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索护生人际信任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关系。[方法]以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S)和Rotter的人际信任量表对111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社交苦恼量袁得分三年级显著高于一年级(P〈0.01),社交回避量表得分一年级显著高于三年级(P〈0.01)。人际信任量表得分一年级显著高于三年级(P〈0.05)。贫困生社交苦恼量表得分高于非贫困生(P〈0.05)。人际信任量表得分与社交苦恼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0.223,P〈0.05)。[结论]护生在社交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困难,三年级护生与贫困生更易产生社交苦恼与焦虑,新生更易出现社交回避行为,社交苦恼得分越高人际信任度越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方法对176名大学生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大学生人际信任量表总分与总体幸福感量表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抑郁心境、对情感与行为的控制、焦虑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O.05或0.01)。结论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有密切联系,人际关系困扰越严重的大学生,其主观幸福感程度越低。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广西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与现状,为广西高校管理部门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57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分析。结果广西大学生的特殊信任在专业上差异显著(F=6.207,P〈0.05),普遍信任在年级上差异显著(F=2.792,P〈0.05);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定女生的E分高于成人常模(P〈0.01,L分低于成人常模(P〈0.01);男生的E、N、P分高于成人常模(P〈0.01),L分低于成人常模(P〈0.01)。多元方差分析,精神质、神经质维度与人际信任有显著正相关,掩饰性、内外向维度与人际信任有显著负相关。结论广西大学生中大部分是少数民族学生或贫困学生,高校要客观地看待这一群体的某些特殊性,有针对性的、及时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人际信任与应对方式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人际信任水平及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对246例社区居家及住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测试。结果文化程度中专、高中及以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人际信任水平高于初中及以下者(P〈0.05);人际信任与面对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388,P=0.000),与屈服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0.434,P=0.000),与回避应对方式无相关(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人际信任水平会影响其对应对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抑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和抑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Rotter,J.H的人际信任量表和WilliamW .KZung的自评抑郁量表 ,对随机抽取的河南省某高校不同年级的 2 7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收回有效问卷 2 4 7份。对有效问卷数据以均值为标准分为高、低分两组 ,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1)大学生人际信任与抑郁的皮尔逊相关系数r =0 .2 0 3,低人际信任者的抑郁程度与高人际信任者的抑郁程度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轻度抑郁者的人际信任水平与重度抑郁者的人际信任水平间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2 )各年级之间人际信任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3)男女大学生、文科与理工科、城市与乡镇、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人际信任与抑郁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抑郁之间显著相关 ;各年级之间人际信任存在显著差异 ;男、女大学生 ,文科与理工科 ,城市与乡镇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随机分成小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每天分别予小剂量(10mg/kg)和常规剂量(30mg/kg)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治疗,10d为一疗程,对两组的临床表现、医技检查结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发热消退时间(t=1.0642,P〉0.05)、咳嗽缓解时间(t=0.8451,P〉0.05)、哕音消失时间(t=0.6721,P〉0.05)、血白细胞恢复时间(t=0.8723,P〉0.05)及治疗10d后X线胸片阴影消散率(χ2=2.085,P〉0.05)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穿刺局部疼痛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0,P〉0.05),但恶心(χ2=33.38,P〈0.05)、呕吐(χ2=52.23,P〈0.05)、食欲缺乏(χ2=54.37,P〈0.05)等胃肠道症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周后复查丙氨酸转氨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78.13,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年级及性别对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人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人际关系相关因素进行调查,探讨不同年级及性别的差异。