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实验研究温度敏感型盐酸川芎嗪腹腔用原位缓释凝胶抗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作用。方法:针对腹腔粘连病理特点实验盐酸川芎嗪原位缓释凝胶在抗大鼠术后腹腔粘连方面的作用,并通过Nair评分及免疫组化进行评价。结果:盐酸川芎嗪温敏缓释凝胶在抗大鼠术后腹腔粘连方面均有作用,低剂量及中剂量组盐酸川芎嗪温敏缓释凝胶在抗大鼠术后腹腔粘连方面作用最佳,考虑到在相同作用下选择低剂量药物以减低药物反应故低剂量组为最佳剂量组。结论:中药有效成分盐酸川芎嗪与Poloxamer 407温敏凝胶结合,形成具有温敏成胶、可降解、生物相容性好、药物缓释及无毒副作用的新型腹腔内用药,符合腹腔粘连病理特点并在本实验中证实抗大鼠腹腔粘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川芎嗪温敏缓释凝胶抗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温度敏感型盐酸川芎嗪腹腔用原位缓释凝胶抗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作用.方法:建立腹腔粘连SD大鼠动物模型,并将盐酸川芎嗪原位缓释凝胶通过腹腔途径给药.以Nair评分及免疫组化为指标,评价其在抗大鼠术后腹腔粘连方面的作用.结果:盐酸川芎嗪温敏缓释凝胶可有效抗大鼠术后腹腔粘连,低剂量及中剂量组盐酸川芎嗪温敏缓释凝胶在抗大鼠术后腹腔粘连方面作用最佳,考虑到在相同作用下选择低剂量药物以减低药物反应,故低剂量组为最佳剂量组.结论:中药有效成分盐酸川芎嗪与Poloxamer 407温敏凝胶结合,形成具有温敏成胶、可降解、生物相容性好、药物缓释及无毒副作用的新型腹腔内用药,符合腹腔粘连的病理特点并经本实验证实其抗大鼠腹腔粘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泊洛沙姆407(P407)和泊洛沙姆188(P188)为基质,壳聚糖为生物黏附剂制备银杏叶提取物温度敏感型鼻用原位凝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无膜释放法,透牛、羊鼻黏膜释放法,透析袋释放法研究凝胶中药物的释放特性。结果银杏叶提取物温度敏感型鼻用原位凝胶主要是通过扩散而不是溶蚀方式释放,释放曲线符合一级释放方程。结论所制备的银杏叶提取物鼻用原位凝胶具有良好的透膜释药功能,并有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可注射用参麦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制剂,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冷溶法制备参麦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制剂,HPLC测定入参皂苷Rb1含量,以透析法研究参麦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的体外释放特性,并利用药物释放模型方程拟合释放曲线.结果:参麦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的胶凝温度34.92℃,相应黏度1 579.52 mPa·a,胶凝时间110.67 s.随温度升高,该原位凝胶由牛顿流体转变为假塑性流体,其体外释放行为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结论:参麦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具有温敏特性及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注射用肿节风提取物温敏型原位凝胶制剂,并对其体外释药进行考察.方法:以泊洛沙姆407(P407)为载体材料制备注射用肿节风提取物温敏型原位凝胶制剂,采用HPLC测定制剂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6)的体外释放度,并对体外释放数据进行拟合.结果:最佳处方为16%P407+6%P-188+0.2%HPMC+0.5%苯甲醇+4%(g·mL~(-1))肿节风提取物,胶凝温度在33℃,体外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注射用肿节风提取物温敏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简便,药物释放达到预期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备关节腔注射用盐酸青藤碱固体脂质纳米粒(盐酸青藤碱-SLN)温敏凝胶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征.方法 以泊洛沙姆407 (P-407)和泊洛沙姆188 (P-188)为凝胶基质,以凝胶胶凝温度为考察对象对处方进行优化;微乳液法制备盐酸青藤碱-SLN,冷溶法制备盐酸青藤碱-SLN温敏凝胶;用HPLC法测定盐酸青藤碱的量,透析法研究盐酸青藤碱-SLN温敏凝胶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 最佳处方为18%P-407、5% P-188和0.6%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所制盐酸青藤碱-SLN温敏凝胶胶凝温度为(34.5±0.2)℃.体外释放结果显示盐酸青藤碱-SLN温敏凝胶24 h内累积释放率为(57.79±0.36)%,48 h内累积释放率为(75.16±0.12)%,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结论 所制盐酸青藤碱-SLN温敏凝胶具有温敏特性和明显的缓释作用,纳米载体和温度敏感凝胶的组合有望成为新的关节腔给药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6,(7)
目的:研制丹参川芎嗪鼻用温敏凝胶并对其体外释放度及粘膜渗透性进行考察。方法:以泊洛沙姆407(P407)、泊洛沙姆188(P188)、PEG-6000的用量为考察因素,胶凝温度为考察指标,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丹参川芎嗪温敏凝胶基质处方;采用Franz扩散池法考察该制剂体外释放和黏膜渗透作用。结果:最优处方中P407、P188、PEG-6000用量分别为18%、7%、1%,载药凝胶中药物12 h累积释放度为70%以上,释放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载药凝胶中盐酸川芎嗪和丹参素12 h累积渗透量分别为2 649.77和119.72μg/cm2。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所建模型能较好地应用于该凝胶的处方优化,同时研制的凝胶制剂具有胶凝温度准确、缓释和较好的黏膜渗透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注射用肿节风提取物温敏型原位凝胶制剂,并对其体外释药进行考察。方法:以泊洛沙姆407为载体材料制备注射用肿节风提取物温敏型原位凝胶制剂,采用HPLC测定制剂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6)的体外释放度,并对体外释放数据进行拟合。结果:最佳处方为16%P-407+6%P-188+0.2%HPMC+0.5%苯甲醇+4%(g·mL-1)肿节风提取物,胶凝温度在33 ℃,体外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注射用肿节风提取物温敏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简便,药物释放达到预期要求。  相似文献   

9.
