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前瞻性研究持续脑室外引流并脑脊液置换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病人(4 3例 )进行持续脑室外引流并脑脊液置换加内科保守治疗 ,对照组 (4 2例 )为单纯内科保守治疗的病人。结果 两组神志恢复清醒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死亡例数、脑积水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持续脑室外引流并脑脊液置换可应用于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治疗儿童结核性脑膜炎颅内高压的有效方法。方法66例儿童结核性脑膜炎颅内高压患儿分别以改进法(实验组)、传统法(对照组)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比较术后患儿临床表现、颅内压水平、脑脊液性状、脑脊液外渗及颅内感染情况及存活率。结果两组在颅内压恢复正常例数、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脑脊液外渗、颅内感染及意外情况、存活率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进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治疗儿童结核性脑膜炎优于传统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03年2月至2013年1月经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药物治疗),每组各23例,对两组临床疗效、脑脊液细胞、蛋白恢复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脑脊液细胞和蛋白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明显提高,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韦廷求 《微创医学》2012,7(2):128-130
目的 观察重症脑室出血采用微创铸型侧与非铸型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侧脑室穿刺引流与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的有效性.方法 脑室出血患者194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进行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非铸型侧脑室穿刺引流术(A组)、非铸型侧脑室穿刺术加腰穿脑脊液置换(B组)、铸型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加腰穿脑脊液置换(C组),观察三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微创穿刺脑室引流及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重症脑室出血,脑室积血清除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0.05);铸型侧对比非铸型脑室穿刺,脑室积血清除时间明显缩短(P<0.05),亦明显降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病残率.结论 微创侧脑室穿刺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铸型侧脑室穿刺疗效比非铸型侧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鞘内注药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鞘内注药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42例(治疗组)和非鞘内注药治疗4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颅内压水平,脑脊液性状及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及存活率。结果两组在颅内压恢复正常例数,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鞘内注药可缓解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症状,缩短恢复时间,提高存活率,降低后遗症,是治疗重症结脑的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腰穿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在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重症结核性脑膜炎 6 0例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进行腰穿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的治疗组 ,记录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时间 ,动态观察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的改变及恢复时间 ,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并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迅速缓解及有症状期明显缩短 ,引流后 1个月时治疗组脑脊液蛋白、有核细胞数均有明显下降 ,与对照组下降程度对比 ,二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治疗组无 1例并发脑积水 ,对照组 4例并发脑积水。结论 腰穿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在重症结脑的治疗方面增加了一项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异烟肼、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6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脑脊液置换术及异烟肼50mg和地塞米松5mg鞘内注射,每周2次,共20~24次。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脑脊液指标恢复时间及患者预后。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63%(P<0.01);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脑脊液指标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38%(P<0.01)。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异烟肼及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可显著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脑脊液指标恢复时间,提高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鞘内给药加脑脊液置换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7例,观察组63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抗结核及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鞘内给药加脑脊液置换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压力及生化指标改善情况,统计两组患者脑脊液压力及生活指标恢复正常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治疗,两组患者脑脊液压力及生化检查各项指标均有所好转,其中观察组患者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脑脊液压力及各项指标恢复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实施鞘内给药联合脑脊液置换的治疗方法,可以改善患者预后,缩短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9.
