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芪龙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机制.方法:将自由喂养1周大鼠,按雌雄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肺气虚型AR模型组,芪龙颗粒组,阳性药物辛芩颗粒组,每组15只.用刨花烟熏的基础上,以卵清蛋白致敏造成肺气虚型AR大鼠模型,予以芪龙颗粒(20 g·kg-1)、辛芩颗粒(20 g·kg-1)治疗2周,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血清IL-1,IL-4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1,IL-4[ (127.67 ±4.58),(106.87±2.04)ng·L-1]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芪龙组IL-1,IL-4[( 86.95±4.54),(74.35±2.63)ng·L-1],辛芩组[(104.61±3.85),(88.67±2.06)ng·L-1]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芪龙组水平明显低于辛芩组(P<0.01).结论:芪龙颗粒可降低肺气虚型AR大鼠血清IL-1,IL-4水平,可能是治疗肺气虚型AR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益肺调血汤对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清白介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云红  王仁忠  顾真 《新中医》2008,40(11):93-94
目的:现察益肺调血汤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AR)大鼠血清白介素(IL)水平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采用二异氰酸甲苯酯(TDI)对大鼠进行实验性AR造模,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辛芩颗粒组、益肺调血汤高剂量组、益肺调血汤低剂量组.每组10只.灌胃治疗2周后处死大鼠,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中IL-2、IL-4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的IL-2水平明显下降.IL-4水平则明显上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益肺调血汤各剂量组IL-2及IL-4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辛芩颗粒组IL-2及IL-4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IL-4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肺调血汤可能是通过调节AR大鼠血清白介素水平而对AR产生治疗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窍鼻炎颗粒联合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AR)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11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A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通窍鼻炎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针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及炎性因子IL-4,IL-6,IL-10水平。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85.4%的总有效率(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喷嚏、流涕、鼻塞及鼻痒等症状积分显著降低,IL-4,IL-6,IL-10水平明显降低,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的复发率为5.4%,明显低于对照组18.2%的复发率(P0.05)。结论:通窍鼻炎颗粒联合针刺治疗AR疗效可靠,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性反应,且复发率低,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辛芩颗粒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及对血白细胞介素-4(IL-4)、IL-10和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辛芩颗粒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率,记录治疗前后喷嚏、流涕、鼻堵和鼻痒评分及血IL-4,IL-10和IgE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喷嚏、流涕、鼻堵和鼻痒评分及血IgE和IL-4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血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均<0.05)。结论辛芩颗粒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为通过降低血IL-4、IgE水平和升高IL-10水平从而改善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补肺脱敏汤对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体疗效和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2)值变化。结果:综合疗效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血清IL-4、IL-2水平方面,两组在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肺脱敏汤能有效治疗肺气虚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与其降低IL-4及升高IL-2水平有关。提示其能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鼻敏方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IL-12、IL-25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肺气虚寒型鼻鼽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中药鼻敏方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口服,2组均治疗28 d。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14 d、28 d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及血清总IgE、IL-4、IL-12、IL-25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治疗14 d、28 d后临床疗效,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2组症状体征积分、VAS评分及血清总IgE、IL-4、IL-25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血清IL-12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28 d后,2组后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治疗14 d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28 d后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14 d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8 d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鼻敏方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患者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可显著上调IL-12的表达,明显下调IL-4、IL-25的表达,从而纠正Th1/Th2细胞因子网络失衡。  相似文献   

7.
王诗思  夏纪严 《四川中医》2020,38(1):172-175
目的:观察固本祛风汤治疗变应性鼻炎(AR)疗效及对血清IL-17(白细胞介素-17)和IL-23(白细胞介素-2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80例A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固本祛风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鼻部症状总评分(TNSS)、鼻黏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评分表评分(RQLQ)以及中医症候评分,并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IL-17、IL-23及特异性IgE水平,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及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VAS、TNSS及RQL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IL-17、IL-23及特异性Ig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本祛风汤可显著提高AR的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显著,可有与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关,且安全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8.