治疗耳聋的地塞米松原位凝胶给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温度敏感原位凝胶作为内耳局部给药载体的可行性,为其治疗耳聋提供依据。方法以泊洛沙姆407为基质制备地塞米松磷酸钠(DSP)温度敏感原位凝胶,测定其低临界溶液温度(LCST)。建立DSP和地塞米松(Dex)HPLC测定方法;考察凝胶中药物的稳定性;采用扩散池方法评价其体外释放行为;与溶液剂相比较,研究鼓室注射载药原位凝胶后耳蜗外淋巴液中药动学规律。结果制得的DSP温度敏感原位凝胶的LCST为26.5℃,制剂较稳定,体外释放遵循Higuchi方程。鼓室注射DSP原位凝胶,药物在内耳组织的局部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AUC是静脉注射DSP溶液的492.8倍;而且其缓释特征明显,同鼓室注射DSP溶液相比,MRT增加了近5倍。结论温度敏感原位凝胶传递系统可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内耳局部给药系统,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0.
温度敏感型盐酸小檗碱眼用原位凝胶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温度敏感型盐酸小檗碱眼用原位凝胶.方法 以泊洛沙姆407和188为温敏材料,采用搅拌子法测定溶液-凝胶相转变温度优化处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结果 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的胶凝温度随泊洛沙姆407浓度增大而降低,随泊洛沙姆188浓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模拟泪液的稀释可使胶凝温度升高,建立了泪液稀释后相变温度与泊洛沙姆浓度的拟合方程,经Design-Expert软件优化盐酸小檗碱温敏型眼用原位凝胶的处方为25%泊洛沙姆407和4.19%泊洛沙姆188;优化处方在29.7℃为自由流动的液体,泪液稀释后在34.5℃能够发生相变形成凝胶.结论 该眼用温度敏感凝胶符合眼部应用要求,体现出良好的眼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陈钢  张晓  卢刚  邵阿丽  刘广泉  蔡冰 《中草药》2012,43(7):1306-1309
目的制备鸦胆子油微囊-原位凝胶,并探讨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以复凝聚法制备鸦胆子油微囊,并将微囊载于泊洛沙姆407形成的原位凝胶中,采用无膜溶出模型考察其体外溶蚀及释放情况。结果制得的微囊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89.399μm,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4.5%~97.4%(n=3)和48.3%~52.6%(n=3);加入微囊后泊洛沙姆407凝胶的相变温度提高了6℃左右,微囊-原位凝胶的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且持续释放可达96 h以上。结论鸦胆子油微囊-原位凝胶制备方法简便,载药量高,并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优化氢溴酸西酞普兰(citalopram hydrobromide,CTH)鼻用温敏凝胶的处方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评价。方法以泊洛沙姆407(F127)和卡波姆940(CP940)作为凝胶基质材料,胶凝温度与胶凝时间为观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和单因素实验法优化凝胶基质处方;同时,以离体羊鼻黏膜为模型,采用Franz透皮扩散池法筛选药物透皮吸收促渗剂,最后采用冷法制备CTH鼻用温敏凝胶并进行体外性质评价;采用无膜溶出法测定制剂的体外溶蚀率及体外释放率;采用透析膜法测定其体外释放度。同时,考察温度及pH对该制剂黏度的影响。结果CTH鼻用温敏凝胶最优处方组成为:CTH 8.0%、F12720.27%、CP9400.17%、DM-β-003.0%、尼泊金乙酯0.05%及适量水。该制剂的胶凝温度为32.5℃,胶凝时间为42s,PH值为5.0,55 min时体外累积溶蚀率与药物累积释放率均大于90%,且二者具有良好线性相关性(r^2=0.9986);该制剂在8 h内体外累积释药为92%,其释药过程符合Higuchi动力学方程。温度及pH对该制剂的黏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和单因素法优化处方所制备CTH鼻用温敏凝胶其肢凝温度、胶凝时间及pH值适宜,符合鼻用制剂要求,其体外释药具明显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制备并优化芷芎散鼻用温敏凝胶的处方,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机制和鼻黏膜渗透特性。