁者停3 d),再用3 d;20例静脉滴注红霉素30 mg.kg-1.d-1,疗程10 d。治疗结束后根据疗效评定标准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门冬氨酸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均有较好的疗效,但门冬氨酸阿奇霉素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临床痊愈率均优于红霉素(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红霉素(P<0.05)。结论: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治疗时间短,不良反应少,患儿依从性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托吡酯治疗儿童癫痫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11月~2010年3月我院接诊的癫痫患儿198例,给予托吡酯口服治疗,将0.5~1mg/kg.d定为初始剂量,每周加量1次(每次加药量同初始剂量),加至4mg/kg.d。随访1年,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1年随访发现,本组198例患儿中完全控制145例(占73.3%),好转48例(占24.2%),无效5例(占2.5%),总有效率达到97.5%;本组198例采用托吡酯进行治疗的癫痫患儿中,23例出现食欲不振,18例出现注意力受损,22例出现体重减轻,24例出现低热,27例出现出汗少,19例出现血尿,3例出现焦虑,5例出现遗忘,1例出现共济失调,3例出现恶心,2例出现意识模糊。结论通过本研究结果证实了在儿童癫痫的治疗中托吡酯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儿童癫痫的首选药物,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阿昔洛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单纯性疱疹病毒性脑炎(HSE)伴癫痫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64例HSE伴癫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研究组给予阿昔洛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左乙拉西坦及托吡酯添加硫必利治疗儿童难治性Tourette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6年1月-2019年2月门诊收治的60例Tourette综合征的患儿 (年龄8~12岁) 随机分成两组,在单独使用硫必利治疗效果不佳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添加左乙拉西坦(LEV)及托吡酯(TPM),其中49例完成治疗,LEV组24例,TPM组25例,疗程8周。分别采用耶鲁抽动症状严重程度量表 (YGTSS) 和不良反应量表 (TESS) 对治疗前、治疗后第 2、4、8 周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 在治疗开始后第2、4、8周末,LEV组及TPM组YGTSS评分均较服药前下降,但TPM组在上述各个时间段的YGTSS评分较LEV组下降更显著,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85、7.787、10.521,P<0.05)。LEV组于2、4、8周末的有效率分别为50.0%、54.2%、45.8%;TPM组于2、4、8周末的有效率分别为76.0%、80.0%、80.0%。8周时两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51,P<0.05)。LEV组与TPM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及1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0,P>0.05)。结论 LEV与TPM都可有效用于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Tourette综合征,短期(8周)TPM的疗效优于LEV,两种药物短期的不良反应均较少,耐受性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的不同应用剂量对青春期前特发性矮身材(ISS)儿童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于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68例ISS患儿为研究对象,在经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通过的情况下,将其按照随机数表分成两组,其中34例采用皮下注射rhGH 0.25 mg/(kg·每周)为低剂量组,34例采用皮下注射rhGH 0.40 mg/(kg·每周)为高剂量组,治疗疗程均为14个月,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生长速度(GV)、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骨龄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发现,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的身高(cm)(107.4±6.85 vs. 126.7±7.15)、GV(7.45±1.09 vs. 11.68±1.37)以及HtSDS(-0.96±0.43 vs. -0.64±0.52)等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骨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出现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可自行消退。结论 rhGH对治疗ISS有显著效果,高剂量rhGH的治疗效果优于低剂量rhGH。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对部分性癫痫患者脑电图的影响。方法将128例部分性癫痫患者分为三组,分别采用拉莫三嗪(43例)、左乙拉西坦(42例)、奥卡西平(43例)治疗,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脑电图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α波减少〉0.5 Hz、θ波增多、δ波增多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三组患者常规描记脑电图痫样波放电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三组患者脑电图痫样波放电率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治疗部分性癫痫患者对脑电图背景活动影响最明显,奥卡西平治疗部分性癫痫患者对脑电图痫样波放电的抑制作用更佳,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黄连素联合利福定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疗效。方法将98例患儿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用黄连素、利福定保留灌肠。对照组用呋喃唑酮、庆大霉素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显效36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9%。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9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9.6%。结论黄连素联合利福定保留灌肠能缩短病程,疗效佳,且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