脑脊液置换配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6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梅  郑丽萍 《当代医学》2009,15(3):52-53
目的 观察脑脊液置换配合鞘膜腔内注射给药(简称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照组66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配合鞘内给药治疗,观察两组脑脊液变化和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发症及副作用。结果对照组显效49例,总有效率92%,治疗组显效54例,总有效率100%短期内脑脊液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两组均未出现并发症及明显副作用。结论脑脊液置换配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能迅速降低颅内高压,短期内使脑脊液恢复正常,较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体征,降低死亡率,明显改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脑脊液置换配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脑脊液置换配合鞘膜腔内注射给药(简称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配合鞘内给药治疗。观察两组脑脊液变化和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发症及副作用。结果 对照组治愈28例,治愈率73.7%。治疗组治愈38例,治愈率90.5%。短期内脑脊液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两组均未出现并发症及明显副作用。结论 脑脊液置换配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能迅速降低颅内高压,短期内使脑脊液恢复正常,较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体征,降低死亡率,明显改善预后,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研究脑脊液置换和鞘内注射异烟肼、糖皮质激素、尿激酶和胞二磷胆碱对老年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疗效。方法于2007年10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住院的86例老年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按是否鞘内注药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置换脑脊液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射异烟肼、糖皮质激素、尿激酶和胞二磷胆碱。根据2组脑脊液变化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32例,有效10例,无效4例;对照组治愈16例,有效8例,无效16例。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未发现与脑脊液置换加鞘内注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鞘内注射异烟肼、糖皮质激素、尿激酶和胞二磷胆碱可提高老年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配合鞘膜腔内注药(简称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脑脊液置换配合鞘内注药治疗。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主要各项生化指标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1)。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1);脑积水均消除,后遗局灶神经异常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χ2=7.56,P<0.01。两组均未出现并发症及明显副作用。结论脑脊液置换配合鞘膜腔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能缓解临床症状、体征,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用于诊治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患有结核性脑膜炎病人共64例,随机分作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例,常规药物用来治疗这两组,而试验组额外附加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在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的蛋白、糖、氯化物、白细胞、压力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治后试验组病人的蛋白、糖、氯化物、白细胞、压力指标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方法联合鞘内注射使得患者脑脊液加快恢复,体征及临床症状得到好转,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有效率地提高治疗,因而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侧脑室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对于脑室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8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进行侧脑室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其中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脑室通畅时间、神志转清时间及脑脊液正常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脑室通畅时间、神志转清时间及脑脊液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脑室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对于脑室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需要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从多角度出发为患者实施护理。  相似文献   

15.
脑室出血96例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原发性及继发性脑室出血治疗经验,并探讨其适宜治疗方法。方法 对96例原发性及继发性脑室出血病人,分别采用单纯内科治疗(A组)、行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B组)、行侧脑室穿刺引流及尿激酶注入并冲洗治疗(C组)及行上述B、C两组治疗相结合(D组)的方法,观察其疾病转归、脑积水、颅内感染及再出血的发生率、积血清除时间加以统计分析。结果 C组较A、B组积血清除时间缩短、脑积水发生率减低(P〈0.05);D组较A、B组有效率提高、积血清除时间缩短、脑积水发生率减低(P〈0.05),较A组病死率降低(P〈0.05)。结论 行侧脑室穿刺引流冲洗治疗及侧脑室穿刺引流冲洗结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内科治疗及行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且以侧脑室穿刺冲洗引流结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42例,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53例,给予行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颅内压水平及脑脊液生化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体温升高、头晕头痛及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颅内压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脑脊液生化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继发性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46例重症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为治疗组,采用侧脑室穿刺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予以治疗,选择开展微创治疗前行内科保守治疗的46例重症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为对照组,根据配对条件按照1∶1比例配对,引流时、引流后2周各按统一标准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次.结果 侧脑室穿刺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予以治疗重症继发性脑室出血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总有效率82.6%.结论 微创穿刺抽吸引流术是治疗重症继发性脑室出血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鞘内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将40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结核治疗、脱颅压药物及激素应用、支持对症治疗。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鞘内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3个月后观察2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方便、安全,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 采用单纯内科治疗(非手术组)和侧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及脑脊液置换并内科治疗(手术组)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结果 手术组总有效率、治愈率、病死率、脑室出血清除时间与单纯内科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侧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加脑脊液置换净化疗法操作简便、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采用鞘内注射加脑脊液置换加常规抗痨药物治疗老年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80例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痨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鞘内注射+脑脊液置换+常规抗痨药物治疗,治疗2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脑脊液恢复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5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15.6±6.8)d,脑脊液恢复时间(20.2±8.2)d,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常规抗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鞘内注射+脑脊液置换治疗,其疗效显著高于单纯常规抗痨药物治疗,可缩短脑脊液恢复时间,促进患者恢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