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目的探讨"h"形切口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CCI)的手术治疗效果,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142例SCCI有手术指征的患者随机采用"h"形切口大骨瓣开颅(HG组)"、?"号形切口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SG组)和马蹄形切口常规骨瓣开颅(RG组)。以GOS评分判定疗效。结果伤后3个月根据GOS评分,HG组的恢复良好率和轻残率优于RG组(P〈0.05),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HG组和SG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形切口大骨瓣开颅能充分显露病灶、有效减压和改善脑循环,显著改善SCCI患者的预后。其尚能依据损伤的范围,切口做相应的调整,与"?"号形切口相比,治疗更个体化。  相似文献   

2.
枕部后仰着力致减速伤的患者,对冲部位的伤情往往较重,且病情进行性恶化。自2 0 0 0年6月~2 0 0 2年10月收治4 0例,结合诊治经验报告如下。本组男4 3例,女3例,年龄12~78岁,>6 0岁2 0例,平均5 2 3岁。车祸30例,跌倒8例,坠落5例。分别于入院时和入院后6h检查头颅CT ,血肿发现率分别为30 2 % (13/ 43)和6 6 7% (2 4 / 36 )。采用大骨瓣减压2 5例,保守18例,死亡10例(2 3 3% ) ,生存优良率6 0 5 %。我们根据临床实践总结以下经验:①大骨瓣减压的应用。对于后枕部着力的对冲伤,多有广泛的脑挫裂伤和脑内血肿,常规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很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瓣成形术能否减少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术后脑脊液切口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72例听神经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骨瓣成形术41例(骨瓣成形组),骨窗术131例(骨窗组);对比两种手术方法脑脊液切口漏的发生率.结果 骨瓣成形组:肿瘤全切除14例(34.1%),部分切除27例(65.9%);术后脑室外引流3例(7.3%),硬脑膜严密缝合23例(56.1%),脑脊液切口漏4例(9.8%).骨窗组:肿瘤全切除47例(35.9%),部分切除84例(64.1%);术后行脑室外引流10例(7.6%),硬脑膜严密缝合109例(83.2%),脑脊液切口漏9例(6.9%),脑穿通畸形3例;皮瓣下积液1例.统计学分析表明:控制硬脑膜严密缝合因素后,两组脑脊液切口漏发生率无明显差异(WaldX<'2>=0.28,P=0.594).结论 采用骨瓣成形术和骨窗术后脑脊液切口漏发生率相当,是否采用骨瓣成形术与脑脊液切口漏发生率关系不大,但是骨瓣成形术后其他并发症较少,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与脑池引流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并发脑疝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26例外伤性颅内血肿并发脑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观察组给予大骨瓣减压与脑池引流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GCS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ICP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观察组恢复良好率(50.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与脑池引流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并发脑疝患者中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自体颅骨瓣帽状腱膜下埋藏与再植3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1990年以来,采用自体颅骨瓣帽状腱膜下埋藏与再植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21例,女9例。年龄17~59岁。颅脑损伤27例;其中闭合伤24例,开放伤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3例。额骨瓣9例、额颞骨瓣14例,颞顶枕骨瓣7例。骨瓣面积4×4~8×7cm~2。骨瓣回植时间为70~100天。手术方法:先选好埋藏颅骨瓣的部位,在切口边缘用弯血管钳钝性分离帽状腱膜下间隙,以能容纳颅骨瓣为限。然后把颅骨瓣埋藏在间隙内。注意使骨瓣的弧度尽量与下面的颅骨弧度一致,以使骨瓣与内外软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颞顶瓣开颅术在治疗447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挫裂伤脑水肿、恶性颅内高压病人的效果。方法6家医院神经外科共收治符合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447例,分为两组:(1)标准外伤大骨瓣组217例;(2)常规骨瓣组230例。所有病人都经CT扫描证实颅内损伤状况。结果伤后6个月临床随访结果:标准外伤大骨瓣组:76例预后较好(35.0%),其中恢复良好42例、中残34例;141例预后较差(65.0%),其中重残69例、植物生存9例、死亡63例;常规骨瓣组:58例预后较好(25.2%),其中恢复良好31例、中残27例;172例预后较差(74.8%),其中重残80例、植物生存7例、死亡85例(P<0.05)。标准外伤大骨瓣治疗组病人颅内压下降速度和程度优于常规骨瓣对照组(P<0.05)。标准外伤大骨瓣治疗组病人的迟发性血肿、再次手术、切口疝和脑脊液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骨瓣对照组(P<0.05),但两组病人术后急性脑膨出、术后外伤性癫痫和颅内感染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前瞻性多中心对照研究证明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严重脑挫裂伤脑水肿、恶性颅内高压病人的疗效优于常规颞顶瓣开颅术。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9年3月至2001年6月采用小切口颅骨钻孔抽吸负压引流术治疗急性硬脑膜外血肿32例。局麻下操作,手术简单易行省时,创伤小,病人恢复良好,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25例,女7例。年龄1~72岁,平均37.8岁。1.2手术时间伤后24h以内手术者12例(37.5%),24~48h内手术者20例(62.5%)。1.3临床表现本组病人均有明显头部外伤史及头痛、呕吐等症状。入院时昏迷者6例,出现早期小脑幕切迹疝者4例。GCS13~15分4例(12.50%),GCS9~12分26例(81.25%),GCS3~8分2例(6.25%)。1.4影像学资料CT扫描示血肿位于额颞顶部7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标准大骨瓣术与常规大骨瓣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05—2015-05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对照组分别进行标准大骨瓣术、常规大骨瓣术治疗。