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复杂性科学是21世纪的科学,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系统,中医原原本本地接触和认识了人的健康与疾病的复杂性,成为复杂性研究的先驱,是第一门复杂性科学。复杂性的本质特征是"超还原",西医近代以来的还原研究背离了复杂性,复杂性成为中西医学术的分水岭。中医所认识的健康与疾病的复杂性,最为典型的有:生气通天的开放性、"涌现"出来的整体性、比人体更复杂的生命运动结构、人体的结构由生命运动赋型、生命运动态的失常为"证"、不可"提纯"的病机、人的自组织与自主性、方剂把药性和药效复杂化。  相似文献   

2.
微生态学研究发现,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着大量的共生菌群,其中大部分寄居在人体肠道中。定植于宿主肠道内的菌群与宿主、环境3者之间构成了呈动态平衡的统一体。对肠道微生态学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健康人体的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以及菌群结构紊乱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用微生态干预手段引导宿主向健康方向发展。而中医学之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由于肠道微生物参与人体诸多方面的生命活动,菌群的变化可以反映宿主的生理病理状态,采用肠道微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医体质,将对个体化诊疗产生重要意义。中医体质理论的4个基本原理和3个科学问题与肠道微生态学基本理论互相存在着很多关联性和阐释性。根据现代肠道微生态的研究成果,将中医体质理论与现代肠道微生态理念结合起来,对中医体质的4个基本原理和3个关键科学问题进行微观阐释。  相似文献   

3.
中医生理学是中医学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认识,是在中国古代科学与哲学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理论体系。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医生理学在中国医学史上没有形成独立学科。魏晋以后,中医学逐渐偏向于研究"病理"和临床,其学术特点也由之前的"形气并重"逐渐衍变为"重气化轻形迹"。清末民国时期,在西医学的影响下,中医界积极建立自己的生理学,但终因无法解决脏腑本质和解剖形体的问题而失败。中医学欲求发展,必须明确形体与气化的关系,完善中医生理学的学科建设,进而以形体为基础,在中医气化与西医生理之间探寻中西医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4.
中医养生学释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关于人体生命养护的理论原则及经验方法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创造性地构建了藏象生命理论系统,提出了明确的以治未病为核心的思想原则,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养生方法,它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蕴涵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理念,不仅是人类科技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继续探索生命科学的重要借鉴和依据,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医气概念内涵深刻,理解上易产生歧义。针对60年来关于"气"概念内涵研究的问题,总结认为中医气概念的基本内涵应包括:气是客观实在,气是生命流转,气是运动之象,气是人文状态。  相似文献   

6.
谈神与病势     
谈神与病势张翥,孙刚,王艺(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郑州450000;河南中医学院)主题词神(中医)/中医病机,疾病/发展趋势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的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为心所主即现...  相似文献   

7.
中医"升降理论",就是根据自然界天地之气的升降变化,总结出的人体生命活动中机体的气化运动规律,它涉及阴阳、气血、脏腑多方面。升降理论贯穿了整个中医理论,并对后世医家理论的产生和临床理法方药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阴阳、气血、脏腑方面论述了中医升降理论,并结合病案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8.
试谈微医学对中医现代化的促进丁金芳,宋为民(南京中医学院210029)主题词中医现代化/方法生命(包括人体)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医学对人体生命的认识是由宏观到微观,即沿着整体一系统一器官一组织一细胞一细胞器一生物大分子聚合体一分子逐渐深人的.现代系统理...  相似文献   

