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创伤评分研究胸部损伤伴多发伤诊治特点和预后。方法对141例胸部损伤伴有其他身体器官损伤的多发伤患者作创伤院内评分和临床治疗分析。采用简明损伤定级(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和损伤严重程度分级(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评分,按不同分值分组比较。结果全组伤重病死率7.8%(11/141),其中住院24小时内伤重病死率4.3%(6/141)。住院24小时以后伤重病死率3.5%(5/141)。ISS≤15分轻伤组无严重内脏并发症和伤重死亡发生;ISS为16~24分严重伤组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是12%,病死率是16%;ISS:25—39分危重伤组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是57%,病死率是50%;ISS分值超过25分的严重伤组和危重伤组的创伤后内脏并发症发生率是28.2%,伤重病死率是28.2%。结论严重胸部损伤伴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早期应优先处理致命伤,对伤重评分ISS值超过25分的伤者,治疗应注重预防和治疗内脏并发症;AIS—ISS评分是从总体水平客观量化评价损伤程度,评估严重损伤的生存概率,对临床医师诊断标准化和制定治疗方案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腹部创伤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2年5月该院收治的521例腹部创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21例腹部创伤患者损伤严重度(ISS)评分8~65分,平均23.6分。钝性伤453例,穿透伤68例。入院时休克231例(44.3%)。腹内损伤脏器777例次。腹部创伤手术率83.5%。合并多发伤331例。死亡34例(6.53%)中,平均 ISS 评分43.6分,死因为失血性休克13例:肝脏伤大出血 7例,腹内大血管伤4例,肺门血管伤2例;颅脑伤 7例;心脏 4例;胸腔严重感染致 ARDS 3例;术后腹腔间室综合征(ACS)1例;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9例。存活者中与腹部创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2.3%(60/487),主要为感染和出血。结论凡腹腔完整性被破坏均应手术探查;紧急情况下采用损伤控制原则(DCS)而不强求依据器官损伤分级决定手术方案;急诊室剖腹可提高腹内大血管伤救治成功率;重视“致死三联征”前兆,在其发生时应迅速终止手术。  相似文献   

3.
22例严重骨盆型多发伤的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凤琴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4):47-48,46
目的总结严重骨盆型多发伤的救治经验和救治程序,以期进一步提高其救治水平。方法2003年1月~2008年7月对52例严重骨盆骨折进行损伤严重度评分(AIS ISS)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抗休克治疗,骨盆外固定器固定+下肢骨牵引,创伤重症监护室(ICU)监护和稳定后骨盆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全部病例当天血压恢复正常,无死亡。优9例,良8例 可2例,差3例。结论严重骨盆型多发伤的院内救治应遵循损害控制原则,按照特定的救治程序进行,并强调骨盆外固定支器+下肢骨牵引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胸腹联合伤(TACI)和胸腹多发伤(TAMI)的临床特点和伤情,以指导创伤的救治。方法167例胸腹腔脏器同时损伤的患者,根据膈肌是否损伤,分为TACI组和TAMI组,比较两组的损伤情况和临床特点,并应用创伤评分系统进行创伤严重度评估。结果全组死亡16例,总死亡率为9.6%。其中TACI组,死亡5例(14.3%),TAMI组11例(8.3%)。胸腹联合伤组与胸腹多发伤组间生理评分RTS、解剖评分中胸部A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腹部AIS胸腹联合伤组高,GCS胸腹联合伤组高,ISS胸腹多发伤组高,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ACI和TAMI在临床进程、伤情轻重及治疗结果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重症胸外伤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华 《四川医学》2010,31(6):785-786
目的探讨重症胸外伤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42例重症胸外伤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年龄、性别、慢性肺疾病、肺挫伤、呕吐误吸、腹内伤、吸烟、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损伤严重程度(IS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年龄≥53岁,合并慢性肺疾病、肺挫伤、呕吐误吸、腹内伤、吸烟、GCS评分〈8分和ISS值≥16分是重症胸外伤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高龄、合并肺疾病、肺挫伤、呕吐误吸、腹内伤、吸烟、GCS评分〈8分和ISS值≥16分是重症胸外伤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在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2008)年收治的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125例临床诊治资料,其中,男94例,女31例;平均年龄39岁。闭合性多发伤98倒(78.6%):开放性多发伤27例(21.4%)。结果:入院时ISS评分总的平均值为21分。所有患者治愈120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4.0%。术前死亡3例,均死于重度出血性休克;术后死亡2例,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并发感染8例。胰瘘1例,肠瘘1例,胆漏1例,切口愈合不良3例。