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肾性骨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6个月以上均符合肾性骨病诊断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4组,即低通量血液透析(HD)、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HD+ HDF)(1次/周)及血液透析+血液灌流(HD+ HP)(1次/周),每组16例,比较各组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碱性磷酸酶(ALP)及β2-微球蛋白(β2-MG),并计算钙磷乘积(Ca×P).结果 HFHD组、HD+ HDF组及HD+ HP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P、PTH、ALP、β2-MG、Ca×P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 HDF组治疗后清除血P(1.91±0.19) mmol/L、β2-MG(11.32 ±2.61)mg/L及PTH(347.21±152.05) pg/ml优于HFHD组(1.98 ±0.14) mmol/L、β2-MG(17.09±5.60) mg/L及PTH(471.98±123.02) pg/ml,HD+ HP组治疗后清除血P(1.92±0.09) mmol/L、β2-MG(12.62±3.34) mg/L及PTH(337.96±142.80) pg/ml也优于HF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 HDF组与HD+ H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D组治疗前后血P、Ca×P、PTH、β2-M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治疗前后血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FHD组、HD+ HDF组、HD+HP组在清除血 P、PTH及β2-MG 上优于HD组,尤其HD+ HDF组、HD+HP组更优.  相似文献   

2.
王俊峰  林强  范云梅 《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2):1197-1199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HP+HD)与血液透析滤过(HDF)对尿毒症患者血清中钙(Ca2+)、磷(P3+)、甲状旁腺激素(PTH)清除的效果.方法:选择长期维持并规律性进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HP+HD组20例,每2 w常规血液透析(HD)治疗5次,HP+HD治疗1次;HDF组20例,每2 w常规血液透析(HD)治疗5次,HDF治疗1次.两组疗程均为12 w.分别记录首次透析前后及治疗4、12 w时血清Ca2+、P3+、PTH值,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可使血清Ca2+、P3+、PTH值下降.首次治疗清除效果均显著(P<0.01);治疗4、12 w时,血清Ca2+、P3+ 的下降不及PTH下降明显,但HP+HD组较HDF组清除血清Ca2+、P3+ 明显(P<0.05),清除PTH更明显(P<0.01).结论:HP+HD能有效地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清中的Ca2+、P3+ 和PTH,且优于HDF,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不同血液净化方法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加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将38例尿毒症行维持性血透的患者,根据不同的个体情况分为血液透析(HD)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和血液灌流加血液透析(HP+HD)治疗组。HD组,每周患者行HD 2~3次,每次透析时间4.5 h;HP+HD组,患者每周HD 2次和1次HP+HD,每次透析时间4.5 h;HDF组,患者每周行2次HDF,每次透析时间为4 h,其他治疗措施均相同。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SC r),尿素氮(BUN),甲状旁腺激素(PTH)和β2-微球蛋白(β2-MG)变化。结果三组透析前与透析后血SC r,BUN都有明显下降(P<0.05),HDF组和HP+HD组治疗前后PTH和β2-MG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该两组与HD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毒症患者在维持性HD治疗同时定期接受HDF或HP+HD治疗,可改善和缓冲长期规律血透患者的皮肤瘙痒,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性反应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医院长期行血液透析的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hemodialysis,HD)、血液灌流组(hemoperfusion,HP)、高通量透析组(High-flow hemodialysis,HFD)、血液透析滤过组(hemodiafiltration,HDF),每组35例。通过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12个月,抽取静脉血检测每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r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sα,TNF-α)、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以及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 )、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等指标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RP、IL-6、TNF-α、PCT炎性反应因子比较: HDF组、HFD组与治疗前比较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D组与HD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HD组、HP组对比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TH、Hcy、β2-MG尿毒症毒素比较: HP组、HDF组、HFD组与入组前比较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F组与HFD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HD组、HP组比较水平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D和HDP能充分清除MHD患者大中分子毒素,显著改善微炎性反应状态,且二者疗效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滤过(HDF)是清除中、小分子尿毒性物质的一种有效透析方法。笔者应用小剂量血液滤过置换液进行简易血液透析滤过120人次,并与常规血液透析(HD)对比观察。