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胸外科术后留置尿管拔除时机对尿潴留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胸外科全麻术后病人留置导尿管拔除后易引起第一次排尿困难和尿潴留,为预防尿潴留的发生,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拔尿管前向膀胱内注入药液刺激排尿反射的方式。根据排尿反射的生理特点,当尿液充盈膀胱,使膀胱内压逐渐升高,病人有明显痛感时,排尿欲望最强。我们采用拔尿管前夹闭尿管,待尿液充盈膀胱至有痛感时拔尿管的方法,与近年来应用的拔尿管前夹闭尿管,待尿液充盈膀胱有尿意时拔尿管的方法对比,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胸外科术后留置尿管拔除时机对尿潴留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胸外科全麻术后病人留置导尿管拔除后易引起第一次排尿困难和尿潴留 ,为预防尿潴留的发生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拔尿管前向膀胱内注入药液刺激排尿反射的方式[1~ 3 ] 。根据排尿反射的生理特点 ,当尿液充盈膀胱 ,使膀胱内压逐渐升高 ,病人有明显痛感时 ,排尿欲望最强[4] 。我们采用拔尿管前夹闭尿管 ,待尿液充盈膀胱至有痛感时拔尿管的方法 ,与近年来应用的拔尿管前夹闭尿管 ,待尿液充盈膀胱有尿意时拔尿管的方法对比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 2 0 0 3年 1月~ 2 0 0 4年 7月在我院胸外科全麻开胸术后的病人 …  相似文献   

3.
神经内科病人常存在中枢神经损伤导致尿潴留、尿失禁等排尿异常,经常需要为病人留置导尿,且留置时间较长.按照教科书要求,在拔除尿管前,需要采取定时放尿的方法,即在拔管前间歇性夹闭尿管,使膀胱定时充盈排空,以训练膀胱反射功能[1].但是拔管后还是经常出现尿潴留或尿失禁的情况,一部分病人必须再次留置导尿,这不利于病人康复,甚至导致泌尿系感染.为此,笔者采用留置尿管后即采取夹闭尿管放尿与自控排尿同步训练与常规膀胱功能训练方法相比较,以寻求拔尿管后减少尿潴留的最佳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长期留置导尿的患者如果未做膀胱功能训练就拔除尿管,往往会导致排尿困难、尿失禁或尿潴留,有时患者可能因拔管后无法正常排尿而需要重新导尿,这为患者带来了痛苦,也为护理工作带来难度。因此,如何选择拔管时机就显得极为重要。临床上常常是将尿管夹闭2~4h等患者有尿意后开放,待尿液排空后再夹闭尿管,以这种方法来训练膀胱功能后拔除尿管。这种方法虽然能减少重新导尿的几率,但在临床上对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的判断,往往是凭护士的临床经验。本研究通过测定膀胱内压来判断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指导拔管,比起盲目拔管及凭经验拔管成功率高,现报道如…  相似文献   

5.
目的 预防术后留置尿管拔管后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减少拔管后再次导尿.方法 随机选择腹部手术留置尿管患者60例,分实验组30例,患者膀胱充盈自感有尿意时,先拔出尿管,同时协助患者床上或床下自行排尿;对照组30例,当患者膀胱充盈自感有尿意时,先开放尿管放完尿液后拔管,待患者下次有尿意时,再协助患者床上或下床自行排尿.结果 实验组患者自行排尿成功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留置尿管患者膀胱充盈时拔管为临床最佳拔管时机,提高了自行排尿的成功率,减少了尿潴留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杨京春  刘名名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5):1407-1409
目的 探讨尿管夹闭练习对脊柱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将我院脊柱外科择期手术需留置尿管的患者104例,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53例,对照组51例.实验组在拔除尿管前不给予夹闭尿管训练.告知及时拔管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并告知拔管后及时排尿的必要性;对照组采用拔除尿管前夹闭尿管训练的方法,膀胱充盈...  相似文献   

7.
留置导尿是目前治疗排尿困难、观察尿量、排空膀胱利于手术的主要手段,在普外科腹部手术过程中应用十分广泛,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之一。但术后患者由于对留置尿管的心理依赖、疼痛、活动差等各种因素,致留置尿管拔除后极易引起第1次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原因是保留导尿使膀胱内尿液持续引流,膀胱长时间处于空虚状态,膀胱内张力减弱,膀胱逼尿肌收缩力降低,以致不能正常排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拔管方法对经尿道内镜治疗术后留置尿管病人排尿的影响。[方法]将155例经尿道内镜治疗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77例和研究组78例。常规组采用传统拔管方法,即抽出气囊内全部液体,拔除尿管。研究组采用在膀胱充盈病人有尿意感时,抽尽气囊内液体,再注入0.5mL生理盐水,让病人自主排尿,尿管随尿液排出。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拔管后排尿困难及排尿疼痛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病人拔除尿管后发生排尿困难及排尿疼痛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改良拔尿管方法可以显著降低病人拔尿管后排尿困难及排尿疼痛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选择不同方法后拔除尿管对预防剖宫产后留置镇痛泵的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246例腹壁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留置镇痛泵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23例。2组均遵循医嘱术后导尿管长期开放6h后拔管。实验组在静滴最后一瓶液体前夹闭尿管,待膀胱充盈自感有尿意时立即拔管;对照组按医嘱术后导尿管长期开放6h即拔管。结果实验组拔管后3h内能自己排尿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新留置导尿管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夹闭尿管后待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管比尿管长期开放6h拔管能明显减少拔管后再发尿潴留。  相似文献   

