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腺病毒介导gax基因转染在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以腺病毒介导gax基因转染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强VSMC中gax基因的表达。方法 采用位置特异性重组方法构建携带大鼠gax基因表达序列的复制缺陷型5型腺病毒载体(AdCMV-gax),经293细胞扩增,纯化制备高滴度病毒转染液;以病毒转染液常规转染VSMC后,应用RT—PCR、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分别检测VSMC中gax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均显示.AdCMV—gax转染VSMC后,VSMC的Gax蛋白表达率明显增高,转染后24小时即可达80%左右,高水平的表达可维持5天以上;AdCMV—gax转染前,PDGF—BB对gax基因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均有下调作用,AdCMV—gax转染后,无论有无PDGF—BB刺激,VSMC中gax基因的表达均比转染前显著增高。结论 腺病毒载体可有效地介导gax基因转染VSMC,并且表达为蛋白质。这有利于进一步研究gax基因对VSM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基因沉默后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初步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蛋白表达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PCSK9小分子干扰RNA(siRNA)模型,培养VSMC,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转染组和阳性转染组,选取转染效率最高的PCSK9siRNA对VSMC进行干预,分别于12、24、36、48、60h用MTT法测定吸光度(A)值,绘制增殖曲线,观察其对VSMC增殖的影响,转染48h后用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细胞内LRP-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阴性转染组比较,阳性转染组24、36、48和60h的A值明显下降(P<0.05),PCSK9siRNA抑制VSMC的增殖(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转染组比较,阳性转染组LRP-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 PCSK9siRNA能有效抑制VSMC的增殖作用,且这种作用可能与LRP-1蛋白表达上调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朱艳霞  王启贤  邓东波  陈鹤  方勤  尹小龙 《心脏杂志》2007,19(4):399-401,405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的反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寡核苷酸基因转染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促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用EGFR寡核苷酸脂质体复合物转染Sprague-Dawley大鼠VSMC,通过RT-PCR、Western-Bloting分别检测转染后EGFR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用3H-Tdr掺入法检测经EGFR寡核苷酸转染再用AngⅡ刺激VSMC的增殖情况。结果反义EGFR寡核苷酸转染大鼠VSMC后,EGFR 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正义组及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用AngⅡ刺激后,反义组细胞的3H-Tdr掺入较正义组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脂质体介导的反义EGFR寡核苷酸转染可以减弱AngⅡ的促VSMC增殖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其受体对体外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VSMC株,50、100、200μg/L HMGB1作用细胞24 h后,CCK法检测VSMC的增殖情况;细胞划痕修复及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VSMC迁移情况;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干扰效率;CCK法及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沉默RAGE后HMGB1对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MGB1作用VSMC后可明显促进细胞增殖及迁移(P0.05);转染si RNA-RAGE后,RAGE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HMGB1组相比,si RNA-RAGE可抑制HMGB1诱导的细胞增殖、迁移及NF-κB蛋白表达(P0.05)。结论 HMGB1可促进VSMC增殖及迁移,机制可能与HMGB1和RAGE结合后激活NF-κ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可罗卡林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起负调节作用的可罗卡林(cromakalim对同型半胱氨酸(hcy)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增殖及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建立hcy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增殖模型后,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VSMC增殖周期的变化;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可罗卡林对VSMC增殖及c—myc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可罗卡林使VSMC处于G0/G1期的细胞数显著增多(P<0.01),S期G2 M期的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能够抑制hcy诱导的VSMC增殖和c—myc基因蛋白表达的增加。结论:可罗卡林对hcy诱导的VSMC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c—myc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转染表达血和这紧张素Ⅱ(AngⅡ)2型受体(AT2R)对其增殖和迁移影响。方法 构建带AT2R基因的重组复制缺隐型腺病毒载体(AdCMV-AT2R),体外转染大鼠主动脉VSMC,用RT-PCR方法检测AT2R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AT2R表达率,用细胞周期、分裂指数、MTT比色法和5-溴尿苷(BrdU)掺入法检测VSMC增殖。VSMC迁移用改良Boyden‘s趋化小室法检测,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骨架蛋白F-actin的表达。结果 构建的AdCMV-AT2R体外转染培养VSMC表达率为89.51%。AT2R峰值地,其S期和G2-M期细胞比率从31.7%降低到13.9%(P<0.05),MTT吸光度和BrdU掺入量分别降低61.14%和51.6%(P<0.01)。VSMC的跨膜迁移数降低62.2%,F-actin表明明显减少。结论 AT2R转染表达可显著抑制体外培养VSMC的增殖和迁移,这一作用对再狭窄防治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腺病毒介导gax基因转染在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腺病毒介导gax基因转染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强VSMC中gax基因的表达.方法采用位置特异性重组方法构建携带大鼠gax基因表达序列的复制缺陷型5型腺病毒载体(AdCMV-gax),经293细胞扩增,纯化制备高滴度病毒转染液;以病毒转染液常规转染VSMC后,应用RT-PCR、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分别检测VSMC中gax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均显示AdCMV-gax转染VSMC后,VSMC的Gax蛋白表达率明显增高,转染后24小时即可达80%左右,高水平的表达可维持5天以上; AdCMV-gax转染前,PDGF-BB对gax基因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均有下调作用,AdCMV-gax转染后,无论有无PDGF-BB刺激,VSMC中gax基因的表达均比转染前显著增高.