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①目的探讨控制麻疹发病策略及措施,评价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②方法对我市2007年9月8月龄-14周岁目标儿童实施麻疹强化免疫情况分析,评价强化免疫效果。③结果全市所辖县区调查摸底目标儿童348 520例,其中常住儿童345 818例,流动儿童2 702例,接种率为99.35%。其中常住为99.35%,流动为99.11%。督导评估随机抽取目标儿童420例,摸底登记416例,摸底覆盖率为99.05%。接种效果督导评估,每县区抽取90例目标儿童共630例,接种626例,接种率为99.40%。麻疹发病率由接种前6.44/10万到强化接种后0.48/10万,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强化后阳性率为96.65%。④结论控制和消除麻疹发病,除加强传染源(患者)管理外最有效的措施是强化易感人群麻疹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构筑目标人群免疫屏障,保护儿童健康,加强麻疹疫情及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制定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强化免疫在麻疹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我市2014年4月满8月龄~14岁的儿童2208人,实施麻疹强化免疫工作,另外选择强化免疫工作实施前2013年4月全市满8月龄~14岁儿童2138人作为对照,比较实施前后的麻疹疫苗接种率与全市范围内的发病率。结果:2014年开展强化免疫活动后,全市8月龄~14岁儿童的麻疹疫苗接种率为98.32%,大于强化免疫接种前(90.0%),全市范围内的麻疹发病率约为1/10万,低于强化免疫前2/10万,差异显著,P0.05。结论:强化免疫工作的开展可以使麻疹发病率迅速降低,必须根据当地流行病学的监测资料确定目标人群,尽量扩大展开范围,从而形成人群免疫屏障,使麻疹病毒的传播被阻断,准备好如何处理接种异常反应,加强宣传,保证免疫服务质量,重视后续强化免疫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强化免疫在麻疹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我市2014年4月满8月龄~14岁的儿童2208人,实施麻疹强化免疫工作,另外选择强化免疫工作实施前2013年4月全市满8月龄~14岁儿童2138人作为对照,比较实施前后的麻疹疫苗接种率与全市范围内的发病率。结果:2014年开展强化免疫活动后,全市8月龄~14岁儿童的麻疹疫苗接种率为98.32%,大于强化免疫接种前(90.0%),全市范围内的麻疹发病率约为1/10万,低于强化免疫前2/10万,差异显著,P0.05。结论:强化免疫工作的开展可以使麻疹发病率迅速降低,必须根据当地流行病学的监测资料确定目标人群,尽量扩大展开范围,从而形成人群免疫屏障,使麻疹病毒的传播被阻断,准备好如何处理接种异常反应,加强宣传,保证免疫服务质量,重视后续强化免疫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邱德山  李贵 《医学动物防制》2011,(6):549-549,551
目的了解潍坊市2010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其发病原因,为麻疹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潍坊市2010年报告麻疹病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全市报告麻疹病例104例,报告发病率为1.17/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流动人口病例9例,省内流动2例,省外流动7例。8月龄~14岁免疫规划人群16例,其中6例有麻疹疫苗免疫史,发病率为0.18/10万。发病呈高度散发状态,无爆发病例。结论今后应继续做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适时开展适龄儿童的强化免疫,加强对流动儿童、计划外生育儿童的管理,以减少免疫空白,降低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为加速我地消除麻疹的进程,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内8月龄至14岁人群于2009年10月和2010年9月连续两年开展了麻疹强化免疫工作,分析我中心的两轮强化免疫麻疹的接种情况及2006年以来本地连续5年的麻疹发病资科,结果显示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后,发病率明显下降,免疫空白的儿童和成年入发病率高,有免疫史的人群发病率低.说明接种疫苗对于控制麻疹的流行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岁、6岁儿童仍有发病,说明麻疹加强免疫对于提高儿童免疫力,控制麻疹的发病和流行意义重大.消灭麻疹免疫空白人群,开展强化免疫为消除麻疹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分析评价海南省2010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效果。方法综合分析麻疹强化免疫接种率、麻疹监测系统资料及AEFI监测系统资料。结果全省强化免疫共接种8月龄~6岁目标儿童772850人,报告接种率为96.93%,其中常住儿童报告接种率为97.05%,流动儿童报告接种率96.19%,两组人群强化免疫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3.557,P〈0.05),分年龄组报告接种率均〉95%,系统评估接种率为97.7%,调查两市县接种率无统计学意义(x2=0.812,P〉0.05),2010年、2011年、2012年全省麻疹发病率分别为0.5/100万,0.47/100万、0.33/100万。结论海南省2010年开展NV强化免疫进一步提高了8月龄~6岁儿童MV的接种率,确保了适龄儿童MV抗体水平,并形成人群有效的免疫屏障,从而巩固了我省提前消除麻疹的现有成绩,但是要确保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必须在确保常规免疫高接种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mv及时接种率,同时开展流动人口查漏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7.
