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通过涿鹿县医务人员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免疫效果和抗体阳性情况比较,分析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临床价值. 方法:根据自愿原则选取全县201例医务人员作为接种组,另外选择相同工作岗位的191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深圳赛诺菲· 斯德公司生产的凡尔灵2006/2007株(成人剂型)接种,微量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接种者甲型HIN1流感病毒抗体,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接种2个月后甲型HIN1流感与普通流感的发病率及HI抗体阳转率进行比较. 结果:接种组甲型H1N1流感发病数0,发病率0;对照组发病数11例,发病率5.76%,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接种组普通流感发病数9例,发病率4.48%;对照组发病数29例,发病率15.18%,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接种组H1抗体阳性例数163例,阳性率81.09%,接种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有助于医务人员提高免疫功能,预防传染甲型H1N1流感和普通流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2009-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监测结果,为做好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特征和病原学监测结果。结果 12009-2014年石家庄市手足口病平均发病率为127.61/10万,平均病死率为5.41/万,6年间手足口病发病率变化趋势不显著(γ=-0.764,P>0.05)。各年龄组均有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显著下降,发病主要集中在0~5岁组(1724.98/10万);男性发病率明显多于女性(1.52∶1)(χ2=10.646,P<0.01);职业分布特征以散居儿童多见,平均79.72%,其次是托幼儿童平均17.44%、学生平均2.51%。22009年、2010年、2012年、2014年手足口病城区发病率高于县乡,2013年城区发病率低于县乡,2011年城乡发病率相近。3全年均有发病,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多集中在4~6月。42009年、2012年监测优势病毒株为Cox A16,2010年、2011年、2014年为EV 71,2013年为EV 71和其他肠道病毒,并且发现重症病例与肠道EV 71型病毒有统计学关联(P<0.01)。结论石家庄市0~5岁组男性、散居儿童是手足口病发生的高危人群,发病季节多集中在4~6月,重症病例与EV 71型病毒有关联,应围绕高发季节做好高危人群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3—2022年深圳市6~19岁人群主要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开展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深圳市2013—2022年6~19岁人群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流腮)及水痘报告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Joinpoint回归模型进行流行特征和发病率趋势变化分析。结果 2013—2022年深圳市6~19岁人群流感、流腮和水痘的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961.44/10万、157.70/10万及664.34/10万。流感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为52.88%(P<0.05)。流腮和水痘发病率均以2019年为转折点先升后降,流腮发病率APC分别为11.51%和-43.49%(P>0.05),水痘发病率APC分别为28.88%和-50.03%(P<0.05)。从季节分布上看,3种传染病发病均呈双峰分布,冬季(12月—次年1月)及春夏交际(4—6月)高发。6~<10岁人群报告3种传染病病例数占比超过60%。10~<15岁和15~19岁人群水痘发病占比呈上升趋势。15~1...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鼻喷冻干流感减毒活疫苗(鼻喷流感疫苗)和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四价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3月在珠海市斗门区白藤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自愿接种鼻喷流感疫苗的50例儿童作为鼻喷流感组,将接种四价流感疫苗的50例儿童作为四价流感组,两组合为观察组,同期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未接种流感疫苗的10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流行性感冒(流感)发病率。结果:观察组流感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喷流感组流感发病率与四价流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预防儿童发病,对儿童起到较良好的保护效果;鼻喷流感疫苗和四价流感疫苗均能对儿童起到较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长治市2013-2017年流感疫情现状及发病趋势,并提出有效防控措施.方法:选择长治市13个县市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流感个案信息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按时间、职业、年龄性别进行分析.结果:全市2013-2017年共报告流感病例3 066例,发病率稳中略降,年平均发病率为18.12/10万,当年12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男性略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5岁、40~60岁,分别占13.76%、36.11%.结论:流感发病高峰为冬季,<5岁和40~60岁年龄组是高发人群,强化监测,加大防控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防控意识,提高流感疫苗接种率是控制流感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创伤人群心理弹性水平的研究,探析不同创伤结局人群心理弹性差异,为降低创伤人群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率,促进其精神心理健康转归,建立有效可行的干预模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抽取各大综合性医院的住院患者549名,进行问卷调查,探析心理弹性水平。再将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结果阳性的患者作为病例组,阴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理弹性差异。