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68例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进行化疗,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进行化疗,均每21天化疗1次,每2疗程评价疗效,随访24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54.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45.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其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达Ⅲ、Ⅳ度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较好,毒性反应较轻,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钟世虎  杨帆  朱丽华 《西部医学》2013,25(1):85-86,89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艾素)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以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将2000年1月-2011年9月收治晚期食管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氟尿嘧啶加顺铂方案和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方案进行化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毒副反应情况。结果全部患者经2~6个周期化疗后,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方案在有效率、中住生存期、毒副反应方面,均优于氟尿嘧啶加顺铂方案(P〈O.05)。结论可用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在治疗晚期食管癌以替代原有的氟尿嘧啶加顺铂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动脉化疗灌注及栓塞治疗前后血浆组织多肽特异抗原(TPS)、癌抗原125(CA125)的表达变化,进而评估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术前行髂内动脉、卵巢动脉化疗灌注及栓塞,采用ELISA和EIA法检测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浆TPS、CA125的水平,同时检测20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血浆TPS、CAl25作为对照。结果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TPS、CAl25平均值在正常范围,卵巢上皮性癌组TPS、CAl25平均值远远高于正常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介入治疗后患者血浆TPS、CAl25水平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与介入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术前动脉介入治疗可以使血浆TPS、CAl25水平明显下降,肿瘤体积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介入治疗是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于其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9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7例及对照组46例。分别接受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和顺铂联合紫杉醇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研究组完全缓解(CR)率高于对照组,部分缓解(PR)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NK、CD3、以及CD4/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CD8水平高于治疗前,CD4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K、CD3、以及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4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肯定,且对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较小,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5.
李伟  方黎  赵宏亮 《中原医刊》2014,(24):25-26
目的:探讨替吉奥+奈达铂、多西他赛+奈达铂方案加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6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替吉奥+奈达铂组28例和多西他赛+奈达铂28例。两组患者放疗均与化疗同步。结果替吉奥+奈达铂、多西他赛+奈达铂组有效率分别为82.1%、8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气管炎、放射性食管炎、静脉炎。多西他赛+奈达铂组骨髓抑制较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对症处理后患者可以耐受,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两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均可用于中晚期食管癌的综合治疗,替吉奥+奈达铂组毒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紫杉醇或多西他赛分别联合奈达铂用于Ⅰb2~Ⅱb期宫颈癌病人行根治术前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经病理确诊的48例Ⅰb2~Ⅱb期宫颈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紫杉醇+奈达铂组24例,多西他赛+奈达铂组24例,分别于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前/根治性放疗前行辅助化疗1个周期,比较2种化疗方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紫杉醇+奈达铂组总有效率和多西他赛+奈达铂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7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紫杉醇+奈达铂组完全缓解率(29.17%)高于多西他赛+奈达铂组(1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切除率均为100%,紫杉醇+奈达铂组术后病理不良预后高危因素发生率为33.33%,多西他赛+奈达铂组为16.67%;紫杉醇+奈达铂组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67%和95.83%,多西他赛+奈达铂组分别为87.50%和95.83%,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化疗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或多西他赛分别联合奈达铂用于Ⅰb2~Ⅱb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安全有效,2种化疗方案疗效相近,不良反应相似,病人均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奈达铂(nedaplatin,NDP)联合多西他赛(docetaxel,TAX)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cancel,NSCLC)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50例晚期NSCLC化疗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CR1例、PR24例、SD18例、PD7例;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胃肠作用及神经毒性。结论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NSCLC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保证化疗疗程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8.
