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医舌诊中舌色的色度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运用色度学的方法对各类舌色的量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舌色判断的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对207幅各类舌色图谱扫描后,分析取样点R(红)、G(绿)、B(蓝)各分量值与其总和的比值。同时对青紫类舌色的以上述指标进行聚类后,再与其他常见舌色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淡白舌G比最高,R比和B比居中;红色类舌R比最高,G比和B比较低;青紫类舌B比最高,G比居中,R比最低。淡白舌NR NG NB最大,红色类舌最小,青紫类舌居中。【结论】不同中医专著中的舌色图谱呈现一定的色度学规律,但其参数的使用宜结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色度学的舌色分类研究现状,为数字舌图的舌色分类研究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2项舌色分类研究的数据,将舌色的色度值统一转化为L值、a值、b值、C值、H值,进行各类舌色的色度值比较,并观察各类舌色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提出的颜色-对立空间模型(CIELAB)和明度彩度色调颜色模型(CIELCH)的分布,采用K均值聚类的方法,对不同研究者报道的舌色色度值进行聚类分析,并作色差比较。结果 22篇文章共报道了11类舌色:淡白舌、淡红舌、红舌、红绛舌、暗红舌、淡紫舌、紫红舌、青紫舌、紫舌、绛紫舌、紫暗舌。11类舌色的亮度在45~60之间,色相角在8°~27°和320°~355°之间,饱和度在17~36之间。从淡白舌到淡红舌、红舌、红绛舌、暗红舌,观察到有规律的色度值变化,表现为L值逐渐下降,而a值逐渐升高的趋势。以聚类中心位置的色度值为比较的基准,色差的范围在2.44~19.70之间。结论色度学为中医将舌诊的色觉经验进一步升华为量化色诊提供了关键的理论与技术。但不同研究者报道的色度值差异较大,也提示应当尽快制定数字舌图采集与色彩校正的规范方案与流程,使获得的舌色色度值能够在公共平台进行有效交流。  相似文献   

3.
基于可见反射光谱法的中医舌诊定量与归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应用可见反射光谱方法对舌尖舌质的舌象进行数据采集,探讨中医舌诊对舌质淡白色、淡红色、红色、绛色的定量与归类方法。方法:由舌尖的可见光反射光谱数据计算反演出98位测试对象的舌尖色品坐标及色分布,依据舌尖舌色主要受红光波段能量分布影响的特征,对590~780nm红光范围舌象光谱进行舌尖舌色的计量与分类研究。结果:舌尖舌色数据计算反演于CIE1931色度图,有利于形象地比较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性;舌质的可见光反射光谱归一化后,有利于样本间数据的比较与分析;通过670nm光谱能量强度与590~780nm红色色域光谱能量比实现了舌质舌色的量化,并与临床的舌质淡白色、淡红色、红色、绛色有很好的对应准确率。结论:采用可见反射光谱法采集舌象建立的两种舌质舌色中针对红色的量化方法可以根据量化值的差异进行不同舌象变化的区域划分,为中医舌诊的客观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884例体检人群数字舌图的舌色特征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Lab颜色模型在中医数字舌诊中的意义.方法选择Lab 色彩模型,对884例体检人群的舌色分布状态进行了分析,并与人工判断的舌色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舌色的L值平均值为59.5,a值的平均值为27.9;b值的平均值为15.5.同时,与人工判断的舌色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舌色从淡白舌到青紫舌的变化过程中,L值和b值与之呈负相关,而a值则与舌色呈正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数字舌诊应用Lab颜色模型还需要结合中医临床做进一步修正.  相似文献   

5.
“舌色仪”临床诊断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舌色仪”临床诊断初探危小健,李明宏(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210037)指导马禄均舌诊是中医诊断病症的重要指征。采用光谱法测量光色参数,通过电脑处理确定舌质、舌苦的颜色,以替代人目测舌象的诊断,这是舌色仪的要求。自1989年“舌色仪”完成设计装配成功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中的子宫肌瘤患者的舌象特征,同时采用色度学的方法对子宫肌瘤患者的舌色色度值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1∶1)的方法,对244例子宫肌瘤患者和对照组进行舌诊和数字舌图拍摄,比较两组的舌色、舌形、苔色、舌苔厚度构成以及舌色的色度值。结果:医生肉眼判断的结果为:子宫肌瘤组与非子宫肌瘤组的舌色、苔色与苔厚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子宫肌瘤组的正常舌形出现率显著降低,差异的产生与子宫肌瘤组中齿痕舌和瘀点舌的发生率增高有关。在LCH颜色空间中,子宫肌瘤组的色相偏于红橙色,非子宫肌瘤组的色相偏于红主色。齿痕舌与瘀点舌的舌色饱和度降低。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齿痕舌和瘀点舌的发生率增高。运用色度学的分析方法可提高舌色诊断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7.
