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浅谈天枢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枢是大肠之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大量实验和临床验证,针剌或艾灸天枢穴对于改善肠腑功能,消除或减轻肠道功能失常而导致的各种证候。具有显著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查阅针灸治疗泄泻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寻找针灸治疗泄泻的临床用穴规律,为临床选穴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针灸处方大辞典》及现代权威文献中针灸治疗泄泻的处方,对腧穴的使用频次、归经、种类、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总结针灸治疗泄泻的选穴规律。结果纳入的136首处方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10位腧穴为天枢、足三里、中脘、大肠俞、脾俞、关元、阴陵泉、三阴交、神阙、气海;穴位配伍方面,出现频率最多的对穴配伍有足三里、天枢,中脘、天枢,大肠俞、天枢,脾俞、天枢,足三里、中脘,三穴配伍有中脘、天枢、足三里,足三里、天枢、神阙,足三里、天枢、脾俞配伍;足阳明胃经为针灸治疗泄泻的首选经脉,胃经腧穴选用频率最高、范围最广;以下肢和胸腹部穴位为主,且常用五输穴、募穴和背俞穴。结论临床必须坚持针灸局部选穴、远端选穴、辨证选穴的重要原则;高频次的选用能代表治疗思路;针灸治疗泄泻以天枢、足三里、中脘、大肠俞、脾俞、关元等为主要穴位。  相似文献   

3.
冲脉具有维持生命机能及延续生命的生理特性。冲脉为“五脏六腑之海”,藏元精元气;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受十二经及督脉气血渗灌。冲脉在循行及病症上均与少阴、阳明经有着密切联系。冲脉为“血海”,担负着阳明经气血的补充与濡养,与胃肠疾病联系密切。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也表明,冲脉与该病密切相关。因此,冲脉可作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首选经脉,临床可选择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公孙等穴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孙东 《中外医疗》2012,31(31):114-115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门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4例,采用PEMS3.1统计软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7例,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氦氖激光照射器耦合光纤照射中脘、神阙、双侧天枢、双侧大肠俞穴,10 min/次,1次/d,10次为1疗程。治疗组采用曲氏动态取穴法分别在中脘、天枢、足三里、太白、太冲穴周围按压,在上巨虚穴及其上下(约2寸范围)循足阳明经按压,寻找敏感点施针刺治疗。针刺1次/d,留针40 min,中间每10 min行针1次,10次为1疗程。清艾条悬灸神阙穴,灸60 min/次,1次/d,10次为1疗程。观察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67.2%和44.4%,愈显率分别为92.5%和70.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急性细菌性痢疾,简称急性菌痢,是由志贺氏菌属(即痢疾杆菌属)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目的 讨论针灸治疗急性普通型细菌性痢疾.方法结论 天枢为大肠之募穴,可攻逐积滞,清热化湿;上巨虚为大肠下合曲池为阳明经合穴,公孙为足太阴 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共奏清热行乏通调大肠之功效.内关可降逆止呕,中脘可调理中焦.诸穴合用可以清利中下焦湿热.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搜索2013~2017年针灸治疗便秘的文献,分析临床腧穴配伍使用特点及规律,对现代临床针灸诊治便秘的腧穴选择予数据依据及理论支持。方法对近五年针灸治疗便秘的文献进行搜索,选出69篇有效文献,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 V2.5分析临床选择穴位的配伍规律。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天枢、上巨虚、大肠俞运用较多;足阳明胃经被应用最多,其次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位的分布主要在胸部和腹部;特定穴中以募穴应用最为频繁;选穴配伍方面多采用天枢-上巨虚、天枢-大肠俞。结论经总结针灸医治便秘的腧穴配伍规律,且在临床施治中据此规律将天枢、大肠俞、上巨虚、足三里、支沟作为主要穴位并随症加减,有益于各穴位协同增效,使实际效果得以提高,促进针灸的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刺推拿结合治疗肠激惹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针刺推拿结合治疗肠激惹综合征。以调肝益脾,益气养胃为主,主穴为足三里,实证配天枢、内关、建里;虚主配三阴交、胃俞、大肠俞;混合型患者随证配伍。然后行手法推拿,于神厥穴反复旋转按压,而后提捏背俞穴(重点提捏胃俞、脾俞、肝俞等穴),与对照组(以解痉止痛西药为主,选用抗胆碱能药如颠茄合剂、阿托品等,根据病情辅以止泻、导泻等药)对照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30例,痊愈14例,显效10例,好转4例,无效20  相似文献   

