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全凭静脉麻醉或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前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全麻药总量及术毕苏醒时间.方法 择期LC病人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静脉全麻组(G组)和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E组),每组30例.结果 两组HR于插管后及拔管时均有所增快(P<0.05),但G组较E组明显,E组所用的麻醉药总量明显小于G组;离开手术室时间E组早于G组(P<0.01),且病人拔管时安静,躁动小.结论 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较全凭静脉麻醉下LC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静脉麻醉药总量较少,术后苏醒较快.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 1 999年以来 ,将硬膜外阻滞与全凭静脉麻醉复合 ,减少了静脉麻醉药的用量 ,使麻醉过程安全平稳 ,同时 ,避免了过多的全麻药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资料 选择开胸手术患者 80例 ,男 5 5例 ,女 2 5例 ;年龄 40岁~ 77岁 ;体重 45kg~ 75kg ;其中包括食道癌 40例 ,贲门癌 3 0例 ,肺癌 1 0例。随机分为两组 :组Ⅰ 40例 (男 3 0例 ,女 1 0例 )为静脉复合麻醉加连续硬膜外镇痛组 ;组Ⅱ40例 (男 2 5例 ,女 1 5例 )为对照组—单纯静脉复合麻醉组。手术切口为沿肋骨缘切口 ,断取肋骨。所有病人均…  相似文献   

3.
开胸手术创伤大、病情复杂,如何降低麻醉及手术期间的应激反应、减少血压和心率波动、降低心肌耗氧量、防治心肌缺血、减少苏醒延迟的发生等至关重要。本文就我院2004年6月至2005年2月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拟行开胸手术患者80例,男52例、女28例;年龄30~74岁;体重50~78kg;ASAⅠ~Ⅱ级。患者分为A、B两组,A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56·43±6·86)岁;B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52·78±8·42)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1·2方法A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选T5~6或T6~7…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及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高血压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Ⅰ组,n=50)和对照组(Ⅱ组,n=50),Ⅰ组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Ⅱ组全凭静脉麻醉(TIVA)。结果两组病例麻醉效果满意,全麻药用量Ⅰ组明显少于Ⅱ组,术毕至拔管时间Ⅱ组比Ⅰ组延长,拔管后烦躁、疼痛的发生率Ⅰ组比Ⅱ组明显减少。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能有效减轻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麻醉平稳,术毕清醒快,并发症少。术后镇痛有利于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在老年股髋骨骨折患者全麻手术后的苏醒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股髋骨手术的93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5年9月~12月31例采用全凭静脉麻醉,2016年1月~8月62例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采用Steward评分及Aldrete评分对两组患者的苏醒质量进行比较。结果:静吸复合麻醉组Steward评分与Aldrete评分均高于全凭静脉麻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较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苏醒质量更高,对于老年骨折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甄宇  田鸣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343-1344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中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中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组和全麻组各60例,分别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术前、术后采用MMSE评分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无一中止研究,两组手术血压、出血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1天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组术后3h、6h、24h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基线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MMSE评分基本恢复,全麻组术后各时段MMSE均显著低于基线得分(P<0.05),术后3h、6h、24h、72h硬膜外麻醉组得分均显著高于全麻组(P<0.05)。术后3h、6h、24h和72h硬膜外麻组POCD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全麻组(P<0.05)。结论:中老年手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效果良好,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小,可减少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食管癌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70例患者分为全麻组(Ⅰ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Ⅱ组),每组各35例.Ⅰ组单纯静脉麻醉,Ⅱ组静脉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术中麻醉药使用情况、术中血流动力学情况、术后清醒拔管时间、术后镇痛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Ⅰ组术中丙泊酚和维库溴铵的用药量多于Ⅱ组,术后清醒拔管时间长于Ⅱ组,术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比Ⅱ组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手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优于单纯全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食道癌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全麻组(Ⅰ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Ⅱ组),每组各30例。Ⅰ组单纯静脉麻醉,Ⅱ组静脉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术中麻醉药使用情况、术中血流动力学情况、术后清醒拔管时间、术后镇痛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Ⅰ组术中丙泊酚和维库溴铵的用药量多于Ⅱ组,术后清醒拔管时间长于于Ⅱ组,术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比Ⅱ组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道癌手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优于单纯全麻。  相似文献   

9.
