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4年8月-2012年4月收治9例的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同期收治的132例艾滋病患者中,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9例,发病率6.8%,其中合并隐球菌脑膜炎3例(33.3%),弓形虫脑炎2例(22.2%),结核性脑膜炎1例(11.1%),化脓性脑膜炎1例(11.1%),脑梗死1例(11.1%),原因不明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例(11.1%).7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100个/mm3,2例未测.好转出院5例,自动出院2例,住院期间死亡2例.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病情重,病死率高.在临床中应提高警惕,早诊断,及时治疗可以改善艾滋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6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确诊率,了解治疗方法及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方法统计61例HIV/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病人,分析CD4细胞计数、脑脊液常规、生化、免疫学、病原学、头颅计算机层析成像(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及脑活检等检查,了解诊断情况、治疗及预后。结果 632例HIV/AIDS病人中,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61例,发病率9.7%。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抽搐、肢体痛温觉障碍、活动障碍、智力下降、痴呆、脑膜刺激征、定位体征等临床表现。诊断为:隐球菌脑膜炎25例(41.0%),不明原因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1例(18%),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PML)8例(13.1%),不明原因占位6例(9.8%),艾滋病脑病5例(8.2%),弓形体脑病4例(6.6%),结核性脑膜炎3例(4.9%),脑梗死2例(3.3%)。其中PML合并隐球菌脑膜炎、弓形体脑病、艾滋病脑病各1例。好转27例,死亡11例,未愈自动出院23例。CD4计数50个/mm336例,200个/mm34例。有明确的病原学依据的27例,脑活检病理确诊者1例,其余均为临床诊断。结论 HIV/AIDS病人易合并各种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诊断困难,死亡率高。对于AIDS病人,尤其CD4计数200个/mm3的病人,如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行脑脊液及头颅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应行脑活检,尽可能得到病原学及病理支持,以提高确诊率,及时进行相应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住院治疗的24例HIV感染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病人,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4例HIV感染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病人中,发热20例,头痛14例,意识改变12例;16例病人合并肺结核,6例合并其他HIV相关神经系统病变。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中位数为76个/mm3[四分位数间距(IQR):25.3~229.3],约41.7%的病人CD4细胞计数50个/mm3。仅在2例脑脊液标本中找到抗酸杆菌。总病死率为25.0%(6/24)。低基线CD4细胞计数、意识改变、脑脊液高蛋白含量和高白细胞数以及合并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均与病死率显著相关。一线四联抗结核强化期治疗至少进行1年,能够达到良好的疗效,而由于耐受性无法选择一线四联治疗的病人病死率高。结论 HIV感染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病人至少进行一年的一线四联抗结核强化期治疗,能够达到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AIDS患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以提高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确诊率和疗效,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坛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住院治疗的62例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的AIDS患者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结果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人院患者占同期入院患者的9.82%。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呕吐、肢体运动障碍、意识障碍和头晕等。隐球菌性脑膜炎20例(32.26%);神经梅毒和结核性脑膜炎各8例(12.90%);HIV脑病/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5例(8.06%);弓形体脑病4例(6.45%);巨细胞病毒脑炎并神经根炎2例(3.23%);4例经脑活体组织检查,3例分别诊断为化脓性结核性脑膜炎、伯基特淋巴瘤和组织胞浆菌病(各占1.61%),1例病原仍不明;脊髓炎、疱疹病毒脑炎和颅内占位病变各1例(各占1.61%);原因不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9例(14.52%)。经治疗,43例(69.35%)病情好转,10例(16.13%)放弃治疗,5例(8.06%)死亡,无变化4例(6.45%)。结论 AIDS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原因复杂,临床确诊困难。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呕吐、肢体障碍和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以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率最高,其次为结核性脑膜炎和神经梅毒。尽可能查找病原学依据有利于早期明确诊断,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AIDS并发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认识,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近10年收治的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94例AIDS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94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14~462/mm3,平均为90.6/mm3。