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成年人拉莫三嗪药代动力学及丙戊酸对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国人拉莫三嗪药代动力学特点及丙戊酸的影响。方法4例健康志愿者服拉莫三嗪100 mg后0.5、1、1.5、2、2.5、3、3.5、4、6、8、10、12、15、24、36、48 h分别采血样。连续每天服丙戊酸1.0、0.6、0.3 g 7 d后再进行同样的拉莫三嗪的血液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用HPLC法测定拉莫三嗪及丙戊酸血药浓度,NDST药物动力学程序包拟合及SPSS 10.1软件统计学处理。结果拉莫三嗪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属一级动力学两房室模型。拉莫三嗪血药浓度峰值在2 h以内出现,平均清除率(2.00±0.39)L/h、半衰期(37.5±7.0)h。合并丙戊酸后,拉莫三嗪达峰时间及房室模型无变化;当丙戊酸血药浓度低于(54.55±9.53)μg/ml时,随丙戊酸血药浓的增加,拉莫三嗪的半衰期延长、清除率下降、血药浓度明显增加,呈线性相关。当丙戊酸血药浓度在超过此点,3种参数无进一步改变的趋势。当丙戊酸血药浓度在(98.36±23.59)μg/ml时,拉莫三嗪的半衰期为(89.95±18.19)h,丙戊酸对拉莫三嗪的峰浓度出现的时间及房室模型无影响。结论在丙戊酸的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拉莫三嗪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变化无进一步改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的抗癫痫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78例育龄期女性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478例患者中,332例患者使用单药治疗,其中133例(40.06%)使用拉莫三嗪,62例(18.67%)使用卡马西平,60例(18.07%)使用丙戊酸钠。96例(20.08%)两药联用,其中36例(32.73%)使用拉莫三嗪+丙戊酸钠。24例(5.02%)使用≥3种药物治疗。26例(5.44%)使用其他药物治疗。结论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主要采用单药治疗,以拉莫三嗪为主。单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中,以两药联用多见,以拉莫三嗪+丙戊酸钠为主。  相似文献   

3.
拉莫三嗪(Lamotrigine)可使情绪低落正常化,改善双相抑郁较突出;而老一代心境稳定剂(锂、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和某些新一代抗精神病药可使情感高涨正常化,改善躁狂或轻躁狂较突出。本文拟综述拉莫三嗪治疗双相障碍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制作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TNF-α水平,应用酶标免疫法检测血清NSE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血清NSE与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拉莫三嗪20mg/kg治疗后血清NSE与TNF-α水平较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显著降低(P〈0.01);术前1h给药组血清NSE与TNF-α水平较术后3h给药组与6h给药组显著降低,但术后3h给药组、6h给药组血清NSE与TNF-α水平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并且拉莫三嗪能改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水肿。结论拉莫三嗪能减少NSE释放,并抑制促炎细胞因子TNF-α产生,减轻脑水肿,保护神经元,减轻脑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合并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抗精神病药物合并拉莫三嗪组,(合用组)和单用抗精神病药物组(单用组),疗程12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各评定一次。结果:合用组显效率64%,单用组硅效率40%。从治疗4周起,合用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分均显著低于单用组。结论: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同时联用拉莫三嗪,可改善阴性症状,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癫痫是神经科常见的慢性致残性疾病,目前主要依赖药物治疗。抗癫痫药物(AEDs)对肝功能、内分泌系统等的常见不良反应已受到普遍重视,但其对肾功能的影响却容易被忽视。本文总结了目前常用的AEDs的药物动力学特点及其与肾功能的联系,包括经典的一代药物(丙戊酸、卡马西平)、二代药物(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托吡酯、奥卡西平)以及三代新型药物(拉考沙胺、吡仑帕奈)。AEDs引起的肾功能损伤的可分为剂量依赖性和免疫相关非剂量依赖性,前者与肾脏细胞直接毒性损伤或内分泌代谢异常有关,包括Fanconi综合征、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一代AEDs、托吡酯等;后者主要指AEDs高敏感综合征,常见于卡马西平和拉莫三嗪。用药方案个体化及早期监测是避免肾功能损伤的关键,生物利用度完全且稳定、长半衰期较短、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蛋白结合率低、肝酶诱导作用少、低代谢产物活性AEDs安全性更高、有效性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双相心境障碍患者135例,其中双相抑郁78例,躁狂5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抑郁相26例,躁狂相19例。疗程32周。前8周为急性期治疗阶段,对照组抑郁相只服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SSRI)类抗抑郁剂,躁狂相只服利培酮;拉莫三嗪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服拉莫三嗪;碳酸锂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服碳酸锂。后24周为巩固治疗阶段,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只服拉莫三嗪或碳酸锂。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Young躁狂评定量表(YMRS)、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急性期治疗结束后,无论躁狂相还是抑郁相,拉莫三嗪组和碳酸锂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巩固治疗阶段两组相比,拉莫三嗪的抗抑郁作用较好,碳酸锂的抗躁狂作用较强。不良反应发生率,碳酸锂组40%,拉莫三嗪组22%。巩固治疗阶段病情复发率,拉莫三嗪组8%,碳酸锂组1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拉莫三嗪作为心境稳定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与碳酸锂相比,抗抑郁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8.