结果:不同年龄段的个体心理弹性得分有显著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高,心理弹性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婚姻状况在个人强度分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职业人群的心理弹性得分在未来组织风格分量表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心理弹性的各因子得分及总分与PTSD的发病呈显著相关(P<0.01,OR=1.976),心理弹性得分较低的个体PTSD发病率明显高于心理弹性高的个体。结论:①个体心理弹性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弹性较低的个体比心理弹性高的个体更易患PTSD,可视为PTSD发病的高危人群;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丰富,家庭及事业的稳定,个体的心理弹性也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惠州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状况,为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2012年惠州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状况;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惠州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感染水平. 结果 2009 ~ 2012年惠州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的平均ILI就诊百分比(ILI%)为7.88%,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279例.采集鼻咽拭子2 230份,甲型H1N1流感核酸检测阳性219份,阳性率为9.82%,阳性率最高的年龄组为15~岁组(24.45%),最低的年龄组为0~岁组(3.43%).三次横断面调查共抽取调查对象480人,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人数121人,阳性率为25.21%.三次调查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0%,36.25%和9.38%,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率在年龄、性别及职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过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未接种过甲型H1N1流感疫苗之间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76,P<0.05). 结论 惠州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得到有效防控,今后应定期在人群中开展流感病毒抗体监测,以便了解人群对流感流行株的免疫保护和病毒抗原变化,为防控流感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深圳市龙岗区2007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麻疹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龙岗区2007年麻疹发病资料,按照发病时间、病人性别、年龄、职业分布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年全区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1351例,2007的麻疹发病率为30.18/10万,比2006年(16.88/10万)增加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时间集中在5~8月;发病人群以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和20~30岁年龄段的外来青工为主;职业以散居儿童发病最多占52.5%,其次工人占20.1%。99.19%的病例无麻疹疫苗接种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 2007年麻疹发病显著升高,发病季节主要在夏季,5岁以下散居儿童和外来劳务青工是麻疹防控工作的重点易感人群,需积极开展麻疹疫苗的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儿童流感疫苗接种干预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预防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在我中心接受流感疫苗接种儿童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儿童接受流感疫苗接种常规管理,观察组儿童则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实施疫苗接种干预,而后对这两组儿童在6个月内流感发病次数、儿童接种依从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家属对疫苗接种工作的满意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儿童的流感发病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儿童接种依从率以及家属对接种工作的满意度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儿童流感疫苗接种过程中,实施干预管理,可有效提高接种依从率以及家属的满意度,并且有效控制了流感的发病率,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汇总近年发表或公开的中国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病学数据,浅析流感在中国造成的疾病及经济负担,为完善中国流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PubMed、万方数据及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搜索中国近年发表的流感流行病学相关文章,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原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网站分别搜索流感法定报告和监测数据。对数据进行汇总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全国流感报告发病数分别是45 672、57 557、36 434、41 692、198 381和64 502例,死亡数分别是5、4、2、3、13和7例。流行病学调查广东省珠海、肇庆2地合计2006年和2007年估测年发病率分别为4 780/10万和751/10万,广州市2006年估测年发病率为2 382/10万,珠海市2008年和2009年年估测发病率为410/10万和1 920/10万,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流感发病率显著高于法定报告数据。流感大流行对人群的影响非常显著,大幅增加流感导致的医疗负担,2006年珠海和肇庆两市流感样疾病发病达246万人次,其经济负担达5亿元,推测广东省2007年流感样疾病造成的直接医疗经济负担估计为10亿元。另外,中国近年流感监测结果显示B型流感两种细胞系在人群中共流行。