郑雁  廖礼乐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2):2169-2170
目的加速麻疹的控制与消除工作的进展。方法陵水县于2006年4月份在全县范围内对8月龄~15岁儿童进行一次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结果实际接种了66 141人,报告接种率为97.06%,调查接种率为97.90%,估算接种率为88.41%;“零剂次”免疫儿童450人,主要分布在8月龄~2岁组儿童,占总“零剂次”儿童数的85.55%。结论强化免疫能减少易感人群的累积,消除免疫空白,有效地防止疫情的爆发流行。本次强化免疫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石家庄市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探讨麻疹控制措施,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积累经验。方法对2010年麻诊疫苗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现场调查接种率和近年该市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本次强化免疫的效果。结果石家庄市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共接种目标儿童1 505 663人,报告接种率和现场调查接种率大于99%;抗体阳转率达98.95%。结论通过多部门配合,扎实的摸底调查,规范的组织接种,石家庄市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增城市2004年麻疹疫苗应急接种效果评价和麻疹发病特征分析,为进一步制订我市有效的麻疹防制措施,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方法:周边地区麻疹疫情紧张和我市麻疹病例上升,对8月龄至11岁儿童开展麻疹疫苗应急接种。结果:2004年4-5月份开展全市8月龄至11岁儿童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后,5月份发病48例,为发病高峰,6月份发病高峰逐步下降,至10月份发病为0例,年发病率控制在12.59/10万。结论:疫点开展麻疹疫苗应急接种,消除人群免疫空白,提高人群整体免疫水平,可在短期内迅速有效控制麻疹疫情。  相似文献   

10.
张凤斌   《中国医学工程》2012,(2):121+123-121,123
为加快我地消除麻疹的进程,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县疾控中心对辖区内8月龄至4岁人群于2008年5月和2010年9月分两年开展了麻疹强化免疫工作,分析我中心的两轮强化免疫麻疹的接种情况及2006年以来本地连续5年的麻疹发病资料,结果显示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后,发病率明显下降,免疫空白的儿童和成年人发病率高,有免疫史的人群发病率低。说明接种疫苗对于控制麻疹的流行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麻疹加强免疫对于提高儿童免疫力,控制麻疹的发病和流行意义重大。消灭麻疹免疫空白人群,开展强化免疫为消除麻疹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中山市控制麻疹各项措施实施效果,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综合分析中山市2004~2011年麻疹疫苗常规免疫调查接种率、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法定传染病的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的疫情等资料等。结果中山市麻疹疫苗常规免疫调查接种率从90.94%上升到95.67%,人群麻疹抗体滴度水平(GMT)从1:533.62上升到1:1254.45,麻疹发病率从最高的85.81/10万下降至0.96/10万。结论中山市2004~2011年采取的控制麻疹综合措施,实施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麻疹的发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2009年南昌市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强化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ies,SIA)效果,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南昌市2009年10月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期间的摸底调查、现场接种、评估报告等资料和强化免疫前后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麻疹疫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次强化免疫共接种目标儿童988 959剂次,报告接种率为97.91%(988 959/1 010 096),快速评估调查接种率为96.94%(1 745/1 800);MV SIA后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分别为91.99%、70.83%,抗体GMT从免疫前的1∶555上升到免疫后的1∶1 625.28,免疫前后人群麻疹抗体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5,P=0.000)。本次强化免疫共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25例,发生率为2.53/10万;强化免疫后的2009年11月~2010年10月全市报告麻疹病例10例,发病率为0.20/10万,较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同期病例明显减少。结论高质量的MV SIA能迅速提高人群的抗体水平,降低麻疹发病率,适时开展MV SIA是加速麻疹控制最安全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献县近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Excel2003软件对2005-2010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献县共报告麻疹病例58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6.76/10万,全县各乡镇均有病例发生,发病高峰为每年的3~5月;人群以散居儿童、农民和学生为主,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14岁儿童,占总发病人数的81.62%。