比较2组术前、术后颅内压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2组术前、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观察2组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2组术前颅内压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24h、72h及术后1周颅内压水平分别为(23.40±3.60)mmHg、(19.41±2.41)mmHg、(14.87±2.99)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术前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0dNIHSS评分(10.41±2.6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良好率(43.59%)显著高于对照组(15.38%)(P0.01),重残率、植物生存率分别为17.95%、7.6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46%、25.64%(P0.05),中残率略高于对照组,病死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大骨瓣术治疗相比,标准大骨瓣术更有利于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短期颅内压水平及神经缺损程度,且手术效果更好,可降低重残率及病死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标准去大骨瓣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患者30例(标准骨瓣组),行传统骨瓣减压术患者30例(传统骨瓣组),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标准骨瓣组恢复良好率为53.33%,病死率为16.67%,传统骨瓣组恢复良好率为33.33%,病死率为36.68%,组间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χ2=4.83,P0.05;χ2=4.91,P0.05)。标准骨瓣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传统骨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组间相比差异显著(χ2=4.56,P0.05)。结论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骨瓣减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大骨瓣减压与常规骨瓣减压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我科2000-2004年间颅脑外伤病例符合重度颅脑损伤的97例,分两组,一组是大骨瓣(n=47)行单侧或双侧额颞顶骨瓣(12×14cm),另一组为常规骨瓣(n=50)颞顶瓣、额颞瓣、额瓣(6×8cm)开颅术。结果按伤后6个月随访预后结果(6-GOS)大骨瓣组:恢复良好20例,中残14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3例。常规骨瓣组:良好12例、中残10例、重残12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8例(P<0.01)。大骨瓣减压组颅内压下降程度优于常规骨瓣组P<0.01。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切口脑脊液漏、外伤性癫痫,颅内感染,外伤性脑积水(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预后优于常规骨瓣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采用改良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高压氧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1—2013年我院收住的8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45例采用改良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高压氧治疗(改良组),40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对比2组病人的预后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改良组中恢复良好/中残26例,重残/植物生存12例,死亡7例;对照组中恢复良好/中残23例,重残/植物生存11例,死亡6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与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高压氧治疗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6-02我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大骨瓣组(40例)和常规组(40例);对比2组术后颅内压变化、再手术、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2组术后24h再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颅内压改善均较术前明显(P0.05),且大骨瓣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大骨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常规组为7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6~12个月随访,大骨瓣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具有术野大、操作方便、颅内减压彻底、再手术率低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短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59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62例(小骨窗开颅组),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97例(骨瓣开颅组);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评估短期疗效。结果术后1~2 d复查CT示,两组脑内血肿清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住院期间病死率、术后6月m RS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小骨窗开颅组术后6个月癫痫发生率(12.90%)明显低于骨瓣开颅组(26.80%;P0.05)。血肿量大和脑疝是小骨窗开颅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出血后12 h内手术对患者预后有益。结论对于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小骨窗开颅较骨瓣开颅可显著减少术后6个月癫痫发生率,手术时机、血肿量和脑疝显著影响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一、资料与方法 自1997年1月至2007年8月共手术治疗126例侧裂区脑挫伤病人.男89例2,女37例;年龄平均35岁.交通事故伤115例,坠落伤9例,打击伤2例.受伤到手术时间1-4h.入院后行CT和MRI检查,侧裂区损伤合并硬膜下血肿123例,硬膜外血肿11例,蛛网膜卜腔出血126例.对冲伤108例,直接暴力伤18例,79例中线移位>0.5cm,环池消失.本组均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行血肿及坏死腩组织清除去骨瓣减压术,43例行内减压术.术中见侧裂区脑挫伤、脑内小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侧裂区血管周围呈黑褐色、肭搏动差,甚至有的受伤侧人脑组织已没有弹性.切开脑组织时深部已没有新鲜出血,只是褐色血液渗出.