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特征。方法:对本院2003~2007年的4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315例,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绝大多数。结论: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其一定的诊断特征。位于纵裂池的表现为纵形线样征,位于脑沟的表现为白线征,位于小脑幕下的表现为淡薄云絮征,每条均可作为确诊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对自发性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3年12月医院收治的自发性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6例的CT检查资料。结果自发性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CT检查,在脑挫伤、脑底部及椎动脉破裂、双侧皮质静脉破裂、出血界限明显、出血位置脑基底部、存在凝血块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使用CT对出血部位、血液分布、血液形状、是否存在病变组织、破裂血管等情况进行分析,可以较好的区分自发性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的CT表现特征和颅脑外伤病人的救治。方法:本组20例颅脑外伤病人,均行螺旋CT扫描,骨算法重建骨窗图像,观察颅骨骨折情况。结果:20例颅脑外伤病例,其中硬膜外血肿9例(9/20),硬膜下血肿9例(9/20),脑挫裂伤7例(7/20),脑疝4例(4/20),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3/20),颅骨骨折10例(10/20),外伤性气颅2例(2/20)。结论:螺旋CT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度高,有利发现硬膜外少量出血,利用薄层重建有利发现小的脑挫裂伤出血灶、脑水肿及小的颅骨骨折线,对脑疝和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也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4.
汤文 《中国医药科学》2012,(19):105+134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双排螺旋CT诊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7~2011年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40例,其中CT诊断20例,作为CT组,MRI诊断20例,作为MRI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CT组的准确率为95%,MRI组的诊断准确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排螺旋C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价值高,费用低廉,是其首选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先行16层螺旋CT平扫,再行CT血管成像(CTA),之后应用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等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观察患者的脑血管情况并对SAH病因进行分析。结果经3D-CTA共发现46例患者有56个动脉瘤、动静脉畸形8例、烟雾病3例、阴性1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外科手术作为参照,提示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7.83%与100.00%。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作为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将48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醒脑静治疗组26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22例。观察并比较治疗后CT及腰穿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消失时间、出院时间。结果治疗组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吸收时间早,出院时间短,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醒脑静治疗能提高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杜鸣  王镇章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826-2827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颅脑出血性病变,通常是由于动脉瘤、血管畸形破裂导致的,但也有外伤或是颅内血肿血液下行进入蛛网膜下腔形成[1].多层螺旋CT检查,是无创伤检查,对于颅脑病变有很高的诊断价值.笔者回顾性分析52例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其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持续引流组(50例)采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传统组(50例)应用传统的腰椎穿刺术。结果持续引流组症状改善,并发症的发生及疗效预后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讨论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明显快速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06例单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反复腰椎穿刺放血性脑脊液,治疗组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放血性脑脊液。结果治疗组头痛缓解率和恶心、呕吐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伤后1年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有利于缓解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和恶心、呕吐症状,降低远期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1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的CT表现,探讨和进一步加深对其认识.方法 收集16例临床急诊CT平扫确诊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和复习其CT表现并经影像学和临床追踪证实临床最终诊疗结果.结果 本1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中,8例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为颅内动静脉畸形,7例为高血压动脉硬化性破裂出血.结论 螺旋CT平扫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实时准确和重要的诊断价值及对病因评估的有效性和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应用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将58例诊断明确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施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腰穿放出脑脊液,比较两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血性脑脊液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头痛持续时间、血性脑脊液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观察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对12例患者在止血、解痉、脱水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腰池置管持续脑脊液引流术。结果本组12例症状均得到缓解,恢复良好11例,中残1例。