结论提高易感人群麻疹免疫覆盖率,适时开展重点对象的麻疹强化免疫,加强疫情监测和控制院内感染是控制、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重庆市九龙坡区1997-2011年麻疹发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麻疹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7-2011年重庆市九龙坡区麻疹疫情资料和2005-2011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7-2011年麻疹发病率为(0.36~20.56)/10万,平均发病率为?3.94/10万;4~7月是麻疹的好发季节;发病年龄构成以15岁以下为主,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6.99%;监测资料提示小于8月龄、8月龄至1岁、1~2岁年龄组、20岁及以上年龄组病例数分别占总病例的32.73%、21.39%、5.15%、17.01%,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病例占91.24%。结论:麻疹发病向大年龄和8月龄内人群转移;要控制麻疹以达到消除的目标,除做好常规免疫工作以外,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和流动儿童管理,开展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做好15岁以下儿童查漏补种,积极开展15岁及以上人群麻疹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加速控制青海省麻疹发病率。方法 在全省部分地区开展麻疹疫苗(MV)初始强化免疫活动。结果 通过开展麻疹疫苗(MV)初始强化免疫活动,儿童麻疹血凝抑制抗体阳性率上升到100%,几何平均滴度(GMT)从1:1342.87增长到1:2514.46。结论 说明麻疹强化免疫效果明显,从而可有效控制我省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1950年以来江苏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对江苏省麻疹发病情况及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结果:从自然感染,麻疹疫苗广泛应用,到计划免疫再到扩大免疫规划的50年间,江苏省麻疹整体发病率持续下降,维持在3/10万以下,但2005年发病率显著回升,至2009年年平均发病率达到了7.7/10万?同时发病年龄构成改变,< 1岁和20~39岁病例年龄平均构成比分别上升为22.69%和32.71%,< 1 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高发地区也由苏北转向苏南?冬春季流行季节性高峰改变不明显?麻疹病毒H1型基因型中的H1a基因亚型仍然是麻疹流行的绝对优势本土基因型?在2007~2010年3次8月龄至14周岁儿童的麻疹疫苗(measles vaccine,MV)强化免疫后,2010年发病率降为0.95/10万,已逼近历史最低水平?结论:江苏省控制麻疹成绩显著?MV强化免疫能迅速控制麻疹流行,减少麻疹发病,是消除麻疹的一项重要策略?根据现阶段麻疹流行特征,提高8月龄婴儿MV第1剂及时接种率?适龄儿童2剂次常规免疫接种率和成人麻疹病例周围的应急接种率,落实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加强麻疹监测及高质量地运转麻疹实验室网络,对江苏省监测消除麻疹进程并最终接近消除麻疹目标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内蒙古自治区在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后的现场调查、评估,并对麻疹监测系统和传染病报告系统的疫情资料进行了分析。方法所有8月龄~14岁儿童接种1剂麻疹疫苗,每剂次0.5ml;结果这次强化免疫接种儿童3086839人,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均>97%;接种后麻疹发病人数明显减少,发病率仅为5.84/10万,较强化免疫前发病率9.82/10万下降了40.53%;2008年4月-2009年3月麻疹监测系统数据显示,62%的麻疹病例发生在8月龄-14岁,约有85%病例为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在较大范围内开展高质量MV强化免疫能迅速降低麻疹发病,以形成有效的人群免疫屏障来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安阳市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控制麻疹流行的效果,为麻疹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安阳市2008年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分析及对2009年1月MV强化免疫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安阳市麻疹发病率为16.50/10万。<10岁儿童病例占总病例的84.11%,<2岁儿童病例占总病例的54.86%。8月龄~10岁儿童无免疫史者占同年龄病例的54.75%。实施MV强化免疫,共接种301 389人次,快速评估接种率为100%。结论无MV免疫史致使易感人群的大量积累,是造成麻疹疫情流行的根本原因。保持高的常规免疫接种率,保持高的免疫成功率,适时开展MV强化免疫,以及敏感的麻疹监测系统是加速控制麻疹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近年来番禺区麻疹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为制定和调整消除麻疹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麻疹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和分析。结果 2005-2011年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数1504例,年均发病率为120.37/100万,其中2010年确诊麻疹病例数10例,2011年确诊麻疹病例数1例,发病率跟前5年比较急剧下降,从2006年的最高发病率(368.31/100万)降至2011年的0.56/100万。4~8月为发病的高峰季节,病例主要集中在外来人口比较密集的市桥街、大石、南村和石基镇。麻疹病例人群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5.78%;病例的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0岁年龄组,占病例总数的72.80%。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广州市番禺区在2006年、2007年及2008年进行了麻疹疫苗的查漏补种,2009年及2010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强化免疫活动,历次接种率达到95%以上。结论通过2006年、2007年及2008年的查漏补种和2009-2010年两轮的强化,麻疹疫情迅速得到遏制,在保持较高常规免疫覆盖率的基础上实施麻疹的查漏补种及初始强化是提高人群麻疹免疫水平、减少易感人群的比例和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