舌诊是望舌象而进行辩证的一种诊断方法,舌象是由舌质(包括舌色、舌态)和舌苔(包括苔色、苔质)两部分的色泽形态所构成的形象,舌象之所以能反映内脏的病变,是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恒动观念为理论依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幼猪急性心肌梗死 (AMI)前后舌血流灌注量 (PU)与舌色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1 6头幼猪采用闭胸式改良中孔合金珠法造成 AMI,运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别在 AMI前后定时测定舌血流灌注量 (PU) ,相应观察舌色的变化。结果 :AMI后 ,舌色大部分转为紫暗色 ,舌 PU较AMI前明显降低 (P<0 .0 1 ) ,舌色紫暗程度与舌 PU呈负相关 (P<0 .0 1 )。结论 :实验幼猪 AMI后舌色改变与舌血流灌注量密切相关。紫暗舌的形成与舌 PU降低有关。舌色紫暗程度越重 ,舌 PU降低越明显 ,为中医辨证和活血化瘀治疗 AMI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该研究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molecule-1,sVCAM-1)进行检测,分析其与中医舌色和患者年龄的关系,从黏附分子角度探求慢乙肝中医舌色的病理基础,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肝病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并与150例健康人作为对比,观察患者的舌色并记录其他四诊信息,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sVCAM-1水平,并记录患者肝功能、病毒指标和肝脏B超检查结果,所有数据输入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统计分析。结果:慢乙肝患者以黯、紫舌多见,随年龄增大、病程延长,黯、紫舌明显增多,50岁后,患者以紫舌为主,提示舌色与患者病程密切相关;紫舌患者较淡红舌、黯舌患者血清sVCAM-1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紫舌的形成机理与血清sVCAM-1增高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舌色有一定的演变规律,血清sVCAM-1的升高是形成慢乙肝紫舌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望舌为主了解原发性肝癌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73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使用标准化舌象采集环境获取其临床舌象,由医学专家给出舌象诊断,使用条件Logistic回归对肝癌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舌色按由淡白、淡红到红进行分类,结果显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主要与肝癌临床分期(OR=3.607,P=0.000)、舌形异常(OR=3.295,P=0.005)、舌下脉形状(OR=1.558,P=0.008)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OR=1.008,P=0.015)有关;而舌色按紫与不紫进行分类,结果显示舌色也与肝癌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密切相关(OR=1.989,P=0.047)。结论:舌体胖大、舌下脉增粗或迂曲、舌色见紫、肝癌临床分期进展和血清胆红素水平过高均为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以舌象观察为主可望作为一种预测肝癌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简捷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在分析数字舌图时,由于舌苔遮蔽舌质颜色,导致舌色提取困难的问题解决方法.方法 拍摄255例受试者舌图,选择舌侧缘背侧面和腹侧面的前、中、后3个部位、计7个点的舌色数据.应用CIEDE2000色差公式,设点2、点3的色差为标准总色差,进一步比较各颜色样本之间的色差.结果 标准总色差为(2.655 5±1.51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舌象变化,提高舌诊在急性期脑出血辨证中的作用。方法选88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在入院后24h内观察其舌色、舌苔,按病情、出血量、中经络与中脏腑等分组分析舌象变化。结果病人的舌色改变多见红舌;次为紫舌,再为暗红舌。舌苔以黄厚苔多见,次为薄黄苔,再为黄腻苔。中经络与中脏腑组间比较,中经络多见紫舌、紫/暗红舌合并,中脏腑多见红舌、红/绛舌合并。从病情看,轻、中型舌色多见紫舌、紫/暗红舌合并,重型多见红舌、红/绛舌合并。舌苔改变各分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急性期舌色多见红、紫、暗红,舌苔多见黄、腻苔,舌色变化与病情程度有一定相关性,能反映中风的病理变化,是辨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生物传热学在中医舌诊定量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采用学科交叉的方法对中医舌诊的机制进行研究,探讨舌体温度以及温度分布与中医舌质或舌色的特定关系。