徐裕金  郑晓  王跃珍  王准  刘冠  赖宵晶 《浙江医学》2010,32(4):468-470,481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单药与联合奈达铂在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中的疗效比较,并评价毒副反应。方法收集116例≥70岁的老年晚期初治或术后复发、转移的复治NSCLC患者,给予单药多西他赛或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的一线化疗,比较两组的客观有效率及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并评价两组的毒副反应。结果单药组与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29.82%、33.90%,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1.93%、79.66%,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及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8、4.2和71、7.9个月,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体力状态(PS)评分0-1分患者中,单药组与联合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4.1、5.0个月,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8、8.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毒副反应耐受,IgE良好,联合组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发生率高于单药组(P〈0.05)。结论多西他赛单药与联合奈达铂一线治疗老年晚期NSCLC总体疗效相当,安全性良好。在PS评分0~1分患者中联合治疗可能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研究局部晚期鼻咽癌选取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同步调强适形放疗(IMRT)治疗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60例于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因局部晚期鼻咽癌在我院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入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同步调强适形放疗(IMRT),其中对照组患者同时采取奈达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化疗,而试验组患者则采取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化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差异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研究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试验组患者的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在同步IMRT的基础上加用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化疗,不疗效显著并且副反应低,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联合贝伐单抗与卡培他滨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高龄晚期胃癌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贝伐单抗与卡培他滨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5一氟尿嘧啶联合多西他赛与顺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毒副反应及近期疗效。结果:经过4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8.24%)高于对照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pitzer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糖类抗原199(CAl99)、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242(CA242)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以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贝伐单抗与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可以减轻化疗药物所致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毒性,提高机体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溶血磷脂酸(LPA)和糖类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按照入选标准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卵巢癌组)3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良性肿瘤组)30例及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女性(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受检者血清HE4水平,电化学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清CA125水平,无机定磷法检测血浆LPA水平,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及约登指数,分析HE4、LPA、CA125单项及联合检测在诊断上皮性卵巢癌中的价值。结果卵巢癌组血清HE4、CA125及血浆LP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卵巢癌患者血HE4、CA125、LPA水平明显高于ⅠⅣ期卵巢癌患者血HE4、CA125、LPA水平明显高于Ⅰ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将良性肿瘤组及健康对照组作为参照人群,并取特异度90%作为诊断界值时,血HE4、LPA、CA125联合检测与单项及2项联合检测相比,AUC、敏感度、约登指数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4、LPA和CA125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率,减少漏诊,且其水平高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上皮性卵巢癌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2.
陶锋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12):1730-1732
目的:探讨上皮-钙黏蛋白(E-cad)、糖链抗原125(CA125)检测在卵巢上皮性肿瘤鉴别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患者、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卵巢上皮良性肿瘤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E-cad、CA125水平,并分析卵巢肿瘤患者血清E-cad、CA125相关性。结果:卵巢肿瘤患者血清E-cad、CA12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血清E-cad、CA125水平明显高于交界组和良性组,交界组CA125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E-cad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交界组、卵巢癌组患者中,晚期患者血清E-cad、CA125水平明显高于早期患者,卵巢癌组中复发或未控患者血清E-cad、CA125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卵巢肿瘤患者血清E-cad水平与CA125无明显相关性(r=0.057,P=0.673)。结论:E-cad可与CA125相互补充,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卵巢肿瘤恶性程度、分化程度和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经阴道超声信息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确诊为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的经阴道超声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数据,将超声信息分解成声像图、血流信号图强度和肿瘤内径三个指标并进行分级,分析其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 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随超声信息分级级别的升高而增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在超声声像图方面,CA125和LPA与其呈高度相关(rs〉0.8),OPN和TSGF与其呈中度相关(rs〉0.6);在血流信号强度方面,LPA与其呈高度相关(rs〉0.8),CA125、OPN、TSGF与其呈中度相关(rs〉0.4);在超声肿瘤内径方面,LPA与其呈高度相关(rs〉0.8),CA125与其呈中度相关(rs〉0.6),OPN和TSGF与其呈低度相关(rs〈0.4)。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查结合LPA和CA125可能较结合OPN和TSGF对卵巢上皮性肿瘤严重程度的判定更具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李伟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2):1638-1640,1643