36例(38.3%)以神经系统为首发症状,以结核性脑膜炎(29.8%)、AIDS相关性脑病(23-4%)、隐球菌脑膜炎(20.2%)、脑血管意外(10.6%)多见,弓形虫脑病(312%)、中枢神经系统肿瘤(3.2%)较少见。结论AIDS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与患者CD4+T淋巴细胞明显减少有关,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越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越常见,病情重,病死率高。早诊断,及时治疗可以改善AID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隐球菌相关特异性实验室指标的诊断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56例合并隐球菌感染的艾滋病(AIDS)病人的实验室指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56例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脑炎病人中,50例为实验室确诊,6例为临床诊断。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中位数为16个/mm3(四分位区间:3~56),73.2%(41/56)病人的CD4细胞50个/mm3。92.9%病人有颅内高压(≥200mmH2O),最高达570mmH2O。17例(30.4%)病人的脑脊液(CSF)蛋白2g/L,最高达13.7g/L,94.6%病人的CSF细胞数50×106/L。56例病人中墨汁染色阳性的41例(73.2%),脑脊液和血中隐球菌抗原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89.3%(50人)及85.7%(48人)。用CSF隐球菌抗原作为参照,墨汁染色的灵敏度为82.0%(41/50)和特异性为100%(41/41)。治疗前后颅内高压及脑脊液蛋白显著降低(P0.01)。结论实验室检查对隐球菌早期诊断治疗至关重要,建议对临床疑似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所有AIDS病人广泛开展快速、方便的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抗原早期筛查,从而实施早期诊断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地坛医院2009-2013年收治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57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数据分析应用SPSS 13软件。结果 57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中位数为25/μL。其临床特点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神经功能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病理征阳性,眼底检查常见视盘水肿;脑脊液检查压力显著升高,总细胞(97.7±5.86)个/μL,白细胞(19.5±4.0)个/μL,蛋白中位数40.3mg/dL,糖(2.29±0.93)mmol/L;氯化物(117.6±7.7)mmol/L。治疗效果不理想,病死率高达19.3%。结论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免疫功能严重缺陷,脑脊液病原学阳性为确诊依据,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住院病人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病率、疾病谱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9-2011年,在北京佑安医院住院治疗的AIDS伴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对其临床表现、诊治、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 502例AIDS住院病人中,伴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32例,发生率6.4%。主要症状包括头痛23例(71.9%)、发热23例(71.9%)、呕吐20例(62.5%)、脑膜刺激征12例(37.5%)、肢体活动障碍9例(28.1%)、意识障碍7例(21.9%)等。这些病人的CD4细胞中位数为31/mm3,其中,≤100/mm3者27例,占总数的84.4%。诊断包括:隐球菌脑膜脑炎13例(40.6%),弓形体脑病10例(31.3%),结核性脑膜炎5例(15.6%),真菌性脑炎3例(9.4%),巨细胞病毒(CMV)脑炎1例(3.1%)。最终,32例病人中有22例(68.8%)治愈出院,5例(15.6%)死亡,5例(15.6%)未愈出院。结论 AIDS病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等症状体征比较多见,主要发生于CD4细胞较低的病人,且病死率高,在临床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1~2014年收治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2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数据分析应用SPSS 16软件。结果 32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中位数为29/μL。其临床特点主要为起病慢,体温不是特别高,有头痛、恶心呕吐、神经功能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病理征阳性;脑脊液检查压力显著升高,脑脊液总细胞(13.82±17.52)个/μL,蛋白中位数434.52g/L,糖(2.77±1.09)mmol/L,脑脊液病理细胞学检查阿利新兰染色阳性率90.62%。治疗:三日内将两性霉素B加至治疗量,病死率(9.3%)。结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免疫功能严重缺陷,脑脊液病原学阳性为确诊依据,脑脊液病理学检查阿立新兰染色阳性率高,病情重,预后差,如有症状早入院、早诊断、早治疗、早期将两性霉素B加至治疗量,病死率可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42例合并新生隐球菌脑膜炎的艾滋病(AIDS)病人随访与临床分析,探讨该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提高对该病的再认识。方法阶段性回顾总结合并新生隐球菌脑膜炎的AIDS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资料,分析AIDS合并新生隐球菌脑膜炎病人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结果 42例AIDS病人合并新生隐球菌脑膜炎,发病率为3.54%(42/1188),病死率21.43%。大多数病人合并多种机会性感染。结论 AIDS病人并发新生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表现多样,预后不佳。