10.
王艳 《现代护理》2008,14(4):523-523
目的探讨选择不同方法后拔除尿管对预防剖宫产后留置镇痛泵的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246例腹壁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留置镇痛泵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23例。2组均遵循医嘱术后导尿管长期开放6h后拔管。实验组在静滴最后一瓶液体前夹闭尿管,待膀胱充盈自感有尿意时立即拔管;对照组按医嘱术后导尿管长期开放6h即拔管。结果实验组拔管后3h内能自己排尿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新留置导尿管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夹闭尿管后待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管比尿管长期开放6h拔管能明显减少拔管后再发尿潴留。  相似文献   

11.
综合护理干预对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的影响.方法 选取住院的留置尿管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留置尿管的护理;实验组在留置尿管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即膀胱功能训练及需要拔除尿管时待患者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把尿管气囊内的液体抽吸干净后,嘱患者自然排尿,让尿管随尿液一同排出.比较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时间、患者排尿情况及舒适度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过膀胱功能训练及在有尿意时拔除尿管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顺利排尿率及舒适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 对留置导尿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自行排尿,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预防拔管后尿潴留的有效方法,2003年6月-2005年4月,我们对40例留置导尿的女性患者拔除尿管前采用膀胱内注药及夹管,待膀胱充盈后拔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气囊半充盈状态下拔除双腔尿管防止尿路损伤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腔尿管是目前临床留置导尿常用的导尿管,但是在临床使用中,很多病人在拔除尿管后出现排尿疼痛现象,其中30%的病人因为疼痛不能排尿,导致尿潴留[1],为避免这种情况,我们改良了拔除尿管方法,在传统拔除尿管方法的基础上,抽出气囊内液体后再回注1 ml生理盐水,使气囊处于半充盈状态,对拔管后出现排尿疼痛的程度进行观察,结果经改良方法拔除尿管的患者,排尿疼痛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减少子宫切除术后留置尿管拔除后尿潴留的发生.方法将子宫切除患者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膀胱充盈时先拔管、后排尿,对照组采用膀胱空虚时拔管,待膀胱再充盈时排尿.结果第一次排尿量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第一次自然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留置尿管拔出时机选择在膀胱充盈时为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拔管方式对骨科术后留置导尿患者排尿的影响。方法将94例骨科术后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定时夹管排尿训练,在膀胱充盈时拔管。观察组尿管持续开放,直接拔管。比较两组拔管后排尿情况。结果两组拔管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科术后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有无夹闭尿管,不会影响拔管后患者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排尿反射活动训练对骨科术后卧床病人留置导尿管拔管时机的影响。[方法]将236例骨科术后卧床留置导尿管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留置导尿管夹尿管后病人有尿意的同时进行排尿反射活动训练,同时用力排尿,尿道口见有尿液流出时打开夹尿管的开关,锻炼2 d或3 d,待病人每次训练尿道口均有尿液流出,出现明确的排尿表现1 d后,于第2天上午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对照组为常规的定时夹尿管定时开放,锻炼膀胱功能,病人有尿意时拔除尿管。[结果]观察组拔尿管后自行排尿率100.00%,对照组89.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尿反射活动训练后尿道口见有尿液流出后拔尿管,病人自行排尿成功率高,为留置导尿管拔管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7.
黄丽芳  陈润芳  萧佩多 《护理研究》2011,25(13):1173-1174
[目的]探讨排尿反射活动训练对骨科术后卧床病人留置导尿管拔管时机的影响。[方法]将236例骨科术后卧床留置导尿管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留置导尿管夹尿管后病人有尿意的同时进行排尿反射活动训练,同时用力排尿,尿道口见有尿液流出时打开夹尿管的开关,锻炼2 d或3 d,待病人每次训练尿道口均有尿液流出,出现明确的排尿表现1 d后,于第2天上午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对照组为常规的定时夹尿管定时开放,锻炼膀胱功能,病人有尿意时拔除尿管。[结果]观察组拔尿管后自行排尿率100.00%,对照组89.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尿反射活动训练后尿道口见有尿液流出后拔尿管,病人自行排尿成功率高,为留置导尿管拔管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改良式拔尿管方法与传统拔管方法对老年人拔管后排尿的影响。方法将84例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拔尿管前先夹闭尿管,在膀胱充盈时将灭菌后的开塞露注入膀胱,抽出尿管气囊内液体后再回注0.5ml生理盐水,让尿管随尿液自然排出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拔管方法拔除尿管,即在膀胱充盈时,抽出气囊内全部液体,拔除尿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尿潴留及尿路刺激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拔除尿管后发生尿潴留及尿路刺激征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拔尿管法,可显著降低老年患者拔尿管后尿潴留、尿道损伤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的拔管方式对短期留置导尿病人的影响,改进拔管方式,以减少拔除尿管后各种排尿异常的发生。方法:对短期留置尿管病人共100例,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马来西亚进口硅乳胶16^#双腔气囊尿管,在手术室麻醉后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置入导尿管,术后分别按按需排尿方式训练后拔管和充盈膀胱后直接拔管两种方式,记录拔管后排尿情况。结果:通过充盈膀胱后直接拔管的方式可明显减少拔除尿管后排尿异常。结论:采用充盈膀胱后直接拔管的方式可明显减少短期留置导尿病人拔管后的各种排尿异常。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预防拔管后尿潴留的有效方法,2003年6月~2005年4月,我们对40例留置导尿的女性患者拔除尿管前采用膀胱内注药及夹管,待膀胱充盈后拔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