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评价^32磷胶体加平阳霉素治疗海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32磷胶体加平阳霉素组50例,^32磷胶体治疗组74例,分别行组织间质注射治疗,(1-3)个月一次,结果:虽然^32磷胶体加平阳霉素组瘤体体积平均较^32磷胶体治疗组显著增大(P<0.01)。但总有效率达98%,治愈率达92%,且治疗次数也显著减少(P<0.01)。治疗中未见特殊异常;结论:^32磷胶体加平阳霉素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32P胶体加地塞米松介入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评价。方法:100例海绵状血管瘤,在超声引导下^32P胶体介入,利用高频超声引导定位,实时二维清楚显示针头位置,观察注药情况。结果:有效率100%。结论:利用超声引导提高了^32P胶体介入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张兰平  李宗良 《海南医学》2013,24(11):1607-1608
目的观察32P敷贴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采用自制的32P敷贴器对1619例婴幼儿血管瘤患者进行治疗并随访观察,剂量为1.2Gy/(cm2·d),8~9d为一个疗程,最多3个疗程,并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结果 1619例婴幼儿血管瘤患者总治愈率为87.8%,其中单纯性血管瘤的治愈率达93.4%,且疗效与年龄呈负相关,年龄越小,疗效越好。结论 32P敷贴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安全、简便、无痛、治愈率高,尤其适用于婴幼儿单纯性血管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磷-32(32P)持续低剂量放射性敷帖治疗婴幼儿表浅性皮肤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陕西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32P持续低剂量敷帖治疗的576例表浅型婴幼儿皮肤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门诊复诊、电子病历或电话随访,评价32P敷贴法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576例患儿疗效...  相似文献   

5.
~(90)Sr敷贴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血管瘤是源于皮肤毛细血管的良性肿瘤。目前治疗方法较多,如局部注射硬化剂、冷冻、激素及激光治疗等,但部分疗效不理想,常留下明显的疤痕。^90Sr-^90Y敷贴治疗,疗效确切,患者局部反应轻微且不留瘢痕。本文用^90Sr-^90Y敷贴器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361例,以观察影响其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微波与平阳霉素治疗皮肤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4例皮肤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进行微波治疗,对照组22例行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术后1月分别评价治疗后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血管瘤有效率为84.4%,对照组有效率为45.5%,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微波治疗皮肤海绵状血管瘤见效快,治疗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7.
采用^90锶β射线敷贴器治疗单纯型血管瘤疗效确切,但单用^90锶β射线敷贴器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及混合型血管瘤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由于海绵状血管瘤及混合型血管瘤病变较深,另一方面^90锶β射线敷贴器其β射线在组织中的最大射程较短,且β射线经表层组织吸收后达较深层组织的辐射量较少,故对瘤体深层病变作用不大。由于^90锶β射线敷贴器的这些特性,临床上应用^90锶β射线敷贴器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及混合型血管瘤,需重复多个疗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婴幼儿血管性疾病的有效安全的手段。方法应用58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76例,结果76例患儿中草莓状血管瘤33例,有效率97%,鲜红斑痣21例,有效率95.4%,毛细管海绵状血管瘤11例,有效率55%,总有效率85.5%,无疤痕及色素改变。结论该疗法效果好,安全,无副作用,治疗简便,不失为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90 锶敷贴器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疗效的研究。方法 采用多次小剂量对 10 6例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皮肤敷贴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达 98.11%。结论 皮肤敷贴治疗是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的一种理想方法 ,其操作简单、安全 ,合并症少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治疗血管瘤的最佳方案。方法收治婴幼儿血管瘤患者共56例,分别采用泼尼松、平阳霉素和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部分患者未经任何治疗。结果患者经泼尼松、平阳霉素治疗完全消退年龄平均5.4年,经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完全消退年龄平均3.8年,未经任何治疗患者消退年龄5.8年。结论激光治疗是治疗血管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免疫细胞在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分布及其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婴幼儿血管瘤中免疫细胞的分布及其变化过程.方法:52例婴幼儿血管瘤标本,以CD3、CD8、S-100分别作为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和树突细胞(DC)的标记性抗原,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上述免疫细胞在血管瘤组织中的分布.结果:①最早期血管瘤组织中基本无CD3^+T细胞;增殖中期CD3^+T细胞增多,CD8^+T细胞仍然稀少;增殖晚期CD3^+T细胞很多,CD8^+T细胞也增多;消退早期在微血管周围仍散在分布少量CD3^+T细胞和CD8^+T细胞;消退中期和消退完成期血管瘤组织中有少数CD3^+T细胞,而CD8^+T细胞很少.