病原学检查是诊断新生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依据,给予抗真菌药物是必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人合并机会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及与CD^+_4T淋巴细胞(简称CD_4细胞)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马拉维2013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艾滋病病人中,CNS感染的病例资料,数据录入Excel进行处理。结果 1023例艾滋病病人中,合并机会性CNS 168例,发病率16.42%(168/1023)。其中合并隐球菌脑膜(脑)炎占47.02%(79/168),结核性脑膜(脑)炎占24.40%(41/168),弓形虫脑炎占19.05%(32/168),不明原因的CNS感染占7.74%(13/168),巨细胞病毒(CMV)性脑炎占1.79%(3/168)。检测的136例病人CD4细胞计数为8~493/mm3,平均为98.56/mm3。其中CD4细胞〈50/mm3 22例,51~100/mm345例,101~200/mm3 44例,201~350/mm3 10例,〉350/mm3 15例。118例好转出院,死亡50例,死亡率29.76%(50/168);以CD4细胞〈100/mm3最为常见。结论机会性CNS感染是艾滋病晚期常见的并发症,表现复杂多样,病情重,主要发生于CD4细胞〈200/mm3的病人,且病死率高。早诊断、及时治疗可以延长艾滋病病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IV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策略。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7月武汉某医院感染科HIV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31例,选取同期非隐球菌脑膜炎患者17例。分别采用乳胶凝集试验、脑脊液墨汁染色和脑脊液培养检测标本,比较各种方法对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价值,并检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CD+4T淋巴细胞。结果乳胶凝集试验检测血清和脑脊液隐球菌抗原的敏感度最高,为96.8%,脑脊液培养检测隐球菌的诊断符合率最高,为93.8%,患者CD+4T淋巴细胞均≤100个/μl。结论对CD+4T淋巴细胞≤100个/μl的HIV人群开展血清隐球菌抗原筛查,阳性患者进一步做脑脊液墨汁染色和真菌培养确诊,有助于隐球菌脑膜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中,应用血清隐球菌抗原筛查隐球菌感染的结果,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在贵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的348例HIV/AIDS病人进行血清隐球菌抗原检查,同时检查病人的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对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病人进行血培养、脑脊液(CSF)隐球菌抗原检查、墨汁染色及培养。结果 348例病人中,男256例,女92例,年龄19~77岁,平均(40.50±13.05)岁。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34例,阳性率9.77%(34/348),CD4细胞计数为0~1097个/mm3,中位数56个/mm3。CD4细胞计数≤50个/mm3组146例,50个/mm3组202例。CD4细胞计数≤50个/mm3和50个/mm3组病人阳性例数分别为24例和10例,阳性率为16.44%(24/146)和4.95%(10/20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56,P0.01)。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病人血培养阳性3例,CSF隐球菌抗原阳性27例,墨汁染色阳性22例,CSF培养阳性15例;34例病人中最后确认隐球菌感染33例。所有诊断隐球菌感染的病人血清隐球菌抗原均为阳性。结论 HIV/AIDS病人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率高,血清隐球菌抗原筛查有助于及时诊断隐球菌病,特别是CD4细胞计数≤50个/mm3的病人,推荐普遍检查。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2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AIDS合并新犁隐球菌脑膜炎(CM)的临床特征、预后及影响冈素.方法 对26例AIDS合片CM患者的诊断、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AIDS合并结核性脑膜炎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26例AIDS合并CM患者中22例脑脊液检出隐球菌,占84.6%,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和腑膜刺激征.24例CM患者CD4+T淋巴细胞均值为17.83×106/L,与结核性脑膜炎均值为56.09×106/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S合并CM患者全部合并其他部位感染,11例死亡.在治疗终点时,脑脊液常规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患者脑脊液细胞数为(148.9±205.9)×106/L,与预后良女,组(27.0±25.6)×106/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作为AIDS患者合并CM和合并结核性脑膜炎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脑脊液常规可作为判断AIDS合并CM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合并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艾滋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8年湖州市新发现1 205例HIV/AIDS病人基本信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梅毒抗体,以及配合检测首次随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898例,并统计分析不同人群的合并梅毒感染率、CD4细胞计数结果。结果 2014-2018年湖州市HIV/AIDS病人共1 205例,合并梅毒感染率为15.27%(184例),农村居民20.39%(155/760),城市居民6.52%(29/445)(P 0.01);离异/丧偶者29.89%(107/358),未婚6.17%(19例)和已婚10.76%(58例)(P 0.01);性传播人群16.40%(176/1 073),其他人群6.06%(8/132)(P 0.01);CD4细胞≤200个/μL的HIV/AIDS病人合并梅毒感染(34.86%)高于≥351个/μL的合并梅毒感染率(7.82%)(P0.01);1 205例HIV/AIDS病人性行为感染率与合并梅毒感染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R=0.980,P 0.05)。