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弹性及顺应性与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彩超检测104例患者4型高血压病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IMT)、管腔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SPV)、舒张末期流速(EDV),并与25例正常血压者对照观察。结果①除肝火亢盛型外其他证型阻力指数(RI)及血流指数(P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4型中医证型EDV由大到小排序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IMT除肝火亢盛型外,其他证型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厚(P<0.05),以阴阳两虚及痰湿壅盛最为显著。结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中,阴阳两虚及痰湿壅盛是危险证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影响因素,探索高血压病临床辨证规律。方法:根据临床症候将63例高血压病患者辨证分为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比较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和血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女性多于男性(P〈0.05),痰湿壅盛型和肝火亢盛型男性多于女性(P〈0.05)。平均年龄肝火亢盛型低于其他3型(P〈0.01),痰湿壅盛型低于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P〈0.05)。肝火亢盛型和痰湿壅盛型体重指数高于其他两型(P〈0.01)。收缩压升高以肝火亢盛型和阴阳两虚型为主(P〈0.05),舒张压升高以肝火亢盛型和痰湿壅盛型为主(P〈0.05)。结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和血压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针刺曲池和太冲对高血压病不同证型的疗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针刺曲池、太冲穴治疗不同证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并探讨曲池、太冲穴针刺降压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高血压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肝火亢盛、痰湿壅盛、阴虚阳亢与阴阳两虚四组。均运用针刺治疗。用放免法测定血浆ET含量和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ACE含量。结果:1个疗程后。痰湿壅盛组和肝火亢盛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阴虚阳亢组和阴阳两虚组(P〈0.01),阴虚阳亢组和阴阳两虚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1个疗程后血浆中ET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下降的程度依次为痰湿壅盛组〉肝火亢盛组〉阴虚阳亢组〉阴阳两虚组;阴虚阳亢组、肝火亢盛组、痰湿壅盛组三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血清ACE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依次为肝火亢盛组〉痰湿壅盛组〉阴虚阳亢组〉阴阳两虚组。阴虚阳亢、肝火亢盛、痰湿壅盛三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证型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针刺曲池、太冲可调节高血压病患者血中ACE、ET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影响因素,探索高血压病临床辨证规律。方法:根据临床症候将63例高血压病患者辨证分为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比较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和血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女性多于男性(P<0.05),痰湿壅盛型和肝火亢盛型男性多于女性(P<0.05)。平均年龄肝火亢盛型低于其他3型(P<0.01),痰湿壅盛型低于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P<0.05)。肝火亢盛型和痰湿壅盛型体重指数高于其他两型(P<0.01)。收缩压升高以肝火亢盛型和阴阳两虚型为主(P<0.05),舒张压升高以肝火亢盛型和痰湿壅盛型为主(P<0.05)。结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和血压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依据,从而指导临床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对121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血浆HCY检测,并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对每位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血浆HCY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高血压病痰湿壅盛型血浆HCY与阴阳两虚型的进一步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的进一步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均值比较为: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结论:①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的血浆HCY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具有一定相关性。②痰湿壅盛型的血浆HCY在各中医证型中升高的程度最大,可以将血浆HCY作为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的相关性,以求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依据,从而指导临床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对121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血清β2-MG检测,并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对每位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血清β2-MG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肝火亢盛型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血压病阴阳两虚型血清β2-MG与阴虚阳亢型的进一步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的进一步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均值比较为:阴阳两虚型&gt;阴虚阳亢型&gt;痰湿壅盛型&gt;肝火亢盛型。结论:①高血压病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的血清β2-MG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具有一定相关性;肝火亢盛型的血清β2-MG则不具相关性。②阴阳两虚型的血清β2-MG在各中医证型中升高的程度最大,可以将血清β2-MG作为高血压病阴阳两虚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甘肃庆阳地区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我市有代表性的三家医院门诊和住院高血压病患者220例,根据西医诊断标准诊断高血压病,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把入选患者分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4组。