②增殖早期血管瘤组织中散在分布少量DC;增殖中期和晚期DC数量显著增多.消退早期之后,DC数量迅速减少,以至基本消失.结论:T细胞及其亚群和DC的分布及其功能变化,与血管瘤病理演变过程有密切联系,婴幼儿免疫系统功能逐渐成熟,可能是血管瘤消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90Sr-β敷贴治疗儿童皮肤毛细血管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90Sr-β敷贴治疗儿童皮肤毛细血管瘤的疗效。方法使用放射性核素^90Sr-^90Y敷贴器对363例皮肤血管瘤患儿进行敷贴治疗,观察治疗反应及对症处理。结果各类型血管瘤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效果依次为单纯性毛细血管瘤〉鲜红斑痣〉混合型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瘤厚度≤5mm痊愈率高于〉5mm(P〈0.01)。血管瘤面积≤450mm。痊愈率高于〉450mm。(P〈0.05)。结论^90Sr-β敷贴治疗疗效好,特别适合于儿童皮肤浅表毛细血管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32 P敷贴、微波和冷冻治疗寻常疣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32P敷贴治疗寻常疣的临床疗效,并结合微波和冷冻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门诊选择寻常疣患者460例,根据病史及其典型皮损特征明确诊断。随机分成微波治疗组153例,冷冻治疗组153例,^32P敷贴治疗组154例。经治疗后均随访3个月以上,观察其临床疗效、副作用和并发症、远期副作用和并发症。结果微波组临床治愈率、复发率、副作用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60.8%、39.2%、52.3%、38.6%;冷冻组分别是51.6%、48.4%、77.1%、35.3%;^32P敷贴组分别是92.2%、7.8%、18.2%、13.6%。^32P敷贴组疗效与另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32P敷贴后疣体凝固性坏死,细胞内病毒包涵体消失。随访4年内,除瘢痕外,三组均未发生全身和远期毒副作用与并发症。结论^32P敷贴治疗较微波和冷冻治疗,方法简便安全,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副作用及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德宪  邓水柱 《华夏医学》2002,15(6):867-869
发生在婴幼儿头面部的血管瘤不仅影响美容 ,还可以引起某些功能损害。绝大多数婴幼儿血管瘤的自然消退是客观和可信的。笔者对目前治疗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的一些方法及疗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重度疤痕增生手术切除后再进行核素^32磷(^32P)治疗的体会。[方法]2004年4月~2005年10月治疗的13例重度疤痕增生患者,经手术切除后,随即进行1、2个疗程核素^32P局部敷贴治疗。[结果]10例患者1次治愈,3例患者2次采用单纯核素^32P敷贴治疗后痊愈,全部患者随调见察1年,未见复发。[结论]重度疤痕增生采用手术后核素^32P治疗的疗效显著,且治疗方便,是一种值得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90Sr敷贴治疗不同年龄段婴幼儿血管瘤的效果.方法 对224例不同年龄段婴幼儿草莓状血管瘤患者进行90Sr敷贴治疗,比较其疗效差异.结果 随着患儿的年龄增大,90Sr敷贴治疗的患儿血管瘤的痊愈率逐渐降低(χ2=22.1,P=0.000),患儿血管瘤的90Sr治疗显效率逐渐增高(χ2=14.5,P=0.001),患儿血管瘤的治疗好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P=0.157);患儿血管瘤的治疗无效率逐渐增高(χ2=6.8,P=0.033).结论 年龄段越小的草莓状血管瘤,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7.
李诗运  肖欢  邱金成 《海南医学》2010,21(12):55-57
目的探讨胶体磷酸铬-32单用及其与平阳霉素联合局部注射治疗皮下深部血管瘤的价值,并对它们的疗效进行对照研究。方法对18例患者20个瘤体实施32P单用治疗方案,对43例患者59个瘤体实施32P+平阳霉素联合治疗方案。注射方法是先计算出瘤体体积,注射胶体32P15-25μCi/cm3,成人1次不超过1mCi,儿童不超过0.5mCi;平阳霉素的每次注药量不超过8mg。用药量及浓度根据血管瘤的部位、大小、类型及患者年龄而定。结果 32P单用治疗组病例注射2-6次不等,18例患者20个瘤体平均每个瘤体注射2.9次,治疗时间平均为8个月;整个治疗组血管瘤的总有效率为75.0%。32P+平阳霉素联合治疗组病例注射2-4次不等,43例患者59个瘤体平均每个瘤体注射2.2次,治疗时间平均为6个月;整个治疗组血管瘤的总有效率近100%。与32P单用治疗组之间比较采用秩和WilcoxonTest检验:Z=4.5358,P〈0.0001,治疗疗效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平阳霉素和32P联合治疗婴幼儿皮下深部血管瘤具有简便、疗效肯定、经济、疗程短、毒副反应少的优点,而且对其他方法无效或不便时仍可应用,不失为治疗血管瘤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罗春芬 《陕西医学杂志》1998,27(11):689-690
<正> 血管瘤是小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多见于婴幼儿,好发于头面部、躯干和四肢,自1997年以来,我们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2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10例,女16例,年龄2月至3岁。肿瘤类型:草莓状毛细血管瘤16例,葡萄酒斑1例,混合性血管瘤6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肿瘤部位:头面部16例,其中眼睑2例,面部7例,上下  相似文献   

19.
陆成栋 《河北医学》1996,2(3):236-237
深低温冷冻治疗婴幼儿血管瘤(324000)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陆成栋我科自1990年~1995年应用液氮深低温冷冻治疗婴幼儿血管瘤259例,取得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男76例,女183例;最小年龄为26d,最大5岁。1.2病变部位包括头...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血管瘤是最常见的以内皮组织增殖为特征的胚胎性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为4%5%,现已成为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生活质量。随着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深入,大量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更新,现将新技术、新理论在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