术后复查CT同侧大脑半球顶枕叶大面积梗死21例,对侧3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预见性与相继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方法以我院2012-06—2014-06收治83例符合以上纳入与排除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A组行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B组行相继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比较2组随访结束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切口疝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预后良好率为38.1%,高于B组17.0%;病死率为4.7%,低于B组2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急性脑组织膨出、切口疝发生率分别为16.7%、21.4%,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0%(8/42),低于B组53.6%(2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相继性双侧去骨瓣减压相比,预见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大幅降低病死率、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切口疝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的经验。方法对我院2003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76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76例中死亡44例(58%),在存活的32例中,恢复良好中残22例(29%),重残10例(13%)。结论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应早诊早治,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手术指征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及时处理合并伤、并发症,维持内环境稳定等综合性治疗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两种术式救治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大骨瓣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分为2组:大骨瓣组31例,小骨窗组31例。对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血肿清除率、再出血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1d后患者生活能力评定(按ADL分级)显示小骨窗组明显优于大骨瓣组(P0.05);术后小骨窗组残留血肿量平均约8ml,明显少于大骨瓣组15ml;术后12h小骨窗组有1例(3.23%)再出血,大骨瓣组有6例(19.35%)发生再出血,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能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早期去骨瓣减压术对大面积脑梗死老年患者神经功能及血小板活化能力水平的影响。方法将郑州中康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23例大面积脑梗死老年患者按照手术时间分组,对照组61例发病24~48 h内行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62例超早期(发病24 h内)行去骨瓣减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神经功能、血小板活化能力水平及手术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6个月末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1周末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PlyA)、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及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PNA)的百分比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6%)较对照组(20%)低(P<0.05)。结论超早期去骨瓣减压术可降低大面积脑梗死老年患者血小板活化水平,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大骨瓣组、小骨窗组、钻孔组各62例。大骨瓣组采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小骨窗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钻孔组采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观察3组患者手术前与术后(2周)GCS评分和NIHS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和临床疗效。结果大骨瓣组术后GCS评分均低于其余2组(P0.05),大骨瓣组术后NIHSS评分均高于其余2组(P0.05);而小骨窗组与钻孔组术后GCS评分、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再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骨瓣组感染、应激性溃疡、肾衰竭发生率均高于其余2组(P0.05);同时,小骨窗组与钻孔组感染、肾衰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小骨窗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高于钻孔组(P0.05)。大骨瓣组良好率为20.9%,小骨组窗48.4%,钻孔组50.0%,大骨瓣组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79,P=0.001);大骨瓣组病死率为25.8%,小骨窗组20.9%,钻孔组19.4%,大骨瓣组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7,P=0.709)。结论综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不同手术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优于小骨窗开颅术,小骨窗开颅术优于大骨瓣开颅术;但3种不同手术方式在病死率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额颞大骨瓣开颅治疗额颞部颅脑伤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额颞对冲伤伤员不仅原发性损伤严重 ,继发性损伤 (如颅内血肿、脑水肿 )也很严重 ,手术起着关键性作用。常规的手术入路和骨瓣对暴露病灶和充分减压难以满足要求 ,效果不佳。我科 1 990年 5月至 1 999年 2月采用额颞大骨瓣开颅治疗 38例额颞部颅脑伤 ,获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男 30例 ,女 8例。受伤到入院时间为 1~ 1 8小时 ,平均 5小时。闭合性颅脑伤 33例 ,内开放性伤 5例 ;车祸伤 2 3例 ,坠落伤 1 2例 ,打击伤 3例。属加速伤 3例 ,减速伤 32例 ,旋转伤 3例。着力部位 :枕部 1 6例 (一侧枕部着力 1 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