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免疫脂质体微泡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靶向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制备抗人肝细胞癌免疫脂质体微泡造影剂,并探讨其体外靶向作用.方法采用静电吸附法将抗人肝细胞癌单克隆抗体HAb18结合到本试验室研制的脂膜氟烷微泡造影剂表面,制备免疫脂质体微泡造影剂;采用玻片凝集实验、荧光免疫染色实验证明抗体与脂质体微泡的结合;通过花环形成及花环形成阻断实验研究免疫脂质体微泡的靶向作用.结果静电吸附法可使单抗HAb18牢固地结合到脂质体微泡上;免疫脂质体微泡围绕靶细胞形成花环,花环形成率达90%以上.结论采用静电吸附法制备的免疫脂质体微泡造影剂在体外能与人肝癌细胞高效特异结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静电吸附法制备的携细胞间黏附分子1抗体靶向微泡在体外和体内的寻靶能力.方法 采用静电吸附法制备携ICAM-1抗体的靶向SonoVue微泡.体外培养经IL-1β刺激大量表达ICAM-1的人血管内皮细胞ECV304,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靶向微泡与其结合能力.构建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进行靶向微泡的心肌造影,采用冷冻切片和免疫荧光法榆测靶向微泡与受损血管内膜结合能力.结果 在体外实验中,可见大量携ICAM-1抗体靶向微泡与刺激后ECV304细胞紧密结合,仅有少量靶向微泡与正常ECV304细胞结合.体内实验中,可见大量携ICAM-1抗体靶向微泡在兔梗死心肌受损血管内膜处黏附,仅可见少量靶向微泡在正常血管内膜处黏附.结论 携ICAM-1抗体靶向微泡在体内、体外均能与受损血管内皮特异性结合,不仅有利于靶向超声造影显像,更为微泡携带药物或基因在局部定向释放开辟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3.
人肝癌靶向脂质体微泡造影剂的鉴定及免疫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制备人肝细胞癌靶向免疫脂质体微泡造影剂,并对其免疫学性质进行研究。方法 静电吸附法制备免疫脂质体微泡造影剂;玻片凝集试验、荧光免疫染色试验证明抗体与脂质体微泡的结合;ELISA法检测免疫脂质体微泡的活性;花环形成试验、花环形成阻断试验及荧光免疫染色试验研究免疫脂质体微泡的靶向作用;细胞毒试验(MTT法)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免疫脂质体微泡的玻片凝集试验、荧光免疫染色试验均为阳性;ELISA结果显示,免疫脂质体微泡中单抗的活性与游离单抗基本一致;免疫脂质体微泡围绕人肝癌细胞形成花环,花环形成率达90%以上;免疫脂质体微泡造影剂对人正常肝细胞的增殖没有影响。结论 采用静电吸附法成功制备了具有良好免疫活性的人肝细胞癌靶向免疫脂质体造影剂;该造影剂在体外能与人肝癌细胞高效特异结合,对人正常肝细胞没有毒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将淋巴细胞选择素(Lymph-Selectin,L-S)链接到脂质超声造影微泡膜表面的可行性,并体外验证其声学性质,为淋巴结特异靶向超声造影制备靶向微泡。方法采用静电吸附法将L-S链接到普通脂质超声微泡膜表面制备成L-S靶向超声造影微泡,荧光免疫染色实验验证L-S与脂质微泡膜的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L-S与微泡的结合率;超声体外验证L-S靶向微泡声学性质。结果 L-S靶向微泡的免疫荧光染色实验为阳性;L-S抗体浓度为5、15、35 μg/ml时L-S与脂质微泡的平均结合率分别为(9.88±1.49)%、(29.59±2.23)%、(86.66±4.71)%,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外声学造影实验中,普通微泡组(UCM)和L S靶向微泡组(TUCM)平均灰度值分别为:(75.77±7.08)dB和(73.72±8.19)dB(P0.05)。结论采用静电吸附法可将L-S链接到脂质超声微泡膜表面制备成L-S靶向超声微泡,其结合率与加入的L-S抗体浓度有关。L-S的链接不会破坏靶向微泡的声学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微泡连接特异性抗体的制备方法及靶向化处理因素对超声微泡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 应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连接系统,使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SonoVue)与特异性抗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抗体相连接,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与微泡的连接,用马尔文激光粒径分析仪分别测定生物素化处理前后微泡的粒径,采用超声诊断仪评价微泡靶向化构建前后的显像效果.