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从依据经典辨证论治、临证鉴别重视舌诊、施方用药重视补益精气、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等4个方面,介绍徐振晔教授治疗基因无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证经验,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2.
刘晓萍主任医师辨证小儿咳嗽时重视四诊,尤重望诊及闻诊,审证求因,明辨寒热虚实。治疗时用药轻灵注重疏散;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病求本;用药传统理论结合现代药理研究。  相似文献   

3.
余绍源教授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经验拾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敏  林穗芳 《光明中医》2008,23(10):1480-1481
介绍余绍源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认为脾胃升降失常是慢性胃炎的病机核心,健脾助运、和胃降浊是其治疗大法,强调调和肝脾之气、运湿化浊;辨病辨证相结合,临证中重视舌诊,准确辨证,精心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贺菊乔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贺菊乔教授门诊2356诊次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2356诊次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以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证居多,治疗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其中清热利湿药以金钱草、益母草、白花蛇舌草使用频次最高;活血化瘀药以丹参、红藤使用频次最高。结论:贺菊乔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辨证以湿热蕴结与气滞血瘀复合证型为首,其处方用药规律符合这一辨证思路。  相似文献   

5.
董筠教授认为脾胃素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内在病因,湿热、血瘀、气滞、郁热为其基本病理因素,常表现为多种病理因素相兼为患。辨证上主张将中医四诊资料与现代医学检验技术相结合,即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治疗坚持"方证对应""药证对应""病证合参"的原则。用药根据主病、主症运用经方,直切病机,针对兼证及西医学现代药理研究辨证加减用药。同时嘱病人进行饮食及情志调摄。  相似文献   

6.
李博林  王志坤  张纨  张晶  闫丹丹 《中医杂志》2014,(17):1454-1456
从胃癌的病因病机及治法用药规律等方面探讨总结了刘启泉教授辨治胃癌的经验。阐述了"主病机"及"病下辨证"的诊疗思路在胃癌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基础用药与分期辨证论治用药相结合,证候与症状相结合,中药辨治与西医治疗相结合,药物治疗与摄生调护相结合,注重对证分层用药,针对症状特定用药。  相似文献   

7.
白塞病中医辨证思路之吾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白塞病中医辨证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就是辨病、辨症(症状)、辨证(证型)相结合;辨症而辨证是白塞病辨证论治的关键核心;四诊合参可以准确把握病情,正确辨证施治,辨大便是分清虚实和把握里热与表热的治疗关键;急性期以清热为主,缓解期重在全身调理,急性期中医治疗当以疮疡病辨证治疗思路为主,佐以调理,除用清热解毒凉血药外,尚须配以活血药。用药原则急则药急,缓则药缓;急则重外,清热为主,缓则重内,调理为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当代中医对特应性皮炎(AD)辨证治疗的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86篇文献,使用ACCESS建立包含四诊信息、辨证分型、内服及外用中药、外用西药等为字段名的数据库。采用SPSS Clementine12.0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发现一些常见证型、四诊信息、中药及中药与中药、证型与中药之间的对应规律。结论:AD病机主要以脾虚为主,可兼加湿邪或血燥,其次为湿热阻滞等;用药多集中于健脾益气祛湿、清热解毒祛风等;从脾论治的用药规则,可为中医临床辨证用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林兰教授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应用"已病防变"的治疗理念,对于已病状态的不同阶段采取其灵活治法。在病之初,病之中,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临证与微症相结合,辨证用药与微症用药相结合,标本缓急与活血化瘀的恰当运用,防止已病状态传化变生,防止合邪增病,从而对提高其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中男教授指出,临证之际,应慎遵四诊,见微知著;详辨阴阳,去伪存真;未瘥勿忧,纠偏勘误;效验勿喜,当求不足。灵活掌握辨病辨证方法和处方用药特色。特别对于神志病的治疗,紧紧围绕中医治病求本的根本原则,强调四诊合参,判定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病与辨证结合施治。  相似文献   