目的:研究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软泡抑素(Fs)、糖链抗原125(CAl25)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卵巢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因盆腔包块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证实分为卵巢癌组(28例)和良性包块组(62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分析三组受试者血清中HE4、FS及CAl25水平。结果:卵巢癌组HE4、FS及CAl25明显高于良性包块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HE4〉150pmol/L、FS〉1.51μg/L以及CAl25-35U/mL作为阳性参考值,三项联合诊断为卵巢癌的敏感度为92.9%,特异度为78.6%。结论:血清HE4、FS及CAl25在卵巢癌患者中显著升高,联合三项检测可提高鉴别卵巢癌诊断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糖类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对卵巢癌患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增强化学发光法对82例卵巢癌患者(卵巢癌组)、46例良性卵巢疾病患者(良性组)及3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TKl的浓度进行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对上述各组标本进行血清CA125的浓度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卵巢癌组的血清TK1、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组及对照组(P〈0.01)。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血清TK1、CA125的水平对卵巢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两种标志物联合检测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顺铂与洛铂在晚期卵巢癌腹腔化疗中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我科对2011-01~2012-12间收治的36例晚期卵巢癌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顺铂组16例,洛铂组20例,两组患者腹腔灌注时均予多西他赛全身化疗。结果两组患者CA125值术前与第1次灌注化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1次灌注化疗后,顺铂组与洛铂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次、第3次及第4次化疗后两组的CA125值比较,仍无统计差异(P〉0.05);顺铂组与洛铂组术后有肉眼残留病灶的患者经第1次与第2次化疗后,顺铂组的CA125降到更低水平(P〈0.05);两组在副反应方面(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下降、肝功能损伤及消化道反应方面)顺铂组与洛铂组无统计学差异,肾功能损伤发生率顺铂组高于洛铂组,血小板下降发生率顺铂组低于洛铂组。结论晚期卵巢癌患者经过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合并腹水,予顺铂或洛铂行腹腔灌注化疗,并结合多西他赛全身化疗,均有效可行,而对有肉眼残留病灶的患者,予顺铂腹腔灌注化疗可能在比较短的疗程内见效。  相似文献   

17.
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测定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生化法对70例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恶性50例、良性20例)、20例正常妇女进行血浆LPA水平检测,同时测定血浆肿瘤相关抗原CA125水平.结果:正常妇女和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血浆LPA分别为(1.81±0.45) μmol/L、(2.23±0.37) μmol/L,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血浆LPA水平高于正常妇女和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P<0.05).血浆LPA水平对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96.0%)和特异性(87.5%)优于肿瘤相关抗原CA125.结论: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血浆LPA水平明显升高,LPA有望成为卵巢上皮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白细胞介素-6作为肿瘤标记物在卵巢癌诊治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琳  光晓燕  张瑞女 《河北医学》2011,17(6):751-754
目的:探讨IL-6能否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记物用于卵巢上皮性癌早期诊断及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通过动态观察卵巢癌治疗前后IL-6值的变化,观察它在疗效监测中的意义;探讨联合检测IL-6与CA125在卵巢癌早期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意义.方法:以原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30例为研究组,卵巢良性肿瘤、正常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其...  相似文献   

19.
张士宝 《中原医刊》2014,(24):49-51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125(CA125)和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联合检测在卵巢诊断与判断预后中的价值。方法82例卵巢上皮癌患者作为 A 组,101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作为 B 组,10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 C 组,测定其血清 CA125和 HE4。结果 CA125阳性率在 A、B、C 组分别为93.9%,8.9%、7.0%,卵巢癌组均高于卵巢良性病变组与正常组(P 均〈0.01);但卵巢良性病变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E4阳性率在A、B、C 组分别为97.6%,5.0%、2.0%,卵巢癌组均高于卵巢良性病变组与正常组(P 均〈0.01),且卵巢良性病变组阳性率高于正常组(P 〈0.05)。CA125诊断卵巢癌的敏感度为93.9%,特异度为75.2%,准确度为88.7%;HE4诊断卵巢癌的敏感度为97.6%,特异度为97.2%,准确度为92.8%。联合检测时,诊断卵巢癌的敏感度为94.0%,特异度为93.1%,准确度为93.3%,高于单项检测的敏感度(P 〈0.05)与准确度(P 〈0.05)。Ⅲ-Ⅳ期患者血清CA125和 HE4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 〈0.05)。随访1年硬终点事件中,CA125、HE4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性率(P 〈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 CA125和 HE4可以提高诊断卵巢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