结论需要进一步开展流感疾病及经济负担相关调查,以正确评估流感流行造成的危害,加强对B型流感的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10-2012年深圳市龙岗区流感流行特点和流感病毒优势株的情况。方法对区内监测哨点流感标本进行狗肾传代细胞(MDCK)病毒分离与血凝试验鉴定,描述性分析区内流感的流行情况。选取B型流感优势病毒株进行RT-PCR扩增HA1片段并测序。测序结果与WHO流感疫苗株进行同源性比对,绘制系统发生树。结果2010—2012年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1014份,流感病毒分离率为30.6%(310/1014),其中新甲型H1N1亚型80株(25.8%),季节性H1N1亚型I株(0.3%),季节性H3N2亚型85株(27.5%),B型流感Victoria亚型138株(44.5%),Yamagata亚型6株(1.9%)。不同年龄组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194,P〈0.05),以25-岁年龄组阳性率(35.5%)最高。2010—2012年龙岗区流感优势流行株依次为B型流感Victoria型、新甲H1N1型、甲型H3N2型。系统进化树显示2013年WHO推荐流感疫苗与本区流感病毒同处一个分支。结论龙岗区同时存在多种流感病毒交替流行现象,但新预测流感疫苗可有效覆盖本区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33周以下早产儿2~3岁时神经发育的影响,为制定深圳市早产儿早期干预模式及流程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4~12月期间在龙岗区出生的33周以下早产儿150例,其中75例早产儿1岁以内接受早期干预(干预组),75例给予常规的保健指导(对照组);随机抽取同期出生的75例足月儿作为足月组.在早产儿矫正年龄2岁、3岁时用格赛尔发展量表(Gesell)行智能发育评估,比较各组早产儿的脑瘫、语言发育迟缓和精神发育迟滞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早产儿2岁时的精细运动、语言理解能力评分分别为(95.29±9.70)分、(91.20±9.44)分,均低于干预组的(98.84±9.41)分、(95.21±9.5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早产儿3岁时的精细运动、语言理解能力评分分别为(96.76±10.37)、(93.47±9.70)分,均低于干预组的(101.80±10.24)、(97.86±9.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早产儿2岁时的神经系统异常检出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3岁时的神经系统异常检出率为2.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早产儿2岁及3岁时的神经系统异常检出率与足月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33周以下早产儿1岁以内进行早期干预能降低早产儿2~3岁时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发生率,改善早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深圳市学生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校园流感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21年深圳市6~19岁学生流行性感冒的发病报告数据,描述基本流行病学特征,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进行发病率变化趋势分析。结果 2015—2021年深圳市共报告6~19岁学生流行性感冒病例115 143例。流感发病率由2015年的64.05/10万升至2021年的211.94/10万,以2019年的发病率最高。6~<10岁学龄段发病率最高,经济发达地区的发病率高于经济次发达地区。趋势分析显示,流感年发病率变化的拐点出现在2019年,呈现出先升后降,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上升37.2%(95%CI: 6.3%~77.2%, P<0.05)。不同性别和不同地区的发病趋势与总体发病趋势一致。月发病率呈现先升后降再升总体上升的趋势,在2019年12月和2020年5月存在转折点,三段的MPC分别为10.39%、-66.60%和10.04%,AMPC为 2.60%。15~19岁年龄段年均上升速度最快(AAPC=108.1%, 95%CI: 83.8%~135.5%, P<0.05)。结论 深圳市6~19岁学生群体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应重点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校园流感防控工作。各机构需加强合作,减少流感的发生,提升流感突发疫情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1年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龙岗区2005-2011年共报告肠道传染病9种,累计5563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42.42/10万,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49.90%。无霍乱、脊髓灰质炎报告。死亡13例,死亡率为0.061/10万。发病率排列前3位的疾病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和痢疾(包括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病例集中于春秋两季,5-7月为第1个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总数34.56%。9-12月为第2个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总数42.53%。男女性别比为1.71:1。5岁以下年龄组占肠道传染病总数的82.23%。结论2005-2011年深圳市龙岗区肠道传染病发病有上升趋势,散发为主,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儿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症状,为流感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流行性感冒并住院治疗的儿童52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并统计患儿的病史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528例流感患儿中,甲型流感(甲流)占21.2%,乙型流感(乙流)占55.5%,甲型流感合并乙型流感(甲流+乙流)占23.3%;罹患流感的高峰年龄段为1~7岁儿童,7~14岁次之,0~1岁的婴幼儿最少,其中1~7岁儿童随年龄增长流感发病率逐渐升高,男童与女童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6);儿童流感每年高发季节在11~12月份至次年3月份;高发年龄在3~7岁的学龄期儿童;甲流患儿发热、咽痛、腹泻、头痛等临床症状上较重,住院时间长,发热持续时间长,并发症多,白细胞、降钙素、C反应蛋白等检验指标升高明显(均P < 0.05)。  结论  流感呈季节性爆发;乙流患儿多于甲流和甲流合并乙流者;甲流患儿临床症状、脏器损害明显重于甲流混合乙流和乙流者;甲流住院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均长于乙流和混合感染者。   相似文献   

16.