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治疗组(HDF)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32岁~69岁,平均64岁,常规血液透析3年~9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血液净化法救治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的经验。方法 :对 112例ARF患者采用血液透析 (HD)、腹膜透析 (PD)、HD PD、HD 血液灌流 (HP)和HD 泌尿道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治愈 80例 (71 4 % ) ,好转 12例 ,抢救成功率 82 1% ,死亡 11例 (9 8% ) ,自动出院 9例 (8 0 % )。结论 :血液净化法是救治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根据医院、患者的条件 ,选择合适的血液净化法 ,并在救治过程中增加一些辅助治疗措施 ,可提高ARF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患者血磷的清除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为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研究以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93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血液净化方式的不同,分为血液透析( HD )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以及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组,每组31例。通过静脉采血并分离血清,分别检测三组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6个月后血磷水平。结果三组患者在接受研究治疗前静脉血中血磷水平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6个月治疗后, HDF组和HFHD组患者静脉血中血磷水平均发生显著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HD组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中血磷水平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P>0.05)。 HDF组和HFHD组与HD组比较,患者静脉血中血磷水平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HFHD组与HDF组比较,患者静脉血中血磷水平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血液透析滤过和高通量血液透析两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均可以有效改善尿毒症患者体内高血磷症状,降低血磷水平,且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血磷的的清除作用明显优于血液透析滤过。  相似文献   

8.
白皓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197-2198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滤过(HDF)和血液透析(HD)治疗终末期肾脏病(ESRD)合并慢性充血性心衰(CHF)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对ESRD合并CHF心功能3、4级患者39例分两组行HD及HDF治疗半年,并据心功能改善、LVEF(左室射血分数)、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E/A(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比值)等进行评价.结果:采用HDF治疗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高于HD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DF对ESRD合并CHF改善预后优于HD,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5例,随机均分成3组:血液透析组(HD),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组(HF)和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HP)。治疗8个月后,检测各组血Ca、P、iPTH、beta-CTX、PINP和FGF23等骨代谢相关指标。结果 与试验开始时相比,HD组的P[(2.73±0.83) vs(2.27±0.54) mmol/L]和PTH[(453.2±44.2) vs (438.7±41.0) pg/ml]水平显著升高(P<0.05),HF组的FGF23[(410.3±99.5) vs (450.7±88.6) ng/ml]水平显著下降(P<0.05),HP组PTH[(370.9±35.5) vs (458.3±49.2) pg/ml]、beta-CTX[(2.01±1.34) vs (2.74±1.26) ng/ml]和FGF23[(408.7±89.9) vs (459.9±76.1) ng/ml]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尤其是联合血液灌流较单纯血液透析改善骨代谢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高原移居汉族凝血纤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高原环境下移居汉族血液凝血纤溶系统的状态。方法 检测 4 8例移居汉族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AI)和纤维蛋白原 (Fbg)含量 ,并与内地健康人进行比较。 结果 与内地健康人比较 ,移居者组t-PA活性降低 (P <0 .0 5 ) ,PAI活性升高 (P <0 .0 5 ) ,Fbg含量升高 (P <0 .0 5 )。 结论 高原环境下移居汉族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对缺血性脑卒中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g)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常规治疗组97例、HBO治疗组137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在人院第2,10,20天对其血浆D-二聚体、Fg水平用STAGO公司血凝仪及配套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常规治疗组血浆D-二聚体、Fg水平入院时比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或〈0.05);第10天血浆D-二聚体持续升高(P〈0.01),Fg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第20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Fg水平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O治疗组血浆D-二聚体、Fg水平入院时比对照组升高(P〈0.01或〈0.05);第10天血浆D-二聚体持续升高(P〈0.01)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Fg水平下降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第20天血浆D-二聚体、Fg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O能调节D-二聚体、Fg水平,可减轻因缺血、血管损伤引起的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异常,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预防复发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凝血酶原片段(F1+2)、D一二聚体水平变化及与创伤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之间的关系. 