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蛇床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琴  崔兆杰  刘廷礼  董岩 《中药材》2002,25(8):561-563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蛇床子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蛇床子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了50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6%以上。结论:本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2.
江西枳壳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顿文亮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0):988-989
目的:用气相色谱GC—MS法对枳壳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枳壳中提取挥发油。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了84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0%以上。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枳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为枳壳的质量进一步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紫玉兰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紫玉兰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毛细管色谱从紫玉兰花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56种化合物,已鉴定挥发油成分占总挥发油含量分别为86.32%。结论报道了紫玉兰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紫玉盘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紫玉盘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玉盘茎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鉴定出4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8.21%。结论紫玉盘茎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正十六烷酸(17.21%)、α-桉叶醇(11.68%),与紫玉盘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GC/MS法分析山东荆芥穗挥发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于萍  邱琴  崔兆杰  刘枢  刘廷礼 《中成药》2002,24(12):959-962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山东蒙山产荆芥穗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荆芥穗中提取挥发油。采用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进行分析,找出最佳分析条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了47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7%以上。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密叶新木姜植物中茎和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为合理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密叶新木姜茎和叶中分别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化法确定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别鉴定了叶中28种和茎中15种化学成分。结论挥发油类化学成分在密叶新木姜不同部位的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豆蔻壳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少军  段启  曹君  张继华  龚千锋 《中成药》2005,27(7):815-817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豆蔻壳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豆蔻中提取挥发油.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了71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9%以上.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8.
青蒿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邱琴  崔兆杰  刘廷礼  田赏 《中成药》2001,23(4):278-280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青蒿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青蒿中提取挥发油。试用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进行分析,找出最佳分析条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了49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9%以上。结论:本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9.
侧柏叶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廷礼  邱琴  赵怡  沈玉美  王杰 《中药材》2000,23(8):460-46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侧柏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共鉴定了33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细叶黑三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细叶黑三棱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其挥发油中分离出11个色谱峰,鉴定出9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978%。结论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棕榈酸(33.226%)、亚油酸(14.941%)、邻苯二甲酸双(2-甲氧基)乙酯(13.482%)、邻苯二甲酸双(2-甲基)丙酯(12.382%)。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气相色谱GC-MS法对白簕叶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白簕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仪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出38种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1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69.402%。白簕叶中主要含反-丁香烯、α-蒎烯、α-葎草萜、环己烯、α-古巴烯,含量都在4%以上。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白簕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2.
GC—MS法测定辛夷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邱琴  刘廷礼  崔兆杰  姚发业  董岩 《中药材》2001,24(4):269-270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辛夷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辛夷中提取挥发油。用不同类型的毛细管进行分析,找出最佳分析条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了30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1%以上。结论:本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产地枳壳饮片炮制前后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枳壳饮片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枳壳中提取挥发油。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了186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0%以上,不同产地及炮制前后对枳壳饮片挥发油含量影响较大。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枳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为枳壳饮片的质量进一步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北美刺人参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程序升温法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检出45个色谱峰,共鉴定了44个成分,所鉴定的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9.46%。结论:北美刺人参叶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2-甲基-6-对甲苯基-2-庚烯(34.4%)和叶绿素醇(8.13%)。  相似文献   

15.
乌药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微波蒸馏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对乌药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微波水蒸气回流法提取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程序升温方法对乌药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出51个化学组分,鉴定了41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相对含量的87.37%。结论:本实验方法可靠,重现性好,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6.
两产地罗勒挥发油化学成分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分析广东广州与安徽毫州产罗勒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异.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罗勒挥发油,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广州产罗勒挥发油鉴定出29种化合物,并确定了其相对含量,占总含量的99.90%,主成分为对烯丙基茴香醚(83.082%)、芳樟醇(4.734%)、Τ-杜松醇(2.715%)、桉叶油素(2.251%).毫州产罗勒挥发油鉴定出31种化合物,并确定了其相对含量,占总含量的98.65%,主成分为芳樟醇(26.909%)、肉桂酸甲酯(21.85%)、T-杜松醇(17.411%)、喇叭茶醇(14.154%):薄层色谱显示广州产罗勒挥发油比毫州产者多了2个特征斑点.结论:产地对罗勒挥发油化学成分具有显著影响,气质联用和薄层色谱法均可用于罗勒挥发油的鉴别和产地分析,提示罗勒开发利用应明确品质产地.  相似文献   

17.
超声波辅助提取郁金挥发油及其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洪玲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0):1876-1877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郁金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超声波-水蒸气回流法从郁金中提取挥发油。结果共分离出47个化学组分,鉴定了37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相对含量的93.61%。结论该实验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8.
当归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当归采用水蒸气回流法提取挥发油 ,收油率为 0 .4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程序升温方法对当归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共分离出 91种组分 ,鉴定了 5 9个化学成分 ,占挥发油相对含量的 94 %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两种不同寄主桑寄生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寄主分别为桂花树和相思树桑寄生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桑寄生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结果:寄主为桂花树桑寄生挥发油分离出85个色谱峰,鉴定其中52个化合物,占总量的77.08%;寄主为相思树桑寄生挥发油分离出97个色谱峰,鉴定其中29个化合物,占总量的67.40%.结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的2种不同寄主桑寄生挥发性成分及含量都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木香及其麸煨品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木香及其麸煨品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其化学成分含量,并进行鉴定.结果 木香生品中的挥发油含量及油中主要成分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含量均高于麸煨品.生品挥发油共分离出76个峰,鉴定了其中34个化合物;麸煨品挥发油共分离出63个峰,鉴定了22个化合物.结论 木香煨制前后挥发油化学组成及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