8.
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液离子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针刺足阳明经穴对胃液离子浓度的影响,选用新西兰大白兔,用G6805电针仪为刺激仪器,以胃液中K^+、Na^+、Cl^-、Ca^2+浓度为指标,对足阳明经穴位梁门、天枢、足三里、解溪及其左右旁开1cm对照点,同水平段中阔阴经对照穴阴都、肓俞、阴谷、太溪等4组针刺前后的胃液离子浓度变化作了动态观察。结果:①针刺足阳明经穴对胃液中Cl^-、Ca^2+浓度影响最为明显,且针刺前后比较有显著或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9.
针治便秘症     
便秘常因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偏于实证的多因素体阳盛,肠胃积热,或情志不畅,气机阻滞。偏于虚证的多由气血虚弱,肠失润泽,或下焦阳气衰微,阴寒凝结而成。多年来我站用针刺治疗此症,疗效较好。常用穴:大肠俞、中腕、天枢、气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穴位及配伍对腹泻模型小鼠腹泻指数的影响及艾灸干预腹泻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昆明小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天枢组、大肠俞组及天枢大肠俞组。采用番泻叶灌胃法建立小鼠腹泻模型,对天枢组、大肠俞组、天枢大肠俞组大鼠进行艾灸,其中天枢组选取双侧天枢穴,大肠俞组选取双侧大肠俞穴,天枢大肠俞组选取一侧天枢、大肠俞 (隔日交换对侧),观察各组小鼠72 h后腹泻指数及小肠水通道蛋白8(aquaporin protein-8,AQP8)、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及P物质(substance P,SP)免疫阳性细胞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腹泻指数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天枢组、大肠俞组、天枢大肠俞组腹泻指数显著降低(P<0.05);与天枢组、大肠俞组比较,天枢大肠俞组腹泻指数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肠组织AQP8免疫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减少(P<0.05),VIP、SP免疫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天枢大肠俞组小肠组织AQP8免疫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增加(P<0.05),VIP、SP免疫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 天枢与大肠俞配伍治疗腹泻具有协同效应,艾灸治疗腹泻机制可能与上调AQP8表达或抑制VIP、SP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健康之路》2006,(11):34-34
头痛用双手食指按压双侧太阳穴,压至有肿胀感,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分钟左右,头痛便会减轻或消失。鼻塞感冒时鼻塞,可用食指按压鼻翼迎香穴30次,早晚各一次,二、三次即可见效。牙痛用食指按压痛侧颊车穴(此穴位于下腭骨前方)1至3分钟,牙痛便可减轻。呕吐以中指按压内关穴(此穴在臂内侧)约1分钟,直至有酸胀感时,即可见效。胃痛用双手拇指按压两腿足三里(此穴在膝盖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和灸大肠俞及天枢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病例97例,按就诊的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予以温和灸大肠俞及天枢穴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2.74±2.64)明显低于对照组(6.22±3.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BS-QOL评分(78.44±12.84)明显高于对照组(69.62±13.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愈显率为64.58%,对照组患者愈显率为32.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和灸大肠俞募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既发挥了穴位本身的作用,也显示配穴的重要性,同时发挥了艾灸的作用,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天枢穴配合背部走罐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取双侧天枢穴,予以针刺,深度30-45mm,并电针30min;针刺后配合背部走罐,走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并在大肠俞上留罐15min。[结果]经治疗,61例中7例痊愈,18例显效,30例有效,6例无效。[结论]针刺天枢穴配合背部走罐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3种针刺取穴方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疗效持续性。方法:将97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俞募穴配伍组、合穴配伍组和合募俞配伍组。俞募穴配伍组取双侧天枢、大肠俞;合穴配伍组取双侧曲池、上巨虚;合募俞配伍组左右交替取单侧曲池、上巨虚、天枢、大肠俞。3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3组在基线期、治疗后2周、4周、8周随访期周排便次数、粪便性状、排便费力程度。结果:3组患者的周排便次数、粪便性状、排便费力程度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合募俞配伍组临床疗效及疗效持续性优于俞募穴配伍组及合穴配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合、募、俞穴配伍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且疗效更具有持续性,为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按压癔病性口噤病人的生物全息诊疗法的第二掌骨侧的头穴时,该穴有明显的压痛,因而对癔病性口噤的病人,采用针刺第二掌骨侧的头穴及体穴内关穴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治疗16例,一般针刺1~3次即愈。现将典型1例报道如下。 普××,女,63岁,农民。1994年8月16日初诊。病人20天前因生气而突然牙关紧闭,双手紧握,上肢抽搐。经当地医院治疗,症状缓解,但效果不佳而入我院住院治疗。住院号:200789。入院后各项理化检查均正常,诊断为癔病性口噤。8月18日  相似文献   

