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初发急性白血病364例外周血象变化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白血病 (AL )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 ,大量的白血病细胞可广泛浸润 ,并进入周围血液 ,导致外周血象发生相应改变 ,并出现不等量的白血病细胞。本文对1994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院血液科实验室确诊的 36 4例初发 AL患者的外周血象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结合骨髓象的变化 ,观察各型的外周血象特点 ,以探讨 AL分型与血象的关系。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36 4例初发 AL患者 ,男性 2 46例 ,女性 118例。年龄范围 2~ 84岁 ,平均年龄 40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 77例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 ) 2 81例 (M1…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科1998年5月~10月收住的刀例白血病病人骨髓抑制期的观察和护理发现:良好的护理是帮助患者完成化疗,提高完全缓解率的重要保证。1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平均月.5岁(3岁~60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7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1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2例,入院后均经临床、血象、骨髓象和细胞化学染色,按全国白血病分类分型讨论会所拟定的标准而确诊。2观察结果本组刀例出现骨髓抑制占叨%,骨髓抑制时间在化疗后(8~21)d恢复;26例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1.0X109/L占87%,最低者<0.2X109/L;…  相似文献   

3.
朱君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511-2512
目的:讨论首诊时外周血象对白血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三年来在我院就诊的150例小儿白血病患儿首诊时的外周血象。用库尔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按照严格操作程序指尖采末梢血20ml,对外周血白细胞数、血红蛋白量、血小板数同时推血片查找幼稚细胞。结果:150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其在首诊时外周三系血象均发现异常。结论:儿童急性白血病首诊时应对其外周血象作全面认真地分析。  相似文献   

4.
我室在1980年采用国产半合成三尖杉酯硷治疗各类型白血病共10例,现将初步观察结果小结如下。一般资料所观察的病例全系住院患者,均经外周血象和骨髓象(包括组化)检查确诊。其中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5~55岁。细胞分型为急性粒细胞型3例,急性  相似文献   

5.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早粒)是一组以多颗粒的早幼粒细胞为主要特征的白血病。这些颗粒具有促凝和纤溶活力,易并发DIC—纤溶综合征。采用预防性抗凝,尽早控制DIC,并减少血、髓粘滞性,有利于化学药物发挥作用,提高疗效。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6例,为我院内科住院病人。根据病史、外周血象、骨髓象、细胞化学染色确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断。男女性各3人。年龄19~60岁(平均36.8岁),M_(3a)与M_(3b)各3例。  相似文献   

6.
根据1980年苏州白血病分型会议拟定的急性白血病分型标准,分析各亚型急性白血病血、髓象变化,国内尚未见大宗病例报告。本文分析我室根据苏州会议标准诊断的376例急性白血病初治患者(不包括慢粒急变,将另文分析)治疗前的血髓象及细胞化学染色。现报告如下: 资料分析本组376例,根据苏州会议分型标准,结合细胞化学染色进行分型,计:L_1型63例(16.8%),L_2型  相似文献   

7.
<正> 资料来源本组病例是1973—1980年在我院就诊的各类白血病。均据临床表现、血象及骨髓象检查确定诊断,共205例。分析结果一、一般情况 (一)历年白血病类型(表1):在急性病例中,急性粒细胞自血病(下称急粒)5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下称急  相似文献   

8.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一种特殊亚型(M_3型),临床表现以出血和DIC、传统化疗死亡率高为特点.文献报道全反式维甲酸(RA)对其有独特疗效,现将我院应用RA治疗13例APL的临床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13例APL均经外周血象和骨髓象检查,符合FAB分型标准(M_3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1~40岁,平均28岁;起病时间4d~60d,M16.5d;入院前均有不同程度出血倾向,如紫癜、牙龈出血、鼻衄、血尿、阴道流血等.  相似文献   

9.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胆囊炎、胆结石1例二院血液科陈学新,王秀丽,李晓云,汪闻裕患者男,57岁。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经治疗完全缓解8年余。今年初因感冒后周身无力,复查骨髓象:多颗粒早幼粒细胞达0.82。于1993年1月8日以急性白血病入院。查体:...  相似文献   

1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主要指组发生在白血病前,与白血病发生密切有关的造血系统异常或造血功能紊乱症候群。这一疾病本质是骨髓增生异常,可素及骨髓造血系统1系、2系或所有系组。本又收集了我院血液科1988年~1997年4月临床资料较为完整,血片骨髓片染色较为满意的MD524例,着重分析其血象、骨髓象细胞形态特点。1资料和方法1124例MDS病均为血液科计院讲者,几r!。穷14例,女10例,年龄最大58岁,还小14岁,平均年龄312岁。1.224例MDS!LI者全部做血常规、血小板、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检查。根据FAB协作组在1982年提出本…  相似文献   

11.
我院近年来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小剂量阿糖胞苷(LD-Ara-C)治疗1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初治APL患者11例,根据病史、外周血象及骨髓象确定诊断。男8例,女3例。年龄15~59岁。1.2治疗方法:ATRA20mg,tid,Ara-C12.5m  相似文献   