结论梅毒能提高HIV感染的风险,应定时监测和及时治疗,并在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同时还应采取预防梅毒感染措施,联合开展艾滋病合并梅毒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同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15-2020年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预后资料。按照出院结局分为治疗好转组和预后不良组,用t检验、秩和检验及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93例纳入分析的患者中66例(70.97%)治疗好转,27例(29.03%)预后不良,平均年龄(38.95±10.76)岁,CD4细胞中位数为16(9,29)个/μL。89.25%(83人)的患者合并有隐球菌性脑膜炎,中性粒细胞>4×109/L的患者预后不良的比例(40.00%)更高。培养阳性时间<7天(OR=3.73,P=0.007)及有精神症状(OR=4.23,P=0.013)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血流感染的患者伴有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比例较高。对于隐球菌培养阳性时间少于7天和有精神症状的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血流感染患者,在临床上要更多的关注,更积极地采取相...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云南地区近5年HIV/AIDS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类型与免疫学特征。方法采集住院HIV/AIDS患者送检血液、脑脊液、骨髓、痰及脓液等标本进行菌种的培养及鉴定,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HIV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645例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HIV/AIDS中分离出菌株702株,共11种,包括念珠菌304株(占43.3%),马尔尼菲篮状菌231株(占32.91%),新型隐球菌151株(占21.51%)。不同感染类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414,P0.01)。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和新型隐球菌感染者的CD8~+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24,P0.01)、马尔尼菲篮状菌与念珠菌感染的患者CD8~+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61,P0.01)。HIV/AIDS患者合并感染真菌种类与CD4~+T/CD8~+T水平具有相关关系(χ~2=45.013,P0.01)。结论 HIV/AIDS患者易合并深部真菌感染,且不同菌种感染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构成不同。应根据艾滋病患者CD4~+、CD8~+ 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T/CD8~+T比值变化,进行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46例艾滋病死亡患者机会性感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晚期艾滋病(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AIDS住院死亡病例机会性感染的种类、临床特点、与原发病的关系以及对患者的影响。结果46例患者中机会性感染发生率前五位由高到低依次为肺孢子菌肺炎(PCP)、细菌陛肺炎、其他真菌感染、隐球菌脑膜炎、肺结核。这些机会性感染中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的前五位是PCP、隐球菌脑膜炎、细菌性肺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的29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为32.45/mm^3。结论患者在AIDS晚期伴有各种机会性感染发生,其中最常见的是PCP、细菌性肺炎、其他真菌感染、肺结核、隐球菌脑膜炎等,这些感染常常导致患者死亡。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机会性感染是缓解AIDS患者病情,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结核性脑膜炎(TBM)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2011年6月我科收治的TBM患者32例。结果治愈28例,占87.5%,好转2例,占6.25%,死亡2例,占6.25%。其中死亡的2例患者1例合并隐球菌脑膜炎,1例合并艾滋病。结论早诊断、早治疗及激素的合理使用是提高TBM患者的存活率,减少后遗症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艾滋病(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治疗失败的风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记录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八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100例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按90天预后分为治疗成功(治愈和改善)和治疗失败(死亡、无效和复发)两组。结果 100例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男性75例,女性25例。治疗成功组56例(治愈21例,好转35例),治疗失败组44例(死亡35例,复发9例),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2;P=0.642)。治疗失败组患者出现神志改变明显多于治疗成功组患者(P=0.008),治疗成功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于治疗失败组(P=0.025),治疗失败组入院初次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明显高于治疗成功组(P=0.014)。在治疗成功组有更多的患者选择含有两性霉素B的治疗方案和使用激素治疗。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神志改变、脑脊液抗原阳性、未使用激素是90天治疗失败的预测因子。结论 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临床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严重低下、有神志改变、脑脊液抗原阳性的患者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