方法 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泊洛沙姆温敏凝胶基质处方,然后经Franz扩散池法考察欧前胡素、阿魏酸的体外释放机制及其离体家兔鼻黏膜渗透特性。结果 最优处方为泊洛沙姆407(P407)20%、泊洛沙姆188(P188)6.5%,欧前胡素接近零级释放模型,阿魏酸接近Higuchi模型,处方对欧前胡素和阿魏酸的透过鼻黏膜均具有促进作用。结论 优化所得的处方为芷芎散新给药途径制剂的开发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丹皮酚温敏凝胶并进行体外初步性能的研究。方法:采用试管倒转法考察泊洛沙姆407、泊洛沙姆188浓度对胶凝温度的影响;采用旋转式粘度计,考察凝胶的粘度;用无膜溶出法考察其体外溶蚀及释药特性。结果:泊洛沙姆407 的胶凝温度随着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泊洛沙姆407的胶凝温度随着体系中加入的泊洛沙姆188的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丹皮酚温敏凝胶体外320min累积释药70%,凝胶溶蚀与药物释放同时进行,没有突释现象。结论:丹皮酚温敏凝胶制备工艺简单,使用方便,具有明显的缓释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丹葛明目即型凝胶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制丹葛明目即型凝胶。方法:以泊洛沙姆407和188(P407,P488)为温敏材料,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处方,考察了凝胶的黏度;采用无膜溶出模型对药物的体外释放机制进行研究;对制剂的眼刺激性进行评价;采用荧光示踪法观察了凝胶在眼部的滞留时间。结果:眼用温度敏感型凝胶温度随P407浓度的增大,胶凝温度逐渐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P188浓度的增加,胶凝温度逐渐升高,且P407对胶凝温度的影响大于P188。均匀设计法优化得最佳处方为19%P407与1%P188合用,在此基础上调整浓度制备的丹葛明目即型凝胶在26.9℃以下为自由流动的液体,同时被泪液稀释后在34.5℃能发生相变形成凝胶。药物的体外释放呈零级动力学特征,释放量取决于凝胶溶蚀量。眼部滞留时间表明凝胶在眼部可较长时间保留,同时动物试验表明凝胶眼部无刺激性。结论:均匀设计法可用于眼用温敏凝胶处方的优化,所制备的丹葛明目即型凝胶符合眼部用药的设计要求,有望在临床中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许润春  林彦君  吴品江 《中草药》2012,43(6):1092-1096
目的优化黄芩苷磷脂复合物鼻用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以胶凝温度为评价指标,对黄芩苷磷脂复合物鼻用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关键影响因素Poloxamer407(P407)、Poloxamer188(P188)、聚乙二醇6000(PEG 6000)进行研究,利用多元数学统计矩模型,对制备工艺参数和胶凝温度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建立工艺参数与胶凝温度的相关方程,确立最佳工艺参数。结果先将黄芩苷磷脂复合物1.0 g溶于0.1%三乙醇胺溶液中,再加入18 gP407、6 g P188、1 g PEG 6000、葡萄糖5 g、苯扎氯胺0.02 g,加去离子水至100 g,于冰浴(4℃)磁力搅拌下使其分散均匀,置4℃冰箱中保存24 h以上,直至聚合物完全溶解得到澄明溶液。结论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的黄芩苷磷脂复合物鼻用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制备可注射多西环素牙周缓释原位凝胶并进行体内刺激性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和聚乳酸(PLA)为缓释材料、生物相容性N-甲基-2-吡咯烷酮(NMP)为溶剂制备了盐酸多西环素原位凝胶,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处方并对凝胶的体外释放、流变学以及家兔体内刺激性进行考察。结果 优化后的处方:聚合物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Mn=10 000),聚合物浓度为25%,盐酸多西环素浓度为10%。按最优处方制备的盐酸多西环素原位凝胶在37 ℃条件下2 h突释20%,缓慢释放10 d,累计释放率达90%以上。体外以一级释放为主,符合Fick扩散机制。该凝胶接近于牛顿流体,具有良好的流变学特性,家兔牙龈刺激性实验表明无明显刺激性。结论 本实验所制备的多西环素牙周缓释原位凝胶可生物降解、利于注射,有望为临床提供一种用于牙周局部给药的多西环素缓释剂型,以缓解牙周病带来的牙槽骨吸收以及牙齿松动甚至缺失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