9.
论情志病     
情志是中医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不仅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生命活动,更是一种致病因素。正确而全面地认识情志相关内容是推动中医情志理论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中医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基础。笔者将结合古籍文献及现代相关研究,就情志病病因、病机、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等做相关阐述,以更好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0.
"体质"有身体素质、形体素质、个体特质等多种含义。王琦教授这样描述体质:"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建议结合中医体质学说,通过改善饮食习惯、生活作息等方法,从而纠正偏颇体质,再配合运动锻炼,以期待心肺耐力素质能够得到更健康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寻求更好的系统解剖学教学方法.方法 将泰山医学院2008级本科护理学专业(麻醉护理与重症监护方向)1班和2班109名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以学习小组为基础的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系统解剖学.课程结束后,两组学生采用相同的试题进行闭卷考试,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学生考试成绩的及格率和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95.0%以上的学生对以学习小组为基础的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持肯定态度.结论 以学习小组为基础的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文章试图分析“SARS”的快速蔓延对我国的“卫生防控体系”造成的严重冲击 ,思考我国预防医学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医学实践中真正地体现“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 ,并以此为契机去建构适应我国现今和未来需要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 ,以有效维护公众的健康水平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捉”的本义是“握、持”,作动词用。六朝时,“捉”的意义开始虚化,转向介词。隋唐以后,介词“捉”构成的处置句的用法比较普遍。明以后“捉”字句消失于文献资料。现代汉语只在少数方言中保留了“捉”字句的用法,“吴语西播”是这些方言共同保存“捉”字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28例已行胆囊切除带T管引流的胆石症病人中,静脉滴注我院中药制剂“茵陈胆道汤”。发现,在胆酸丢失、胆汁成石指数增高、胆汁成石性增高的情况下,应用该制剂时,胆汁成石指数无明显变化;并且胆汁中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及胆汁UCB/T Bil%值等均较注药前明显降低。提示该制剂具有阻止胆固醇过饱和之成石性胆汁生成和阻止胆色素性成石性胆汁的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15.
UTILIN"S"对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肺结核在抗结核治疗同时UTILIN“S”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检测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及结束时免疫功能的变化(CD3,CD4,CD8,NK,IgG,IgA,IgM)。结果 在抗结核治疗同时肌注UTILIN“S”可使肺结核患者CD3,CD4,CD8及NK细胞活性明显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6.
气血注射液防治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观察中药气血注射液、西药钙通道阻断剂异搏定(Vp)及中西药合用对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血注射液及Vp均可明显降低慢性缺氧引起的肺动脉压升高程度,且前者的效果显著优于后者;气血注射液还可显著改善缺氧造成的右心室收缩性能指标(IC)下降,并可使IC接近平原正常值。气血注射液的效果并不因合用Vp而加强。气血注射液、Vp及二者合用对大鼠颈动脉压、心率及左心功能均无明显影响。提示在缺氧过程中,增强心脏代偿能力可能滞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丹参和黄芪治疗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91例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心衰)病人选用丹参和黄芪治疗作用。16例作气囊漂浮导管监测,发现黄芪明显增加心排出量、每搏量及心脏指数,而丹参无此作用,提示黄芪有正性肌力作用;30例给黄芪加党参,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及某些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44例先丹参,继之丹参加黄芪,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有明显改善,且能改善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提示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性,黄芪有补气强心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医学院校"两课"教学建设的方法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科院校"两课"教学是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本文基于我校"两课"教学情况的调查,分析了目前医科院校"两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我校"两课"教改的经验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过多年的实践,汕头大学医学院逐渐形成了"鉴定-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法医学教学模式,为周边地区提供了数千例司法鉴定服务,亦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同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开展科学研究,为法医学教育注入了新的理论知识,其研究成果又进一步用于司法鉴定实践."鉴定-教学-科研"三者相辅相成,充分发挥了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三大社会功能.
Abstract:
The forensic teaching model of integration of "identification-teaching-research" was performed several years in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Thousands of forensic identification cases were finished, and an effective practice training platform for forensic students was provided. Additionally, the questions that were raised from forensic practices were investigat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which provided new knowledge for forensic medicine. The integration of "identifying-teaching-research" is an optimum circulation for forensic medicine development, and also an appropriate method to practice the three main functions of the university which includes teaching, research and serving society.  相似文献   

20.
"十一脉"经脉模式是古人在"天六地五"思维模式下产生的古典经脉模式,此模式与当今盛行的"十二脉"经脉模式不同。五输穴向心流注的形成是在"十一脉"经脉模式下,古人将四肢散在的经验有效处、脉动处、肢体末端、体表凹陷处整合在一起,向心性流注,根据"天六地五"思维模式,即阳经腧穴有六,阴经腧穴有五。古人的"时空一体观"与"天六地五"赋予了五输穴在经脉理论中重要的地位。两种经脉模式各有其深远意义,目前无法有效融合,作为针灸从业者都应知悉,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