通过免疫因子水平变化考察玉屏风颗粒(YPF)对卵蛋白(OVA)致大鼠过敏性鼻炎(AR)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通过采用OVA 0.3 mg,Al(OH)330 mg及生理盐水l m L混合后腹腔注射,进行初次免疫,第15天鼻孔给予4%OVA 200μg(50μL)滴鼻进行加强免疫制作过敏性鼻炎模型,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受试药玉屏风颗粒3个剂量组2.7,1.35,0.68 g·kg-1和阳性对照药鼻炎康0.4 g·kg-1,灌胃给药14 d后各组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放免法检测血清组胺(HIS)、免疫球蛋白E(Ig E)、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取鼻组织于10%甲醛中固定并检测鼻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显示,玉屏风颗粒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HIS,Ig E,IL-4,TNF-α水平下降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鼻黏膜上皮细胞有轻度变性,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坏死不明显。推断玉屏风颗粒改善过敏性鼻炎大鼠鼻组织病理变化,减轻OVA致AR过程中免疫因子的生成和释放,可能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建立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AR)动物模型,探讨玉屏风散对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转录因子T-bet/GATA-3表达影响,为益气固表法治疗AR提供基因分子水平的依据。方法采用烟熏法及卵清蛋白为过敏原对大鼠致敏,建立大鼠肺气虚-变应性鼻炎病证复合模型,并将大鼠分为对照组、AR组、AR+肺气虚组、AR+肺气虚治疗组,予相应药液灌胃。采用ELISA检测大鼠血浆中IFN-γ与IL-4的浓度;QRT-PCR检测血浆中GATA-3、T-bet mRNA的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大鼠鼻黏膜结构与炎症情况。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AR组呈慢性炎症表现,黏膜上皮排列紊乱,部分区域坏死脱落;AR+肺气虚治疗组黏膜上皮细胞修复良好。与对照组比较,AR组IL-4浓度和GATA-3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T-bet m 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AR组比较,AR+肺气虚治疗组IL-4浓度和GATA-3 m 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T-bet m 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玉屏风散通过抑制GATA-3,增强T-bet,从而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对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大鼠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安鹏  赵天才  郑波 《陕西中医》2010,31(1):118-120
目的:观察痹宁颗粒对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血清中IL-6、IL-10含量的影响,探讨痹宁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于实验的第20天随机抽取造模大鼠每组2只,进行关节滑膜病理组织观察,确认CIA大鼠模型制作成功,并用酶免法测定用药后各组大鼠血清中IL-6、IL-10的含量。结果:经过治疗各用药组大鼠精神状态、活动、摄食等均有恢复,且痹宁颗粒组大鼠血清中IL-6的含量明显降低与痹颗粒组及甲氨蝶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痹宁颗粒组大鼠血清中IL-10的含量与甲氨蝶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痹宁颗粒对CIA大鼠的一般状况及局部关节肿胀均有改善,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调节血清IL-6、IL-10等炎症介质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付文洋  谢慧  熊大经 《中医药学刊》2010,(12):2486-2489
目的:观察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组织白细胞介素-2,4,6(IL-2,4,6,)mRNA的表达,探讨脾气虚与变应性鼻炎的病理相关性。方法以卵清蛋白法和卵清蛋白加饮食不节法分别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AR模型组)和脾气虚变应性鼻炎模型(脾虚AR模型组),分别取鼻黏膜组织,RT-PCR检测IL-2,4,6,mR-NA表达水平,进行组间比较。结果IL-2mRNA的表达空白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鼻黏膜组织IL-2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IL-4mRNA的表达空白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模型组鼻黏膜组织IL-4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脾虚AR模型组升高更明显。IL-6mRNA的表达空白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模型组鼻黏膜组织IL-6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但AR模型组升高更明显。结论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组织IL-2表达明显降低,IL-4,6表达明显升高,脾虚AR模型组升高更明显。说明IL-2,IL-4,IL-6活性表达水平可能是脾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向阳  王寅  李宁 《吉林中医药》2014,(6):620-623
目的探讨经方薯蓣丸对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 7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通窍鼻炎片组、辛芩颗粒组、经方薯蓣丸高、中、低剂量组(32、16、8 g/kg),每组10只。采用OVA复制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干预组分别采用不同浓度薯蓣丸浓缩水煎液灌胃。干预14 d后,比较干预前后各组大鼠行为学积分、血清IgE、IL-4含量及鼻黏膜形态学变化情况。结果造模后各组大鼠行为学积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干预后各组行为学积分、血清IgE含量(辛芩颗粒组13.30±4.76μg/mL、通窍鼻炎片组11.45±5.27μg/mL、高剂量10.78±5.32μg/mL、中剂量8.10±6.16μg/mL、低剂量13.56±3.41μg/mL)、血清IL-4含量(辛芩颗粒组20.03±3.91 pg/mL、通窍鼻炎片组17.26±8.02 pg/mL、高剂量14.84±7.37 pg/mL、中剂量14.40±5.22 pg/mL、低剂量15.91±6.93 pg/mL)较模型组(19.42±2.97μg/mL、30.60±4.83 pg/mL)均有降低(P<0.01);中剂量组的行为学积分和血清IgE、IL-4含量较辛芩颗粒及通窍鼻炎片明显降低(P<0.01,P<0.05);干预各组鼻黏膜炎症细胞浸润减轻,中剂量组对组织的修复效果突出。结论经方薯蓣丸对变应性鼻炎大鼠有显著干预作用。降低血清IgE、IL-4含量,减少鼻黏膜组织炎症细胞浸润,从而缓解变应性鼻炎大鼠行为学症状,可能是该方干预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热痹康汤对实验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介素-2(IL-2)及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采用牛Ⅱ型胶原蛋白诱导实验性关节炎大鼠模型,以甲氨蝶呤作对照,观察不同剂量热痹康汤对模型大鼠的关节肿胀指数以及血清IL-2、IL-10水平的影响。