分别给患者测量静息血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阴阳两虚证患者约68例(占30.9%),痰湿壅盛证患者60例(占27.3%),阴虚阳亢证患者47例(占21.4%),肝火亢盛证45例(占20.5%)。从年龄分布可见阴阳两虚痰湿壅盛阴虚阳亢肝火亢盛,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火亢盛组、痰湿壅盛组男性分布多于女性,男女组构成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阴虚阳亢型多见于女性,阴阳两虚型男女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甘肃庆阳地区高血压患者中医分型以阴阳两虚、痰湿壅盛较多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及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86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病组和靶器官损害组,中医辨证分为4个证型组,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靶器官损害组血压昼夜节律显著减弱;肝火亢盛型24h平均收缩压异常增高,痰湿壅盛型24h平均舒张压明显增高,阴虚阳亢型昼夜收缩压节律明显异常,阴阳两虚型双重昼夜节律异常。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密切。肝火亢盛型和痰湿壅盛型多为高血压病早期正盛邪实阶段,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多为高血压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量指数与中医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量指数 ( LVMI)与中医分型的关系。方法 :9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阴阳两虚型 ,痰湿壅盛型 ,阴虚阳亢型和肝火亢盛型。应用惠普45 0 0型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 LVMI。结果 :LVMI:阴阳两虚型 >痰湿壅盛型 >阴虚阳亢型 >肝火亢盛型。阴阳两虚型与其余三个证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1 ) ,其余三个证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0 .0 5 )。结论 :LVMI可作为高血压中医分型的客观依据 ,也可作为中药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各中医证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高血压病患者172例,其中中年组88例,老年组84例,分别对2组进行中医证型分组,分为肝火亢盛组、阴虚阳亢组、痰湿壅盛组和阴阳两虚组,全部测定ba PWV,分析2组不同中医证型ba PWV的差异。结果(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肝火亢盛型及痰湿壅盛型患者比例降低,阴虚阳亢型及阴阳两虚型患者比例增高。(2)ba PWV在不同中医证型间比较:中年组各证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各证型组ba PWV值从高到低次序为:阴阳两虚组>阴虚阳亢组>痰湿壅盛组>肝火亢盛组,阴阳两虚组、阴虚阳亢组与其余各证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湿壅盛组与肝火亢盛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年组动脉硬化程度与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关系相对不密切,各证型患者动脉硬化程度接近;老年组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阴阳两虚型患者动脉硬化程度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韦秀湘 《广西医学》2014,(3):329-331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检测精神分裂症并发代谢综合征( MS)患者颈动脉,探讨其颈动脉结构的变化和特征。方法精神分裂症并发MS患者100例为观察组,体检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测量两组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收缩期内径(Ds)和舒张期内径(Dd),收缩期最大流速(PSV)和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对比两组斑块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IMT、Ds、Dd明显大于对照组,PSV、EDV、RI、PI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共检出斑块52个,斑块检出率52.00%;对照组共检出斑块31个,斑块检出率为31.00%,观察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准确评价精神分裂症并发MS患者颈动脉的变化特点,定期对患者进行检测,可为预测其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提供超声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放射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患者眼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血管因素对其视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谱勒血流成像技术(color doppler flowi maging,CDFI)检测放射性视网膜病变(Radiative Retinopathy,RR)36例70只眼;放射性视神经病变(Radiative Optic Neuropathy,RON)13例25只眼的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鼻、颞侧睫状后短动脉(short posterior ciliary artery,SPCA)、眼动脉(ophthal mic artery,O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diastolic velocity,EDV)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并与26例(52只眼)正常对照组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组和放射性视神经病变组CRA和SPCA的PSV、EDV明显降低(P〈0.01和P〈0.05);CRA、SPCA的RI明显升高(P〈0.05),OA除EDV明显降低(P〈0.01)外,PSV及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存在视网膜CRA、SPCA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放射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与视网膜CRA、SPCA的供血不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H型高血压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44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 μmol/L)、非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斑块、斑块位置及类型,计算斑块积分并测量血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同时收集年龄、性别、病程等流行病学资料.结果:H型高血压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斑块检出率、合并脑梗死及冠心病构成比均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Hcy、空腹血糖(FBG)、HDL-C、年龄及高血压病程有相关性.