结论: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诊要强调抢救先于诊断和治疗;必要的辅助检查、早期诊断与减少漏诊,是提高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者预后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严重多发伤合并急性肝功能衰竭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合并急性肝功能衰竭(AHF)的高危因素,从而早期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341例严重多发伤及52例发生AHF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入院时创伤严重度评分(ISS)、收缩压、出血量、伤后至手术时间、伤后的主要诊疗方法与严重多发伤合并AHF的预后关系。结果:本组病例ISS均≥16。ISSI〉25分、入院时收缩压≤90mmHg、腹腔出血量≥3000ml、伤后至手术时间〉6h都能增加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危险(P〈0.01)。341中临床治愈280例(80.2%),死亡61例(19.8%)。结论:早期积极止血、抗休克、维持呼吸道通畅等抢救措施以及主动实施创伤控制性手术(DCO)策略,可明显降低AHF的发生。创伤严重度、人院时收缩压、腹腔出血量、伤后至手术时间是严重多发伤合并AHF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多发伤危重症救治及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伤危重症的临床特点和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2126例严重多发伤(ISS计分≥25分)病例,分析其受伤原因、临床病症、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死亡原因,并采用单抗与多抗夹心ELISA随机对57例严重多发伤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于伤后24h内、3天、7天、13-15天的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严重多发伤早期休克的发生率为68.0%,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为91.2%;在第3个死亡高峰期内多器官功能衰竭为死因的患者占首位(36.6%),其次为低容量性休克(14.6%),而感染位居其后(11.4%)。血清TNF-α和sIL-2R在伤后数小时内升高,第3天达高峰值,1周时开始下降,2周时恢复至正常水平;而在MODS组,二者的升高更明显,在伤后2周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严重多发伤早期低氧血症和休克的发生率高,多器官功能不全、休克和感染为主要死因;TNF-α和IL-2在伤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和MOD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促进全身炎症反应发展及导致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黄强 《基层医学论坛》2013,(31):4208-4209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在重症监护室(ICU)的监护与治疗。方法将我院ICU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严重多发伤在ICU监护的具体问题及治疗对策。结果本组发生应激性溃疡1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例,治愈率分剐为83.3%,5%,66.7%;患者存活率为87.5%,病死率为12.5%。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病情危急,在ICU能对病情进行严密监测并处理,防止致命性并发症的发生。ICU监护与治疗是严重多发伤救治过程中极为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男性多发伤特别是颅脑创伤患者早期血清泌乳素(PRL)变化特点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男性多发创伤患者90例,按照创伤严重评分(ISS)对多发伤严重程度予以评分分组,按格拉斯哥评分(GCS)对合并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评分分组;分别在伤后12 h内、第24及72 h测定血清PRL含量并进行组间比较;以15例同龄段健康男性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的PRL含量为(212.7±77.7)mU/L;多发创伤患者在伤后24 h内创伤越重,血清PRL水平升高越明显,其中在伤后12~24 h ISS评分分值越高血清PRL含量升高越明显;ISS〈16分组(A组)、25分≥ISS≥16分组(B组)及ISS〉25分组(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伤后72 h三组患者血清PRL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颅脑损伤的5分≥GCS≥3分组与8分≥GCS〉5分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伤后72 h各组血清PRL水平开始下降。结论严重创伤及颅脑损伤男性患者早期血清泌乳素水平的改变与创伤严重度特别是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提示血清泌乳素有望作为评估男性多发伤患者创伤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多发性创伤 (简称多发伤 )指单一致伤因素造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其严重程度视其损伤严重度 (Injuryseverity score,ISS)值而定 ,凡 ISS≥ 16者定为严重多发伤。严重多发伤不是各种创伤单独的相加 ,而是一种对全身状态影响较大 ,病理生理变化较严重且危及生命的一种损伤 [1 ] 。严重创伤多因呼吸障碍、大出血、休克、感染及多脏器衰竭而死亡。因此 ,早期、迅速、准确、有效地采取救护措施是赢得病人生命的关键。现将我科 1997年 12月至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 37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  相似文献   

12.