拉莫三嗪引起阴茎自发勃起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 门诊号895258,住院号102038,男,48岁,主诉兴奋话多和情绪低交替发作14年,2007年9月16日仍有心绪不良,服奎硫平(启维)100mg/晚,拉莫三嗪(利必通)50mg/晚,碳酸锂0.25,2次/d,艾司唑仑1mg/晚;3周后仍述夜眠差,服奎硫平后出汗多,烦躁,将奎硫平改为50mg/晚,拉莫三嗪改为50mg/中、晚,其它药同上;又3周后复诊,仍感抑郁,中午12点半服拉莫三嗪,下午2点半到4点钟,在无任何性刺激的情况下阴茎勃起,即使骑车时,阴茎也勃起,晚上想过性生活时则不能勃起,自己将拉莫三嗪改为25mg/中、50mg/晚,下午的勃起略有好转。  相似文献   

9.
我们自1995年2~10月应用拉莫三嗪(Lamotrigine,LTG)在上海8个中心10个组对161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在原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治疗,以观察本药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丙戊酸治疗无效的78例癫痫患者加用拉莫三嗪,并逐渐转为拉莫三嗪单药治疗。观察联合用药阶段及拉莫三嗪单药治疗阶段结束时的癫痫发作控制情况、拉莫三嗪血药浓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64例患者完成联合治疗阶段,其中完全控制46例(71.9%),有效10例(15.6%),无效8例(12.5%);总有效率为87.5%。42例患者转为拉莫三嗪单药治疗,其中控制31例(73.8%),有效4例(9.5%),无效7例(16.7%);总有效率为83.3%。拉莫三嗪单药治疗与联合用药阶段的完全控制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用药阶段患者的拉莫三嗪血药浓度显著高于拉莫三嗪单药治疗阶段(P0.01)。拉莫三嗪单药治疗阶段再发患者的拉莫三嗪血药浓度与控制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拉莫三嗪单用或联合丙戊酸治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治疗卒中后癫的临床效果和预后。方法 60例卒中后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口服拉莫三嗪,比较2组癫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癫发作率13.3%,对照组发作率3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治疗卒中后癫效果较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四JII地区左乙拉西坦、托吡酯、奥卡西平和拉莫三嗪等新型抗癫痫药物在儿童癫痫患者中超说明书规定用药(超说明书用药)的现状及安全性,以为临床制定相关用药指南提供数据,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7月一2011年11月于四JIl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和四川I省人民医院门诊接受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儿童癫痫患者资料,统计此间应用抗癫痫药物的总病例数和服用4种新型抗癫痫药物的病例数。依据药品说明书适应证,判断使用新型抗癫痫药物的医嘱是否属于超说明书用药及其药物类型,并计算和分析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共854例癫痫患儿接受抗癫痫药物治疗,其中670例患儿服用4种新型抗癫痴药物中的一种或多种,超说明书用药者406例,占抗癫痫药物治疗总病例数的47.54%(406/854),约占新型抗癫痫药物治疗总病例数的60.60%(406/670)。与按说明书用药患儿相比,超说明书用药患儿年龄更小、单药使用比例更高、全面性发作和癫痫综合征患儿比例更高,其病例数比例分别为左乙拉西坦78.50%(157/200)、托吡酯79.81%(253/317)、奥卡西平21.32%(42/197)和拉莫三嗪33.33%(21/63);不同年龄、单药使用和各种发作类型中以左乙拉西坦和托吡酯超说明书用药现象更为突出。除失访病例外,超说明书用药组患儿以奥卡西平[16.67%(7/42)]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分别为托吡酯[14.81%(36/243)]、左乙拉西坦[10.60%(16/151)]和拉莫三嗪[9.52%(2/21)],但是与按说明书用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75、0.448、0.014、0.109,P=0.540、0.503、0.906、0.742)。结论在四川地区儿童癫痫患者中超说明书应用新型抗癫痫药物的发生率较高,其中以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尤为突出,但新型抗癫痫药物在一定范围内超说明书用药仍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较老的抗癫药物如卡马西平、丙戊酸盐等对攻击行为治疗有效,但新型抗癫药拉莫三嗪报道甚少。为此,本文采用拉莫三嗪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LTG)单药及不同配方治疗癫癎的有效性及与血药浓度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126例患者分4组:拉莫三嗪单药治疗组(LTG)42例;服丙戊酸(VPA)以拉莫三嗪为添加治疗的LTG+VPA 组35例;服丙戊酸和卡马西平(CBZ)添加拉莫三嗪组(LTG+VPA+CBZ)33例;服卡马西平添加拉莫三嗪(LTG+ CBZ)组16例。拉莫三嗪按常规逐渐加量,在达到目标剂量后一个月及有效维持量时采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拉莫三嗪、丙戊酸及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结果拉莫三嗪单药或合并用药时疗效无明显差异,总有效率为81.8%,对全面性发作效果较佳,有效率90.6%,尤其是失神发作;对部分性发作有效率75.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89%的有效患者拉莫三嗪血药浓度在1-8μg/mL范围内,且此范围内疗效与血药浓度呈正相关。