方法 将66例多发伤患者分为轻伤组(ISS<16分)21例和重伤组(ISS≥16分)45例,再把重伤患者分为并发DIC组(12例)与未并发DIC组(33例).另10例健康人设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采外周静脉血1次,其余组分别于伤后1、3、7d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F1+2浓度,全自动乳胶微粒增强免疫比浊分析方法测定血浆D一二聚体浓度. 结果 轻伤与重伤组血浆F1+2、D-二聚体水平伤后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重伤组又明显高于轻伤组.非DIC组伤后F1+2、D-二聚体水平逐渐降低,DIC组F1+2、D-二聚体水平持续升高并显著高于非DIC组.血浆F1+2、D-二:聚体水平在伤后1、3、7 d均呈明显的正相关. 结论 创伤后急性期F1+2、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程度不仅与创伤严重程度有关,而且与创伤后DIC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测定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性期外周血浆F1+2、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早期预测创伤后DIC的发生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终末期肾病氧化应激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了解氧化应激状态及肾替代治疗对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影响 ,笔者比较了正常人、慢性肾功能不全 (CRF)、腹膜透析(CAPD)和血液透析 (HD)病人之间血浆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维生素E、丙二醛 (MDA)和蛋白羰基含量及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的差异。结果显示与正常人相比 ,CRF病人循环GSH浓度和GPx活性降低 (P均 <0 0 5 ) ,CAPD和HD病人循环GSH、维生素E浓度和GPx活性均明显降低 (P均 <0 0 5 ) ,而血浆MDA和蛋白羰基含量均显著升高 (P均 <0 0 5 ) ;HD患者血浆GSH和维生素E含量比CRF组降低(P均 <0 0 5 )。提示ESRD患者处于氧化应激状态 ,血液透析进一步加剧这种病理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性肺心病患者血液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肺心病患者34例,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并与高原健康人作对照研究。结果患者组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D-二聚体可用于监测指导高原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15.
肾上腺肿瘤经皮乙酸化学灭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为了判定肾上腺肿瘤乙酸化学灭活的潜在效果,方法:从2000年3月1日-10月1日,6例肾上腺肿瘤在CT引导下,用50%乙酸和非离子造影剂注入肿瘤内,进行灭活治疗,结果:6例中,除局部疼痛外,没有明显的临床并发症发生,PAI后,5例血压恢复正常,1例血压的明显下降,2例低血钾恢复正常,结论:初步结果表明,CT引导下的PAI对于小的或者大的功能型的不可手术切除的肾上腺肿瘤是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新元  周宁  祝峰  张惠  黄勇  许诺 《武警医学》2017,28(12):1260-1262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和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医院2014-06至2016-05收治的246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选取3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颅脑外伤患者住院后首次检测D-D及血细胞分析,统计D-D异常升高程度和白细胞参数相关性。结果 颅脑外伤患者D-D浓度为(8.20±5.93)mg/L,WBC为(12.54±3.59)×109/L,NEU%为(89.97±9.40)%,NEU#为(10.82±3.22)×109/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19±0.12)mg/L、(6.15±0.92)×109/L、NEU%为(60.28±9.05)%、NEU#为(4.36±0.11)×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D升高程度与血细胞参数中WBC、NEU%、NEU#呈正相关(P<0.01),D-D升高程度与血细胞参数中LYM%、LYM#呈负相关(P<0.05)。结论 颅脑外伤患者血浆D-D和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健康人,而且D-D和白细胞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王勤  高瑾  蒋凤  舒勇  吴莉莉  孙丹宁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1):1189-1191
目的观察连续多次血液透析滤过(cmHDF)与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HD+HP)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尿毒症合并严重皮肤瘙痒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cmHDF组应用血液透析滤过常规方法(on-lineHDF),3次/w,4h/次;HD+HP组采用每周2次常规透析加1次常规灌流,连续2W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皮肤瘙痒缓解程度,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P3+、β2-MG、CRP水平。结果cmHDF组治疗结束时全部患者均完全缓解,缓解率达100%;HD+HP组治疗结束时,仅有3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缓解率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P3+、β2-MG、CRP均下降,但cmHDF组比HD+HP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cmHDF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效果明显优于HD+HP,与cmHDF清除血液中、大分子尿毒素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