严重多发伤患者伤情复杂,极易产生代谢紊乱,继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如何更好的预测预后,及时改善机体代谢,稳定内环境,减少并发症,是创伤治疗和临床研究的关键。严重多发伤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可导致机体糖代谢紊乱,出现胰岛素抵抗。采集我院收治的100例创伤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旨在进一步研究创伤患者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本组1997年1月至1998年10月收治的46例严重腹部伤伴多发伤患者,探讨了抢救中诊断与治疗的注意点,从而提高了治愈率。方法:46例病例均按ISS评估均≥16分进行抢救治疗,结果:治愈43例,治愈率93.5%,死亡率为6.5%。死亡主要原因为:失血性休克和多功能脏器衰竭(MOF)。结论:对严重腹部伤伴多发伤要高度重视,及时正确的判断,合理治疗,以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谢家勇  冯刚等 《四川医学》2002,23(6):595-596
目的 探讨严重胸外伤合并颅脑伤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治。方法 按损伤严重度评分法(ISS),对72例ISS≥20分,严重胸部损伤合并颅脑伤患者,采取各种诊治措施,除抗休克、紧急气管插管或切开外,行胸腔闭式引流70例,剖胸探查19例,呼吸机辅助呼吸+PEEP42例。结果 本组死亡30例,病死率41.7%,其中ISS值20-60分死亡19例,11例ISS值≥61分者无1例存活。结论 严重胸外伤合并颅脑伤均存在休克,呼吸困难,昏迷等危重情况,病死率高。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气管插管或切开,机械辅助呼吸+PEEP,尽早使用脱水剂或开颅减压是早期判断病因,进行鉴别诊断最简便确切的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早期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发伤的主要特点及早期创伤综合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6年6月救治的135例严重多发伤的临床资料,并对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严重程度进行分析。结果135例严重创伤患者中复苏成功率为74.81%(101例),病死率为25.19%(34例)。结论早期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对伤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意义。及时控制出血,正确抗休克处理,及时准确手术,减少内脏并发症,是救治严重创伤、重度休克成功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严重多发伤的院前抢救成功率。方法:筛选80例ISS值(创伤严重度评分)〉16分的严重多发伤患者做院前急救的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院前急救在严重多发伤的救治程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结论:严重多发伤早期病死率高。院前急救能降低病死率。掌握院前急救的一般程序,熟悉严重多发伤的特点,加强创伤"黄金时间"的抢救,加强专业化创伤急救队伍建立,改变创伤急救模式,是提高严重多发伤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西宁地区救治严重多发伤时应用损伤控制骨科(DCO)策略的可行性并总结其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2003年1月—2007年10月应用DCO救治严重多发伤伴骨盆骨折26例、伴股骨骨折13例、伴脊柱骨折6例,共计45例严重多发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救治成功率86.7%,死亡率13.3%。3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于术后24h内,2例因胸部损伤合并高海拔地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H—ARDS),1例术后合并高海拔地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H—MODS)。死亡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平均值39.6分。结论:准确迅速合理应用DCO策略和先进的临床综合救治措施,是提高高海拔地区严重多发伤救治成功率、预防和降低H—MODS等各种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重症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患者经抢救存活22例,存活率为66.7%,死亡11例,病死率为33.3%;存活者术后半年按格拉斯哥昏迷量表(cos)评分分级为恢复良好8例(占36.4%);中度残疾5例(22.7%);重度残疾6例(27.3%),植物生存2例(9.1%),死亡1例(4.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病死率、致残率高,应早期诊断、及时抢救,正确处理危及生命的合并伤、维持重要脏器功能及术后严密监护、预防合并症对成功救治及改善预后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多发伤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预测多发伤严重度、预后的有关指标及综合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收入ICU的137例多发伤患者的致伤原因、治疗方法、早期血乳酸及离子钙水平、ISS评分,同时按ISS评分、预后及有无合并颅脑损伤分组。结果多发伤主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82例,59.85%)、坠落伤(27例,19.7%);主要受伤部位颅脑损伤(43例,31.4%)、腹部和骨盆损伤(38例,27.7%)、胸部损伤(22例,16.1%);死亡组患者早期血乳酸水平、ISS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患者(P〈0.01),死亡组患者早期离子钙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患者(P〈0.01),合并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多发伤致病因素复杂,早期血乳酸离子钙水平和ISS评分对评估创伤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以损伤控制为主导的综合治疗特别是重视颅脑损伤的治疗是多发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刘海燕  庞伟  裴辉 《中原医刊》2009,(15):31-33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伴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以制定更好的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10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入住本院急诊科的180例腹部创伤伴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中死亡71例的危险因素。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腹部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病死率为39.44%。单因素分析发现17个因素与腹部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死亡关系显著(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MODS累及器官≥3个,Marshall评分≥8分,休克持续时间长,术中见腹腔严重污染、慢性系统疾病是主要的死亡危险因素;另外使用血液净化,住院时间长是保护性因素。结论充分认识腹部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死亡危险因素,及时救治休克,合理处理腹部及并发其他部位的损伤,积极控制感染和机体炎症反应,维持内环境稳定,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对MODS进行全面监护、综合的、个体化的治疗措施就可能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