方法:于2004-09/09对济南4所大学的579名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人际关系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采用①生活事件量表:依据刘贤臣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主要摘用其中人际关系因子Ⅰ部分。②人际信任量表:包含各种环境下和不同角色的人际信任。③人性哲学修订量表:包括“相信人基本上都是善良的”正因子和“愤世嫉俗”负因子。④信赖他人量表:信任程度愈高得分愈低。⑤容纳他人量表:测试容纳他人和被他人容纳。⑥自制的调查问卷:如一般资料、个人特征、经济状况、家庭环境父母教育方式和最影响情绪和心理的10大问题。观察不同性别、不同年级间大学生人际信任各测量指标;人际信任相关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回答完整问卷579份,有效率96.5%。①对大学生的人际信任评分,无论是人际信任量表或是人性哲学值得信赖因子分男生均明显高于女生(31.56&;#177;8.50,29.82&;#177;8.43,t=2.47,P〈0.05;31.07&;#177;8.60,29.83&;#177;7.96,t=2.58,P〈0.01),而人际关系紧张的发生率以及生活事件量表人际关系因子分则正相反,男生明显低于女生(22.47%,31.71%,X^2=6.52,P〈0.05;7.49&;#177;2.81,7.98&;#177;3.21。t=2.94,P〈0.05)。②大一学生的人际信任、值得信任、被人容纳得分明显低于其他各年级学生,[(77.94&;#177;9.21,80.19&;#177;9.05。80.81&;#177;9.19,79.88&;#177;8.83),(28.81&;#177;8.71,30.96&;#177;7.83,31.32&;#177;9.09,30.65&;#177;8.45),(15.90&;#177;3.58,16.92&;#177;3.22,17.03&;#177;3.26,16.84&;#177;3.80),t=2.0-4.39,P〈0.05-0.011,而人际关系紧张的发生率及负性生活事件的人际关系因子分高于其他年级f37.5%,25.4%,22.3%,25.5%,X^2,=2.56-6.24,P〈0.05;8.29&;#177;3.16,7.74&;#177;2.98。7.58&;#177;2.84,7.70&;#177;3.01,t=2.2-2.96,P均〈0.051。③人际信任相关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按作用大小依次为健康状况(-0.2534)、兴趣爱好(0.2264)、家庭住址(0.1951)、母亲教育方式(0.1046)、性格类型(0.0845)五项因子的回归系数,在α=0.05水平上进入回归模型且有显著性意义(t=2.11-5.70);④人际关系与人际信任呈显著正/负相关(r=-0.3964~-0.4600,P〈0.01或r=0.1222-0.1900,P〈0.05)。结论:本调查结果显示,人际信任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好坏;男生的人际信任和人际关系好于女生。高年级的学生好于大一的学生,且与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生活费来源、兴趣爱好、家庭住址、父母亲教育方式及性格类型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新型毒品滥用者强制戒毒期间抑郁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型毒品滥用者强制戒毒期间的情绪状况。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苏州强制戒毒所的216例新型毒品滥用者进行测试分析。结果强制戒毒期间新型毒品滥用者抑郁自评量表总分显著高于国内正常成人常模(t=8.113,P〈0.01),女性显著高于男性(t=3.021,P〈0.01),未婚组显著高于未婚同居组与离婚组(P〈0.05),已婚组显著高于离婚组(P〈0.05),吸毒年限〈1a与≥1a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毒品渴求组显著高于不渴求组(P〈0.05或0.01)。结论新型毒品滥用者在强制戒毒期间有明显的抑郁情绪,不同性别、不同婚姻状况以及对毒品的渴求程度不同,其抑郁程度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非AIH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输注洗涤红细胞临床实验疗效。方法 收集49例临床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的非AIHA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为35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的常规输血患者,对两组所有患者输血前l小时和输血后24小时的血红蛋白(H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尿胆原和尿胆红素几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实验组患者输注洗涤红细胞前后,血中TBIL(t=3.76,P〈0.01),DBIL(t=4.18,P〈0.01),Hb(t=8.69,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尿中尿胆原(x^2=3.094,P〉0.05)和尿胆红素(x^2=2.001,P〉0.05)在输血前后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患者输注洗涤红细胞前后除了Hb(t=4.252,P〈0.01)外,其余TBIL、DBIL、尿胆原和尿胆红素的含量均无显著性变化;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输注洗涤红细胞前,两组患者Hb(t=0.174,P〉0.05)、TBIL(t=0.26,P〉0.05)、DBIL(t=1.58,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而输注洗涤红细胞治疗后,两组患者除了Hb(t=0.286,P〉0.05)外,其TBIL(t=2.30,P〈0.05)和DBIL(t=2.08,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非AIHA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输注洗涤红细胞能提高血红蛋白,但红细胞有加速破坏的倾向,增加患者肝脏转化功能的负担,故应尽量不输洗涤红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手术前患者的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与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将62例行介入治疗的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于通知手术13的当天和手术前1d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定;研究组术前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不做心理干预;对调查结果进行组间和组内前后比较。结果两组第1次评定无显著性差异(t=2.02,P〉0.05);研究组干预前后差异极显著(t=5.23,P〈0.01);对照组前后2次评定无显著性差异(t=2.04,P〉0.05);研究组干预后与对照组第2次评定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4.43,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增强心脏介入术患者的自信心,消除或减轻焦虑情绪,保证介入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对朝鲜族和汉族护生临床实习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艳  吴美福  金红梅 《护理研究》2006,20(25):2279-2282