结果:不同剂量热痹康汤均能降低大鼠的关节肿胀指数及升高IL-10的水平(P0.01),其中在改善IL-10水平方面热痹康汤高剂量组优于甲氨蝶呤组(P0.01)、热痹康汤中剂量组作用与甲氨蝶呤组相当(P0.05)。高剂量热痹康汤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的IL-2水平(P0.01),作用优于甲氨蝶呤(P0.01)。结论:热痹康汤能下调实验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2水平,提高IL-10的水平,提示可能是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欧博鼻炎冲剂和辛芩颗粒对IL-2、IFN-γ和IgE含量的影响,对比欧博鼻炎冲剂及辛芩颗粒对变应性鼻炎大鼠的疗效。方法:用卵清蛋白致敏大鼠制成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总IgE、IL-2和IFN-γ的水平。结果: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与辛芩颗粒血清中的IFN-γ、IL-2和IgE测定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中剂量与辛芩颗粒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剂量欧博鼻炎冲剂治疗变应性鼻炎比辛芩颗粒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方龙葵颗粒对四氯化碳诱发肝损伤大鼠血清TNF-α、IL-6、IL-10的影响。方法建立CCl4诱导的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各治疗组给予不同剂量复方龙葵颗粒干预,阳性对照组给予联苯双酯干预,腹主动脉取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6、IL-10。结果与模型组血清中ALT、AST数值86±41、216±90比较,复方龙葵颗粒大剂量组可显著降低CCl4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血清中ALT、AST水平分别至39±17,99±16(P<0.01);与模型组血清中TNF-α、IL-6数值36.72±7.58、68.16±9.94比较,大剂量组可显著提高TNF-α、IL-6的表达至45.43±7.11、77.11±2.62(P<0.05)。结论复方龙葵颗粒大剂量组能够提高慢性肝损伤模型大鼠外周血中相关免疫细胞因子的含量,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与康复训练相结合对免疫抑制大鼠模型脾脏指数及血清IL-2的影响。方法:将32只健康SD大鼠(雄性)体重200~250g,完全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康复治疗组、针康组、针刺治疗组,每组8只。除模型组外,其他各组分别给予针刺或康复治疗。每日1次,治疗10天后,取大鼠脾脏及血清。计算脾脏指数,用放射免疫法检测IL-2值。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康复治疗组和针康组脾脏指数有明显提高,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与针刺组比较,康复治疗组和针康组脾脏指数有明显提高,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与模型组比较,康复治疗组、针刺治疗组血清IL-2含量升高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康组血清IL-2含量升高并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①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能提高免疫抑制大鼠脾脏指数。②针刺与康复训练均能提高免疫抑制大鼠血清IL-2含量,二者结合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加味清营颗粒对急性肺损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14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加味清营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每组24只,连续灌胃6d,尾静脉注射LPS(5 mg/kg)后于1,3,5h不同时相处死大鼠.采用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0的含量变化;用Bradford检测BALF蛋白含量;HE染色观察病理切片.结果 模型组各时相炎症因子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可显著降低的炎症介质IL-1β、TNF-α、IL-10的表达(P<0.05);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加味清营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在1h、3h时相降低IL-1β、TNF-α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各治疗组均可显著降低的BALF蛋白的表达(P<0.05);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加味清营颗粒各时相剂量组在降低BALF蛋白的表达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HE染色病理结果示肺泡结构破坏或实变,肺泡隔增厚显著,毛细血管充血明显,肺泡腔内、细动脉周围和细支气管壁可见成堆炎症细胞浸润,而加味清营颗粒各剂量组肺组织病理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结论 加味清营颗粒可降低急性肺损伤时炎症因子IL-1β、TNF-α、IL-10的释放,降低BALF中蛋白的含量,从而减轻肺部炎症细胞浸润,对损伤的肺组织起到修复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消风宣窍汤对过敏性鼻炎豚鼠行为学及细胞因子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40只Hartley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消风宣窍汤组、氯雷他定组,每组10只。采用10%二异氰酸甲苯酯(TDI)橄榄油溶液致敏豚鼠建立过敏性鼻炎动物模型,灌胃治疗1周,观察豚鼠行为学变化,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细胞因子IL-5、IL-12含量。结果:消风宣窍汤能明显减轻豚鼠过敏性鼻炎鼻部过敏症状以及鼻黏膜上皮炎细胞的浸润,对过敏性鼻炎豚鼠血清IL-5有显著的降低作用(P0.01),对IL-12有显著的升高作用(P0.01),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并且效果优于开瑞坦组(P0.05)。结论:消风宣窍汤治疗AR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IL-5和升高IL-12水平实现的,提示IL-5和IL-12在AR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活性成分姜酚对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3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姜酚组和雷公藤组。采用胶原诱导制备RA模型,于造模第7日开始,姜酚组给予姜酚灌胃,雷公藤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治疗4周后采血并处死大鼠,镜下观察大鼠关节滑膜病理,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17、IL-23的表达。结果病理观察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姜酚组关节滑膜组织血管新生及滑膜增生减轻,炎细胞浸润、水肿改善。模型组IL-17、IL-23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姜酚组和雷公藤组均能下调IL-17、IL-23表达(P0.05,P0.01),姜酚组优于雷公藤组(P0.05)。结论姜酚通过下调RA大鼠血清IL-17、IL-23的表达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