结论:H型高血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密切相关,高同型半胱氨酸可在高血压的基础上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管壁弹性的差异。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无斑块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超声检查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应用VVI测量颈总动脉管壁长轴方向上和短轴前、内、后、外对应点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elocity of systolic maximum,Vsm)、收缩期峰值应变(strain of systolic maximum,Ssm)及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train rate of systolic maximum,SRsm),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对照组PSV、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IMT,长轴Vsm、Ssm、SRsm和短轴各对应点Vsm、Ssm、SRs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VI技术可用于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颈动脉弹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超声彩色多普勒对糖尿病眼部血管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75例(150只眼)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CA)、眼动脉(OA)的最大收缩期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按眼底病变分为无视网膜病变(NDR)、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NPDR)、视网膜病变增殖期(PDR)3组,并与正常对照组53例(106只眼)进行对照。结果:病变组眼部血管CRA、PCA、OA的PSV、EDV呈进行性下降趋势,RI呈进行性升高趋势。NDR组CRA、PCA、OA的EDV及RI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SL(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较准确反映糖尿病眼部血管改变,对早期发现视网膜血流动力学改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高血压分级、血浆Hcy水平、脉压及斑块稳定性分组。结果不同高血压分级组血浆Hcy、IMT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Hcy组血浆Hcy、IMT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正常Hcy组(P〈0.05),高脉压组血浆Hcy、IMT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脉压组(P〈0.05)。血浆Hcy与高血压分级呈正相关(P〈0.05)。血浆Hcy与IMT及24hPP均呈直线正相关(P〈0.05),IMT与24hPP呈直线正相关(P〈0.05)。血浆Hcy是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独立危险因素(P〈0.05)。不稳定斑块组高Hcy率及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浆Hcy升高与颈动脉IMT增厚、斑块形成及稳定性密切相关,高24hPP的高血压患者血浆Hcy升高及颈动脉斑块形成风险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并颈动脉硬化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0例,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组,原发性高血压并颈动脉斑块组(斑块组)96例,原发性高血压并颈动脉增厚组(增厚组)61例,原发性高血压并颈动脉正常组(正常组)63例,对照组61例。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浆中IL-17浓度,比较血浆IL-17水平与IMT的相关性。结果(1)血浆IL-17水平在斑块组为(401.850±111.137)pg/ml、增厚组为(272.018±82.373)pg/ml、正常组为(195.864±64.001)pg/ml和对照组为(25.509±7.721)pg/ml,血浆IL-17水平依次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00,P〈0.001);(2)相关分析显示血浆IL-17水平与IMT呈正直线相关(r=0.732,P〈0.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并颈动脉硬化患者血浆IL-17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朱晔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1):105-10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彩超检测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及4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颈动脉内径(CAD)、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发生率、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及最大剪切率(SR),分析比较高血压组与对照组以及高血压1、2、3级亚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老年高血压组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PSV、SR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1、2、3级亚组之间随着高血压分级升高,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也逐渐升高,而PSV、SR则逐渐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且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血压升高程度成正比关系。应用彩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对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特点。方法:选择6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①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病位主要在肝、肾、胞宫、脾、胃。②围绝经期综合征虚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积分显著高于气虚、血虚、阳虚积分(P〈0.05~P〈0.01)。③实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气滞、湿、热、血瘀、寒、痰,气滞积分显著高于热、血瘀、寒、痰积分(P〈0.05~P〈0.01)。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源于肾虚,发于肝郁,病性属虚实夹杂,肾阴虚、肝气滞为其病理变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通脉愈心浓缩丸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通脉愈心浓缩丸,1 a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IMT及血脂均有明显改善(P<0.01),而且治疗后两组间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脉愈心浓缩丸能较好的降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改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