结果 SonoVue与特异性抗体成功连接,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呈阳性.生物素修饰后的微泡粒径分布变窄,与普通微泡的超声显像效果略有差异.结论 通过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可以成功靶向化构建超声微泡,靶向化处理因素对微泡的粒径有一定影响,对微泡的超声显影效果略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叶酸靶向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寻靶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制备偶联叶酸的靶向超声微泡造影剂,鉴定其基本性质,并探讨体外寻靶能力.方法 将DSPE-PEG(2000)Folate溶入微泡成膜材料中,制备叶酸靶向超声微泡造影剂.用DFY型超声图像定量分析诊断仪检测微泡粒径和浓度.通过光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仪观察该靶向造影剂对SKOV3细胞的体外寻靶情况,以普通超声微泡作对照.结果 靶向超声微泡的大小、粒径及分布与普通超声微泡相似.体外寻靶试验显示,该靶向微泡可以较多并牢固地聚集到SKOV3细胞表面,而普通微泡对照组未见特异性结合.结论 成功制备出偶联叶酸的靶向超声微泡造影剂.该造影剂在体外对高表达叶酸受体的SKOV3细胞具有较强的特异性亲合力,有望成为靶向显像卵巢癌的理想造影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携载PSMA单抗靶向人前列腺癌的纳米级脂质微泡,并观察其体外寻靶能力。方法利用静电吸附法制备携载PSMA单抗靶向前列腺癌的脂质纳米级微泡,检测其一般特性;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与纳米级微泡的结合情况;用细胞免疫荧光分析鉴定PSMA的表达及其在细胞膜上的定位;普通光镜下观察靶向微泡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寻靶能力,同时以胃癌细胞作对照。结果携载PSMA单抗的靶向纳米级微泡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623.70±66.05)nm,免疫荧光法显示微泡表面可见绿色荧光,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前列腺癌细胞膜高表达PSMA,体外寻靶实验显示该靶向微泡可与人前列腺癌LNCAP及C4-2细胞牢固结合,而与胃癌MKN45细胞不结合。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的携载PSMA单抗靶向人前列腺癌的纳米级脂质微泡具有较强的体外寻靶能力,能特异性地与前列腺癌细胞结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制备一种特异性靶向淋巴管内皮细胞的高分子超声造影剂,并考察其体外寻靶能力.方法 采用双乳化法制备高分子造影剂羟基端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COOH);并用碳二亚胺法将造影剂与抗体偶联制备出靶向高分子造影剂.检测该造影剂一般特性及体外寻靶能力,并与普通高分子造影剂做比较.结果 高分子造影剂平均粒径771.2 nm.体外寻靶试验显示,该靶向高分子造影剂较多并牢固的聚集到淋巴管内皮细胞表面;普通高分子造影剂对照组未见造影剂和细胞的结合.结论 成功制备出结合VEGFR-3抗体的高分子超声造影剂.该造影剂在体外对淋巴管内皮细胞有较强的特异性亲和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共价结合的方法制备靶向包载经PEG修饰的重组腺病毒PLGA-COOH造影剂,并考察其体外寻靶能力。方法采用碳二亚胺法将包载经PEG修饰的重组腺病毒PLGA-COOH造影剂与抗体共价结合,制备靶向高分子超声造影剂,检测该造影剂一般特性及体外寻靶能力。结果体外寻靶实验显示,该靶向超声造影剂与普通包载经PEG修饰的重组腺病毒PLGA COOH造影剂对照能聚集并牢固结合到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结论成功制备出靶向包载经PEG修饰的重组腺病毒PLGA-COOH造影剂,该靶向造影剂在体外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寻靶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靶向超声造影剂的制备进行基础实验研究。方法将含氟烷人血白蛋白超声造影剂与ICAM-1抗体混合,加入0.1%戊二醛,4℃孵育2h,促使抗体与微泡外壳充分交联。普通光镜评估靶向微泡的大小、形态。免疫荧光法进行靶向微泡的鉴定。结果普通光镜下可见携ICAM-1抗体的靶向微泡大小、形态与普通白蛋白微泡对照无明显改变。荧光显微镜证实微泡与ICAM-1抗体整合成功。结论戊二醛交联法适用于白蛋白靶向超声造影剂的制备,方法简便,成本低,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1.