结论腺病毒载体可有效地介导gax基因转染VSMC,并且表达为蛋白质.这有利于进一步研究gax基因对VSM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介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过程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STAT1)的激活与核转位。方法 本文采用Western印迹、非同位素凝胶电泳(EMSA)和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观察AngⅡ刺激大鼠主动脉VSMC前后,细胞中STAT1的活化状态与定位。结果 VSMC经AngⅡ干预后,胞内磷酸化的STAT1(P-STAT1)蛋白表达增加(P〈0.01),达峰后随时间梯度逐渐下降,AngⅡ干预15min后检测到胞核内有蛋白.DNA复合物形成。这一反应可被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阻滞剂Losartan以及Jak2抑制剂AC-490抑制(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也显示AngⅡ干预后P-STAT1主要在胞核内表达。结论AngⅡ可以通过和AT1受体结合,激活Jak/STAT通路,在AngⅡ介导的大鼠VSMC增殖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miR-155可以通过干扰血管平滑肌细胞(VMSC)生物活性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但具体机制不十分清楚。本研究主要观察miR-155对VSMC中钙敏感受体(CaSR)表达的影响,同时探讨CaSR在miR-155调控VSMC生物活性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培养VSMC,将miR-155 mimic、Ad-CaSR转染到VSMC中,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MTT测定VSMC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VSMC的凋亡情况,Transwell检测VSMC迁移情况。结果 miR-155 mimic组CaSR的表达水平明显受抑制,VSMC凋亡明显减少,而VSMC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增强;Ad-CaSR组和miR-155+Ad-CaSR组VSMC凋亡明显增加,而VSMC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下降。结论 miR-155可以调控VSMC的生长,该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VSMC中CaSR的活性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SP1在主动脉夹层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主动脉夹层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人主动脉夹层血管壁组织(n=10)及正常主动脉壁组织(n=4),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壁组织中SP1和收缩型VSMC表型标志物SM22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体外培养正常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VSMC),以转染SP1过表达腺病毒(Ad-SP1)的HA-VSMC为Ad-SP1组,以转染仅表达荧光蛋白腺病毒(Ad-GFP)的HA-VSMC为对照组,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HA-VSMC中SM22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主动脉壁组织相比,人主动脉夹层血管壁组织中SP1 mRNA(3.81±2.84对0.91±0.67,P0.05)和蛋白(2.09±0.32对0.90±0.09,P0.05)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SM22αmRNA(0.39±0.20对1.01±0.51,P0.05)和蛋白(0.75±0.10对1.01±0.09,P0.05)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腺病毒转染HA-VSMC后,与对照组相比,Ad-SP1组中SM22αmRNA(0.36±0.03对0.95±0.11,P0.05)和蛋白(0.84±0.11对1.06±0.06,P0.05)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结论:转录因子SP1在主动脉夹层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与VSMC表型转化密切相关,参与主动脉夹层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和血管内皮细胞(VEC)G1-S检查点的作用。方法:将大鼠VSMC与VEC进行原代培养,50 nmol/L紫杉醇干预72 h后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印迹法检测。结果:同VEC相比,紫杉醇干预的VSMC中BrdU表达明显增加(均P0.05)。紫杉醇干预的VSMC中cyclin D1、P27表达高于VEC,P21表达较低(均P0.05)。结论:紫杉醇干预的VSMC同VEC相比,在增殖率与细胞周期调节因子表达方面具有明显差异,紫杉醇对VSMC G1-S检查点有特异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缬沙坦(Val)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及磷酸化42/44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42/44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组织贴块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tran-sweⅡ小室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p42/44MAPK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1)AngⅡ能明显促进VSMC迁移,该作用可被Val和MAPK激酶的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所抑制。(2)AngⅡ刺激VSMC5min时,p42/44MAPK的表达量最大,该作用可被Val和PD98059所抑制。(3)Val单独作用于VSMC时,对细胞的迁移及p42/44MAPK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结论Val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迁移与其抑制AngⅡ诱导的p42/44MAPK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葛根素对培养的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表达的影响,探讨葛根素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加入不同浓度葛根素与细胞孵育,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的PCNA表达;提取RNA,采用Rt-PCR检测Survivin表达水平,并经核苷酸序列分析验证,灰度扫描测定Survivin/GAPDH(s/G)比率。结果:葛根素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PCNA表达(P=0.0000);葛根素组Survivin/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s/G)比率较对照组低。结论:葛根素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大隐静脉(saphenous vein,SV)与胸廓内动脉(internal thoracic artery,ITA)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的方法,并比较二者的生长特性。方法:取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剩余的SV与ITA血管标本,分为SV组与ITA组,用植块法进行VSMCs的原代培养,用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细胞,并比较两组细胞培养时间的差异。