方法采用红外热像仪和热电偶探针测取人舌和猪舌表面的温度场,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和CBI-8000生理研究系统对人舌和猪舌测取其全舌血液灌注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分析舌体内部剖面温度场。结果得到了人舌表面温度分布的定量化曲线以及舌温与血液灌注率之间的特征关系,通过数值方法得到了舌体内部特定剖面的温度。结论揭示出不同的舌色可以表现为不同的舌温和血液灌注率,证明用生物传热理论对中医舌诊定量化进行研究的可行性。所得的结果为舌诊定量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湿疹患者舌象特点及其发生机制,为临床诊治慢性湿疹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湿疹患者16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脾虚湿蕴型80例,血虚风燥型80例。另选择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舌象采集仪和临床结合的方法进行舌象的采集分析。[结果]从舌色、舌形、苔色、苔质这4个方面对采集舌象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患者的舌形、苔色及苔质和正常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的舌色、舌形、苔色及苔质和正常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种证型慢性湿疹患者舌象之间比较显示,舌色、苔色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湿疹患者的舌象和正常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证型之间的舌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得出舌诊信息的综合运用在慢性湿疹的诊断和中医证候的区分上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可以为慢性湿疹的诊断和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舌诊在中风后遗症合并肺部感染疾病诊治中的临床运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观察62例中风后遗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舌色、舌形、舌态、苔质和苔色的特征,并进行比较。结果:62例中,舌色以红舌和紫舌为主,舌形以瘦薄舌、裂纹舌为主,舌态以歪斜舌、痿软舌为主,苔质以腻苔、剥落苔为主,苔色以黄苔为主。结论:中风后遗症合并肺部感染是在气血亏虚的基础上,并发痰热蕴肺而发生的,而且大多存在瘀血、痰浊等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6.
OMIM中与舌诊相关的基因研究资料的整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人类孟德尔遗传在线服务(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http://www3.ncbi.nim.gov/Omim/searchomim.html)检索的舌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将无色,白、黄、红、蓝、灰、紫、五彩、黑、绿10种舌色及光滑、大、胖、瘦、畸形、半边、小、长、短9种舌形态的相关基因资料与上述舌色及舌形态的主证资料对照分析,发现一种遗传病可有多种证型,部份遗传病只有一种证型,非遗传性疾病有更多的证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失眠患者证型与舌象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舌象在失眠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10例失眠患者的舌象,归纳舌形、舌色、舌苔特征与各证型之间的联系。结果:各证候包含的舌形、舌色、舌苔特征具有典型意义,阳虚气郁证(40例,占36.4%)是失眠的主要证候。患者舌形、舌色、舌苔特征反映了病邪的表面、虚实、寒热等属性。结论:舌形、舌色、舌苔等舌象特征提示了造成失眠病理因素的性质和患者证候,对辨证论治及临床疗效的提高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舌像颜色特征的计算机分析与识别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研究舌像颜色的客观识别。通过对彩色模式应用、舌像颜色特征分析、舌色苔色的分类识别等的分析.建立了舌色、苔色的计算机分析识别方法。实现了以计算机图像分析为主要方法的舌色和苔色的自动分析与识别。  相似文献   

19.
中医舌象观察的临床意义附院中医科(046000)李秋香,李慧萍,张克英晋城市教育学院李学斌舌有舌质和舌苦之分。舌苔分苦质、苔色两方面。舌质和舌苔综合观察,以舌色为纲,舌苦为目,形成了常见的一些舌象。舌象往往随正邪消长和病情的进退呈相应的动态变化,故对...  相似文献   

20.
舌象与脑出血患者预后及病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和发现舌象与脑出血患者预后和病位的关系,以指导临床诊治与判断。方法记录99例患者入院24h内舌象(舌色),归入淡白舌、淡红舌、红绛舌、紫暗舌4类,总结其与发病部位和预后间存在的一些规律。结果患者的舌色愈淡,其病情愈轻浅,预后愈好。结论舌象可反映脑出血患者预后,与中医理论和西医观点一致,对急危重症脑出血患者来说,此法简便、真实、适用、可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