[目的]探讨朝鲜族与汉族护生临床实习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延边地区朝鲜族、汉族护生实习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结果]朝鲜族、汉族护生间的个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前护生SCL-90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和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女性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朝鲜族与汉族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后护生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精神病性、阳性项目数与国内女性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实习前后朝鲜族护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汉族护生实习前后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朝鲜族与汉族护生实习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均较差,学校、实习医院护理管理者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检测纤维蛋白单体的临床意义。方法 血液透析患者按活动性分级为Ⅰ~Ⅱ级22例,Ⅲ~Ⅳ级38例。对不同心功能级的血液透析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单体(FM)定量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TT,PT,APTT和F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0.58,均P>0.05),D-二聚体和FM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7.45,t=8.41~11.65,均P<0.05)。心功能Ⅲ~Ⅳ级组D-二聚体水平比心功能Ⅰ~Ⅱ级组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P>0.05)。FM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5,P<0.05)。结论 FM是透析患者心功能不全早期诊疗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伴发焦虑症状的抑郁障碍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 月至2018年12月云南省多家精神病专科医院600例符合ICD-10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根据是否伴发焦虑症状分为单纯抑郁组和抑郁伴发焦虑组.通过一般情况问卷和量表筛查,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找出抑郁障碍伴发焦虑症状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2组患者在性格、有无起病前的生活事件及家族(遗传)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情况、家庭环境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各因子失眠障碍、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等方面差比较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伴发焦虑组明显高于单纯抑郁组.2组在体质量减轻、迟滞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各因子中,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在2组中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抑郁伴发焦虑组明显高于单纯抑郁组.多因素分析发现,性格、有无起病前的生活事件、家族史对伴发焦虑症状的抑郁障碍有显著影响(P<0.05),为其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抑郁障碍常伴发焦虑,患者具有症状重、社会功能损害明显、预后差的特征,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性格与学历对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目的讨论性格、学历与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100名护生,大专护生38名,中专护生62名,采用艾森克简式个性问卷对护生进行性格类型测定,并分别按性格、学历对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大专学历的护生人际沟通能力显著高于中专学历(t=6.77,t=9.14,P均<0.001);性格内向型的护生人际沟通能力最差,与性格中间型、外向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性格中间型与性格外向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历较高、性格外向型或性格中间型的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肾移植术后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cy)、肾功能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分别在肾移植术后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慢性肾病并接受肾移植手术共63例患者为移植组,另外选择该院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对移植组和对照组进行Hcy、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在肾移植前后的Hcy、Cr、BUN水平均升高,且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在肾移植后Hcy、Cr、BUN水平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移植组在术后第1、3、7、14天的Hcy、Cr、BUN水平逐渐降低,与术前相比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BUN均与Hcy水平呈正相关(r=0.627,P0.05)。