1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按FAB分型,简称M_3),是一种独特的白血病,具有特殊的形态,临床出血明显,病情凶险,但对其细胞形态与预后的关系,尚未引起注意。我院自1978年5月至1986年3月共诊治22例,其生存期为2天~5年以上,我们对其细胞形态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本组男、女各11例。年龄7~10岁2例,16~17岁15例,46~56岁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2例,占同期初诊急性白血病总数  相似文献   

13.
长期存活的急性白血病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 4年以来我院共收治急性白血病 198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6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16 2例 ,长期存活 16例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病例来源 :16例均为住院的初诊患者 ,男 11例 ,女 5例 ,发病时年龄 18岁~ 49岁 ,平均 2 7岁。按全国白血病分类分型经验交流讨论会的分型标准 ,M12例 ,M2a5例 ,M3 4例 ,M4 3例 ,M5a1例 ,L11例。 1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齿龈出血 ,伴鼻衄 4例 ,发热 6例 ,头晕、乏力 9例。从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 4d~45d。齿龈增生者 3例 ,胸骨压痛阳性者 7例 ,脾轻度肿大者 2例。血象 :Hb(30~ 138)g/L …  相似文献   

14.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方法 ,其疗效优于化疗。我院 2 0 0 0年5月至 2 0 0 1年 4月采用APBSCT结合定期维持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 4例 ,其中 2例化疗间歇加用白细胞介素 2 (IL - 2 )免疫治疗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4例患者均按照FAB的诊断标准作出诊断和分型。男 2例 ,女 2例 ,年龄 16岁~ 36岁 ,平均 2 5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 M2a) 3例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 M3b) 1例。移植前均为完全缓解 (CR1) ,CR至移植时间 38周~ 4 9周 ,平均4 4周。1 2…  相似文献   

15.
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缓解率高(可达85%~90%).但易发生耐药,对复发性APL疗效不佳.因此本院自1 997年以来应用三氧化二砷治疗复发性、难治性APL1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病例选择:1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经血象,骨髓象,染色体检查确诊.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14~65岁,复发8例,难治3例.   ……  相似文献   

16.
1998年7月至12月,我院对26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作了检测,现分析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26例患者均经临床、血象、骨髓象和常规细胞化学染色等检查确诊。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11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15例,按FAB分型:M11例,M23例,M35例,M42例,M53例,M61例。患者男17例,女9例;年龄14~72岁,中位年龄35岁;均无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病史,也未接受过化疗。2.细胞免疫表型的检测:取初诊时骨髓或外周血(白血病细胞>70%),肝素抗凝,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上海荣盛生物试剂厂生产)提取单个核细…  相似文献   

17.
谭鹤长  黄向阳  韦真理 《华夏医学》2006,19(6):1284-1285
骨髓移植是当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最有效的方法。自体骨髓移植(ABMT)因无供髓来源问题,只要患者的实质脏器能耐受预处理便可接受,无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治疗成功者生活质量很好,临床应用迅速增多。我院于2006年3月为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成功地施行了自体骨髓移植术,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男34岁;因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a)到我院治疗。就诊时血象:白细胞1.53×109/L,血红蛋白42g/L,PLT13×109/L;骨髓象:早幼粒细胞81.5%,中幼粒细胞2.5%;骨髓染色体:45XY,-10,t(1:6)(q23;q27),t(15:17)(q22;q21)/46XY。给予维甲酸…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加深对此合并症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连续收治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并复习国外相关文献。结果该科于2011年7月至2014年3月间共收治急性白血病患者116例,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8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1例;共有5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占4.31%(5/116)。5例患者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相对较高,如有相应症状应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19.
血象和骨髓象的改变是诊断血液病的重要依据,本文根据我国1980年苏州会议《关于白血病分型的建议》,对我院1978—1985年确诊的急性白血病83例进行了复查并加以分类统计,以探讨对急性白血病的实验室改变及亚型分类的问题。现将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分析一、观察对象:本组83例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5例,占30.1%,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58例,占69.9%。全部病例均选用台疗前的血象及骨髓象作为研究材料。二、临床类型:按照“苏州会议”诊断标准,对83例急性白血病治疗前的血液和骨髓涂片进行了分型诊断。各类型急性白血病的病例数及所占百分比见表1及表2。  相似文献   

20.
鲜汁饮治疗急性白血病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至1998年10月,我们根据孙一民主任医师多年来用鲜中药治疗白血病的经验,遵循中医甘寒养阴理论,经反复筛选验证,研制成大剂量鲜中药组成的鲜汁饮,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30例,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0例患者系门诊及住院病人,经临床周围血象及骨髓象检查确诊,符合1987年全国血液病防治协会制定的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且符合中医阴虚内热型白血病辨证标准,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4例。治疗前骨髓增生低下1例,增生活跃9例,极度活跃14例;原幼细胞均在13% ̄99%之间。周围血象不同程度异常;极度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