血药浓度>8μg/mL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有显著性。本组患者中无皮疹发生,可能与研究中起始剂量低、加量慢有关。结论拉莫三嗪单药及不同配方情况下对癫癎全面性发作效果更好。其有效血药浓度范围较大,且与疗效和副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几种一线抗癫痫药物单一治疗对新诊断癫痫患者的保留率.方法 我们利用门诊随访的方式,对284名新诊断癫痫患者首次使用单一抗癫痫药物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多样本率的卡方分割法,对单一抗癫痫药的一年保留率进行分析.结果 最常见的一线抗癫痫药为丙戊酸钠(70例,24.6%),拉莫三嗪(59例,20.7%),卡马西平(56例,19.7%),奥卡西平(48例,16.9%),托吡酯(35例,12.3%).一年保留率依次为拉莫三嗪(93.2%),奥卡西平(72.9%),托吡酯(65.7%),卡马西平(62.5%),丙戊酸钠(65.7%).拉莫三嗪的一年保留率,与奥卡西平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8),与卡马西平(P=0.00089)、丙戊酸钠(P=0.00027)和托吡酯(P=0.018)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他药物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15).结论 拉莫三嗪治疗新诊断癫痫患者的一年保留率最高.深入研究新诊断癫痫患者的首次抗癫痫药物保留率,将对我国癫痫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详细、准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快速分析抗癫痫新药拉莫三嗪的方法。3,5-二胺-6-(2甲氧苯)-l,2,4一三嗪作为内标,标本经乙酸乙酯萃取,蒸干后用50μl乙醇重溶,取10μl进样。色谱条件是以Altex正相色谱柱(4.6mmID×7.5cm,dp3μm)作为分析柱,乙烷:乙醇:胺水为80:20:0.25作为流动相,检测器波长置313mm处。结果表明本法具有快速、灵敏、选择性高等特点,完全适用于拉莫三嗪的血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17.
拉莫三嗪治疗难治性癫痫药物配伍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对40例难治性癫痫(1.E.),根据原用抗癫痫药(AEDs)的不同分为三组,开放性观察3~28(12.7±7.8)月。比较拉莫三嗪(LTG)与不同AEDs配伍的效果,与安全性及LTG常用维持剂量。有两个亚组(共17例)均用过两种治疗方案,将这两个亚组加用LTG的不同配伍用药法进行上述统计学比较。结果:LTG与丙戊酸盐(VPA)配合获得较好效果,且LTG用量少,副作用并不比其它AEDs多,对部分性与继发全面性发作均有较好效果,尤其是对Lennox-Gas-taut综合征有较满意的疗效。结论:LTG系广谱AED,在IE的治疗中,与VPA配伍系较满意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碳酸锂联用拉莫三嗪对双相情感障碍快速循环型的疗效。方法 将40例快速循环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选用碳酸锂联用拉莫三嗪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碳酸锂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2周、第4周和第6周选用大体评定量表(CGI)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予以评定。结果 实验组在治疗第2周、第4周和第6周CGI评定总有效率分别为27%、48%、76%,显著高于对照组,BP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碳酸锂联用拉莫三嗪对双相情感障碍快速循环型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拉莫三嗪治疗成人部分性发作癫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成人部分性发作癫癎患者89(76)例,分别给予拉莫三嗪单药、替换或添加治疗,进行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随访24周发作情况,登记监测不良反应。结果 89例中76例完成终点试验,总有效率为82.8%,平均起效剂量为(99.7±18.6)mg/d,平均起效时间为(17.8±5.4)d,保留率为85.3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8%,皮疹发生率为2.2%。结论拉莫三嗪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癫癎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在癫痫患儿治疗中,选择丙戊酸钠、拉莫三嗪联合心理干预的价值,并分析该方案对患儿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癫痫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处理,一组接受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对照组),一组接受丙戊酸钠、拉莫三嗪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组),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癫痫发作次数和心理状况。结果 观察组50例患儿经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后,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统计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丙戊酸钠、拉莫三嗪联合心理干预对在癫痫患儿治疗中可行性较高,通过改善其认知功能及心理状态,可减轻疾病对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