靶向性声学造影剂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制备携抗人VCAM-1单克隆抗体的白蛋白声学造影剂,观察其与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探讨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新方法。 方法 采用交联法将抗人VCAM-1单克隆抗体共价偶联到自制氟碳气体为核心的白蛋白微气泡表面,制备靶向性声学微气泡;倒置显微镜下分别观察普通白蛋白微气泡、靶向性微气泡与正常内皮细胞、损伤内皮细胞的结合作用,高倍视野下计数内皮细胞及黏附的微气泡的数目,通过计算微气泡与内皮细胞的比值对两者之间的结合作用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 无论是正常内皮细胞,或损伤内皮细胞,仅见少量的对照组微气泡的黏附作用;而镜下可见大量携VCAM-1单抗的白蛋白微气泡黏附在损伤内皮细胞表面,黏附数目显著高于黏附于正常内皮细胞表面的数目。 结论 携VCAM-1单抗的靶向性声学造影剂能够特异性结合在损伤内皮细胞表面,开拓了超声成像技术检测血管内皮损伤、评价血管内皮功能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剂SonoVue携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靶向转染兔损伤动脉后血管内皮功能的恢复及程度。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VEGF165。建立兔髂外动脉的球囊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两组:损伤后血管腔内注射携带VEGF基因质粒的造影剂并接受超声辐照的为实验组,损伤后无任何干预为对照组。2周后超声检测髂外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完成后将兔处死取损伤处血管,HE染色计算血管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值,免疫组化了解血管壁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髂外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对照组改善(P<0.05),但实验组的血管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殖核抗原表达明显减低,且见大量VEGF阳性反应的棕褐色颗粒。结论靶向超声介导VEGF基因转染损伤的动脉管壁2周即可有效改善局部血管的内皮功能,有效增强VEGF的表达,并且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提示携基因靶向超声可以为早期改善介入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并由此防治再狭窄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与VEGF的主要受体KDR特异性结合的小肽K237为配体研制靶向脂质体超声造影剂并进行体外性能鉴定.方法 采用"生物素一亲和素"桥接法构建靶向微泡(P-Bio-Av-Bio-Mbs),将KDR不同程度表达的细胞LOVO、HUVECs和LS174T分别与P-Bio-Av-Bio-Mbs孵育,同时另将荧光标记生物素-亲和素桥接靶向脂质体微泡(FITC- P-Bio-Av-Bio-Mbs)、荧光标记的单纯小肽微泡复合物(FITC-P-Mbs)及荧光标记的普通脂质体微泡(FITC-Mbs)分别与LOVO细胞孵育,光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微泡与细胞结合的花环形成率及荧光强度;分别以10 ?g、50 ?g的小肽K237预先与LOVO细胞孵育,再将P-Bio-Av-Bio-Mbs与LOVO细胞孵育,观察细胞周围微泡分布.结果 KDR强阳性表达的LOVO细胞周围花环形成率高达90.52%,荧光强度3级,KDR阳性表达的HUVECs周围花环形成率53.46%,荧光强度2级,KDR阴性表达的LS174T细胞周围少数微泡黏附,花环形成率5.57%.荧光强度0~1级,组间花环形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TC-P-Bio-Av-Bio-Mbs、FITC-P-Mbs及FITC-Mbs与LOVO细胞结合,花环形成率分别为89.62%、7.5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强度分别为3级、0~1级、0级.10?g预处理组靶细胞周围花环结构明显减少,50 ?g封闭组靶细胞周围无花环形成.结论 以KDR为靶点携小肽K237的靶向脂质体造影剂通过生物素-亲和素桥介导成功制备,在体外能与靶细胞高效特异结合.针对KDR为靶点进行肿瘤新生血管分子靶向显像可能为肿瘤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结合链霉亲和素的高分子造影剂的制备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制备一种结合链霉亲和素的高分子超声造影剂,并与生物素化抗体结合,考察其体外寻靶能力.方法 采用双乳化法制备高分子材料PLGA-COOH超声造影剂;并用碳二亚胺法将造影剂与亲和素耦联,制备出结合链霉亲和素的高分子超声造影剂.检测该造影剂一般特性;采用红外与免疫荧光检测亲和素与PLGA-COOH超声造影剂连接的情况.检测生物素-亲和素技术使该造影剂与生物素化抗体结合后其体外寻靶能力.结果 红外检测与免疫荧光检测显示亲和素被成功地连接在高分子造影剂上,并存在活性.体外寻靶实验显示,与生物素化单抗结合后的靶向高分子造影剂较多并牢固地聚集到肝癌细胞表面.结论 成功制备了结合链霉亲和素的高分子超声造影剂,该造影剂与生物素化抗体结合后于体外对肝癌细胞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携GL-7靶向微泡造影剂对高脂饮食兔腹主动脉内膜体外特异性结合及体内增强显影效果.方法 14只新西兰兔用高脂饮食法建立腹主动脉内膜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两组,4周后分别使用对照微泡和靶向微泡造影剂进行腹主动脉超声造影,以视频密度法评价两种造影剂对动脉内膜的增强效果,荧光显微镜观察两种造影剂体内结合情况及与动脉内膜荧光染色的结合情况及荧光强度统计分析.结果 对照微泡、靶向微泡造影后血管内膜回声均较造影前增强,靶向微泡造影与对照微泡造影比较,血管内膜峰值视频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靶向微泡血管腔内呈现绿色荧光,而对照微泡血管腔内仅有微弱的绿色荧光.动脉血管冰冻切片结果显示,靶向微泡造影组动脉内膜有绿色荧光表达,而对照微泡造影组绿色荧光表达较弱,两组荧光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L-7靶向微泡造影剂与兔动脉血管内膜体内、体外特异性结合,可显著增强兔腹主动脉内膜靶向显影.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适用于超声诊断的纳米级超声微泡造影剂,并对其性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低速离心分级分离法制备纳米级的脂膜超声微泡,检测微泡大小形态、表面电位、粒径、分布,测试其与抗体结合情况,体外初步测试其增强显像效果。结果微泡呈圆形,分布均匀,粒径均值为623.4nm;微泡表面电位均值1.3mV,与抗体结合情况良好,体外初步测试能明显增强显像效果。结论通过低速离心分级分离法可以制备纯度较高的纳米级超声微泡,为超声造影剂的小型化和靶向性发展提供重要的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