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术前应用前列腺素E1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CHD合并PH患者采用前列腺素E1(PGE1)进行术前治疗,用量为15~20μg/kg·min-1,每天6~8 h,连续用药10~14 d.测定用药前后其肺动脉平均压、周围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PGE1明显改善CHD合并重度PH病人的血液动力学指标.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前应用PGE1治疗,可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素E_1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肖谋 《疑难病杂志》2009,8(5):292-293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血液动力学和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作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前列腺素E1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平均肺动脉压(mPAP)、动脉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6min步行试验距离有显著改善(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GE1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显著降低mPAP,提高肺动脉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6min步行试验距离,对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口服西地那非片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5例西地那非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资料.结果 口服西地那非片可以明显改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西地那非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方法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方法:收集2007年9月~2010年2月我科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资料,对术前准备、手术要点和术后处理进临床分析.结果:全组67例患者,手术治疗59例(88.06%),手术死亡5例(占手术患者8....  相似文献   

5.
陈科 《海南医学》2004,15(11):18-18,17
目的观察应用前列腺素E1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将40例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0例常规治疗,治疗组2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前列腺素E1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平均肺动脉压mPAP、动脉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有显著改善。结论PGE1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显著降低mPAP,提高动脉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对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肺动脉高压是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手术期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1],为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疗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和死亡率,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手术治疗17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围术期治疗经验,分析其术前、术中、术后等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7例病人中,死亡1例(5.9%)为重度低心排综合征,手术后并发症2例(11.8%),经治疗痊愈。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病人围术期的合理治疗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9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在体外循环下,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围术期综合降肺高压,术中加强心肺保护,术后延长呼吸机使用时间,应用前列腺素E1,降肺动脉高压.无1例死亡.结论: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完善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手术方法,有效的降地肺动脉压治疗及呼吸道管理,有利于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后早期并发症和死亡率,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总结的术治疗26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围术期治疗经验,分析了其术前、术后处理、手术技术,特别是术后降低肺动脉脉压综合疗法等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65例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者85例,占32.1%,停顿院死亡42例,占15.8%.取围术期综合处理方法后,结果明显改善。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前改善心功能、降低肺动压;术中彻底矫正畸形和短缺血时间、术后采用综合疗法降低肺动脉压等围术期综合处理方法是减少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00年1月-2008年4月共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42例,围术期综合降肺高压.术中加强心肺保护,术后延长呼吸机使用时间,应用前列腺素E1降肺动脉高压.结果 早期死亡4例(9.5%),其中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低心排1例,肺大泡破裂呼吸衰竭2例.随访38例,肺动脉压均降至中度以下.结论 术前注重筛选患者,围术期加强心肺保护,合理使用肺动脉扩张药,有利于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西地那非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70例,均为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将患儿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西地那非组(n=37)和对照组(n=33),2组患儿年龄、肺动脉压无显著性差异。均在强心、利尿基础上,西地那非组给予口服西地那非(每次0.5 mg/kg,每4小时1次);对照组给予外周静脉前列腺素E1维持[5 ng/(kg.min),6~8 h/d]。2组均用药7~10 d,比较用药前后肺动脉收缩压(PASP)、血压(BP)、动脉氧分压[p(O2)]、血氧饱和度(Sa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西地那非组患儿治疗7~10 d后肺动脉压降低[(74.6±9.8)mmHg vs(58.3±7.7)mmHg,P<0.05]、动脉氧分压升高[(76.6±7.6)mmHg vs(88.3±5.8)mmHg,P<0.05]、血氧饱和度增加[(89.3±2.4)%vs(94.6±3.4)%,P<0.05],而对体循环血压无明显影响[(92.8±12.3)%vs(93.3±15.6)%,P>0.05],治疗后西地那非组与治疗前相比肺循环改善,而且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西地那非能有效减轻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的肺动脉压力,增加手术矫正心脏畸形的安全性,且给药方便、价格便宜,利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波生坦在围手术期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婴儿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中的效果。方法将60例1月~1岁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婴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接受常规治疗,B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波生坦口服治疗,术前6.25 mg,2/d,应用7天;术后12.5 mg,2/d,应用1~4周。记录两组用药前、用药后1周和术后治疗1周时的肺动脉收缩压,比较两组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评价波生坦的疗效。结果 B组肺动脉收缩压较A组持续下降(P=0.002);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较A组显著缩短。结论波生坦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围术期中的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李珲  王宏伟 《甘肃医药》2009,28(1):59-60
目的:分析前列腺素E1(PGE1)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术前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8例临床诊断明确的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PGE1治疗,按20-40ng/(kg·min)速度持续从微泵注入,每天用药6~8h,连续14天。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用药前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结果:48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病人活动后气急、紫绀症状改善率分别为76%、80%。治疗后PaO2、SaO2明显增高,mPAP明显下降,分别为81.06±10.07mmHg;0.95±0.03mmHg;44.64±11.2mmHg;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2周PGEl治疗后,41例顺利接受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修补术。结论:应用PGE1治疗后能显著改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症状,提高动脉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行人工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检查及术前、术中、术后处理方法.结果 无住院死亡病例,术后主要并发症有心律失常、继发性出血、低心排综合征和肾功能衰竭,无肺动脉高压危象发生.术后7~10 d检测肺动脉压力较术前显著降低[(41.9±8.9)mmHg/vs (85.1±13.8)mmHg](P<0.01).19例患者随访6~18个月,无远期死亡病例.结论 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围术期处理、减少心肌及肺损伤是提高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行人工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检查及术前、术中、术后处理方法.结果 无住院死亡病例,术后主要并发症有心律失常、继发性出血、低心排综合征和肾功能衰竭,无肺动脉高压危象发生.术后7~10 d检测肺动脉压力较术前显著降低[(41.9±8.9)mmHg/vs (85.1±13.8)mmHg](P<0.01).19例患者随访6~18个月,无远期死亡病例.结论 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围术期处理、减少心肌及肺损伤是提高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由于术后易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往往死于术后低心排及严重右心衰竭[1].2001年1月至2005年6月,作者应用单向活瓣式补片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25例,术后无早期死亡和右心功能衰竭病例发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昆明同仁医院心外科自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对57例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患者,经术前充分准备,采用右心导管检查结合血气分析等评估手术指证,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和死亡率,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手术治疗26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围术期治疗经验,分析了其术前、术后处理、手术技术,特别是术后降低肺动脉压综合疗法等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65例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者85例,占32.1%,住院死亡42例,占15.8%。采取围术期综合处理方法后,结果明显改善。【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前改善心功能、降低肺动脉压;术中彻底矫正畸形和缩短缺血时间;术后采用综合疗法降低肺动脉压等围术期综合处理方法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单向活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u M  Yang J  Yang Y  Hu J  Zhou X  Liu F  Wu Z  Zhao T  Xiong L  Wang X  Yin N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6(11):1097-1101
目的:探讨单向活瓣修补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取单向活瓣补片技术矫治的37例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情况,总结其近、中期疗效,以寻求最佳手术治疗方案.结果:本组患者术前彩超示平均肺动脉压(MPAP)为60 ~ 72 mmHg;心导管检查:肺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钠肽治疗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连续入选2009年5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26例,男10例,女16例;年龄32~72岁.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应用重组人脑钠肽,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6min步行距离、血流动力学改变等.结果 重组人脑钠肽应用能明显改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肺动脉压及全肺阻力,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组人脑钠肽治疗可显著改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