目的:如何控制药品费用的上涨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药物经济学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文章在临床麻醉中运用药物经济学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病人围手术期的综合影响.方法:下腹部疾病拟行普外科手术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I组采用全凭静脉插管全麻;Ⅱ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复合硬外麻醉,Ⅲ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外麻醉.运用药物经济学中费用-效果分析方法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后,病人能麻醉清醒回房后所花费的时间与费用.结果: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外麻醉组病人清醒回房所花费的费用最少,全凭静脉麻醉最多,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运用药物经济学考虑麻醉方法的选择时,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外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复合硬外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相比,在减少病人麻醉费用上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全凭静脉麻醉或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全麻药总量及术毕苏醒时间。方法择期LC病人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静脉全麻组(G组)和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E组),每组30例。结果两组HR于插管后及拔管时均有所增快(P<0.05s),但G组较E组明显,E组所用的麻醉药总量明显小于G组;离开手术室时间E组早于G组(P<0.01),且病人拔管时安静,躁动小。结论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较全凭静脉麻醉下LC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静脉麻醉药总量较少,术后苏醒较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如何控制药品费用的上涨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药物经济学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文章在临床麻醉中运用药物经济学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病人围手术期的综合影响。方法 :下腹部疾病拟行普外科手术的 6 0例病人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2 0例 :I组采用全凭静脉插管全麻 ;Ⅱ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复合硬外麻醉 ,Ⅲ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外麻醉。运用药物经济学中费用—效果分析方法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后 ,病人能麻醉清醒回房后所花费的时间与费用。结果 :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外麻醉组病人清醒回房所花费的费用最少 ,全凭静脉麻醉最多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运用药物经济学考虑麻醉方法的选择时 ,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外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复合硬外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相比 ,在减少病人麻醉费用上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由于小儿腹部肌力弱,以γOH、氯胺酮复合全麻而无需肌松药即可完成腹部手术。全凭静脉麻醉术后患儿苏醒延迟,带气管导管回病房易并发呼吸系并发症。本文观察126例小儿外科手术应用连续硬膜外阻滞取得了较满意的麻醉效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26例中,男86...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78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气管内插管全麻组和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麻醉前、气腹后5min、气腹后30min、放气后5min时各节点的BP、HR、SpO2与全麻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硬膜外组术后完全苏醒时间(7.5±2.3)h明显短于全麻组(28.6±7.7)h(P<0.01)。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阻滞,麻醉前后BP、HR、SpO2变化不大、术后完全苏醒时间短,能满足腹腔镜手术的要求,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苏娜  黄泽宗 《九江医学》2006,21(3):68-69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临床应用逐渐增多,笔者对18例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36例,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60~78岁,ASAI~IV级,术前有高血压病7例,糖尿病5例,心电图异常15例(表现为左室高电压,ST段改变,右束支或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窦缓,室性早搏,肝功能异常,慢支肺气肿)。胃癌根治术20例,肝胆道手术16例。随机分单纯全麻(Q组)和全麻复合高位硬膜外阻滞(Y组)各组16例。术前30 m 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g和阿托品0·5 mg(或东莨菪碱0·3 mg)。入室后,连续监测BP、H…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全凭静脉麻醉复合胸段硬膜外神经阻滞或胸椎旁神经阻滞与单纯全凭静脉麻醉在胸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于福州总院麻醉科在胸腔镜辅助下(VATS)行肺病损切除术的患者90例,按随机对照数字表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Ⅰ组采用单纯全凭静脉麻醉,Ⅱ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Ⅲ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复合胸段硬膜外麻醉.分别记录三组麻醉开始时间(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半小时(T3)、手术开始后1 h(T4)、手术结束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以及PACU内拔管时间,以便观察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和PACU拔管时间的影响.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和Ⅲ组术中不同时间点T2、T3、T4和T5的MAP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诱导开始时T1的心率比较,手术过程中各时间点的心率普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和Ⅲ组在PACU内的拔管时间分别为(25.17±2.41)min和(26.27±1.70)min,与Ⅰ组的(32.37±3.20)min比较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凭静脉麻醉复合胸段硬膜外神经阻滞或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观察四种不同麻醉方法下乳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术期T淋巴亚群、NK细胞及B细胞的变化,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乳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ASA Ⅰ~Ⅱ级女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6例.Ⅰ组为吸入全麻组,Ⅱ组为全凭静脉麻醉组,Ⅲ组为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Ⅳ组为全凭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方法择期手术全麻40例,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Ⅰ组)和静吸复合麻醉(Ⅱ组),Ⅰ组瑞芬太尼0.02mg(/kg·h)复合丙泊酚4mg(/kg·h)速率维持麻醉,Ⅱ组安氟醚2.5%吸入维持麻醉,观察两组麻醉前、切皮后即刻、切皮后30min、拔管后即刻生命体征变化,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苏醒指标。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同,均可抑制切皮刺激,且Ⅰ组较Ⅱ组明显。Ⅰ组苏醒质量较Ⅱ组好,不良反应较高。结论COPD病人全凭静脉麻醉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但需密切观察血液动力学变化,术后苏醒质量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气插管全麻与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Ⅰ组)和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Ⅱ组)每组30例,Ⅰ组插管后机械通气,Ⅱ组用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后保留自主呼吸,记录每组的各项指标及术者的满意度等.结果气腹后,Ⅱ组呼吸末二氧化碳(PETCO2)显著高于Ⅰ组,与术前相比Ⅱ组气腹后,血压明显较术前降低.结论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更适用于妇科腹腔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9.
沈晓燕 《当代医学》2009,15(6):78-79
目的观察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ASAⅠ-Ⅲ级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和全凭静脉全身麻醉组(B组).每组30例,术中监测病人BP、HR.ECO、SP02结果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在手术中的各个时点MAP和HR的变化与全凭静脉全身麻醉组(B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胆囊切除手术可减轻病人应激反应.循环较稳定,是一种较好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在腹腔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40岁腹腔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60例,随机均分为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A组)和气管捕管全麻组(B组),每组30例.A组使用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保存自主呼吸.B组常规气管插管全麻,机械通气.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手术中MAP、HR变化及不良反应、麻醉费用.结果 A组患者麻醉平稳,术后无不良反应,麻醉费用远远低于B组;B组患者气管插管、拔管中及气腹后MAP明显升高,HR增快,术后不良反应较明显.两组患者pH、PaCO2、PETCO2、气道峰压(Pmax)、气道平均压(Pmean)、SpO2变化一致,无明显差异.结论 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精索静脉结扎术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节省医疗费用,优于气管插管全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