16.
治疗肩周炎,推拿疗法颇有效果。然而治疗中为了松解肩关节的“粘连”,常须反复扳、拉,这种治疗手法使病人痛苦不堪。笔者在临床中摸索出一套不用扳拉的方法,使病人减轻痛苦,又获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方法介绍如下。①患者取坐位,施术者用拇指按压患者下肢条口穴(足阳明胃经穴)约三分钟,并令其患肢反复慢慢上举;②用揉法或滚法施术于患侧肩背部约七分钟;③点穴推揉风池、肩井、肩髃、肩贞、曲池、合谷等穴;④令病者患肢搭于施术者肩上,点揉天宗穴  相似文献   

17.
最近笔者用针刺双天枢穴治疗急性胃肠炎20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4~65岁,均经临床诊断为急性胃肠炎者。经针刺天枢穴加神阙穴及辅以拔罐治疗1~2次均治愈。方法如下: 患者仰卧位,医者用右手拇食二指,在患者双天枢穴点按数次(手法由轻—重—轻—重—松为一次), 再用拇指甲按压神阙穴数次(手法平补平泻)然后用毫针在双天枢穴上直刺(手法重刺激),再刺中脘穴(手法平补平泻)。最后在神阙穴拔罐,以助疗效。针罐各留15分钟。感冒者加刺双曲池、双合谷、大椎  相似文献   

18.
手三里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三里为手阳明大肠经经穴,考本穴定位多谓“曲池下二寸”,而命名为“手三里”是因其位置若于曲肘尖处量则为三寸,又能治上中下三部之病,位于手臂故名“手三里”。揣针灸诸穴名义,凡以三里、五里命名者,皆以其能治多经病也。笔者参考近10年有关文献,将手三里临床应用作一概述。1 用于肩臂病症1.1 痿证:《内经》云:“治痿独取阳明。”阳明多气多血,又主宗筋,与四肢不用的关系甚为密切,刺阳明之经穴可振奋阳气,加速经气运行,疏通阳明经络,使之气血津液充足,以润养病变组织,从而使其功能恢复正常。故手三里为治疗上肢痿证的常用穴之一,尤其用…  相似文献   

19.
针刺加艾灸治疗术后肠麻痹37例丛华手术后面麻痹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运用针刺加文灸治疗此症37例,男性28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0.5岁;胃及十二指肠手术者9例,阑尾炎手术者12例,肠道手术者16例。治疗方法:取足阳明胃经之天枢、足三里穴,任脉...  相似文献   

20.
针药并用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取门诊病人30例,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并经3次以上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的被确诊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4~50岁,病程3个月~4天。治疗方法:针灸主穴以中脘、天枢、足三里、上巨墟为主,留针,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中药每日1剂,水煎分服,6次为1个疗程,共治4个疗程。①湿热内蕴型:随症加减:主穴加曲池、合谷,手法以泻为主,两穴相配泻手阳明经气,共达泻热目的。中药:黄柏12g,秦艽12g,苍术9g,泽泻12g,当归9g,槟榔9g,马齿苋30g,甘草9g。②肝脾不和型:主穴加肝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