11.
辨证分型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8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方晓明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0):933-933
舌诊是临床辨证的主要客观指标之一.临床治疗老年冠心病辨证施治中尤应注意参合舌诊,用舌诊来辨病因、辨别兼证、特别是辨别急性心肌梗塞转归,结合临床症状施以不同治法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2.
余听鸿是清末孟河派内外科名医,《诊余集》为其生平临证施治验案之记录,反映了余听鸿丰富的临证经验。书中记载妇产科病案19个,主要为胎前病、产后病及少量妇科杂病。文章对书中记载的妇产科医案加以深入研究和归纳总结,认为余听鸿治疗妇产科疾病的处方用药有以下5个特点:①谨守仲景法,活用仲景方;②多种疗法联合应用,用药剂型灵活搭配;③四诊合参,辨病辨证相结合;④方药贵乎中病,补泻根于病情;⑤产后多见虚和瘀,若有它证不拘泥。以切中病机、解除症状为根本思路,是余听鸿在诊治妇产科疾病时的临证大法及处方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3.
柴嵩岩教授提出崩漏病机以"热""虚""瘀"为主,临证注重舌诊、脉诊,出血期予止血方、血止期予固冲调经方辨证治疗。血热妄行证治以清热凉血、固冲止血;阴虚内热证治以滋阴清热、固冲止血;脾肾两虚证治以温肾健脾、固冲止血;血瘀阻滞证治以活血祛瘀,止血调经。遣方性味平和、通涩并用、动静结合;按生理周期用药;按不同年龄段女子治疗目的立法用药不同。  相似文献   

14.
吴良村论治胰腺癌临床经验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吴良村教授诊治胰腺癌的临证心得,探讨其遣方用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的施治特色。  相似文献   

15.
慢性糜烂性胃炎(CEG)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和检出率逐年上升。其病理生理学尚未被完全阐明,西医治疗遵循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中医治疗则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王彦刚教授治疗CEG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基础上擅用药对,结合证候辨证论治,临证加减,力求达到药简攻专、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杨积茂医师治疗胃脘痛的经验.其辨证以寒热虚实为纲;注重调理气机,用药长于温补脾胃;临证中西互参,强调辨病辨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正> 辨证施治是祖国医学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医普遍应用的一个诊疗规律。它贯穿于临床诊治的全过程,是证、因、诊、治的综合;是理、法、方、药的统一;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从控制论看,疾病之病因相当于干扰,证候是为信息群。所谓辨证,就是用四诊方法分辨疾病信息,判断干扰,找出疾病函数的特征值的过程。而商讨治法,处方用药的施治,是一个输入治疗信息,排除干扰即校正的过程,最终目的是达到改善控制系统的质量。在祖国医学丰富多采的辨证施治内容中,包含着控制理论的治疗艺术,这伟大的宝库,蕴藏着多么丰富的宝藏。笔者现仅就此点略述一斑。  相似文献   

18.
吴济川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0):932-933
舌诊是临床辨证的主要客观指标之一。临床治疗老年冠心病辨证施治中尤应注意参合舌诊,用舌诊来辨病因,辨别兼证,特别是辨别急性心肌梗塞转归,结合临床症状施以不同治法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9.
倪青教授采取中西结合方法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重视诊断及预后;养生调摄与药物治疗相结合,以养为先。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证和痰湿中阻、气滞饮停证,常采用温阳、健脾、利湿、化痰、理气等法治疗,用药灵活,衷中参西,注重患者的主观感受,投以中西药物治疗同时,对患者的饮食起居进行指导。治疗目标因人而异、西药用量个体化与中药辨证论治相结合,可达到收效快、症状缓解好、指标长期平稳、生活质量提高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前 ,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是中医证候研究的发展趋势。宏观辨证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获得的资料 ,进行综合分析 ,以判断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证候 ,指导治疗。微观辨证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 ,从不同层次去阐明证候所具有的物质基础[1] ,我们认为分析证候所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