移植组在肾移植前后的TC、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G、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水平的变化可以与Cr、BUN一同作为肾移植术后疗效监测指标,同时也可协同血脂水平观察患者术后高脂血症的发生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与精子质量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门诊和住院男性不育患者303例,测量身高、体重及腰围,并按照BMI执行标准分组,同时检测各组的精子质量各项参数。结果 超重组、肥胖组及重度肥胖组的精子浓度与正常体重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3.941,3.782,5.632,P<0.01),超重组、肥胖组及重度肥胖组的精子总数与正常体重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117,2.655,8.591,P<0.05或0.01),正常体重组与低体重组之间无差异(t=0.668,P>0.05),精子浓度及精子总数随着BMI增加而逐渐降低; 低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和重度肥胖组的不动精子率均高于正常体重组,有显著性差异(t=2.847,8.592,8.472,5.380,P<0.05); 异常体重各组的精子正常形态率与正常体重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2.356,5.968,5.156,5.993,P<0.05); 异常体重各组的精子活率与正常体重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2.847,8.593,8.472,5.380,P<0.05); 异常体重各组的精子向前运动率与正常体重组比较均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t=2.432,11.816,9.588,13.528,P<0.05)。超重组、肥胖组及重度肥胖组精子DNA碎片化指数均高于正常体重组,有显著性差异(t=6.168,7.238,9.309,P<0.05); 低体重组与正常体重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身体质量指数异常及腰围增大可引起精子多项参数病理性改变,可能是导致男性不育症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伴自杀行为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提高对其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太康路院区)精神科收治的18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年龄(43.15±5.66)岁,年龄范围为23~55岁,对患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与各种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有无自杀行为将患者分为有自杀行为组(n=96)和无自杀行为组(n=90),两组患者性别、婚姻状况、人际关系、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吸烟史、精神异常史、饮酒史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有自杀行为组与男性无自杀行为组患者年龄、婚姻状况、吸烟史、人际关系、是否为独生子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有自杀行为组与男性无自杀行为组患者精神异常史、是否饮酒、家族自杀史、既往自杀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有自杀行为组与女性无自杀行为组患者婚姻状况、人际关系、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有自杀行为组与女性无自杀行为组患者年龄、吸烟史、精神异常史、饮酒史、家族自杀史、既往自杀史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大、重大精神创伤、既往自杀史与双相情感障碍伴自杀行为均呈正相关。结论女性、年龄大、有重大精神创伤、有自杀家族史、既往自杀史等都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伴自杀行为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给予高度重视并及早采取干预措施,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检测血清IL-6和粘着斑激酶(FAK)水平的意义。方法 选取COPD患者120例,对照组100例健康人群,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6和FAK水平。结果对照组和COPD各分级组间血尿酸、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891~1.254,均P>0.05),而FAK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51~25.387,均P<0.05)。COPDⅠ~Ⅳ级IL-6水平有升高的趋势,但各分级组间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8~0.145,均P>0.05)。COPDⅠ~Ⅳ级FAK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41~55.612,均P<0.05)。IL-6和FAK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881)。结论 检测血清FAK可反映COPD患者严重程度,且它是呼吸道平滑肌细胞增殖的靶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生实习后期(实习时间≥6个月)的焦虑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状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6-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某所三级甲等医院实习满6个月的护生23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perceived self-efficacy scale,GSES)对其进行心理焦虑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状况调查,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230名护生焦虑症状总分为25~64分,平均(42.10±7.815分),与常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17,P0.05)。230名护生中,正常者198名(86.1%)、轻度焦虑者28名(12.2%)、中度焦虑4名(1.7%)、无重度焦虑者。230名被调查的护生GSES量表平均得分为(2.37±0.59)分。自我效能感和焦虑状况之间呈负相关(r=-0.09,P0.05)。护生SAS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得分越低。结论护生实习后期的焦虑状况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相关,带教教员应给予更多支持和引导,促进其身心健康,顺利完成实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