去血清培养48h后,在DMEM/F12、100ml/LFBS及10ng/ml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不同培养条件下,观察SV的VSMCs与ITA的VSMCs生长情况。用MTY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并进行比较。结果:原代及传代培养均获成功。免疫荧光染色法显示平滑肌肌动蛋白(SMα-actin)位于细胞质,总阳性率〉95%。SV组原代培养植块周围细胞爬出时间为(9.1±1.1)d,大于ITA组的(5.8±1.0)d(P〈0.05)。sV的VSMCs再次传代培养时间为(34.9±3.4)d大于ITA的VSMCs首次传代培养时间(29.1±4.4)d(P〈0.05)。SV的VSMCs再次传代培养时间为(9.0±4.2)d,与ITA的VSMCs再次传代培养时间(9.6±3.9)d相似。两组细胞在相同培养条件时,未见明显的形态学差异,细胞生长曲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植块法进行SV与ITA的VSMCs原代培养简便可行,细胞纯度高,具有良好的细胞表型转变特性,是研究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血管桥再狭窄分子机制良好的细胞模型。SV的VSMCs可能较ITA的VSMCs具有更强的增殖潜能,二者内在属性的差异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不仅能维持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静止形态,也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胰岛素这种不同的效应是通过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实现的,因为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血管平滑肌细胞静止形态中高表达,而在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形态中低表达.胰岛素维持血管平滑肌细胞静止形态是通过磷脂酰肌醇激酶3途径实现的,而其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是通过活化蛋白激酶实现的.因此,在模拟胰岛素抵抗状态,即阻断磷脂酰肌醇激酶3信号通路并保留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胰岛素可能失去维持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静止状态,取而代之的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变异能引发许多血管性疾病,包括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等.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单基因也变异能引发弥漫性血管疾病,包含了动脉的阻塞及扩大,这在临床上对血管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miRNA-223与金属基质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在风湿性心瓣膜病(风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表达水平及在房颤心肌结构重构的发生机制.方法 风心病接受瓣膜置换术患者31例,其中风心病窦性心律组15例,风心病慢性房颤组16例.收集患者右心房心肌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心房肌组织和血清miRNA-223的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清及心肌组织MMP-9蛋白的表达及分布水平;苏木素-伊红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结构及胶原纤维含量变化.结果 与窦性心律组相比,房颤组心房肌组织miRNA-223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603±0.0228 vs.0.0261±0.0035,P<0.01);房颤组血清MMP-9表达水平高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281±0.9165)ng/mLvs.(2.7613±1.2166)ng/mL,P<O.05].MMP-9蛋白表达水平与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呈正相关(r=0.406,P<0.05);MiRNA-223表达水平与MMP-9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901,P<0.05).结论 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miRNA-223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对巨噬细胞缺氧诱导促有丝分裂因子(HIMF)分泌及HIMF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剂量的重组IL-4刺激培养的巨噬细胞,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巨噬细胞HIMFmRNA表达,荧光免疫组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巨噬细胞HIMF蛋白表达;用终浓度分别为3×10^-4mmol/L,9×10^-4mmol/L,2.7×10^-5 mmol/L的重组HIMF刺激培养的平滑肌细胞,以^3 H-胸腺嘧啶核苷(^3 H—TdR)掺入法测定HIMF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Th2型细胞因子IL-4刺激巨噬细胞,HIMFmRNA及其蛋白明显表达(P〈0.01);浓度为3×10^-6 mmol/L,9×10^-4~mmol/L,2.7×10^-5mmol/L的重组HIMF明显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P〈0.01),且随着HIMF剂量的增加,促增殖作用增强。结论:Th2型细胞因子IL-4能刺激巨噬细胞表达HIMF mRNA及其蛋白,HIMF能促进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8.
19.
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平滑肌细胞是构成血管壁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凋亡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及再狭窄的发生发展,现就最近研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诱导因素、相关基因、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地尔硫卓(Dil)对增殖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原癌基因c-myc、c-fos、c-jun和ra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组织贴块法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VSMC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和Dil1、2、3组(浓度分别为10^-5、10^-6、10^-7mol/L),应用MTT检测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VSMC的增殖指数,用rt-PCR检测c-myc、c-fos、c-jun和ras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浓度Dil都能抑制VSMC增殖,PI值均显著下降(各组PI值分别为21.53±1.72、28.63±0.96、15.95±0.37、19.28±0.94、20.33±0.67;P〈0.05);Dil1、2组c-myc、c-fos、c-jun mRNA的表达显著减少(模型组和Dil1、2组的c-myc/GAPDH值分别为2.454±0.03、1.509±0.05、1.660±0.04,c-fos/GAPDH值分别为0.0046±0.0004、0.0023±0.0003、0.0038±0.0005,c-jun/GAPDH值分别为1.950±0.03、1.077±0.03、1.725±0.03;P〈0.05),ras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模型组和Dil1、2组的ras/GAPDH值分别为1.941±0.03、3.811±0.02、2.501±0.02;P〈0.05)。结论Dil抑制VSMC增殖机制可能与下调原癌基因c-myc、c-fos、c-jun的表达和上调ras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