陈冬云  朱荫莲  梁晓  冯宗丽 《黑龙江医学》2011,35(6):460-461,475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已婚育龄妇女宫内节育器(IUD)在避孕节育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预防和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及临床安全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查深圳市龙岗区3个街道的3 900例已婚育龄妇女中的2 001例使用IUD避孕的妇女进行IUD类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放置宫内节育器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月经异常、环位下移、白带增多、腰腹疼痛、带器妊娠等,各种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20.9%,因症取器率为15%。不同IUD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结论 IUD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因症取器率较高,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不良反应的干预,提高其使用安全性及续用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深圳龙岗区的疟疾流行特征,并对疟疾防治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收集自1993年来龙岗区疟疾流行资料及采取的防控措施等相关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疟疾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以外来暂住人口发病为主(80.98%),15~44岁人群发病人数占病例报告总数的88.43%;经连续多年采取各种综合防治措施后,疟疾控制后期,疟疾发病率(x^2=4120.415,P=0.000)和“四热”病人的血栓阳性率(x^2=4644.65,P=-0.000)均显著低于疟疾控制期。结论龙岗区疟疾发病已维持在较低水平,需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与监测以巩固疟疾防治成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前置胎盘产妇591例(研究组)及随机抽取的单胎产妇3 274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置胎盘在我院发病率为2.76%,研究组平均年龄、人工流产、引产、刮宫、剖宫产、子宫内膜炎等因素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有人工流产、引产和刮宫史,剖宫产史,子宫内膜炎症等是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01—2015年深圳市罗湖区常住居民鼻咽癌发病情况,为鼻咽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1—2015年深圳市罗湖区鼻咽癌监测数据,计算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累积率、截缩率等,并对发病率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2001—2015年深圳市罗湖区鼻咽癌粗发病率为6.20/10万,中标发病率为7.95/10万,世标发病率为7.57/10万,累积率为0.87%,截缩率为17.02/10万。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发病平均年龄为(48.34±12.70)岁,以65~<70岁年龄组最高,70岁以后开始下降。鼻咽癌粗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PC=4.20%,P<0.05),中标发病率和世标发病率变化不明显(P>0.05)。40~<45岁年龄组鼻咽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PC=5.23%,P<0.05),其余各年龄组发病趋势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深圳市罗湖区鼻咽癌发病率高,2001—2015年粗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提示鼻咽癌仍是我区癌症防控的重点,建议开展针对性的早诊早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姚雄 《中外医疗》2016,(4):29-31
目的:研究分析肠内外序贯营养支持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肠内外序贯营养支持,比较分析两组营养支持前后谷氨酰胺、白蛋白水平、甘露醇/乳果糖(L/M﹚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营养支持10 d后谷氨酰胺和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营养支持10 d后L/M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给予肠内外序贯营养支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机体营养,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