结论在传统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持续腰池外引流以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率低,且操作简单,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 (CTA)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进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平扫检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的脑血管成像检查,采用VR,SSD,MIP技术重建三维脑血管成像.结果:正常21例,异常14例,其中动脉瘤11例,部分闭塞1例,血管畸形2例.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能清晰的显示颅内大血管影像,对绝大部分的动脉瘤能迅速、准确地诊断.结论:螺旋CT的CTA检查是一种显示颅内血管病变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它较普通螺旋CT更快捷,更准确,相对脑血管造影有无创伤、价格低的优点.对原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病因的筛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早期腰大池持续控速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腰大池持续控速引流对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作用.方法将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41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在入院1 2~36h内于腰大池置管持续控速引流,对照组在入院1 2~36h内常规每天腰穿放出脑脊液,其余基础治疗两组基本相同.结果观察组在意识恢复、头痛减轻、病理征消失、脑脊液转清方面比对照组明显.远期并发症少.结论早期腰大池控速引流对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疗效满意,操作简单,易防止低颅压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大池控制性引流并鞘内注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疗效。方法对8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2例),观察组早期给予腰大池引流并鞘内注入地塞米松,对照组给予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通过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观察两组症状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以及随访观察脑积水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症状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腰大池控制性引流并鞘内注药可显著改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并显著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1病例报告 患者,男,45岁。因交通事故后昏迷,急诊以“脑外伤”收入我科。当时呼吸困难,立即行气管切开术。经临床和头部CT、肺CT检查,初步诊断:脑挫裂伤,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轴索损伤,肺部炎症,少量胸腔积液,面部及全身多处擦皮伤。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腔出血86例临床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CT表现、分型及临床价值。方法对8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CT表现、发病机制、发生部位进行分类分析。结果本组SAH分为自发性SAH29例,外伤性SAH32例,新生儿SAH13例,肿瘤性SAH6例,静脉性SAH6例;CT表现为相应部位的高密度灶,以纵裂池、侧裂池及小脑幕最常见。结论SAH部位不同可形成不同的CT表现,CT检查为该病的首选及必检,且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血管造影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青山  胡春艾  孙卫红 《江苏医药》2000,26(11):859-860
目的 分析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发病24小时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患21例、临床确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31例分别做CT平扫和CTA,观察脑梗死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患颅内血管状况。结果 脑梗死组CT阳性率为42.9%,CTA阳性率为71.4%;CTA显示了梗死区的血管变化。蛛网膜下腔出血组CTA阳性率为96%,同时清晰地显示动脉瘤与载瘤血管、动脉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在脑梗死的超早期诊断及确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方面CTA不失为一种安全、快捷、可靠的微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颅脑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早期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颅脑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早期CT表现及诊断。方法搜集CT复查证实的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36例,对其首次CT检查及复查的CT影像进行分析。结果36例迟发性脑内血肿首次CT检查主要异常表现包括:①局限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8例;②限局性脑实质密度减低,灰白质分界不清21例;③局部脑占位效应19例;④硬膜下血肿10例。结论脑外伤后首次行CT检查,出现:局限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限局性脑实质密度减低,灰白质分界不清,局部脑占位效应,硬膜下血肿,提示此部位可能出现迟发性脑内血肿,应及时复查CT。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多排螺旋CT(MSCT)与头颅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评价。方法对110例明确诊断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多排螺旋CT(MSCT)与头颅CT血管造影(CTA)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在110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有38例I级患者,头颅CT血管造影(CTA)与多排螺旋CT(MSCT)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9.23%,80.37%,经t检验, P=0.00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26例II级-IV级患者,头颅CT血管造影(CTA)与多排螺旋CT(MSCT)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4.25%,73.69%,经t检验, P=0.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中有46例V级患者,头颅CT血管造影(CTA)与多排螺旋CT(MSCT)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3.34%,72.26%,经t检验, P=0.0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排螺旋CT(MSCT)与头颅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均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在鉴别具体病因时,头颅CT血管造影(CTA)的优势均大于多排螺旋CT(MSCT)。然而,相对于多排螺旋CT(MSCT)的诊断,头颅CT血管造影(CTA)的费用较高,会加重一些经济贫穷的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